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用7对SSR引物对7个水稻×玉米远缘后代不育株系及其双亲进行SSR分析。与母本扩增带型相比,共扩增出18条特异带,即表现为多态性。在检出的18条特异带中,13条的带型与父本相同,另5条的带型不同于双亲,即为变异带型。7个参试后代不育株系都检测到了SSR多态性标记,但各株系间检出多态性位点的数量存在差异,最多的一个株系ys-2同时检测到3个多态性标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很可能将玉米的某些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表明研究在籼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改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标记分析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现有骨干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创制、选择育种亲本,扩大水稻种质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58个SSR标记对26个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1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100.0%,品种间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目3~5个,平均3.29个。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074 0~0.671 6,平均为0.449 6。Shannon信息指数在0.163 0~1.224 5之间,平均0.687 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知,所供试的26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70~0.970,平均值为0.72;在遗传相似系数0.47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粳型和籼型两类。上述研究表明,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遗传基础狭窄,同源性较高;但粳型和籼型群系间在基因位点上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说明中国的两系杂交水稻骨干亲本的杂种优势利用仍具有较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ISSR和SSR遗传分析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研究应用ISSR和SSR技术建立了2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DNA指纹图谱,利用13个ISSR引物和20对SSR引物,分别获得174个多态性片段和62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个ISSR引物检测到13.38个多态性片段,远远高于SSR引物的检测率。根据遗传距离进行的聚类分析表明,利用这两种标记所得的聚类结果十分相似,24个材料被聚为粳型,偏籼型和籼型三个类群,在籼型不育系类群内,又可明显的分成三个亚类群,其中7个安农S-1衍生的不育系聚为一类,与农垦58S衍生的不育系有明显的遗传差异。根据两种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及其遗传关系,所得的结果仍有一些差异,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研究结果表明,ISSR和SSR标记适用于构建DNA指纹图谱,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4.
提莫菲维小麦与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SR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RAP技术分析提莫菲维小麦与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真实性及其特点。结果表明,22对SRAP引物中,20对引物在双亲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其多态性比率为73.81%。me4-em1、me3-em5、me4-em3和me3-em3四对引物在提莫菲维小麦与葡萄牙野燕麦杂交F3株系中扩增出双亲特异带,表明该F3株系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该F3株系是提莫菲维小麦和葡萄牙野燕麦成功属间杂交的真实杂种后代。在F3株系的扩增结果中部分双亲带型消失,并且提莫菲维小麦消失的带数远少于野燕麦的;同时有非父母标记新带型出现。杂种后代DNA序列的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新形成异源多倍体小麦的快速进化、遗传协调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百合杂交育种工作中,只有确定杂种的真实性,才能确定杂交工作是否成功。利用ISSR-PCR分子标记方法对5个亚洲百合系内杂种进行鉴定,建立了百合ISSR最佳扩增反应体系,从1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2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29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条,占总条带数的82.76%。结果表明,5个杂种多数条带和亲本共有,出现双亲相加性带型,或双亲各自特有条带,部分杂种出现双亲均没有的条带从这些特异的带型,我们可初步鉴定杂种的真实性。实践证明,ISSR分子标记,是百合杂交育种中杂种检测的快速简便手段。  相似文献   

6.
12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ISSR标记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ISSR技术对12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进行DNA指纹分析,筛选到13个生态性丰富的引物,共获得169个多态性DNA片段,选择其中的3个引物扩增出的8个多态性DNA片段可作为鉴定标记,能够正确区分供试的12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根据多态性片段的有无,将鉴定标记转换为数字1和0,建立了12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相应的ISSR标记鉴定识别码。由Nei‘s,遗传距离创建的聚类分析表明,12个材料被聚为两大类群,4个梗型不育系聚为一类,其余8个籼型不育系聚为另一类,在籼稻群内,3个来源于安农S-1的不育系单独聚为一类,与来源于农垦58S的材料有明显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ISSR标记具有简便、快速、多态性丰富等优点,可用于构建DNA指纹图谱,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7.
SSR标记技术在玉米杂交种种子纯度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97,自引:1,他引:96  
以21份玉米骨干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3个杂交种为材料, 进行SSR标记分析. 从220对引物中, 筛选出扩增带型稳定、多态性丰富的58对引物; 杂交种的SSR图谱基本上表现为双亲互补带型. 利用两个或三个引物组合构建的SSR图谱, 通过统计测验可以将13个杂交种区分. 实验表明, 应用SSR标记技术结合单籽粒DNA快速提取方法, 可以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和SSR两种标记方法研究了36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两种分子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利用筛选出的22条RAPD引物,检测到了148条有多态性的带;利用筛选出的34对SSR引物,检测到158个等位基因.RAPD和SSR分子标记均有很高的多态性,RAPD多态性带比例为95.95%,SSR位点检测出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位4.65.RAPD分子标记结果将36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大类,SSR分子标记将其划分为5大类.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两种分子标记划分的结果也相似.研究认为,RAPD、SSR两种分子标记系统均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但SSR更可取.  相似文献   

9.
以育成的 14 个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水稻 SNP 标记,分析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构建SNP 分子指纹图谱,同时检测水稻主要病虫害抗性基因及品质基因的分布。结果表明,1K 水稻 SNP 芯片共筛选出 3302 个多态性标记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 PIC 平均值为 0.264,最高仅为 0.375;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遗传距离最近的 2 个品种,仅有 51个差异位点,表明这些不育系材料的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同质化严重;通过比对参考品种功能基因,分析水稻褐飞虱、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位点 Bph14、Bph3&15、Bph27、Pi1、Pi2、Pi9、Pigm、Pikh、Pita、Piz、Xa7、Xa21 和Xa23 在15 份材料中的分布,发现这批不育系材料携带的抗性基因较单一;对品质优异基因的分析发现,这些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部分品种具有低镉和香味基因。研究结果为后续的水稻品种抗性遗传改良和品质优异基因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两优培胜的种子纯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100对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到5对表现共显性标记的SSR引物。通过进一步筛选以培矮64S为母本的杂交稻组合,获得一个对两优培胜特异性的引物RM127(SSR标记),该引物只在两优培胜中扩增出“杂合”带型,在其他37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不育系和常规品种中均只扩增出1条带(纯合带型)。利用该微卫星标记对两优培胜的商品种子进行了纯度鉴定,其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微卫星标记技术应用于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具有十分显著的商业潜力。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部分不育系与恢复系的SSR分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选用分布于水稻(Oryza sativa L.)12条染色体上的36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分析了5个光温敏核不育系、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54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恢复系或品种的遗传差异。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300条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8.33条。分析结果表明,(1) SSR标记明确地把供试的66份水稻材料中的65份区分开来,和已知系谱的亲缘关系多数吻合,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也有一定的相似性。(2) 以GD=0.73为标准,可准确地将籼稻、粳稻、野生稻三大类区分开;以GD=0.63为标准,又可区分出籼稻大类中带有粳稻或野生稻血缘的品种。表明SSR标记对籼稻、粳稻、野生稻品种的分类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并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水稻籼粳类型的10对特异性引物。(3) 以GD=0.56为标准,将供试材料划分在8个生态类型中,为生产上杂优组合亲本的选配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生产上常用的一些杂交稻亲本划分在不同的生态类型中,表明强优势组合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用Rim2超级家族分子指纹鉴别杂交水稻及预测杂种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5对Rim2引物对21份籼稻和20份粳稻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扩增,共扩增出3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条,多态性水平为69.64%;粳稻平均多态性水平为56.67%,明显高于籼稻。根据Nei’s遗传距离计算获得的聚类树状图表明,参试21份籼稻材料聚为6组,20份粳稻材料聚为7组。亲缘关系分析表明,Rim2分子指纹可以区分多数的籼稻或粳稻材料,且显示出材料的遗传特征。考察部分籼稻和粳稻杂交组合的产量对照优势与双亲间遗传距离的关系,发现杂交粳稻的遗传距离与杂交优势表现出相关性,而杂交籼稻无此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SSR分子标记划分杂交籼稻亲本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胜军  万建民  陆作楣 《作物学报》2006,32(10):1437-1443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可以为植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重要信息。与玉米相比,水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利用72对SSR引物对我国47个杂交籼稻骨干亲本进行了类群划分。共检测出32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3个,平均4.56个;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为0.120~0.878,平均值为0.567。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633~0.928,平均为0.741。用类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using an arithmetic average)将亲本材料划分为保持系群、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群、恢复系群,其中保持系群和恢复系群又各分为3个亚群,分群结果基本符合系谱信息。并结合杂交水稻生产实践提出了7种杂种优势组合配组模式。分子标记是一种划分杂交籼稻亲本群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对杂交籼稻的亲本选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快速发展, 截止2010年底, 共有427个两系组合通过审定。两系杂交水稻已经奠定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而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的基础。本文从实用性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通过审定和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两系组合所涉及的13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 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基本来源和其中126个不育系的系谱。以原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起点演绎了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介绍了大面积应用及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73个不育系的系谱, 归纳了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途径。讨论了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类型与其核不育基因来源的关系。提出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 有必要通过系谱分析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对不育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强调了促进光温敏核不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对加快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积极应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用产量性状有显著差异的7个粳稻品种,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配制21个杂交组合,用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亲本遗传距离及其与粳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问的关系,并比较分析两种分子标记在估算遗传距离时的差别.结果表明,每对SSR引物产生1~11条多态性带,平均3.8条,而每对SRAP引物组合产生1~15条多态性带,平均5.2条.SRAP引物所扩增的条带数和多态性何点数分别是SSR引物的3.3倍和1.3倍.两种分子标记对遗传相似系数较小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时可获得一致的结果,但对遗传相似系数较大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时所得结果并不一致;粳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表现大小因件状和杂交组合不同而异;F_1杂种产量性状的表现与亲本自身的性状特点和互补关系密切,用SSR和SRA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难以预测粳稻杂种后代的产量表现和杂种优势强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国内部分优质糯稻资源的遗传背景,从分子水平揭示其遗传多样性,同时为优质糯稻资源的种质鉴定和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太湖稻区地产优质糯稻太湖糯、苏御糯和国内其他地区部分糯稻共14个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了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35对国标中公布的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核心引物,在这14个糯稻品种中共检测到63个多态性片段。利用这17对核心引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供试14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19以上,表明14个糯稻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其中6个引物,经PCR扩增获得的23条清晰、稳定、重复性好的多态扩增条带,建立了14个糯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7.
以早籼稻浙106与近缘系浙205、浙206和浙207共4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农艺性状为观测指标的形态标记鉴定技术和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对4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基因组DNA进行性状考查。结果表明:4个材料具有各自所特有的外观形态标记,但只运用农艺性状的观察很难来鉴定浙106与近缘系,选用的32对引物中有13对引物在品种(系)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特征,SSR标记结合形态标记用于近缘系间的品种鉴别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