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礼县宽川镇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但是,该镇海拔较高,属于高寒阴湿区,只有在海拔1 700 m以下的地块种植玉米,但大面积土地在1 700 m以上,所以能够种植的面积有限,导致连年连作玉米,使耕地肥力逐年下降,影响玉米产量。通过搜集技术资料,总结玉米绿肥套种技术,在宽川镇试验应用推广,以提高耕地肥力。  相似文献   

2.
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作玉米田套种绿肥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套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绿肥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与农民常规种植相比,玉米套种箭舌豌豆,宽行距90cm、窄行距4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2.8%,玉米增产13.2%。  相似文献   

3.
探索玉米不同播期对宿根甘蔗套种玉米的产量和土地复合产值的影响,为当地生产中甘蔗合理套种玉米提供参考。以当地广泛种植的甘蔗品种"粤糖93/159"和玉米品种"会单4号"为材料,在1年宿根甘蔗地设不同玉米播期处理:早播(2月10日)、中播(2月25日)、中晚播(3月12日)、晚播(3月27日),不播(对照)。研究不同玉米播期对宿根甘蔗和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的变化规律。不同玉米播期对甘蔗的出苗率、有效茎数、单茎重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随着玉米播期的推迟,玉米的生殖生长期天数、株高、穗位高、产量均呈递减趋势,且玉米播期与以上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甘蔗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中,选择适宜的玉米播期很重要。其中玉米中晚播(3月12日)的土地复合产值最高为75,564.57元/hm~2,除去玉米农资投入成本5,550元/hm~2,相对于纯种甘蔗60,428.31元/hm~2,可增加收益9,586.26元/hm~2。宿根甘蔗套种玉米可增加土地复合产值和经济效益,在3月上旬(中晚播)播种玉米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王国友 《农技服务》2011,28(8):1149-1150
为探索箭舌豌豆套种对作物(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分带轮作套种绿肥箭舌豌豆(以下统称绿肥)研究绿肥对当季小麦和下季玉米产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带套种绿肥对当季小麦产量没有影响。绿肥翻压后种植玉米能明显提高玉米单产,其增产率达10%以上的显著水平。种植绿肥后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含量。土壤中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则相反,有明显的减少,说明在种植小麦、绿肥和玉米时,必须适时,适量施用速效磷、钾肥料,达到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作物产量,保持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春小麦套种玉米光、热未能充分利用的现状,进行小麦套种玉米复种青饲玉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玉米复种青贮玉米种植模式的太阳总辐射、生理辐射、日照、积温、降水利用率依次提高15.30%、16.20%、17.51%、30.20%和33.30%,土地利用率提高了45%,每1 kg N、P_2O_5生产的农产品总量分别多220.6、813.5 kg,平均产青贮玉米45 t/hm~2,产投比提高了12.3%,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商丘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常年粮食种植面积900万hm~2,总产突破500万t。商丘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均在25万hm~2,总产达到160万t,约占粮食产量的1/3,2006—2008年玉米单产均为7050 kg/hm~2。玉米是当地最重要的粮食种植作物之一,其生产状况对农民收入有重要影响。一、商丘市玉米增产限制因子(一)近年来,商丘市风、雨、旱、涝、热和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病虫害此起彼伏,玉米  相似文献   

7.
玉米地膜覆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地区玉米的种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旱粮地区,玉米5.6~6尺组合,前茬元麦或蚕豆,空幅2.2~2.5尺间作冬绿肥.春播时绿肥埋青,套种中晚熟品种玉米,株距0.6尺,株间间作赤豆.玉米小行距0.4尺左右,大行距5.6尺.元麦或蚕豆收获后,再在玉米大行内套种夏大豆(少数田块套种山芋).另一种方式是水旱轮作地区,玉米组合3.6~4尺,前茬麦豆(蚕豆)夹种,空幅2~2.3尺,间作冬绿肥.春播时绿肥埋青,套种早熟品种的春玉米,株距0.45~0.5尺,小行距0.4尺左右,大行距3.2~3.6尺.麦豆(蚕豆)收获后套种夏绿肥(也有休闲),玉米收获后移栽三熟制水稻(少数田块复种胡萝卜或大头菜).  相似文献   

8.
<正> 应用间作套种,大搞立体种植,是提高土地产出力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理想种植形式。我乡地膜花生与玉米套种,经几年的试验、示范,一般花生250~300Kg/667m~2,收入1300~1500元,玉米产量350~400Kg/667m~2,收入300元。与一茬地膜花生相比,产量基本持平,又增收了玉米,很受农民欢迎。目前,我乡已推广近133.33hm~2。种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滕州马铃薯一年三熟(薯—粮—薯)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推广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与玉米一年三熟、三种三收(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模式,通过不同作物轮作套种,科学搭配粮经作物茬口,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节本增效,马铃薯产区普遍实现年产玉米7 500 kg/hm~2、马铃薯75 000 kg/hm~2,年产值15万元/hm~2以上,实现亩产"千斤粮、万斤薯",亩收入过万元,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小麦套种玉米是为了保证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落实粮食种植面积43.17万亩,其中冬小麦20.23万亩、玉米20.2万亩(含制种2.78万亩)。在国家粮食补贴政策推广实施的大背景下,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提升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适合带状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适玉米品种、密度和播期,确保小麦、玉米共同高产。在2013年通过套种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播期筛选试验,测定不同小区的玉米产量。结果表明,郑单958无论是产量还是经济性状表现都非常好,比对照增产5.9%,增产明显,适合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的地块;晋阳1号适合大群体选用;8.25万株/hm~2的套种密度为晋阳1号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获得高产的最佳播期晋阳1号为6月5日,郑单958为5月25日。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平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4年种植31.5万亩,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4.4万亩)的42.3%,其中套种玉米24万亩,单种玉米7.5万亩。套种玉米单产443.1kg/667m2,单种玉米单产583.2kg/667m2,玉米总产为15008.4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26240.4万公斤)的57.2%。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13.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产物,不仅满足人们日常食用所需,也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研究玉米大豆高产高效种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玉米、大豆套种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升种植产量,是目前较为高效的农业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作玉米田套种绿肥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套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绿肥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玉米套种箭舌豌豆宽行距90 cm、窄行距40 cm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1%,玉米增产13.2%。  相似文献   

15.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在我国大部分地方均有种植。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生产理念的形成与推广,套种模式逐步被应用到玉米种植中,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现代农民致富的好项目,值得大力推广。基于此,探讨半熟料露地开放式菇粮套种新模式-玉米地套种香菇,以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宜沧州生态类型区的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通过玉米、大豆间作4∶4种植模式与常规玉米单作种植模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作模式玉米平均产量7 605kg·hm~(-2),大豆平均产量1 530kg·hm~(-2),玉米单作平均产量8 280kg·hm~(-2),间作综合产量比单作增产10.32%,平均增收节支约8 250元·hm~(-2),玉米、大豆间作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显著提高,为当地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普洱市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2.77万hm2,比2010年增长54.2%,产量5.71万t,比2010年增加39.5%,粮经作物争地矛盾突出。充分利用烤烟收获后的闲置土地及烤烟种植后未用完的肥料套种玉米,是普洱市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为提高烤烟套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某县耕地面积6.3万hm~2,玉米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以上,是本县主要的秋粮作物,迅速提高夏玉米产量,对促进全县粮食总产的增加、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玉米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推广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鲁南地区多年玉米大豆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规模种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通过玉米和大豆科学合理间作,按照大小垄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品种改良、行株距调控、化学除草、植株化控、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扩大鲁南粮食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蚕桑产业化的发展,辛屯镇现有桑园面积533hm^2,是鹤庆省级蚕桑基地县的重要组成部分,蚕桑面积在历年的发展中不断扩大,粮桑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蚕桑套种粮食作物成为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2010年辛屯镇小春种植蚕桑套种大麦500hm^2,平均亩产大麦250kg,增产粮食1875t,大春种植蚕桑套玉米500hm^2,平均亩产玉米300kg,增产2250t,全年共增产粮食4125t,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了粮食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