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齐齐哈尔农垦大山种羊场地处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农场辖区面积22万亩,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亿元。近几年农场生态旅游业发展起步良好,预计2018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00万元。随着农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努力融合到当地旅游市场,预计到"十三五"末,年接待游客达4万人,旅游收入达到3000万元。一、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1.生态资源优势。大山种羊场有非洲地貌型草  相似文献   

2.
正11月,赏荷季节已过,普者黑景区的热度依然不减。在普者黑村,村民罗亚朋忙得不可开交,"依靠开客栈,家里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十倍"。近年来,丘北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创新"生态、旅游、脱贫"脱贫攻坚新模式,以生态旅游的大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让普者黑从一汪清水变成群众增收的"聚宝盆"。数据显示,2017年普者黑景区前三季度接待游客超3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3亿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3.
园子村是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一个移民村,主要以设施农业、经果林种植和观光旅游为支柱产业,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7.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2 100元,2020年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文章分析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园子村在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挖掘培养后备人才、加强乡村综合治理、强化产业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等对策措施,以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正龙家大院村位于新田县枧头镇西北部,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7公顷,山林面积322公顷。该村拥有全省现存最有特色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先后荣获"国家3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龙家大院村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6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5元,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瑞丽市在充分做好摸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建设,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瑞丽市勐典村农户的收入以柠檬种植为主,2014年勐典村农业经济总收入2831万元,其中主导产业柠檬种植总收入达1700万元,柠檬种植农户人均纯收入达7946元。这是瑞丽市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一个缩  相似文献   

6.
朱莹  李薇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8):19-2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一篇大文章,振兴须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京杭大运河是江苏省扬州人的"母亲河",大运河扬州沿线有瓜洲、湾头、方巷、邵伯、界首、氾水等古村镇,将这些古村镇打造成特色文旅村镇,既能丰富扬州全域旅游,又能提高这些村镇农民得收入。扬州市第一产业投资占比逐年下降,拟合扬州市年旅游收入与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对数方程,结果表明,全市旅游业年均收入每增加1亿元,可提高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60元/人。可见,建设大运河沿线的特色文旅村镇,既能促进扬州全域旅游发展,也能促进扬州市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2017年6月浙江省启动"万村景区化"建设,A级景区村庄(以下简称A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加速发展的"融合体"。A村的创建,为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创造了条件。基于村庄旅游发展的角度,以金华市首批3A级景区村庄为例,为A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以期促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2013年实施"整村推进整体脱贫同步小康创建"工程,把脱贫致富、小康创建与乡村旅游统一起来。一年时间衫坪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生产生活发生重大改变,致富产业得到培植壮大,村民收入翻番。衫坪村从贫困村一跃嬗变成小康村和"黔北第一村",创造了贵州农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7,(8)
<正>2012年,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通过5年努力,使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不少于5万元"的要求,诸暨市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专项调研。据统计,2009—2011年,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三年平均值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有195个,占总村数的39%;经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7,(24)
正这里是"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这里2016年全村286人,人均纯收入7.5万元,是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7倍;这里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年的1 7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0亿元,增长了近12倍。这里就是咸阳市礼泉县的袁家村。袁家村飞速发展的背后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四好村路"等行动的开展,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政策红利。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作好乡村旅游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省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消薄"目标,是高水平、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破之题。浙江省建德市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有85个,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有125个,"消薄"工作任务艰巨。为此,建德市以要素联动、项目带动、党建驱动为路径,全力走出一条高质量"消薄"路子。截至2018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 023万元,同比增长47.7%,其中:经营性收入达8 101万元。240个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自党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农村发展重要战略之一,栾卸村的乡村旅游业获得较大发展空间。该文介绍了栾卸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建设乡村旅游产业链、完善栾卸乡村旅游管理体系等发展措施,为栾卸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2011年,如皋共有44个村被列入南通市级经济薄弱村,据统计,全市44个经济薄弱村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总收入平均为21.89万元,其中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8个,10万元-20万元的村17个,10万元以下的村19个,44个村中有净收益的村共有26个,累计债务3754.44万元.主要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一是村级队伍薄弱,无力发展;二是缺乏长远规划,无意发展;三是自然资源较差,不利发展;四是村级债务沉重,障碍发展;五是增收渠道较少,制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系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农民共同致富和农村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充分考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初步探讨。 一、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现状与特点 我县现有14个农业乡(镇)、278个村、农户9.54万个,农业人口36.14万人,劳动力19.39万个,耕地面积42.27万亩,林地268.04万亩,可利用水域面积14万亩,村集体生产性固定资产5014万元。 1.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2002年全县277个村(缺1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346万元,比1996年3109万元增加237万元,年增长1.2%。村均收入12.08万元,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46个,占总村数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472元,折合10333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但我省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局面仍未有根本改变,农村仍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十三五"应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四大工程",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小  相似文献   

17.
江头洲村作为广西"百年清官村",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旅游开发,但江头洲村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江头洲村为例,分析用特色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头洲村作为"百年清官村"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特色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对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不高,缺乏财力、物力、人才和政策的支撑,游客季节性显著等。针对问题,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视角,提出大力打造"百年清官村"文化旅游高端品牌,完善旅游市场六要素,开发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就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和如何进一步发展.对柴溪村、高陂村、禄田村,兴源村、浆里村、黄田村这六个村作了一次调查.一、村级集体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的6个村.199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为:浆里村0.4万元,柴溪村1,3万元,禄田村0.83万元,高被村1.65万元.黄田村15.3万元,兴源村1.2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来源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村办企业统一经营利润或管理费;二是村级股份合村场集体权属股分红及管理费,三是山林或房屋出租费.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村办企业收入,占50%以上,而且村与村之间很不平衡.收入最多的是黄田村,最少的是浆里村,共同点是股份合作林场已成为各村一大支柱收入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士慧  祁君 《山东农业》2002,(11):36-36
近几年来,邹平县围绕“有人办事”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有钱办事”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最近,我们采取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7个镇40个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14个镇、1个工业园区,共858个行政村。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97元,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6452万元。当年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758个,其中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418个,无集体经济收益的村110个。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村级工业企业经营收入在村级收入中占的比例大。2001年,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收入73757万元,占总收入的85.3%。其中,邹平镇北关村和东关  相似文献   

20.
北京郊区“一村一品”发展动态变化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郊区"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北京郊区"一村一品"持续蓬勃发展,分析了2010—2014年5年间北京市"一村一品"动态变化及特点,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主营产品收入贡献率降低、生产型专业村收入有待提高、服务型专业村发展较为缓慢、农产品专业市场带动能力亟需提升等。提出应加强专业村建设,将"一村一品"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新三起来"、美丽乡村建设、"互联网+"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