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蒜生长到一定时期,鳞芽开始分化,叶片退化,鳞芽逐渐形成蒜瓣,退化鳞芽外的鳞片形成蒜瓣的外皮,这是大蒜正常生长的一般规律。退化的蒜叶在遇到外界刺激时,出现的再生长现象,被称为马尾蒜,可造成田间减产10%~20%。本文主要探讨马尾蒜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以期为蒜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蒜的“二次生长”是指侧芽在形成蒜瓣过程中,不经过休眠、顶芽萌发生长出许多细长丛生叶的现象,又称为次级生长、复瓣蒜、蒜瓣再生叶薹、分权蒜、马尾蒜、胡子蒜、分株蒜、叉头蒜‘、多瓣蒜等。多在抽薹前后发生,是一种生理异常现象,一般减产30%~40%,严重影响蒜薹和蒜头产量及质量,降低商品性。  相似文献   

3.
大蒜的次生现象各地叫法不一样,有马尾蒜、胡子蒜、分株蒜、分杈蒜等。 次生现象严重的大蒜田,蒜薹产量下降,蒜头小,均开花散瓣,品质差,影响经济效益。 (一)次生现象的形态表现 正常的大蒜是茎盘中心部位的腋芽膨大形成休眠状的蒜瓣,而每一蒜瓣,具有几片非常短缩的圆椎状鳞片,最内层靠近中央芽的一轮鳞片特别厚。而次生现象是鳞茎在3月  相似文献   

4.
如何防止大蒜“二次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蒜二次生长是指大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植株内层或外层叶腋中分化的鳞芽或气生鳞芽因延迟休眠,继续分化次级植株、次级蒜蓥、蒜头的异常现象,有的又称复瓣蒜、分叉蒜、马尾蒜、又头蒜等,是一种生理异常现象,严重影响着这蒜薹和蒜头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蒜在生长中后期,顶芽萌发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丛生叶,壮如马尾,俗称"马尾蒜",或"松毛蒜"、"吐丝蒜"、"吐须蒜"。马尾蒜最后虽然也能抽生蒜薹、形成蒜头,但蒜薹个体很小,利用价值不大;蒜头多为畸形的多瓣蒜  相似文献   

6.
暖冬对大蒜二次生长的影响及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候变暖,尤其暖冬对常规栽培大蒜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大,常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也就是人们说的"马尾蒜".大蒜二次生长是指蒜头收获前蒜瓣就萌发生长的异常现象.据对本地蒜田调查,2007年一般田块二次生长率达到50%以上,有的高达80%以上.产生二次生长的大蒜主薹变短变细,甚至不能抽出,对蒜薹产量和大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一般减产30%~40%,严重的下降70%.  相似文献   

7.
<正>独头蒜是大蒜顶芽最内层鳞片膨大,而外层鳞芽分化不良,不能形成蒜瓣或植株不能抽薹,缺乏足够的营养供给鳞芽分化,不能形成侧芽,但在长日照和温暖气候条件,营养集中贮存在顶芽最内层鳞片之中而形成。在大蒜的传统栽培过程中,通常为提高商品蒜头的产量,尽量避免独头蒜的产生。但近年来,独头蒜以其外形圆整、  相似文献   

8.
对巴东县野三关镇12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研究大蒜(Allium sativum L.)样品的土壤及其大蒜各部位的富硒性。结果表明,12个采样点的土壤、蒜瓣、蒜薹、蒜叶的硒含量分别为0.083~2.676 mg/kg、0.054~0.589 mg/kg、0.038~0.257 mg/kg、0.033~0.152 mg/kg;不同土壤采样点,大蒜的蒜瓣、蒜薹、蒜叶硒含量均有差异;每个处理的蒜瓣对硒的富集性最强,大蒜各部位对硒的富集性强弱表现为蒜瓣蒜薹蒜叶。  相似文献   

9.
大蒜的种子是地下鳞茎(蒜砣)中的小鳞茎(蒜瓣)。一粒蒜瓣可以长成1株大蒜,1株收蒜薹、蒜砣的种株只能长成1个只有6~7个蒜瓣的蒜砣(还有独头蒜的蒜砣)。除去发育不良和收获、贮藏过程中因气候原因和机械损伤的坏种烂种,1亩(1亩=1/15公顷)种子田所收蒜砣的蒜瓣只能栽培5~6亩大蒜。用蒜瓣栽培大蒜,每亩需蒜砣75公斤左右。按每公斤3元计算,用种投资得花200多元。为了节省大蒜的用种投资,笔者在试验大蒜省种栽培技术这一科研项目时,试验了切瓣、蒜株等多种省种栽培技术,其中最省种、最增收的技术是蒜株栽培。蒜株是老熟蒜薹顶梢“气生鳞茎”中…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大蒜最适宜的鳞芽朝向播种方式,以济蒜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鳞芽朝上、鳞芽朝下和鳞芽随机3种不同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大蒜整个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苗期,在株高、植株质量、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长方面,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与鳞芽朝上、鳞芽随机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大蒜鳞茎伸长期,鳞芽朝上种植的大蒜在株高、地上假茎高和株幅上与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蒜薹收获期,鳞芽朝上种植的大蒜在单薹重、薹茎长、花苞长和花苞宽性状上与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蒜成熟期,鳞芽朝上种植的大蒜在鳞茎横径、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芽数性状上与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在鳞茎横径和单头鳞茎重方面与鳞芽随机种植的大蒜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综合以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可知,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最适宜的鳞芽播种朝向为鳞芽朝上。  相似文献   

11.
<正> 传统的大蒜生产是通过无性繁殖完成的,即春种一瓣夏收一头。由于长期种植,大蒜体内的病毒逐年积累,出现种性退化现象,其表现是品质变劣、植株矮小、叶色变淡、蒜头变小、小瓣蒜和楔子蒜增多、产量减少。大蒜通过有性繁殖在配子体世代交替过程中能够自然脱毒达到复壮目的。方法是:用蒜薹结的蒜珠做种,当年大多形成独头蒜,翌年用独头蒜做种,即可形成大的蒜头。到第三个生长周期,与相同品种传统种植的大蒜比较,表现出品质提高、生长势强、植株  相似文献   

12.
春季追肥对大蒜鳞瓣保护叶层数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鳞芽发育前追磷钾肥对大蒜鳞瓣的保护叶层数、二次生长数、产量没有影响,可以降低假茎长度,但对鳞茎膨大无促进作用;在鳞茎膨大前追氮肥对大蒜鳞瓣的保护叶层数、二次生长数、产量没有影响,不促进大蒜产生"面包蒜"。证明了长日照是大蒜鳞茎膨大的主因;提出了在大蒜生产上,前期不缺肥、后期不追肥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大蒜(Allinm sativun L.)属百合科葱属1~2年生草本植物.<东观汉记>载公元76~78年,兖州(今苍山一带)开始栽培大蒜.经过历代广大劳动人民长达1700多年的选育,大蒜在苍山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蒜头大,蒜皮薄,蒜瓣大而洁白,蒜薹粗长,蒜味香浓,蒜汁粘稠,薹蒜兼用,产量高"为特点的蒲棵蒜、糙蒜、高脚子三个品种.其中以蒲棵大蒜的质量最优,栽培面积最大,约占当地大蒜栽培面积的90%以上.现将苍山蒲棵大蒜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特征及其与产量相关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难以采用常规方法创制新种质,新品种选育较为困难。因此,研究分析大蒜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探索决定大蒜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现有种质资源,以及优选大蒜高产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78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根据《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取代表性植株,分别于大蒜抽薹期和鳞茎收获晾干后测试大蒜种质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大蒜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达11.1%-64.0%,其中以蒜薹相关性状变异系数较大,鳞茎重、鳞芽数次之,株形等相关性状较小。除鳞芽宽外,其他农艺性状与鳞茎重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除叶夹角及鳞芽数外,其他农艺性状与蒜薹重的简单相关系数亦达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影响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的主要性状包括株形因子、蒜薹因子和叶形鳞芽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鳞茎产量和蒜薹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回归模型,经统计学检验,两个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516和0.9449。通过通径分析,确定影响大蒜鳞茎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鳞茎横径(0.5353)、鳞芽长(0.1652)、鳞芽数(0.147)、假茎粗(0.1136)及叶片数(0.1036),而影响大蒜蒜薹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蒜薹粗(0.8875)、株高(0.1585)和鳞芽数(-0.1382)。【结论】大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大蒜农艺性状之间多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决定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形成的关键农艺性状显著不同,除蒜薹和鳞茎自身性状外,以较高株型大蒜的蒜薹产量较高,以较粗株型大蒜的鳞茎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正>作蒜种用的大蒜,一定要等到大蒜的假茎完全变软、蒜叶失绿、蒜头成熟时再收获。蒜种不同于商品蒜,可以根据当时的行情择时收获,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辨别蒜头是否成熟可以在蒜薹收获15天后,去蒜田挖1株大蒜,成熟则明显可以看到爆瓣(蒜瓣凸显出来)且蒜瓣的外皮变薄,此时即可开始收获。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县新巴镇有大蒜种植的习惯和历史,大蒜/玉米一年两熟套作栽培,一般每亩产蒜薹100-150公斤,蒜头300-350公斤,而玉米350-400公斤左右,按最低产量算,大蒜每亩产值3600元左右,经济效益比较好。种植技术:1大蒜种植技术1.1种蒜选择及处理选用抗逆性好、抗病虫能力强本地紫皮大蒜蒜种。种蒜要求具有该品种形态特征,蒜砣大,外观籽实饱满,蒜瓣大小均匀,无虫眼,未霉烂。种子处理中摘除霉烂、有虫眼的蒜瓣和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大蒜生产上,常常见到很多不正常的鳞茎,而影响了大蒜的品质和产量。独头蒜、复瓣蒜及散瓣蒜,就是其中的几种主要的不正常现象。 独头蒜 指其鳞茎不分蒜瓣,只有一个圆球状的蒜瓣。产生独头蒜的原因有;①由次生鳞茎产生。因为次生鳞茎个体小,易形成独头蒜;②用小蒜瓣繁殖引起。由于蒜瓣很小,以致在鳞茎形成开始时期,生长量小;③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肥水不足或叶子有病虫危害,致使鳞茎形成开始时期生长量小。克服的办法有:首先选择较大的蒜  相似文献   

18.
大蒜是青海省特色蔬菜之一,我省乐都大蒜、格尔木大蒜在蔬菜市场久负盛名,颇受消费者欢迎。但是,大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二次生长现象对大蒜生产影响较大,发生二次生长的蒜头形成畸形,蒜瓣排列错乱,而且易松散脱落,严重影响大蒜品质和产量,使蒜农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观察和实验,我们掌握了该现象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并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大蒜品种鳞芽分化与植株形态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大蒜品种为试材,观察测定了不同大蒜品种鳞芽分化与植株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蒜鳞芽分化形成时期、鳞芽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用SPSS软件对鳞芽分化形成与植株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晚熟大蒜品种新疆紫皮蒜和澳引vf688的鳞芽分化形成与叶宽和叶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新疆紫皮蒜的叶宽2.2 cm、叶数6~7片,澳引vf688的叶宽3.8 cm、叶数7~8片时鳞芽刚刚分化形成;而早熟和中熟品种鳞芽分化较早,金乡白皮蒜8叶、叶宽3.1 cm,苍山蒲棵、二水早9.7叶、叶宽3.5~3.9cm时,鳞芽已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20.
品种与播期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6个品种与3个播期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麻江红蒜最优,每667m2产蒜薹576.70kg、蒜瓣1364.45kg,其次是威宁大蒜、遵义白蒜和毕节大蒜,最差为来安大蒜、二季早;威宁大蒜、遵义白蒜、毕节大蒜可进行多年多点试种后逐步扩大种植区域;麻江红蒜、威宁大蒜两个薹瓣兼用型品种可有较宽松的适宜播种期,遵义白蒜、毕节大蒜早播能争取较高的蒜薹、蒜瓣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