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油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时间和施肥肥料浓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红心土,高达98.26%;但为利于苗木的生长,移栽方式是以先把瓶苗移栽于7cm×11cm的红心土营养杯内培养60d,苗木恢复生长,并长出2~3张叶片时再移栽到9cm×13cm椰康基质营养杯内培养适宜苗木生长,培育120d,苗高9.48cm,比使用红心土的苗高(4.04cm)高134.6%;施肥浓度为1%时,油茶组培苗生长效果良好,培养100d,苗高比施肥前高5.428cm,比对照的高143.8%。  相似文献   

2.
对铁皮石斛在潞江干热河谷的集约化栽培技术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在潞江干热河谷2-5月移栽成活率高,恢复生长快;驯化组培苗、扦插苗和未驯化组培苗(瓶苗)移栽成活率都超过90%,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投产后产量差异较大,驯化组培苗极显著高于未驯化组培苗(瓶苗)和扦插苗,未驯化组培苗极显著高于扦插苗,从投资成本考虑建议用未驯化组培瓶苗做种苗;配方基质能够提高铁皮石斛产量,杉木皮+山基土+碎木屑+牛粪(1∶1∶1∶1)的配方基质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不同基质对黄花倒水莲组培瓶苗初期生长的影响。基质选用梅州市山地无农药、肥料、无污染的黄心土、泥炭土(经过发酵的农林废物)、火烧土(炭化处理的草皮泥)。组培瓶苗移栽在不同基质苗期进行了生长对比试验,并对成活率、根系生长情况、苗高、地径等主要生长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基质中,泥炭土∶黄心土为2∶8混合基质处理的成活率、地径、苗高、主根长等生长指标最高,分别为78.3%、0.32cm、13.2cm、14.5cm,显著高于火烧土:黄心土2∶8混合基质处理的,分别为67.5%、0.32cm、12.6cm、12.3cm(p<0.05),和纯黄心土基质处理的,分别为75.4%、0.26cm、8.9cm、10.9cm。3种基质培育的一年移栽苗Ⅰ、Ⅱ级苗木比例均高于86%。泥炭土∶黄心土为2∶8的混合基质培育出表现良好的黄花倒水莲组培苗。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龙头竹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消毒药剂及消毒时间对组培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炼苗时间、不同育苗基质、不同肥料种类及施肥方式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头竹播种苗秆芽是最适合的组培外植体,外植体消毒以0.1%氯化汞、消毒7 min效果最好;组培苗移栽后炼苗9 d,育苗基质宜采用20%蛭石和80%珍珠岩混合基质,移栽15 d后叶面施用0.3%氮磷钾复合肥组培苗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选用4种育苗基质,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试验设计,探究不同轻基质种类及配比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和配比方式对杉木无性系组培苗保存率和苗木生长有较大影响,基质中泥炭土所占的比例应控制在20%左右,并配合珍珠岩或蛭石一起使用,椰糠可不加或少加。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冠比、平均根直径等根系形态参数是评价杉木无性系轻基质容器苗质量的重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配方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泥炭土20%+珍珠岩40%+蛭石40%的9号配方为最佳组合,移栽6个月后苗木保存率为91.70%,苗木高/径生长明显,根系发达,苗木综合质量明显优于黄心土容器苗。  相似文献   

6.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选用4 种育苗基质,采用单形重心 混料试验设计,探究不同轻基质种类及配比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和配比方式对杉木 无性系组培苗保存率和苗木生长有较大影响,基质中泥炭土所占的比例应控制在20% 左右,并配合珍珠 岩或蛭石一起使用,椰糠可不加或少加。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冠比、平均根直径等根系 形态参数是评价杉木无性系轻基质容器苗质量的重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配方的育苗效果进行 综合评价,筛选出泥炭土20%+ 珍珠岩40%+ 蛭石40% 的9 号配方为最佳组合,移栽6 个月后苗木保存 率为91.70%,苗木高/ 径生长明显,根系发达,苗木综合质量明显优于黄心土容器苗。  相似文献   

7.
以紫叶稠李组培瓶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苗高、基部茎粗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生根、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培瓶苗的苗高、基部茎粗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生根、移栽成活有显著影响,选用瓶苗高为2.5~3.0cm,基茎粗0.06~0.1cm的苗接种到添加生长素IBA0.2mg/L和NAA0.5mg/L的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生根率可达86.13%,将生长健壮的生根苗移栽在细河沙、熟表土和草炭土基质上炼苗,成活率达93.3%。  相似文献   

8.
大叶栎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叶栎容器育苗不同基质,芽苗移栽不同截根长度、不同发育期,苗生长期遮荫试验表明:芽苗移栽时截根留2~4 cm有利于苗木的生长;茎芽幼叶展开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7.53在%;全光照育苗对苗木生长明显大于遮荫条件下生长苗木;黄心土基质的苗木成活率、苗高、根系数量及生物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9.
云南甜龙竹组培及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6种类型的云南甜龙竹外植体,经不同浓度的升汞溶液消毒一定时间,在添加不同浓度6-BA的MS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试验,以筛选云南甜龙竹组培繁殖的适宜条件;同时,以1年生云南甜龙竹组培苗为材料,在6种育苗基质和4种育苗环境下试验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筛选适宜组培苗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云南甜龙竹组培繁育以1年生种子苗茎段作为外植体,用0.10%~0.15%的升汞消毒6~9 min,使用标准MS培养基,添加浓度为1.5~2.0 g/mL的6-BA,能够获得较高的芽诱导率;1年生组培苗移栽时,采用大棚套小棚的移栽环境,以植物碎沫作为栽培基质,苗木成活率较高,幼苗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红芽大戟组培生根苗为移栽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水肥处理和季节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移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泥炭和珍珠岩混合(1∶1)作为移栽基质,成活率最高,达85.30%;喷施0.07%的KH2PO4溶液最能促进移栽苗的生长;较佳的移栽季节为2~4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铁皮石斛在不同栽培基质、不同季节的移栽成活率进行对比研究,探索铁皮石斛在海南的栽培技术,为铁皮石斛在海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采用松树皮+火山石、水草两种不同栽培基质和不同季节的移栽成活率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草基质栽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较松树皮+火山石基质栽培的高,其移栽成活率为75.3%;在春、冬季,以水草作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相对提高,分别为78.7%和79.7%。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垂珠花苗木质量和成活率,对垂珠花播种实生苗采用不同基质配比移栽进行了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容器培育苗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垂珠花幼苗移栽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的影响都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容器规格培育对垂珠花苗木成活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采用基质为处理Ⅲ(70%黄心土+25%泥炭土+5%钙镁磷)基质,使用■16 cm×16 cm的容器袋处理的垂珠花苗木成活率达到98%,平均地径4.24 mm,平均苗高35.02 mm,为垂珠花育苗的适宜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不同移栽基质对灰木相思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木相思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是红心土+泥炭土(3∶1),移栽成活率可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14.
组织培养技术是印楝快速繁殖并保持品种纯正优良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组培苗移植成活率则是决定组培快繁生产种苗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印楝组培苗移植的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移植季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移植季节对印楝树组培苗移植的成活率及生长指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基质配比最佳是红心土:火烧土=6:4,在此基质配比下,移植45天后,印楝树组培苗平均移植成活率达97.50%、平均苗高3.80cm、平均地径3.60mm、平均根系条数2.40条;移植最佳季节是春季,在春季,印楝树组培苗平均移植成活率达89.30%、平均苗高3.60cm、平均地径为3.40mm、平均根系条数2.2条。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欧李组培继代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质、营养液组合对欧李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并且以组培生根苗作对照,比较分析了传统组培生根技术与无糖培养技术对其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糖培养技术是欧李组培苗生根的最佳方式,生根率高,生根苗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金线莲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泥炭土、珍珠岩、腐殖土和园土4种栽培基质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土基质最适宜金线莲生长,其30 d移栽成活率为90.33%,60 d平均株高6.34 cm,每株鲜重2.56 g。  相似文献   

17.
选择35个经济竹种采用以芽繁芽的方式进行微体快速繁殖试验及苗木培育试验。结果显示,以种子作为外植体组培效果最好,其他依次为幼年竹节芽、小枝芽、大枝芽,成年竹节芽组培效果最差。相同炼苗条件下,毛环刺竹、实心瓜多竹、孝顺竹、黄金碧玉竹、非洲锐药竹、麻竹和大佛肚竹更易存活和发笋。苗木培育试验结果显示,蛭石是较为理想的炼苗基质,腐殖土及"30%锯末+70%红土"均为较好的育苗基质;组培苗移栽后施以N、P、K复合肥作为叶面肥,配以微量元素的追肥,可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竹子组培苗便于运输且成本低,因此成为生产竹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选择35个经济竹种采用以芽繁芽的方式进行微体快速繁殖试验及苗木培育试验。结果显示,以种子作为外植体组培效果最好,其他依次为幼年竹节芽、小枝芽、大枝芽,成年竹节芽组培效果最差。相同炼苗条件下,毛环刺竹、实心瓜多竹、孝顺竹、黄金碧玉竹、非洲锐药竹、麻竹和大佛肚竹更易存活和发笋。苗木培育试验结果显示,蛭石是较为理想的炼苗基质,腐殖土及"30%锯末+70%红土"均为较好的育苗基质;组培苗移栽后施以N、P、K复合肥作为叶面肥,配以微量元素的追肥,可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竹子组培苗便于运输且成本低,因此成为生产竹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福建山樱花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场部门口的樱花园中选择1株福建山樱花优良个体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建立了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4 mg/L+NAA 0.3 mg/L+蔗糖3%;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4 mg/L+GA30.2 mg/L+蔗糖3%;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IBA 0.2 mg/L+NAA 0.2mg/L+蔗糖1.5%;移栽基质泥炭土∶杉木树皮∶谷壳体积比为5∶4∶1。采用该技术体系的福建山樱花组培苗芽诱导率较高,达到84%,月继代增殖倍数为4.14,生根率可达91.6%,移栽成活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20.
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场部门口的樱花园中选择1株福建山樱花优良个体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建立了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4 mg/L+NAA 0.3 mg/L+蔗糖3%;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4 mg/L+GA30.2 mg/L+蔗糖3%;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IBA 0.2 mg/L+NAA 0.2mg/L+蔗糖1.5%;移栽基质泥炭土∶杉木树皮∶谷壳体积比为5∶4∶1。采用该技术体系的福建山樱花组培苗芽诱导率较高,达到84%,月继代增殖倍数为4.14,生根率可达91.6%,移栽成活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