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高寒冷凉地区作物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比较效益,腾冲县对海拔1700 m以上、没有灌溉保障、水稻亩产低于350 kg的低产田、"雷响田"实施水改旱耕作改制的增产增收措施,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阐述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高产栽培集成技术,以期为腾冲县6666.67 hm2低产田、"雷响田"耕作改制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农田耕作水平深受农业生产条件影响,这为我国当代农史上耕作制度动态变化所证实。苏北里下河地区"沤改旱"耕作动因基于历史时期至近代里下河地区存在大面"沤田"及农民因耕作"沤田"耕作凄苦经验认识而产生强烈愿望,经过区域民众"沤改旱"艰辛实践最终实现了全面机械化耕作彻底解除了辛劳耕作,最终使得这一改制成果稳定下来,民众社会生活等得以改变面貌。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现状,了解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以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产量法划分中低产田,对1990、1995、2000、2005、2010年5个年份的中低产田面积、空间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相比1990年,东北地区中产田面积增加97.2万hm2,低产田面积减少111.1万hm2;中产田分布区域由中部向西南部扩展,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零星分布在辽东丘陵地区的低产田呈减少趋势。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及农业技术是导致中低产田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采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动态监测耕地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可提高东北地区中低产田质量,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靖城镇小麦高产田块目标产量6 450~7 500 kg/hm2需施纯N 220.5~271.5 kg/hm2;中产田5 400~6 450 kg/hm2需施纯N 157.5~216.0 kg/hm2;低产田4 500~5 400 kg/hm2需施纯N 121.5~157.5 kg/hm2。  相似文献   

5.
磷肥施用量对不同肥力土壤大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头薹兼用型大蒜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土壤肥力(高、中、低)大蒜田、不同磷肥用量处理,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研究了磷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大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大蒜产量。高产田施肥量为氮(N)375.0 kg/hm2、磷(P2O5)180.0kg/hm2、钾(K2O)300.0 kg/hm2,大蒜最佳经济产量为23 173.3 kg/hm2;中产田施肥量为氮(N)315.0 kg/hm2、磷(P2O5)138.0 kg/hm2、钾(K2O)240.0 kg/hm2,大蒜最佳经济产量为18 323.1 kg/hm2;低产田施肥量为氮(N)255.0 kg/hm2、磷(P2O5)111.0 kg/hm2、钾(K2O)180.0kg/hm2,大蒜最佳经济产量为13 060.7 kg/hm2。  相似文献   

6.
永福县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永福县耕地地力分为6个等级,一、二等级耕地面积为4 40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0.1%,是永福县高产稳产田;三、四等级耕地面积为12 40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6%,是永福县中产田;五、六等级耕地为5 11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3%,是永福县主要的低产田。结合实际,提出改良栽培措施、规范管理、合理轮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等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永福县耕地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孟津县按照省土肥站2010年小麦试验的实施方案,结合实际,认真安排了2个小麦氮肥运筹试验、2个耕作深度试验、2个耕作方法试验和3个高产田示范试验、4个中产田示范试验、3个低产田示范试验。技术人员亲自指导农户做好试验的田间规划和小区施肥等工作。确保试验准确规范。在小麦幼苗期,该县土肥站技术人员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对各田间试验进行小麦苗情调查。及时掌握试验的各项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抚宁县春玉米“3414+2”田间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抚宁县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玉米产量水平,选择10个地点,采取三因素(肥料种类N、P、K)四水平(施肥量水平0、1、2、3)另增加1个有机肥和1个配方肥处理的"3414+2"试验设计方案,探索抚宁县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春玉米氮、磷、钾不同配比以及单施有机肥和配方肥的增产效应;根据玉米产量与施肥量的关系,建立了春玉米施肥模型,并通过施肥模型计算出试验点的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处理的玉米产量均空白对照,平均增产率为11.0%~39.1%,其中缺氮处理(N0P2K2)增产幅度最小、过量施磷处理(N2P3K2)增产幅度最大;在中等N和P水平下,施钾量为33.75~123.75 kg/hm2时对产量影响不大;磷、钾空白区和氮、磷低于中等水平的处理区,产量增幅相对较小。抚宁县进行春玉米生产时,建议各地点根据肥力水平进行施肥策略调整:高产田增施氮、磷肥,酌减钾肥;中产田稳定氮肥,酌减磷、钾肥;低产田适当增施氮肥,酌减磷、钾肥。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的施肥量:低产田(产量≤8250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29.4 kg/hm2、47.7 kg/hm2和35.2 kg/hm2,中产田(产量8250~9750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73.2 kg/hm2、55.8 kg/hm2和49.7 kg/hm2,高产田(产量≥9750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69.0 kg/hm2、178.5 kg/hm2和66.8 kg/hm2。单施有机肥,玉米增产幅度有限,应考虑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为35.9%。  相似文献   

9.
容城县冬小麦施肥模型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3414"回归设计模型进行田间试验,初步建立了容城县高、中、低3种产田冬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效应方程,求得不同产田各养分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产田的施肥效应方程不同,其中,高产田为Y=4 392.388 0+8.037 3N+6.739 9P+6.463 2K-0.025 3N2-0.035 79P2-0.025 7K2+0.027 5NP+0.010 2NK-0.006 1PK,中产田为Y=4 137.239 7+7.310 7N+4.935 5P+7.333 8K-0.028 0N2-0.020 5P2-0.030 7K2+0.023 3NP+0.014 3NK-0.011 7PK,低产田为Y=3 438.261 0+7.198 1N+6.052 5P+9.925 5K-0.030 5N2-0.023 5P2-0.037 4K2+0.029 0NP+0.017 2NK-0.027 7PK;经济最佳施肥量为纯N 145~185 kg/hm2、P2O5109~119 kg/hm2、K2O 82~86 kg/hm2。目前磷钾素已不是限制容城县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该区施肥措施应为保障氮肥供应、控制磷钾肥投入。  相似文献   

10.
闽清县耕地调查表明院水稻土土壤是全县主要耕作土壤,面积达17 484.36 hm2,占全县耕地土壤面积的98.34%。其中中低产田面积达14 331.91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61%。主要低产田类型有干旱型、渍涝型、缺素型和瘠薄型。相应提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引水渠和田间灌溉渠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逐年加深耕作层等改良中低产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天津市中低产田面积变化情况及中低产田空间分布情况,为天津市中低产田改良及粮食增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天津市统计年鉴及相关区县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拟定了高、中、低产田划分标准,分析了天津市6个主要农业区县(蓟县、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和滨海新区大港区)1980~2010年30年间中低产田面积变化情况。[结果]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天津市粮食平均产量由1980年的2 445 kg/hm2提高到2010年的5 130 kg/hm2,增加了109.82%。天津市的中低产田面积由1980年的291 250.13hm2,下降至2010年的76 489.87 hm2,下降了74%。2010年天津市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9%,其中静海县、蓟县、滨海新区大港、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中低产田分别占全市中低产田总面积的43.12%、18.59%、17.23%、14.01%、7.05%和0。2010年天津市中低产田粮食增产限制因素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低、干旱缺水和土壤盐渍化是主要限制因子。[结论]建议继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改良盐碱地、优化耕作制度种植耐旱耐盐作物品种等工程与技术措施,持续改良中低产田。  相似文献   

12.
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与常规栽培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忠义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20-120,126
通过对杂交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产量为8 650.5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574.5kg/hm2,增长7.11%;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少投入2 377.5元/hm2,节支21.8%;纯收入增加3 240元/hm2,增长43.8%。水稻泡冬田实行免耕直播有明显的"两增一提早"优点,即增产、增效、提早生育期。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田土壤速效磷钾供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试验法,探讨了容城县冬小麦高、中、低产田土壤速效磷钾的供肥能力。结果表明:高、中、低产田土壤磷素贡献率分别为82.37%、90.36%和84.82%,土壤钾素贡献率分别为88.68%、85.89%和87.05%;土壤的供磷能力分别为67.64 kg/hm2、63.75 kg/hm2和57.11 kg/hm2,土壤的供钾能力分别为145.64 kg/hm2、121.19 kg/hm2和117.22 kg/hm2。表明该区土壤中的磷钾不是限制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进行低产田新植蔗不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最佳磷、钾肥施用量条件下,低产田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明显增加甘蔗有效茎数、甘蔗单茎重和蔗茎含糖量,从而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通过试验结果获得低产田新植蔗氮肥效应模型:y=35 097.38+135.06 x-0.18 x2。该模型最佳产量60 335 kg/hm2,最佳施氮(纯N)量为351.92 kg/hm2。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量对豫东黄潮土区不同肥力土壤大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头薹兼用型品种宋城大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豫东黄潮土区不同肥力土壤大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钾肥适宜水平下,高、中、低产田氮肥施用量与蒜头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高产田在施磷(P2O5)180.0 kg/hm2、钾(K2O)300.0 kg/hm2的条件下,最佳施氮量354.0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22 209.0 kg/hm2;中产田在施磷(P2O5)135.0 kg/hm2、钾(K2O)240.0 kg/hm2的条件下,最佳施氮量288.0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17 041.5 kg/hm2;低产田在施磷(P2O5)90.0 kg/hm2、钾(K2O)180.0 kg/hm2的条件下,最佳施氮量264.0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12 511.5 kg/hm2。  相似文献   

16.
薄地小麦有机肥氮磷化肥正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帮  孙本普  孙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51-10953
[目的]探讨低产薄地麦田创高产的施肥方法。[方法]对薄地小麦当年度创高产进行研究。[结果]在小麦产量为750~1 500kg/hm2的低产田,施优质有机肥7.5万kg/hm2,尿素375~450 kg/hm2,标准过磷酸钙1 125~1 500 kg/hm2,有机肥、磷肥全部基施,氮肥采取"少吃多餐"的施用方法,当年度小麦产量可达6 000~6 750 kg/hm2,甚至更高。[结论]该研究可作为低产薄地麦田创高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昌宁县2001年结合西部开发,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蔗糖业,改变甘蔗单产和蔗糖分低水平、低效益的落后状况,建设"吨糖田"基地1333.3hm2,2001-2002年榨季实际完成面积1343.76hm2;甘蔗有效茎数达113565条/hm2,茎长227.17cm,单茎重1.08kg,产量122.25t/hm2,甘蔗含糖分15.1%,实现了667m2产"吨糖"的目标。本文结合我县蔗区特点,总结甘蔗"吨糖田"的规范化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以来,我们在二龙镇二十家子村试验并推广了玉米前套马铃薯技术.累计种植142.93hm2,马铃薯产量7320.0kg/hm2,按"5折1"折粮1464.0 kg/hm2,玉米产量12181.5kg/hm2,混合产量达到13645.5kg/hm2,比对照田(等行距单作玉米)增产39.3%,达到极显著水平.按1995~1997年不变价格分析,产值达到20685.45元/hm2,比对照田增值73.1%,经济效益达到16555.35元/hm2,比对照田增效95.9%,投入产出比达到1:5.008,比对照田提高46.6%.  相似文献   

19.
免耕沟播春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发生、演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方法】以传统耕作和免耕平播为对照,采用拔除法和五级目测调查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出苗动态、发生规律及危害,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免耕沟播油菜田共发现杂草37种,分属18科,一年生杂草20种,多年生及越年生杂草17种,3级以上危害的杂草有苣荬菜、大刺儿菜、自生油菜、猪殃殃、密花香薷、苦苣菜、泽漆、扁蓄、节裂角茴香、田旋花、藜、野燕麦。杂草通常于4月中旬开始出苗,5月上旬和下旬有2个出苗高峰,6月下旬出苗基本结束。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萌发出苗的速率和数量较免耕平播小,但高于传统耕作,且越年生、多年杂草数量呈明显增加,其中猪殃殃、苦苣菜等出苗量是传统耕作的2~4倍。免耕沟播油菜田采用油草枯1 275 mL/hm2,于油菜2~5叶期加水至300 kg喷雾,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为90%左右,对多年生杂草鲜质量防效达80%以上。施用龙拳225 g/hm2、毕克草600 mL/hm2可防除沟播油菜田大刺儿菜、苣荬菜等多年生恶性菊科杂草,效果达85%左右。播前土壤除草剂防效不理想。【结论】在沟播油菜田宜采用茎叶除草剂油草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在以苣荬菜、大刺儿菜为优势种群的田块,可选用龙拳、毕克草茎叶喷雾除草。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江苏稻麦轮作农业的固碳减排效应,本研究以江苏沿江地区稻麦两熟田块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麦稻宽行交互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稻麦周年机械化耕作方式)作物产量、系统物质投入以及人工投入等资料,估算稻麦生产的碳投入、碳产出、碳效率以及经济收益。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和机械化耕作方式下稻麦轮作系统年度碳投入总量分别为1836.5 kg/hm2和2290.5 kg/hm2,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化肥以及机械的碳投入较低,但劳动力碳投入高于机械化耕作方式。两种耕作方式的年度碳产出总量分别为18.23 t/hm2和16.15 t/hm2,保护性耕作较机械化耕作增加了12.9%。年度的碳效率在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保护性耕作的生产效率、生态效率以及经济效率分别较机械耕作提高了40.4%,40.8%和40.3%。另外,保护性耕作的年度纯收益为20.25×103 yuan/hm2,较机械化耕作增加了22.8%。说明秸秆全量还田下采取保护性耕作方法既可以提高碳效率也能增加经济收益,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