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阳茶区栗茶间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07-2211
对信阳毛是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及提高土壤养分.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较纯茶园也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总体均值向量检验法应用于不同季节英德红茶鉴别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春、秋两季茶叶中Ca、Mg、Fe、Mn、Zn、Cu这6种矿质元素含量,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茶样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应用t检验法及两正态总体均值向量检验法,判断春秋季节茶叶矿质元素及生化成分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春、秋两季英德红茶中Ca、Mg含量最高,其次是Mn、Fe、Zn、Cu。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春秋两季茶叶的矿质元素中Zn元素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元素均无显著差异。生化成分分析中,春秋两季茶样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但以矿质元素或生化成分含量作为总体进行分析,春秋两季英德红茶的矿质元素、生化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为区分各季节间英德红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古茶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森林土壤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表层(0~20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与氮磷钾养分分析和土壤微生物类群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值在4.30~4.75之间,南糯山茶园和景迈山现代茶园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森林土壤,布朗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也显著高于现代茶园,并且各茶园土壤的CEC均显著低于森林土壤;3座茶山古茶园土壤SOM,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现代茶园;茶树种植年限对茶园土壤pH值,CEC和各养分质量分数没有一致性影响规律;茶园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普遍高于森林土壤,并且微生物的总数量:现代茶园高于古茶园,但各微生物数量与茶园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植茶和植茶年龄的增加并未加剧茶园土壤酸化,茶园土壤酸化可能与土壤钾素营养水平关系密切;与现代茶园相比,古茶园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低强度生产模式和较小干扰栽培管理是古茶园土壤肥力持续利用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将为现代茶园土壤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优化施肥技术对普洱现代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为现代茶园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茶树良种云抗1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和2个不同施肥方式的处理进行小区试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施肥能提高茶叶内含物质。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可明显提高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的含量,其中儿茶素含量增加幅度为1.36%~1.93%,儿茶素中C、EC和EGC提高了0.3%~0.46%、0.24%~0.33%、0.39%~0.62%。施肥处理茶叶儿茶素及C、EC和EG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总体而言优化施肥技术效果最佳。【结论】在茶园中,优化施肥技术能明显提升普洱现代茶园茶叶品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间作模式对茶树光合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70-473
以单作茶园为对照,以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的杉树间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和桂花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对各茶园土壤养分含量、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和茶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了杉树间作茶园的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梨树间作茶园的全钾含量低于单作茶园外,其余指标均为间作茶园高于单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高,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分别比单作茶园高25%和36%;其他茶园与单作茶园差异不显著。各间作茶园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儿茶素总量均高于单作茶园,而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均低于单作茶园。说明间作能提高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光合生理指标,从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茶叶-茶汤系统中的污染及转移特征,探讨茶园种植作为锰矿区恢复利用模式的适宜性,选取广西两茶园(桂林某知名茶园和广西锰矿区某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树样品,并用茶叶泡制茶汤,对其中的Ca、Mg、Cu、Zn、Mn、Pb、Cd、Cr、AI含量用ICP-AES法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茶园土壤缺乏N、P营养;矿区茶园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除Mg和Cu外,其他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桂林茶园,其中矿区茶园土Cr和两茶园土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Zn、Pb、Cd、Cr主要存于茶树的根、茎中,而Ca、Mg、Mn、AI主要存于茶叶中,cu则在茶树中分布相对均匀;Ca、Mg、Cu、Zn、Mn、AI的溶出量随泡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d、Cr在茶汤中的溶出量非常小,随时间变化不大,嫩叶Pb溶出要比老叶慢;茶叶对Ca、Mn富集能力很强,对其他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土壤Cd、Cr超标,且Mn、AI通过茶叶富集后大量进入茶汤,可能威胁人类健康,茶园种植不适宜作为矿区废弃地早期的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检测Mn、Cu、Zn和Fe等微量元素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全量及土壤中有效态的含量,分析茶叶对这4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并研究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TOM)和微量元素有效态对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枝特区茶园土壤中Fe、Zn、Cu全量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存在富集现象,部分区域Mn元素流失严重;土壤中有效Fe含量丰富,Zn、Mn含量适中,但土壤中普遍缺乏有效Cu。茶叶对Cu、Zn、Mn和Fe的富集能力差异明显,其高低顺序为Mn>Zn>Cu>Fe。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TOM)增加,可促进茶叶对Zn的吸收积累,但土壤pH值和有机质(TOM)降低使土壤酸化,致使土壤Mn淋溶流失而缺乏。此外,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空间分布差异性大,含量分布不均衡,应根据各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配比施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原生地与引种区内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品质差异,为后续茶叶加工、资源选育与品种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贵州省贵定鸟王群体种的3个原生地和3个引种区春季一芽一叶茶鲜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等生化成分及10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并进行氨基酸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原生地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引种区,云雾镇方家茶园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最高为44.32%和27.40%,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54%。原生地除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外,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氨基酸总量、鲜味和苦味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引种区,且引种区的甜味氨基酸总量高于原生地。对氨基酸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甜味氨基酸中的苏氨酸和脯氨酸及苦味氨基酸中的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能较好地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原生地与引种区贵定鸟王群体种的Ca、Fe、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Se含量符合富硒茶标准,原生地云雾镇中心茶场的Ca、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05.42、2.52、22.33、419.86和252.19 mg/kg,都匀市黄河村茶园的Fe含量最高,为349.92 mg/kg。【结论】贵定鸟王群体种原生地与引种区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和矿质元素等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通过氨基酸组分的组成及含量特征可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评价乌龙茶茶树品种引种云南后的适制性,促进云南茶叶的多元化发展。【方法】对从福建引入云南的乌龙茶茶树品种铁观音和金萱制成的红茶、乌龙茶及其原产地的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质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铁观音和金萱引种云南后制成的乌龙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因的含量分别为:21.89%、7.69%和1.83%,均分别高于制成红茶的9.90%、3.44%和1.50%,并且引种后制得乌龙茶的水浸出物(34.30%)、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因的含量分别高于原产地的乌龙茶水浸出物(32.10%和24.7%)、茶多酚(18.31%和18.04%)、氨基酸(2.96%和1.86%)和咖啡因(1.16%和1.50%)的含量;而引种乌龙茶品种制得的红茶,仅水浸出物含量(37.00%)显著(LSD,P0.05)高于原产地红茶(29.10%和22.20%),而茶多酚(9.90%)、氨基酸(3.44%)和咖啡因(1.50%)的含量均低于引种地红茶的茶多酚(11.49%和14.77%)、氨基酸(3.52%和4.28%)和咖啡因(1.69%和1.62%)的含量;而引种后制得乌龙茶和红茶的儿茶素含量及其占茶多酚含量的比例均有下降趋势。【结论】福建乌龙茶品种引种云南后能较好保持其乌龙茶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10.
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为研究不同茶果间作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不同茶果间作茶园茶叶为材料,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茶叶中矿质营养元素和茶多酚等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发现,茶果间作促进茶叶中铁(Fe)、铜(Cu)、镁(Mg)、锌(Zn)、钾(K)、纳(Na)等矿质元素的累积,降低了茶鲜叶可可碱和咖啡碱含量,提高了茶碱和没食子酸的含量;茶叶中非酯型儿茶素(EC、EGC)含量增加,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降低。各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性在不同茶果间作类型间有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 -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7个茶树品种(湘波绿、碧香早、福鼎大毫、黄观音、紫鹃、玉麒麟、黄金芽)的茶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当年生倒二叶新芽及对应种植土壤中的钙(Ca)、镁(Mg)、锰(Mn)、铁(Fe)、铜(Cu)、锌(Zn)、镍(Ni)、铅(Pb)、镉(Cd)共9种矿质元素含量,并计算茶叶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1)矿质元素在不同茶叶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各种矿质元素在茶叶中的含量排序基本表现为CaMgMnFeZnCuNiCd、Pb;Ca含量最高的是黄观音,Mg含量最高的是玉麒麟,Mn、Ni含量最高的是黄金芽,Fe、Zn、Cu含量最高的是湘波绿;湘波绿为7个茶叶品种中品质较优的。(2)茶叶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茶叶对Mg、Ca、Mn的富集能力最强,对Zn、Cu、Ni、Cd的富集能力一般,对Fe、Pb的富集能力较弱;不同茶叶品种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4)不同品种的茶叶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湘波绿对Cu、Mg、Mn、Fe的富集能力最强;玉麒麟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紫鹃对Zn的富集能力最强;黄观音对Ca、Ni的富集能力最强。黄金芽、玉麒麟对Mn、Fe的富集能力较弱;紫鹃对Ca的富集能力最弱;黄金芽对Zn、Cu、Ni的富集能力最弱;玉麒麟对Mg的富集能力最弱;湘波绿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弱。研究结果为茶叶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了不同林龄(1、5、10、15年)茶园土壤和茶叶硒含量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结果】①茶树林冠幅、基茎、分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茶树林密度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②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总体上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土壤养分含量达到最大,生长年限超过10年以后,土壤养分含量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③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④土壤和茶叶全硒含量、全硒富集系数和有效全硒富集系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达到最大。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茶叶全硒和有效硒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不同林龄茶园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碳(载荷系数为0.689)和全氮(载荷系数为0.702),不同林龄茶园茶叶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浸出物(载荷系数为0.623)和茶多酚(载荷系数为0.726)。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广东省清远市、梅州市及河源市3个地区茶叶样品中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茶样中水分、干物质、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并通过多总体均值向量检验法分析了这3个地区茶叶中矿质元素、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部分地区茶叶中矿质元素、生化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鸟王茶产地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特征,更好地提高鸟王茶品质,对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植茶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 Fe、Mn、Cu、Zn、Mo 全量为 Fe(30576.00 mg/kg)>Mn(99.95 mg/kg)>Zn(60.18 mg/kg)>Cu(13.44 mg/kg)>Mo (1.17 mg/kg),土壤 Fe、Mn、Cu、Zn、Mo、B 有效态含量表现为 Fe(131.52 mg/kg)>Mn(15.49 mg/kg)>Zn(3.78 mg/kg)>Cu(1.07 mg/kg)>B(0.29 mg/kg)>Mo(0.03 mg/kg);野生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Fe(340.52 mg/kg)>Mn(340.09 mg/kg)>Zn(48.15 mg/kg),人工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Mn(160.28)>Fe(143.76)>Zn(20.47)。全 Zn 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水平而高于世界的土壤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中国及世界土壤的平均水平;有效 Fe、Zn 分布在高等水平,有效 Cu 分布在中高水平,有效Mn 分布在低等和高等水平,而有效 Mo、有效 B 的分布在低等水平;茶叶中的 Mn、Cu 与土壤中的 Mn、Cu呈极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Fe 与土壤中的 Fe 呈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Zn 与土壤中的 Zn 呈正相关,而茶叶中的 Mo 与土壤中的 Mo 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高度下庐山茶园土壤性质及茶叶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不同海拔区间庐山茶园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茶叶生化指标的差异,分别以位于海拔300 m、700m、1 100 m的北坡和1 100 m的南坡4个茶园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各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茶样的叶绿素含量、酶活性、茶多酚及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为300 m、700 m、1 100 m的庐山茶园土壤pH依次降低,但均能满足茶树正常生长的pH要求。庐山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和CEC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整体偏低,应考虑合理施肥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茶叶重金属Cu、Pb和Cd含量均符合有机茶标准(NY5196-2002),不存在超标现象。茶叶的叶绿素含量、酶活性、茶多酚和Se含量等指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土壤养分指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说明海拔是决定茶叶生理和品质指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对沿河古茶树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在沿河塘坝榨子村古茶树种植区进行基岩、土壤和茶叶进行分析测试,共采集样品14件,分别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茶树种植区基岩为奥陶系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其风化土壤为黄壤,基岩和土壤中As、Hg、Cr、Cu、Cd、和Pb的含量均在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YN 5020-2001)限定值之内。茶叶中As、Cd、Cr和Hg等含量均远低于标准(NY 2762-2017)的限定值,相对富集有益元素Ca、K、Mn、P、Zn、Cu等。  相似文献   

18.
玉米收获后以10 cm×10 cm网格采取1.0 m×1.0 m范围内0~20 cm土样,测定Olsen-P含量、DTPA提取态和全量Cu、Mn、Pb和Zn,并研究磷与重金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Olsen-P的变化范围为3.3~38.5 mg/kg,平均值为9.6 mg/kg,变异系数为49.87%;Olsen-P在采样区的南北边缘含量较高,空间变异是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Olsen-P与DTPA态Cu和Pb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DTPA态Mn和Zn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全量Mn、Pb和Zn与Olsen-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结果说明,玉米生长期间追施水溶性磷肥导致土壤Olsen-P的空间变异发生变化,磷肥施用导致部分Cu和Pb有效性下降、全Mn、全Pb和全Zn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与不同树龄(3年、4年、5年、9年、12年和15年)茶树(Camellia sinensis)套种后其根、茎、叶3个部位及生长土壤中7种矿质元素(B、Ca、Cu、Fe、Mn、Ni和Zn)的含量。结果显示,滇龙胆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Ca(5 238±2 111)μg/g、Fe(622±238)μg/g、Mn(379±301)μg/g、Cu(75±9.1)μg/g、Zn(46±13)μg/g、B(17±4.9)μg/g、Ni(5.6±3.1)μg/g,与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部的B、Ca、Fe、Mn、Ni元素在树龄15年茶树-滇龙胆套种后含量最高,分别为18、3 797、1 050、254、11μg/g,Cu、Zn元素在树龄12年的茶树-滇龙胆套种中含量最高,分别为244、38μg/g。相同营养器官不同树龄的茶树-滇龙胆套种后矿质元素含量具有差异,以根部的Cu、Mn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19~244μg/g和79~254μg/g,分别相差12.8倍和3.2倍;树龄15年、9年的茶树-滇龙胆套种后茎部的Cu含量分别为177、11μg/g,相差16.1倍;树龄3年、5年的茶树-滇龙胆套种后叶部的Cu含量分别为325、11μg/g,相差29.5倍。不同树龄的茶树-滇龙胆套种后根部与土壤矿质元素的相关性以及生物富集系数不同,树龄15年的茶树-滇龙胆套种后根部对Ca、Cu、Mn、Ni、Zn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生物富集系数分别达21.0、3.3、2.2、1.8和4.7。说明茶树复合种植可改变土壤矿质元素的分布,自身生物学特性与复合种植的生态环境共同影响了滇龙胆对矿质元素吸收与运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紫鹃和勐海县各大叶群体品种茶园的紫芽茶为材料,对不同色度紫芽茶中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勐海茶叶种群中,不同颜色芽叶的茶树叶片中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和水浸出物差异较小,但叶片中氨基酸、水溶性糖、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2.61%、13.68%、12.56%;试验所取样品均采自勐海县大叶群体品种茶园,但是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达到109.72%,且茶树芽叶颜色深浅与花青素含量高低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