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研究对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速生阶段(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的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桦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443.5~475.3 g/kg,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材、树枝、树根、树叶、干皮。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素含量分别为442.6、427.8和450.3 g/kg。土壤(0~80 cm)中碳素含量为15.04 g/kg,其中表土层(0~20 cm)的碳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层;(2)西南桦人工林碳素总贮存量为202.41 t/hm~2,其中乔木层为57.13 t/hm~2,占28.22%;灌木层为1.04 t/hm~2,占0.51%;草本层为0.80 t/hm~2,占0.40%;凋落物层为1.92 t/hm~2,占0.95%;土壤层为143.44 t/hm~2,占70.87%;(3)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年净生产力为10.20 t/(hm~2·a),碳素年净固定量为4.77 t/(hm~2·a),折合成CO2的量为17.49 t/(hm~2·a)。  相似文献   

2.
灰木莲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南宁市高峰林场46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贮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灰木莲各组分碳素含量变化范围为476.8~532.5 g/kg,各器官碳素含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土壤层(0~80 cm)碳素含量为10.36 g/kg,不同土层碳素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灰木莲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236.70 t/hm2,其中乔木层碳贮量(118.03 t/hm2)最大,占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49.86%;灌木层碳贮量为2.00 t/hm2,占0.84%;草本层碳贮量为1.18 t/hm2,占0.50%;现存凋落物碳贮量为3.48 t/hm2,占1.47%;土壤层有机碳贮量为111.71 t/hm2,占47.19%。灰木莲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为3.72 t/(hm2·a),各组分碳素年净固定量大小依次为:树干>树叶>树根>树枝>树皮。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来宾市维都林场36年生顶果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为501.7 g/kg,介于483.40~516.95 g/kg之间,表现为:树叶树干根兜粗根枯枝中根鲜枝细根树皮;生态系统碳密度为554.89 t·c/hm2,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为主要的碳库,分别为406.60 t·c/hm2、143.72 t·c/hm2;不同层次表现为乔木层(占总量73.28%)土壤层(25.90%)灌木层(0.55%)凋落物层(0.25%)草本层(0.02%)。顶果木年净固碳量为32.18 t·c/(hm2·a),净碳素累积量为11.29 t·c/(hm2·a),具有很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南亚热带中山区的铁坚油杉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分配格局,为提高该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在天然铁坚油杉林内设定标准样地,采用标准样方收获法和标准木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1)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239.61 t/hm~2,乔木层为237.65 t/hm~2,灌草层为0.18 t/hm~2,凋落物层为1.78 t/hm~2,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2)植被层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为介于465.22~512.17 g/kg之间;各组份间的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异,0~20 cm层土壤层碳含量高达12.55 g/kg,土壤层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深度增加碳含量降低程度变小。(3)生态系统总碳为134.55 t/hm~2,其中植被层为68.45 t/hm~2,乔木层为67.54t/hm~2,碳储量相对高,植被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所占比例高达98.70%;土壤层碳储量为66.10 t/hm~2,该生态系统碳储量集中在土壤层和乔木层,且两者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50.20%、49.13%。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相对较高,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应进行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5.
《福建林业科技》2015,(3):45-49
以南亚热带地区广西宁明县米老排成熟林(34年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其碳库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米老排不同器官碳素含量在472.6~509.3 g·kg-1之间,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序依次为树叶、干材、干皮、树枝、树根。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碳素含量分别为480.4、469.1、483.2 g·kg-1。土壤(0~100 cm)土层中碳素含量为8.94g·kg-1,随土层加深土壤中碳素含量逐渐减少。2米老排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为272.80 t·hm-2,其中乔木层为143.47t·hm-2,占52.59%;灌木层为0.44 t·hm-2,占0.18%;草本层为0.18 t·hm-2,占0.07%;凋落物层为5.07 t·hm-2,占1.86%;土壤层为123.64 t·hm-2,占45.32%。3米老排成熟林年净生产力为10.17 t·hm-2·a-1,碳素年净固定量为5.37 t·hm-2·a-1,折合成CO2的量为19.69 t·hm-2·a-1。  相似文献   

6.
对11 a 生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香梓楠各植物器官碳素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在450.98~514.45 g/kg 之间,各器官碳含量的排列次序为:干材>根蔸>粗根>枝>中根>细根>叶>皮。(2)香梓楠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82.32 t/hm2,其中土壤层所占比例最高,达77.62%,灌草层所占比例最少,仅占0.30%,各生物层次碳储量总体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3)香梓楠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81.68 t/hm2,乔木层、灌草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95.68%、1.45%和2.87%,表现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4)香梓楠人工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和净固碳量分别为7.10和3.56 t/(hm2· a),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35块样地调查数据,对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含量包括植被、凋落物与土壤三部分,其中乔木层601.896 1±29.562 4g/kg,灌木层537.958 0±34.783 9 g/kg,草本层416.107 5 g/kg,凋落物层550.927 8±30.566 4 g/kg,土壤层30.477 1±1.848 0 g/kg,表现规律为:乔木层凋落层灌木层草本层,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且乔木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素含量随着林分年龄和坡向的不同而变化。(2)日本落叶松植被层的碳素含量平均值为0.518 7 g/g,略高于国际上通用的转换率0.50 g/g,如果采用0.50 g/g来估算日本落叶松植被层的碳贮量与碳密度,会使得估算结果偏小。(3)日本落叶松乔木层不同器官碳素含量变化范围为561.499 3~645.106 8 g/kg,其高低顺序大致排列为:树干树枝树皮树根树叶,且随着林分年龄和坡向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的固碳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的固碳功能及其变化趋势,为合理评价其生态效益提供依据。[方法]以桂西北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广西南丹县4个年龄阶段秃杉林(9、17、25、37年生)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年净固碳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1)秃杉不同器官碳含量为425.3~507.2 g·kg~(-1);灌木层碳含量为446.9~461.3 g·kg~(-1);草本层碳含量为387.0~412.5 g·kg~(-1);凋落物层碳含量为410.5~438.2 g·kg~(-1);土壤层(0~80 cm)碳含量为5.72~45.79 g·kg~(-1),且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同时随林龄增加而增大。(2)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80.39、223.24、254.65、314.59 t·hm~(-2),其中,乔木层依次占20.15%、33.72%、38.31%、46.70%,灌草层依次占0.37%、 0.66%、 0.88%、 0.84%,凋落物层依次占0.51%、 0.93%、 1.17%、 1.41%,土壤层依次占78.98%、64.69%、59.69%、51.06%。(3)9、17、25、37年生秃杉林年净固碳量分别为5.42、7.15、7.32、7.03 t·hm~(-2)·a~(-1),其中,乔木层依次占85.24%、73.85%、70.41%、68.58%,年凋落物依次占14.76%、26.15%、31.42%、29.59%。[结论]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生长过程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研究结果为桂西北地区碳汇林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南部4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实测生物量和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植物和土壤碳素含量,建立了桉树林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并测定了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桉树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60.86 t/hm2,其中乔木层为157.1 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7.66%;桉树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叶0.460 2 g/g,树枝0.451 5 g/g,树干0.478 5 g/g,树皮0.375 0 g/g,树根0.420 9 g/g,灌木层0.427 5 g/g,草本层0.407 1 g/g,枯落物层0.345 1 g/g;土壤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桉树林分生态系统碳总贮量为172.29 t/hm2,其中乔木层68.68 t/hm2,占桉树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39.86%,灌木层0.22 t/hm2,占0.13%,草本层0.70t/hm2,占0.41%,枯落物层0.53 t/hm2,占0.31%,林地土壤碳贮量为102.16 t/hm2,占59.29%。  相似文献   

10.
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与贮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3个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生)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为455.4~494.5 g·kg-1,各器官碳素密度表现为:皮>干或叶>枝>根;同一林分中各层次碳素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0~80 cm土层中碳素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3个年龄阶段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为117.63,176.70和202.08 t·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25.67%,46,10%和50.91%,灌木和草本层分别占1.82%,1.65%和1.62%,土壤层分别占69.84%,49.62%和44.59%,凋落物层分别占2.68%,2.34%和2.88%;3个年龄阶段林分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10.66,15.70和12.55 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7.54,12.14和9.36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0.17%,74.14%和74.58%;凋落物层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312,3.56和3.191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0.17%.74.14%和74.5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以及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刺槐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468.44 g·kg -1)低于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512.77 g· kg -1);刺槐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458.00~496.96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表现为干>枝>叶>根>皮,油松人工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503.83~536.27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表现干>叶>枝>皮>根;刺槐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90.52,398.72和402.82 g·kg -1,油松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13.17,436.85和414.03 g·kg -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碳含量依次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量显著高于10~20,20~30和30~50 cm土层;刺槐林0~50 cm 土层土壤平均碳含量(4.96 g·kg -1)高于油松林(4.45 g·kg -1);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为54.80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5.88%,2.65%和1.46%;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4.37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3.43%,5.17%和1.40%;刺槐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36和0.55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2.48%和2.12%,油松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0.92和0.39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3.78%和3.09%;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31.15和24.35 t·hm -2,0~10 cm土壤层碳密度较高,分别占0~50 cm土层土壤碳密度的40.19%和38.73%;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54.80 t·hm -2)高于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24.37 t·hm -2);刺槐林和油松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分别为57.60和37.38 t·hm -2,且均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结论】刺槐林和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生物量均以树干占比最大,分别为40.02%和37.29%;2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主要分布在土壤和植被中,且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雅长林场12a生光皮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光皮桦的生物量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光皮桦人工林平均单株总生物量为115.45kg/株,其中树干占有的生物量最大,比重达到56.54%,细根占的比重最小,仅占0.24%。不同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65.28kg)树枝(14.95kg)树皮(12.90kg)根蔸(11.76kg)粗根(5.37kg)树叶(4.23kg)中根(0.71kg)细根(0.28kg)。(2)光皮桦乔木层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3.52%,其生物量为122.38t·hm2。林下植被生物量含量较少,仅8.48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48%。不同结构层次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乔木层(122.38t)枯落物层(4.26t)灌木层(2.35t)草本层(1.87t)。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西部林龄10 a的光皮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及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天然次生林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总的序列是草本层树叶凋落物层灌木层枝根干,乔木层中各元素含量为NKP;营养元素(N、P、K)总积累量为512.04 kg/hm~2,乔木层、林下层植被、凋落物层分别占46.12%、32.66%和21.22%,乔木层养分积累量较低;养分年吸收量、归还量、留存量分别为94.52、74.80、19.72 kg/(hm~2·a),循环系数、利用系数和周转时间分别为0.79、0.40和3.16 a,循环速率依次为NKP。该林分循环速率快,周转期短,利于土壤肥力维持,利于林地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实践中合理经营和管理光皮桦林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及维持和改善林地土壤肥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2种更新方式(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的碳汇功能,对广西宁明县4年生(中龄林)尾巨桉植苗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植苗林和萌芽林各器官中碳含量为456.5~485.3 g/kg,以树叶碳含量最高,其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最低为树皮。植苗林和萌芽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0.35和138.81 t/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37.46%和42.30%,灌草层分别占0.93%和0.83%,现存凋落物层分别占2.05%和2.23%,土壤层分别占59.56%和54.64%。植苗林和萌芽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年净生产力分别为22.21和25.16 t·hm~(-2)·a~(-1),年净固碳量分别为10.58和11.91 t·hm~(-2)·a~(-1),年净吸收CO_2量分别为38.79和43.67 t·hm~(-2)·a~(-1)。  相似文献   

15.
对韶关市小坑林场山杜英人工林的N和P含量、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山杜英人工林的养分循环和科学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标准样地法,对样地内的乔木层按照叶、枝、干和根取样,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地上和地下部分取样,凋落物层用样方法取样。各组分的样品各取300 g,带回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山杜英人工林乔木层各组分的氮和磷含量为叶片>树枝>树根>树干,人工林垂直结构的氮含量呈现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磷含量为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乔木层。2)山杜英人工林养分储量为0.25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养分储量分别为0.149、0.012、0.046和0.049 t/hm^2,分别占林分养分储量的58.2%、4.7%、18.0%和19.1%。3)乔木层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叶>枝>根>干,储量为枝>干>根>叶。4)山杜英乔木层的C/N、C/P、N/P分别为52.86、688.80和13.03。  相似文献   

16.
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 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 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 9 gC·8-1,树皮0.465 4 gC·g-1,树枝0.523 2 gC·g-1,树叶0.495 8 gC·g-1,树根0.493 1 gC·g-1,灌木层0.498 9gC·g-1,草本层0.473 3 gC·g-1,苔藓层0.414 3 gC·g-1,枯落物层0.388 2 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 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227.59 t·hm-2,其中乔木层91.33 t·hm-1,占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40.13%,灌木层0.38 t·hm-2,只占0.17%,草本层1.71 t·hm-2,占0.76%,苔藓层0.63 t·hm-2,占0.28%,枯落物层0.66 t·hm-2,占0.29%,林地土壤(0~80 cm)碳贮量为 132.88t·hm-2,占58.40%;其碳库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0~80 cm)>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苔藓层>灌木层;楠木林分净生产量为8.570 6 t·hm-2a-1,其中乔木层净生产量为6.669 1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7.82%.楠木林分碳素年固定量4.253 6 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固定量3.573 6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84.01%.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及根系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乔木层碳储量。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30和4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104.9 t·hm-2、136.67t·hm-2和176.89 t·hm-2,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9%、14.97%和28.48%,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90.73%、72.98%和68.01%。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的正向积累是导致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赤峰地区柠条、山杏、沙柳、沙棘4种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的不同器官碳含量测定,对4种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地上、地下碳储量的分析,结合赤峰市2015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赤峰地区4种主要灌木人工林树种面积124.1万hm~2,灌木层碳储量为960.765万t,土壤层碳储量为358.35万t,草本层碳储量为68.42万t,枯落物层碳储量为529.12万t,赤峰市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碳储量为1 916.63万t。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营雷州林业局30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的调查、试验,旨在阐明不同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及营建桉树碳汇林的合理措施.结果表明:30个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储量为148.743 t·hm-2,高于之前学者研究的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分别占34.39%、61.88%;乔木层平均碳储量达51.948 t·hm-2,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23(101-1)、25(179-1)、4(BU1)、26(184-1)号无性系表现最优;土壤层的平均碳储量为92.033 t·hm-2,不同无性系土壤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是2.430、0.731、1.592 t·hm-2,占比例较小.营建桉树碳汇林关键在于无性系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中亚热带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8种乡土树种营造的混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幼龄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8种幼树不同器官碳含量不同,树干碳含量在454.7~500.0 g/kg之间,树枝碳含量在426.0~474.0 g/kg之间,树叶碳含量在448.4~495.8 g/kg之间,树根碳含量在436.0~490.4 g/kg之间;2)相同树种不同器官和不同树种的相同器官碳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杉木碳含量最高,为490.1 g/kg,木荷最低,为449.4 g/kg;3)林下植被碳含量以灌木层最高(405.98g/kg),草本层最低(350.83 g/kg),不同林分土壤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别(P 0.05),其中0~10 cm土壤碳含量最高(23.9~25.5 g/kg);4)4种人工混交幼龄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储存于0~100 cm土壤层,平均占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92.56%~94.72%,其次为乔木层(3.75%~4.98%),其中树干占整个乔木层碳贮量的45.45%~58.64%,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层所占比例最小;5)4种幼龄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67.06、165.72、162.97和160.97 t/hm~2,其中马褂木×香樟×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幼龄林(MLCLS)碳贮量高于其他3种幼龄混交林。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碳储量的积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