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土地都退耕种树了,俺们闲出好多功夫来,可以在山上鼓捣点果呀、中药呀,挣的比原来多不少。"河北平泉市七沟村的于海明告诉笔者。"我们这搞了青腊基地,一年产成品腊杆600多万支,每亩年均收入1500元,从事腊杆加工的作坊有上百户,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廊坊市安次区第什里村的村干部说。  相似文献   

2.
通过初选、复选、决选,确定"临1号"草果优良家系,以地方老品种家系为对照,对其进行遗传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临1号"草果优良家系良法种植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是地方老品种的285%和300%,干草果挥发油含量是地方老品种的250%,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且连年丰产等特点,适合具备水湿条件的林下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引进钙果品种"农大钙果4号"和"农大钙果5号"种植在景泰灌区红水镇红砂岘村,通过观测成活率、株高、冠幅、主枝长度等形态性状,测定果实营养成分、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测算等指标,结果表明:2个钙果品种在景泰地区能够安全越冬,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栽植成活率钙果4号为88.6%,钙果5号为83.2%;单果质量均在8.0 g以上;种植纯收入分别达到26 478元/hm2、24 285元/hm2,产投比分别达3.45、3.67。说明2个品种可以在景泰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株产鲜肉苁蓉平均3.93公斤,亩产量436.23公斤,每亩年产值在4000元以上。"10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研究肉苁蓉的知名专家教授和自治区治沙协会的领导对杭锦旗肉苁蓉高产种植技术进行了现场测产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样高的亩产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现代化林沙产业体系建设在库布其沙漠深处奏出了最强音。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文山州主要草果产区马关县、麻栗坡县、西畴县、富宁县和文山市20个组乡(镇)进行调查,以了解文山州的草果种质资源现状及其适生环境,结果表明,文山州草果主要集中分布于文山州东部、南部的马关、麻栗坡、西畴、富宁4县,其面积占全州草果种植面积95%以上,全州草果栽种面积有17 333.33hm2。草果品种有黄花草果和白花草果。草果的适生环境是海拔900-2 000m,郁闭度以0.5-0.6为宜。最适宜的遮荫树种有旱冬瓜、白花树、紫柏、滇石栎、红椿、野芭蕉与无花果树。草果喜冬暖夏凉的林下气候条件,一般年均温度16-22℃,冬季林内温度5-12℃。草果喜湿怕旱,土壤含水量必须在4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为8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 200-1 600mm。调查结果对促进文山州草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种植早熟葡萄能致富,已是广大农友长期实践得出的结论。今冬明春我场向您保湿保纯邮售以下果树苗。比巨峰葡萄早熟42天的大粒甜味葡萄苗:早生岗山、晨红、黑宝、井川207等45种,各株价2元左右。葡萄栽培后,第二年结果,亩产鲜果2000公斤,第三年亩产3500公斤,经济收入可观。美国李20种,特早油桃、蜜桃、日本大甜柿各17种,早熟梨、巨果石榴各15种,板栗、草莓等35种果苗,株价1.6元左右,巨果大樱桃18种,巨型枇杷7种、天皇柚、无花果、澳洲坚果、樱桔、佛手柑、银杏、树莓、红龙果、巨果杏、核桃等28…  相似文献   

7.
正武宣县禄新镇瑶兰村农民韦英豪发了一笔"小财"。他在桉树林下种植了340亩穿心莲,采收200亩,平均每亩1300斤,每斤1.6元,销售收入40多万元,利润近25万元。2015年,瑶兰村有100个农民,在桉树林下种植1500亩穿心莲,平均每亩每年纯收入达到1000元。穿心莲味苦,口含一小片叶子,马上会感到刻骨铭心的苦。瑶兰村的农民在桉树林下规模种植穿心莲,被戏称为"苦海"。俗话说"苦口良药",乡亲们从"苦海"中却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桉树林下种植穿心莲,不仅经济效益高,林地的  相似文献   

8.
对豫北太行山石灰岩丘陵区封山后有关环境因子的研究表明:封山能明显改善本区环境条件。封山三年,草灌覆盖度增加31%,生物量增加44%,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9%,土壤蓄水量增加2.9%,土壤中全氮增加25%,速效钾增加123%,有机质增加24%。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收益,果、条、草每亩增加产值18元。  相似文献   

9.
《河南林业科技》1992,(3):43-44
1986年安徽农学院周良骝等针对油茶林落花落果严重问题,在舒城河棚乡进行了喷肥药试验和大面积推广试验。落花落果率由48%下降到8—15%,产籽量由每亩10Kg提高到60—70Kg,油茶炭瘟病由32%下降至5%左右。除去成本,每亩可净增收100元。  相似文献   

10.
八面来风     
温县河滩种上“摇钱树” 眼下,温县黄河滩区新落户的20万株优质杨树、桐树和连片种植的梨、枣以及各类名、优、特瓜果,构成了沿黄商品化农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近年来,该县在抑制绿化滑坡的同时,以大面积、快速度改接、种植名优特新农林产品推动滩区开发再上台阶。截至去年底,滩区优质果林达4万亩,并涌现出了一大批科学种植大户。祥云镇大玉兰村的段麦生发展了15亩矮化密植丰产园,引进特优苹果品种,并林间种粮,园内养猪,形成了生态农业特色,每亩收入5000元至1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县抓住恢复平原绿化的  相似文献   

11.
海南沉香,一片万钱,冠绝天下.1987年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三级保护植物,1999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级重要保护野生植物,世界粮农组织也已将其列入世界濒危植物,受国际贸易公约保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种植沉香的经济价值.目前,海南种植沉香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并形成公司化、规模化的发展.海南于2006年就启动了5万亩"万亩人工种植沉香"工程.据测算,一般每亩种植111-167株沉香树,每亩10年左右可创20-40万元,17年左右可创40-100万元的高效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杭锦后旗沙海乡典型的贫困村组河壕村二组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和林业部门签订了近50亩的育苗合同。由于村民们多年来都有在自家房前屋后。渠旁地畔植树的习惯,有一定的栽树经验,所以当年育苗成活率达到了林业部门的要求。按照合同的要求兑现,育苗每亩纯收入近500元,当年全组仅育苗一项收入2.5万元,这是习惯种大田的村民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全组每年育苗都在120亩以上,仅育苗一项全社收入近10万元,人均400元。 从2000年,他们抓住全乡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机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绿苑见闻     
《绿化与生活》2004,(6):46-48
顺义区红提葡萄规模种植效益高目前,顺义区葡萄面积已达1.3万亩,总产量达1490万公斤。由于近几年通过积极发展规模种植,并开展观光采摘,兴办农业博览会等形式,大大提高了果品种植效益。大孙各镇万亩红提葡萄,今年产量达60万公斤,现在已全部销售一空,平均每公斤价格达到6元以上,比去年提高近2元。而且大部分被广西、深圳、黑龙江等外地客商收购。后岭村100亩红提葡萄,产红提15万公斤,被广西南宁一客商包销。据调查,全区一般红提葡萄种植户每亩收入在6000元左右。红提葡萄种植已经体现出现规模化种植的巨大潜力。□王素芹张志和顺义区南彩双河…  相似文献   

14.
武威大力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巩固武威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果,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武威市大力开展以牧草、特色经济林、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特色养殖业等六大类产业为重点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草产业迅速发展。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既可保持水土、防沙治沙,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紫花苜蓿每年可以收鲜草2~3茬,每亩可产鲜草5000公斤,每公斤按0.1元计算,亩产值每年500元。在退耕还林地进行林草间作,每亩草可饲养小尾寒羊4~5只,羊羔…  相似文献   

15.
柰李的引种技术○徐立中湖南省泪罗市林业局于1991──1992年先后引种栽培柰李13公顷,通过认真抚育、管理,1993年正式挂果,1994年进入盛果期,每株产果30公斤左右,每亩产果900公斤以上,连续两年丰产。总结引种栽培经验,有如下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草果是重要的中药材和香料,是我国西南地区十分重要的经济物种,提高草果的人工栽培技术,促进草果的高产优质种植对促进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十分必要。云南省个旧市就十分重视草果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业资源改善草果的人工种植,发挥资源优势,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探讨了林下草果人工栽培技术,旨在为个旧市林下草果种植的推广和其他省市区的林下草果的培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草果是一种民间常用的香料与重要药用植物,我国的草果主要种植区分散在云南省,其种植面积与产量约占全国的九成以上。贡山县是草果的种植大县,以贡山县的草果种植为例系统地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草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春季,东门林场场长苏勇在雷卡分场9林班发现七十多亩的桉树半年生萌芽林枝叶稀疏,立即告诉分场场长全部砍了重新整地种植。苏勇场长算了一笔账。桉树林长势不旺,5年后每亩最多收5立方米木材。如果重新种植,每亩最少也能收8立方米,每亩多出3个立方米。按每立方米600元计算,多出1800元,剔除再造成本1000元,还有赚头。  相似文献   

19.
在阳朔县说起高田镇高田委鹤岭村农民梁海平 ,人们都说他发了引种名优枇杷财 ,甩掉了贫困帽。他全家4人 ,去年出售枇杷和果苗收入超3万元 ,今年1~5月收入已超3万元 ,实现人均收入7500元。5月25日 ,来自全区及四川等地的品果订苗者参观他的名优枇杷示范园和20亩果苗基地时 ,无不赞之 :名果溢香富人家。梁海平家有水田3亩 ,旱地(岭地)1.7亩 ,按理说土地资源是优势 ,但时至1990年他家还是有饭吃无钱用的困难户。1990年冬在高口圩场上有人出售来自浙江的名优枇杷苗。但观者多、购者少 ,一是价格每株3元 ,在当时此…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不投一分钱,每亩可增收2500元左右."这是笔者日前在宁国市采访时,市林业局负责同志介绍的.宁国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启动了10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及6000吨茶油加工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改造后的油茶林每亩茶油产量将由现在的10~15公斤,增长到300公斤,真正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致富林".发展油茶种植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兴林业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