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41对玉米SSR引物对49份美国玉米自交系和7份西南区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69个等位基因有变异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12个;每对SSR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为0.299~0.885,平均值为0.652。按UPGMA方法对供试自交系进行聚类,以遗传距离0.572为基准,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七类。56份自交系的SSR标记聚类分析表明,78%的美国自交系与西南区常用自交系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被单独聚为四类,而22%美国玉米自交系与西南区玉米自交系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被聚在第Ⅰ、Ⅳ和Ⅵ类。通过美国玉米种质和西南区应用种质的SSR标记分析,为加强西南区玉米育种材料的改良、创新和利用,以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35个西南地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6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2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21个,平均为7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自交系划分到几大类群中,少数四川和云南材料可形成单独的类群。并探讨了西南地区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所有供试自交系中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6~0.96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小于0.60有8对材料,其中四川材料与云南材料之间的有6对,一个方面说明云南材料与四川材料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另一个方面也表明地理来源差异相对较大的材料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基于SSR标记的96份玉米自交系杂优类群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当前玉米自选系种质类群混乱,组配效率低下等问题,选用70对SSR引物分析了96份甘肃当地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23个等位片段,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5个等位片段,平均每对检测到3.61个等位片段.多态性信息量变化范围在0.153~0.787之间,平均0.60.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97~0.919之间,平均0.640.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96份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合并为SS和NSS 2大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4.
48份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标记对48个黑龙江省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取20对扩增带清晰且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结果表明:2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0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位5.25个,变化范围在3~7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405~0.793,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64。48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00~0.90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被划分为5大类群,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因此,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SSR标记对高海拔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37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6个,平均为3.48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06,3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6~0.876,平均为0.60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地方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标记对19个喀斯特山区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杂种优势类划分。从9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46个能够稳定扩增的多态性引物,这46对引物共扩增出190条具有遗传多态性的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监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变化范围为2~8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291~0.861之间,平均为0.623。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93~0.521,平均为0.342。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9个喀斯特山区常用玉米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喀斯特山区地方玉米种质与温带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存在异质性,是温带玉米育种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  相似文献   

7.
探究玉米自交系QB506和QR273及其改良系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组配优良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高育种效率和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利用率。利用42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51份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42对引物共检测到24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9个等位基因,平均5.9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2934~0.8790,平均为0.7136;标记索引系数(MI)变幅为0.5867~7.8142,平均为4.3914。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较大,说明51份自交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QB506及其改良系与QR273及其改良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4128~0.7891,平均0.5734,大于QB506与QR273间的遗传距离0.5482。51份自交系划分为五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标记分析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选取SSR引物的扩增带型均清晰稳定。利用80对SSR引物在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34个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10~0.83,平均为0.53。其PIC为0.4~0.8,以0.6~0.7的标记数为最多,占标记总数的20.96%。本试验结果说明爆裂玉米种质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根据SSR数据,计算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供试自交系遗传距离(GD)为0.095~0.931,平均为0.512。通过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55为标准,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5个类群。群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群内遗传距离,分类合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37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6个,平均为3.48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06,3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6~0.876,平均为0.60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地方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划分56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SSR标记对50份玉米自交系和6个国内标准测验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从60对引物中筛选出43对扩增带清晰且多态性高的SSR引物进行统计,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3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6个,平均3.23个,多态性信息量在0.216~0.821之间,平均为0.607.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将56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合并后为SS(旅大红骨、PA、Reid)和NSS(PB、四平头、Lancaster)两大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11.
重离子辐照处理玉米自交系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经重离子12C6+辐照处理的37个玉米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8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这18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56个等位位点的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位点为2-6个,平均3.11个;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7份玉米材料划分为4组,分类结果与系谱基本一致.重离子辐照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有影响,可以为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选育,优良组合的选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标记划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了50份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从64对SSR引物中,选出扩增带型稳定的58对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07个多态性条带,涉及58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3.569个,变化范围2~7个;平均PIC值为0.560,变化范围从0.232到0.784。经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把供试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8个亚群)。聚类后的群内遗传相似系数大于群间遗传相似系数,这表明所选取的SSR引物可以有效地区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划分结果是客观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对西北旱区有代表性的30份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大部分自交系在一个类群内,但仍有部分自交系独立成群。SSR分析表明,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29对引物共检测到14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4.86个等位基因。SSR标记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将这些材料分为4个类群,但大部分仍集中在黄改系群内。表明西北旱区QPM玉米自交系来源较单一,遗传多样性差,仅少部分自交系较为独立,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保存和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14.
SSR标记用于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 10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 10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 4 0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出等位基因 2~ 5个 ,平均检出4个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值为 0 .6 5,10个自交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 0 .2 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自交系可归为两个类群 ,每个类群又分别由两个亚群组成。利用SSR标记可以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进行初步分析 ,并可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4个代表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普通玉米标准测验种为对照,对65份青贮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3对引物在研究材料中共检测到67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为2.9个,每个SSR位点可以检测到的等位基因2~5个不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5份青贮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4个类群,较好地反映了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42份云南玉米自交系基于SSR荧光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云南常用42份玉米自交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近些年新育成自交系的遗传背景,为云南地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30对SSR多态性引物,对42个玉米自交系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共检测到277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9.2个,变化范围4~17个,片段大小介于86~434 bp之间,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量(PIC)在0.7008~0.9979之间,平均为0.9712。基于UPGMA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分类不明显,遗传相似系数均大于0.82,遗传相似度较高。目前由于大部分的玉米自交系品种都由骨干自交系而来,品种资源狭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导致新育成的玉米品种遗传背景相似,血缘关系相近,因此亟需在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评价、材料共享和交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促进玉米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云南常用42份玉米自交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近些年新育成自交系的遗传背景,为云南地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30对SSR多态性引物,对42个玉米自交系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共检测到277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9.2个,变化范围4~17个,片段大小介于86~434 bp之间,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量(PIC)在0.7008~0.9979之间,平均为0.9712。基于UPGMA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分类不明显,遗传相似系数均大于0.82,遗传相似度较高。目前由于大部分的玉米自交系品种都由骨干自交系而来,品种资源狭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导致新育成的玉米品种遗传背景相似,血缘关系相近,因此亟需在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评价、材料共享和交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促进玉米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36个贵州主要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分析了36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多态性、重复性均较好的引物有34对,用此34对SSR引物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SSR位点检测出的平均等位基因3.4个;SSR分子标记将其划分为5组,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认为,SSR标记系统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晓龙  应多  包斐  方瑞秋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58-2262
为了分析浙江省50份甜玉米核心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针对玉米种质资源开发的40对核心SSR标记,采用8.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供试的50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分型,再利用分析统计软件NTsys 2.10e处理数据,并按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40对SSR核心标记引物在50份甜玉米自交系材料中共检测到228个等位基因变异,不同的SSR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为3~13个,平均为5.65个,40对SSR标记引物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在0.32~0.89,平均为0.59。在相似系数为0.57时,可将以上50份甜玉米自交系材料划分为6大类,较好地划分了供试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背景。通过聚类划分结果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优良甜玉米自交系进行组合配对实验,发现杂交组合F1在农艺性状上都表现良好,说明遗传多样性分析作为一种分子辅助手段,可以为甜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更为高效的途径,对优质甜玉米品种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39对SSR分子标记和系谱信息分析广西常用苏湾玉米自交系和原始育种群体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39对SSR引物在27份玉米自交系和两个玉米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54和196条等位基因差异,在27份玉米自交系中,每对引物检测到3~8个等位位点,平均为3.95个。经聚类分析,27份自交系可以分为3个类群。明确了经过选择后的苏湾群体等位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可为更好地利用苏湾玉米自交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