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技术配合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配合缓释肥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肥料利用率,对马铃薯的产量构成、土壤养分运移均有一定影响;膜下滴灌技术配合缓释肥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比常规灌溉施肥提高12.07%,在马铃薯关键时期土壤养分运移发挥重要作用,速效磷、速效氮分别比常规灌溉施肥提高11.5%、15.5%。膜下滴灌技术配合缓释肥不仅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还可节约水资源,并降低肥料量过大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花生膜下滴灌条件下施肥效率及效益的问题,提高节水灌溉肥料利用率。采用多水平花后膜下滴灌与施肥处理,利用差减法计算肥料利用率与农艺效率。结果表明,两次滴灌处理农艺效率明显高于一次滴灌处理,且为钾磷氮;两次滴灌提高基肥氮、磷、钾利用效率分别为15.98%、8.79%、12.60%;追肥氮、磷、钾利用率可分别达到57.40%、16.54%、35.29%。滴灌处理较利于提高钾、磷肥农艺效率;滴灌增加花生追肥氮、磷、钾利用率,氮肥钾肥磷肥。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种植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施肥和滴灌施肥两种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施肥方式和土壤质地都会对土壤剖面养分运移产生影响;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使土壤表层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水平;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合理应用滴灌施肥技术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提高商品薯率,其中块茎产量增幅达29.72%~36.42%。研究结果为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T-04为研究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规律.[结果]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的快速积累时间分别在出苗后66.7 ~99.5、56.0 ~88.1、68.9~105.2和61.6 ~95.6 d,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和氮磷钾的最大积累潜力及最大积累速率逐渐增加,快速积累时间逐渐减少.在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快速积累规律上表现出,快速积累开始时间依次为氮、钾、干物质,磷最晚,快速积累结束时间呈同样规律.施氮量390 kg/hm2具有最大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潜力,过量施氮无助于膜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结论]与淹灌相比,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干物质及氮、磷、钾的最大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淹灌处理,且干物质及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小于常规淹灌处理,而磷、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钾配施对滴灌红枣果实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滴灌条件下,分析配比不同氮、磷、钾施肥对红枣果实及植株中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对骏枣果实中氮磷钾元素营养的吸收和积累有重要影响;枣树在年生长周期中对氮、磷、元素的总吸收量表现为钾<磷<氮;红枣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处理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氮、磷、钾耦合对杂交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氮、磷、钾耦合效应对杂交棉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并通过产量建立施肥模型.[结果]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棉花产量有显著影响,施肥不足或过量都造成产量下降,其中氮素对棉花生长影响最大.膜下滴灌氮、磷、钾与产量三元二次方程为:Y=4 382.22+5.456 N+1.937 P+6.823 K+0.013 84 NP-0.009 24N2-0.307 5 P2-0.027 72 K2.由模型方程得到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383.26、117.76和123.07 kg/hm2,其产量为5 961.8 kg/hm2.[结论]氮、磷、钾合理的组合可以获得高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土配方优化施肥组合田间试验,分析探索马铃薯氮磷钾肥当季肥料利用率、养分积累分配及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增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经济性状,增加单株产量及大薯率,增产效果明显;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作用表现为氮>钾和磷,养分积累表现为块茎>地上茎叶;马铃薯肥料利用率分别为氮48.49%、磷19.96%、钾53.04%;1 000 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分别为氮4.2 kg、磷0.5 kg、钾6.2 kg,比例为1∶0.11∶1.48。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设施黄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以黄瓜'碧玉'为试材,通过设置全营养滴灌施肥区(TF NPK)、滴灌施肥无氮区(TF PK)、滴灌施肥无磷区(TF NK)、滴灌施肥无钾区(TF NP)、全营养沟灌冲施对照区(TC NPK)等不同施肥方式,调查各处理地上部茎、叶、果实的累积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明确滴灌施肥技术对...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涞源县马铃薯氮肥最佳用量,修正和完善马铃薯氮肥优化施肥技术,采用"2+X"方案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区氮、磷、钾养分投入明显较低,且全部养分均一次性作为底肥投入,是造成常规施肥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马铃薯氮肥推荐施肥量(折纯)为315~345 kg/hm~2。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实验条件对不同水肥的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种植的研究,可以为不同水肥的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生产中的有效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因而本文主要通过对常规灌溉是非和滴灌施肥两种水肥调控措施的马铃薯产量及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运移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灌溉施肥方式和土壤质地都会对土壤剖面养分运移产生影响;而不仅能使土壤表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水平,而且对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都提供有利作用的是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利用。结合所得的结论最终可以得出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显著增加,利用块茎的增幅率的增长趋势可以使商品薯率的趋势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滴灌施肥和沟灌施肥对保护地番茄产量、氮素吸收和土壤Nmin(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水平下,滴灌施肥较传统的沟灌施肥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促进番茄地上部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在0~40cm土层中滴灌施肥方式土壤Nmin残留量明显高于沟灌施肥土壤Nmin残留量(P〈0.05),说明滴灌施肥方式可以减少浅层土壤中的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马铃薯肥料效应模型,在常德稻区开展马铃薯"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缺钾使马铃薯产量下降,缺氮缺磷使单株块茎重、商品率、产量显著下降;在当前地力水平下,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接近70%,氮、磷、钾肥肥效均随施肥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施肥水平2时最高,氮肥肥效磷肥钾肥;块茎养分总利用率为22.16%,块茎中的氮、磷、钾含量均随施肥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并在施肥水平2时最高,块茎氮肥利用率钾肥磷肥;以"3414"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三元二次及一元二次肥效模型,根据复测试系数和产投比最后确定氮、磷、钾推荐每667 m2施肥量分别为15.1、7.6、2.2 kg,最佳施肥配比为1∶0.50∶0.15。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国际平衡施肥"3414"试验设计,探讨晋南冬小麦氮、磷、钾的施肥效应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所在的条件下,磷的增产效果最好,氮次之、钾最低,每千克氮、磷、钾纯养分分别增产5.4、5.6、3.7千克且氮、磷、钾的平均利用率为19.4%、11.2%、27.9%。并运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维震博士"3414试验及其统计分析方法"对各试点氮、磷、钾三个因素与产量进行肥料效应方程拟合,确立了各试点氮、磷、钾的优化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4.
沈阳地区滴施条件下施肥比例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沈阳地区玉米滴灌施肥条件下,研究在不同N、P、K施肥配比条件下,施肥比例对玉米产量、品质以及产量品质综合效应的影响。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对产量品质综合效应评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比例是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试验土壤养分条件下种植玉米,玉米产量最佳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48∶0.40;不同的施肥比例对蛋白质的影响较明显,对脂肪淀粉影响较弱。玉米品质最佳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15∶0.20;通过主成分分析,评定产量和品质综合效应,最佳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48∶0.40,此时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效应最好,玉米产量最高,品质也较好,玉米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寻甸县)马铃薯种植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为该区马铃薯施肥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寻甸县土壤养分采集点数据情况和马铃薯生长对土壤养分的要求,以氮、磷、钾3个土壤养分因子为研究对象,结合云南省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方法,对采样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参考马铃薯土壤养分划分方法,利用ArcMap软件计算得到肥力等级分布图。【结果】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对钾肥需求量较高,约有62%的地区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约有78%的地区碱解氮处于比较丰富状态,约有21%的地区处于中等级别;有效磷丰富等级面积约占33%,中等水平面积约占66%。研究结果针对具体村镇推荐合理施肥,并制作了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马铃薯施肥区划专题图。【结论】本研究得出的氮、磷、钾的施肥推荐模型,为实现研究区域的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对马铃薯绿色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滴灌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滴灌玉米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滴灌条件下设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减氮增磷施肥、增氮减磷施肥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分析.[结果]增氮减磷施肥方案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促进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增加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减量施肥(即减氮增磷施肥和增氮减磷施肥)与常规施肥的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增氮减磷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474 kg/hm2,增长3.4;;增氮减磷施肥比常规施肥增收1 154元/hm2,增长4.5;,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结论]增氮减磷施肥和减氮增磷施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5;和8;的滴灌施肥水平,对玉米的株高和叶片数无明显影响,且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其中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5;施肥量的增氮减磷滴灌施肥策略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氮、磷、钾耦合效应对加工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加工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氮、磷、钾三元二次方程拟合不可靠;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加工番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肥不足造成产量下降,但过量施肥造成旺长,3个肥料相比其中氮素对加工番茄生长影响最大;14个施肥处理中N2P2K2、N2P3K2和N2P2K1处理产量超过9 000 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试验条件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9∶3∶2时肥效最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追肥次数对甜玉米的生长、产量、品质及田间养分淋洗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滴灌施肥处理能显著增加甜玉米的穗长、穗重和产量,并随着滴灌追肥次数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甜玉米产量增幅为10.27%~41.79%。不同处理对甜玉米的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甜玉米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显著。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滴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其中追肥12次的T5处理氮、磷、钾、镁的养分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97.20%、22.72%、116.45%和61.93%。常规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洗损失的氮、钾、镁分别为11.66%、8.90%、12.71%,显著高于滴灌施肥方式下各处理的养分损失率。表明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通过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而且在减少养分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洗损失、提高养分利用率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次回归"3414"设计,对马铃薯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及产量进行了分析。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绥中地区马铃薯的一元和三元施肥效应函数模型,得出了最高产量和施肥量,以及一些重要的施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和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磷肥较小。  相似文献   

20.
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制约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是氮素,其次是钾素,磷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小。水稻增施氮、磷、钾肥均能增加每100 kg籽粒氮、磷、钾的吸收量,且配方施肥处理氮、磷、钾吸收量均低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素配方施肥处理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养分稻谷生产效率、收获指数和吸收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