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姚县2009—2017年连续9年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一直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创建高产、提质增效为核心,从2016年以来注重高产、增效的同时,更加突出绿色防控,提升稻米品质。9年来,不断探索总结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积极开展落实"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从组织领导、技术支撑、群众发动三方面共同推进,实现了全县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水稻总产的增加,促进了农民增收,大姚县水稻生产因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的运行方式作一些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为扎实推进2018年临沧市省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提升创建层次和水平,打造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升级版,结合临沧实际,择优遴选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玉米、水稻、麦类、冬马铃薯、荞麦、油菜主产区,开展省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推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新品种和技术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优质绿色粮油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水稻生产科技措施到位率和实施质量,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牟定县共和镇于2014年在天台、天山、军屯、何梁、余新、余丁等6个村委会组织实施了万亩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整个项目区新增稻谷总产194.63万kg,按2014年牟定市场水稻价格2.75元/kg测算,新增产值535.23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330.72元,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水稻绿色高产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成效及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6年宿迁市沭阳县作物栽培指导站承担并实施省级水稻绿色高产增效创建项目,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防灾抗灾减灾等多项技术,项目区农户增产增收显著。本文阐述了实施推广水稻绿色高产增效技术,发挥技术推广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推广应用水稻绿色高产增效技术,实现沭阳县及周边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中心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农用物资价格高、农产品值低、农村壮劳力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缺乏、种植水稻的管理成本和栽插及收获时的用工成本比较高,农户水改旱的面积逐年增加,由于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密度低,各种种植措施不配套,开展科技种粮水平低等因素影响,玉米的单产量很低。为了促进我镇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总量的有效供给,县农业局从2013年起争取项目实施了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活动,通过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在示范核心区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典型示范、主攻单产、使示范核心区玉米平均产量达到700kg以上,以核心区成功的措施和经验向万亩示范片辐射等一系列措施,通过2013年、2014年玉米我镇玉米高产创建的主要措施与推广经验的分析总结,提出今后玉米高产创建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而为推动我县主粮生产起到了很好带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出了高产创建在甘肃实践取得的成效,通过总结经验,提出了从工作机制到技术措施大力推进高产创建,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挖掘增产潜力,全力打造甘肃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促进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甘肃粮食增产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出了高产创建在甘肃实践取得的成效,通过总结经验,提出了从工作机制到技术措施大力推进高产创建,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挖掘增产潜力,全力打造甘肃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促进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黄泛区农场近年小麦单产、总产量持续增加,集约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连续多年开展的小麦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工作,配套集成了当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步探索出本地区小麦高产创建的途径与措施,对提高当地小麦生产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大理州以高产创建、科技入户为工作平台,狠抓以水稻良种、肥床旱育扣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精确定量栽培、机械插秧等科技增产主导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水稻生产发展,2014年全州种植水稻6.18万hm2,平均单产8 235.0 kg/hm2,再创历史新高,为实现抗旱保粮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鉴于肥床旱育带蘖壮秧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最关键环节,并针对大面积生产上普遍存在的播种量偏高、苗床不肥、秧田管理粗放、秧苗  相似文献   

10.
陆良县2009年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再创新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陆良县地处云南省东部,是云南省第一大平坝,是水稻种植的适宜区、主产区和高产区,2009年继续被农业部列为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在上年成功举办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样板的基础上,以高产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工作方案》、《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及省、市、县安排部署,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成功举办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样板,顺利完成了项目的各项指标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带动提高全县水稻生产总量和科技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莉 《云南农业》2023,(2):57-59
<正>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是指生产者根据所期望获得的单位面积产量即目标产量来确定的生产技术,涉及到品种、栽插密度、肥料用量、灌溉、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多种因素。大姚县2010—2021年实施水稻高产高效创建和水稻科技增粮示范项目,每年实施水稻高产创建1~3片示范面积666.67~2 000 hm2,示范地点代表了大姚县三类典型的水稻生产区域。以新街镇辖区为代表的高海拔(1 850~1 950 m)冷凉稻作区、以金碧镇为代表的中海拔(1 750~1 850 m)温凉稻作区和以龙街镇、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沅江市通过实施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将晚稻产量由过去的平均产量450 kg/亩提高到490kg/亩。同时,摸索了一套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为提高水稻单产提供了技术支撑,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前言高产创建是新时期推动水稻生产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农业部门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根据总局和分局的安排,我场实施了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稻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平衡增产,全面提升我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标准化生产、加大规模化种植、综合各种栽培措施,达到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16,(8):40-41
为探索粮食绿色高产增效栽培新途径,以水稻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建设为平台,不断创新思维方式,推进水稻绿色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水稻"十统一"全程社会化服务,不断创新集成栽培配套新技术,实现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示范带动全区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不断优化,促进粮食生产向绿色高产高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开展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是依靠科技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为带动永北镇水稻增产增收,永北镇农业办公室积极实施了水稻高产创建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为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稻生产发展方向,昆明市开展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经过4年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带动了全市水稻沿着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升了全市的水稻生产水平。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耿马镇围绕水稻高产创建发展目标,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和辐射带动,发挥了平台、载体、转化等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文章介绍了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情况、成效及获得的启示,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全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寒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粮食绿色高产增效栽培新途径,以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区为平台,不断创新“互联网+农业”模式,推进水稻绿色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方正县水稻“八化”、栽培标准,在创新集成栽培配套新技术要具有前瞻性,实现粮食再夺丰收,示范带动全县乃至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增,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促进粮食生产绿色高产高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五、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13.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兼顾薯类大豆、杂粮杂豆、棉油糖、菜果茶等品种,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强的县开展整建制创建,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14.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支持农业县进一步健全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开展技术  相似文献   

20.
加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向着绿色生态安全方向发展有很大帮助。以优化供给,提高质量,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加快农业生产模式转变,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打造高原粮仓,为实现精准扶贫,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论述了澜沧县糯扎渡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成效,然后分析了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论述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投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