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选择前茬种过西洋参的老参地,用大扫灭、二硫化碳、多菌灵等3种低毒化学农药和紫苏根作为添加物进行土壤处理,处理后播种西洋参,调查出苗、存苗、根的生长及根病情况.以探讨化学农药及植物添加物处理老参地土壤对改善重茬西洋参生长及减少病害的作用.98%大扫灭粉剂5~15g/m2、二硫化碳液剂20ml/m2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对提高重茬西洋参的出苗率、保苗率、产量,以及减轻根部病害均有较好的效果;添加紫苏根50~100g/m2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提高根重,多菌灵消毒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老参地使用土壤熏蒸剂及适宜的植物添加剂,对克服西洋参连作障碍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臭氧处理连作土壤后对三七出苗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三七自毒皂苷的降解和对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水处理三七连作土壤,调查不同处理对三七种子出苗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臭氧对自毒皂苷R1、Rg1、Re、Rd和Rg2的降解作用;用平板计数法研究臭氧对主要根腐病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的杀灭作用。【结果】利用0.3~0.6 mg/L臭氧水处理连作土可显著提高三七种子的出苗率和生长势,但不同质量浓度及水量的处理间三七幼苗的株高、整株鲜重和地下部干重等农艺性状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臭氧可以降解三七连作土壤中主要的皂苷类自毒物质,抑制引起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茄腐镰刀菌和毁灭柱孢菌的生长。【结论】臭氧处理可以通过降解自毒皂苷抑制三七主要根腐病菌,从而促进连作土壤中三七的出苗和生长。  相似文献   

3.
连作地土壤处理对三七根腐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三七连作地根腐病控制技术。应用现有农药按一定比例组配,对连作土壤和三七种苗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复配剂Ⅱ型盆栽处理、田间试验和大田示范对三七苗期根腐病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80.68%、80.42%和62.28%。复配剂Ⅱ型处理连作土壤对三七苗期根腐病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测试了有机硫熏蒸剂大扫灭(Dazomet)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Wall.)根围几种主要病原生物:线虫、细菌和真菌的最低灭生浓度(MBC值)分别为≥7.8、≥31.2和≥125μg/mL。4种主要病原真菌:立枯病丝核菌(Rhizoctoni solani)、根腐病菌毁坏柱孢霉(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t)、镰孢霉(Fusariumspp.)和黑斑病交链孢(Alternaria tenus)的MBC值分别为≥31.2、≥62.5、≥125和≥125μg/mL。钾-威百(K-Vapam)对线虫、细菌和病原真菌的灭生活性与Dazomet相当。连作三七田播种前和移苗前用98%大扫灭粉粒剂20~40 g/m2和35%钾-威百液剂30~50 mL/m2进行耕作层土壤熏蒸处理,对三七出苗和成苗率无显著影响;杂草和线虫发生量比对照分别减少90%~95%。播前处理比对照苗病发生率降低45.0%~82.5%,移苗前处理苗病发生率降低35.0%~50.0%。适当充足的土壤含水量、适时彻底的土壤毒气排除对提高药效和避免残毒对后茬药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三七根际具有拮抗促生活性的耐皂苷木霉菌,通过收集一年生健康三七根际土壤进行木霉菌株的分离,并测定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木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皂苷对木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获得耐皂苷的菌株,进一步对其分类鉴定后进行拮抗根腐病病原菌活性测定以及盆栽促生效果、根际定殖能力及其对连作障碍缓解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到6株木霉菌株,其中2株对三七根系分泌物敏感性较低,经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比对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3和渐绿木霉(T. viridescens)T20。T3和T20菌株对三七主要根腐病病原菌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雪腐镰刀菌(Monographella cucumerina)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对恶疫霉菌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1.76%和70.59%;T3和T20菌株能促进三七植株的生长,将其接种于三七连作土中,在接种20 d后能够在根际较好的定殖,增加三七植株的存苗率,降低根腐病发病率。该研究结果为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提供了重要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6.
西瓜根际土壤酶及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生产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运用地上部生物多样性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连作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D123小麦伴生西瓜、D125小麦伴生西瓜、西瓜单作和无苗对照4个处理,研究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对小麦伴生的响应。结果表明,D123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5.21%和130.20%,根际土壤放线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7.6%;D125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0.89%,根际细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10.81%。同时,两种小麦伴生处理均降低了西瓜根际土壤真菌的比例,提高了西瓜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提高了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可见,连作西瓜根际对小麦伴生产生了积极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移土试验,研究了轮作对三七连作障碍的消减效应,并分析了轮作对三七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轮作年限的增加,三七的出苗率显著增加,轮作5年和7年土壤上所栽植三七的出苗率与新土上的无显著差异.2轮作使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略有下降,而真菌数量变化不大;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3轮作后土壤中的N,P,K等主要养分含量有所降低,pH值降低,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轮作改善了三七连作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结构及理化性状,对三七连作障碍具有很好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七根系分泌物在连作障碍中的生态效应及缓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作为云南省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在我国医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由于其生产过程中连作障碍十分严重,制约了其种植业、饮片业、制药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总结三七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活性和三七植株的影响,探讨三七根系分泌物在连作障碍中的生态效应,提出三七连作障碍的缓解和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老龄苹果园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作物与再植苹果幼树混栽对再植植株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筛选更有效的混栽作物以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为老果园更新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设置老龄苹果园土对照(CK)、溴甲烷熏蒸老龄苹果园土(T1)、苹果幼树与葱混栽(T2)、苹果幼树与小麦混栽(T3)、苹果幼树与芥菜混栽(T4)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再植幼树地上部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qPCR技术检测老果园土壤中主要有害真菌拷贝数的变化。【结果】3种作物和苹果幼树的混栽均可显著增加苹果幼树的株高、地径、鲜重、干重、新稍平均长度和新梢总长,其中与葱混栽(T2)处理效果最好,其株高、地径、鲜重、干重、新稍平均长度和新梢总长分别是对照的1.12、1.31、1.71、1.65、1.25和2.09倍。与葱、小麦、芥菜3种作物混栽处理均可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真菌的数量,其中与葱混栽较对照细菌数量增加了37.93%、真菌数量下降了41.33%,混栽小麦细菌总量增加了31.03%,混栽芥菜细菌总量增加了13.79%,混栽葱、小麦、芥菜使土壤细菌/真菌比值分别提高了135.11%、128.55%和89.66%;与老龄苹果园土对照(CK)相比,与葱混栽(T2)、与小麦混栽(T3)、与芥菜混栽(T4)处理的镰孢菌属基因拷贝数均有所降低,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与葱混栽处理的串珠镰孢的数量降低了61.01%,尖镰孢的数量降低了37.11%,腐皮镰孢的数量降低了40.97%,层出镰孢的数量降低了53.11%;3种作物与苹果幼树混栽提高了土壤中主要酶的活性,其中混栽芥菜处理较对照脲酶活性提高最为明显,提高了44.59%;混栽小麦处理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9.26%、50.37%;混栽葱、小麦、芥菜土壤中根皮苷的含量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81.23%、20.56%、86.11%;与老果园土壤对照相比,混栽葱使土壤中酚酸类物质总量较对照降低了28.27%,与其他处理相比效果较好。【结论】混栽葱、小麦、芥菜3种作物对连作土壤环境和再植幼树生物量影响较大,3种作物与再植幼树混栽均能提高苹果幼树生物量,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连作土壤主要酶活性,降低土壤中根皮苷含量,减轻苹果连作障碍。其中,与葱混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对三七生长及种苗品质的影响,以三七种子为试材,通过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比较3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出苗、存苗、农艺性状、根腐病病害发生及种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的存苗,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处理效果最优,但对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哈茨木霉菌剂对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优于植物益生菌液1号和宁盾菌剂,生育期根腐病平均发生率依次为: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1.79%)>宁盾菌剂(1.42%)>对照(1.17%)>哈茨木霉菌剂(0.58%);3)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种苗总皂苷含量的积累及地上部的生长,其中植物益生菌液1号200倍稀释液和宁盾水剂100倍稀释液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36.96%和30.97%。综上,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有利于三七地上部生长、存苗及种苗皂苷含量的积累,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效果最优。本研究可为微生物菌剂在三七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七连作田根腐病复合症综合治理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土壤熏蒸剂、枯草芽孢杆菌、选择性杀菌剂复配剂处理种苗和根围土壤为主要方法,对连作田三七根腐病复合症进行了综合治理试验。结果表明:(1)大扫灭(98%含量,30~40 g/m2剂量)、钾-威百(35%含量,40~60 g/m2剂量)和氰氨化钙(60~90 g/m2剂量)对三七连茬病土进行熏蒸处理后,真菌、杂草、细菌和线虫灭生效果达90%~99%,1年生与2年生三七成苗率显著提高,生长季前期3个月内根腐病复合症发病率明显降低,其中大扫灭灭生效果突出。(2)土壤熏蒸后,用G3菌剂(枯草芽孢杆菌)与单杀菌剂农利灵、噻菌灵和扑海因组合播前拌种和移苗前沾根处理,其中以菌剂与农利灵组合最好,噻菌灵和扑海因组合次之。枯草芽孢杆菌G3菌剂(2×1010/cfu/g用量3 kg/100 m2)单独施用,在田间温度低于15℃条件下无明显防效。(3)熏蒸 G3 化学杀菌剂复配剂1或2播种前拌种和移栽前沾根处理组合试验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25年苹果园连作土壤为对象,研究轮作不同作物对该土壤环境及平邑甜茶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轮作植物,为防控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取老龄苹果园土壤,混匀后填入试验沟,并在试验沟中分别种植一茬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花生(Arachis hypogaea)、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小葱(Allium schoenopras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后,测定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和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变化,以及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取轮作不同作物后的土壤盆栽平邑甜茶幼苗,测定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及根系活力、SOD、POD、CAT酶活性。【结果】与对照土壤相比,轮作小麦、小葱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8.37%、36.7%;轮作马铃薯和休茬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降低,分别降低了8.61%、9.26%;轮作马铃薯能够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磷,有效铜、铁、锌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17.32%、240.55%、47.03%、91.38%、158.30%;轮作花生较对照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但增加了有效铁、锰含量;轮作小葱、小麦、花生可增加土壤细菌总量,降低土壤中有害真菌数量,其中轮作小葱较对照细菌总量增加了200%、真菌总量下降了44.7%,轮作小麦较对照细菌总量增加了141.9%。轮作小葱、小麦使土壤细菌/真菌比值分别提高了435.8%、211.1%;轮作小葱使土壤中酚酸类物质总量较对照降低了45.3%,较轮作马铃薯降低了241.15%,较轮作小麦降低了190.07%,其中根皮苷含量较对照下降了84.2%,较轮作马铃薯下降了55.80%,较轮作小麦下降了9.30%;与对照相比,轮作小葱能显著提高平邑甜茶幼苗根系SOD、POD、CAT酶活性,分别增加了48.12%、58.33%、65.77%。从平邑甜茶生物量可以看出,轮作小葱与对照相比地上鲜重增加49.7%,地下鲜重增加76.5%,与轮作花生相比,地上鲜重显著增加了40.63%、与轮作小麦相比,地下鲜重显著增加了56.84%。【结论】轮作不同植物对连作土壤环境和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影响差异较大,轮作小葱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值,降低土壤中酚酸类物质总量,提高平邑甜茶幼苗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增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从轮作防控苹果连作障碍角度看,轮作小葱更有利于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棉花间作模式调节农田生态环境、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作用,以棉花连作30年土壤为对象,设置棉花间作洋葱、间作孜然处理,研究两种间作模式对棉花地上部光合特性、根系生长发育及土壤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间作洋葱和间作孜然处理的棉花根长、根质量、比表面积分别增加54.5%、45.7%、16.3%和22.8%、15.7%、4.9%,初花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2.7%、12.2%和20.7%、7.2%。间作洋葱、孜然处理棉花根际土壤中3种主要酚酸类化感物质总量分别降低67.9%和57.8%,与单作相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长期连作棉田间作洋葱、孜然降低了棉田土壤中化感物质含量,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棉花叶片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并且间作洋葱对连作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效果优于间作孜然,可作为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病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剂,以生石灰(A)和腐植酸颗粒肥(B)作为土壤改良剂,各设3个水平,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其中以未施用土壤改良剂(A_1B_1处理)为对照,研究施用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产量、病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显著降低白术白绢病和根腐病的发病率,提高白术的存苗率、产量和白术药材的质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S-ACP活性,对土壤S-UE、S-PPO、S-SC活性均具有调控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S-UE、S-PPO活性越高越不利于白术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土壤S-ACP活性越高越有利于降低白术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白术的存苗率,有利于白术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形成。移栽后60~150 d,处理A_2B_2(生石灰3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白术白绢病发病率和根腐病发病率的变化均比其他处理稳定,移栽后150 d白术白绢病、根腐病的发病率较处理A_1B_1分别降低61.97%、91.67%,土壤S-UE活性均值最低,土壤S-ACP活性均值、白术存苗率、药材浸出物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其中,产量比处理A_1B_1增加361.33%,为最佳处理。综上,在白术连作1 a的土壤中施入生石灰(300 kg/hm~2)和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能有效调节土壤酶活性,降低白术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白术存苗率、药材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太子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设置不同热处理温度与时间,采用连作土壤与新茬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热处理对太子参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加热处理新茬土壤有利于太子参的生长,但对太子参的生物量指标影响不大,且与对照各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0.05);连作土壤经60℃加热6 h,太子参生物量指标均显著增加,90℃或120℃加热3 h时太子参的所有生物量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热处理15年连作土和8年连作土,太子参根生物量最高时可较对照分别提高444.13%和140.38%。土壤热处理通过抑制连作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而缓解太子参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云南省不同森林类型林下土壤是否适宜种植三七,筛选森林土壤中对三七主要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资源,为三七林下种植及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不同森林类型(杂木林、思茅松林、云南松林和桉树林)土壤浸提液,比较过滤液(除去微生物)和未过滤液对三七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以连作土为对照,分析添加10%林下土壤对连作土中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单株鲜重的影响.利用LB平板分离法分离森林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三七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选取对三七主要病原菌均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类鉴定.[结果]与过滤液相比,云南松林和思茅松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可促进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杂木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可促进三七种子萌发,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桉树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对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连作土中添加10%松林土壤可有效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添加杂木林和桉树林土壤对三七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三七幼苗生长.从森林土壤中共分离获得465株细菌,其中分离自松林土壤中的14株细菌对供试三七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包括6株芽孢杆菌属、5株链霉菌属、2株假单胞菌属和1株肠杆菌属,抑菌活性在58.02%~98.61%.[结论]松树林尤其是思茅松林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且这些有益微生物既能抑制根腐病菌,减轻三七连作障碍,又能促进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正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土壤浇灌微酸性(p H6.0)电解水对土壤环境和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浇入微酸性电解水能够显著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与连作土对照相比,幼苗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呼吸耗氧速率分别提高了47.03%、141.79%、101.31%和37.31%,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降幅达48.1%,细菌/真菌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质地对平邑甜茶幼苗连作障碍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平邑甜茶幼苗作为试材,研究不同土壤质地苹果园连作障碍发生程度及其差异机制,以便根据连作障碍可能发生的严重程度采用适宜的防治措施。【方法】取烟台莱州3种不同质地老果园土,在盆栽条件下设置连作砂壤土、连作壤土、连作黏壤土及各个质地土壤对应溴甲烷熏蒸处理,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盆栽幼苗的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根系保护性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检测老果园土壤中主要有害真菌的数量变化。因3种土壤条件不同,故分别以3种土壤溴甲烷处理与各自连作处理上述指标的差异来表示连作障碍发生的程度,差异越大,连作障碍程度越严重。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连作土壤中的酚酸类物质含量。【结果】与各自连作对照相比,黏壤土、砂壤土和壤土溴甲烷熏蒸处理植株干样质量分别提高了98.9%、87.9%和54.4%,说明黏壤土连作与溴甲烷处理差异最大,连作障碍程度最严重。与各自连作对照相比,黏壤土、砂壤土、壤土溴甲烷熏蒸处理植株的根系保护酶活性均显著提高,根呼吸速率显著增加,MDA含量明显降低。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是各自连作对照的2.63、1.80和1.53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是连作的3.02、2.01和1.62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是连作的3.25、2.61和2.11倍。黏壤土根系保护性酶差异最大,说明在连作黏壤土条件下,根系胁迫更严重。与各自连作对照相比,黏壤土、砂壤土、壤土溴甲烷熏蒸处理植株根呼吸速率分别提高了91.3%、69.4%和36.0%;MDA含量分别降低了51.3%、48.9%和33.1%。脲酶活性分别比连作降低了68.2%、64.2%和54.4%;磷酸酶活性分别比连作降低了25.6%、18.6%和8.18%。黏壤土、砂壤土和壤土溴甲烷熏蒸处理比各自连作对照真菌数量降低了85.8%、58.1%和72%,尖孢镰孢菌拷贝数比各自连作处理分别降低了87.5%、70.1%和66.3%,且连作黏壤土条件下尖孢镰孢菌拷贝数最多。连作条件下黏壤土的实测酚酸总量最高,为41.30 mg·kg -1。 【结论】3种不同土壤质地中,黏壤土酚酸类物质含量高、土壤中尖孢镰孢菌为主的有害真菌最多、根系胁迫最严重,最终表现为连作平邑甜茶幼苗与溴甲烷熏蒸处理的生物量差异最大,而壤土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以从未种植过桃树的土壤为对照,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连作土壤对再植桃树幼苗生长及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茬园土中生长的植株叶面积、叶周长均较对照大,且株高、新技长、最大根长和地上干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连作障碍不明显;两茬园和三茬园土中生长的植株叶面积、叶周长、比叶重、株高、新技长、干周、最大根长、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和地下干重等均显著降低,且连作土年限越长,抑制作用越大,连作障碍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三七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七是云南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它的根是著名、传统的重要中药材,云南文山是中国三七的道地产区,也是主要种植区。目前,三七种植在文山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三七生产上存在着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云南三七产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三七连作障碍产生的机制和控制的方法,并从病原微生物和土传病害增加、土壤盐分累积和酸化、养分失衡和植物自毒效应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三七连作障碍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七连作障碍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