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椿属于木本蔬菜,嫩叶可食用.当旬平均气温为15℃时,幼芽才开始萌动展现新叶.露地香椿一般采摘期为4月中旬.香椿温室生产是将已落叶的1~2年生香椿的茎秆移入温室,在高度密植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温度和水分让其萌芽,然后陆续采摘展开的嫩叶,种好温室香椿应抓好以下5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棚架整形对丰水梨幼树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棚架栽培的丰水梨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了定干高度和主枝数对新梢生长量、短果枝数、总枝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枝数和定干高度对新梢生长量没有影响,主枝数和定干高度之间的互作效应也不显著;主枝数对短果枝数无显著影响,而定干高度对短果枝数有极显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枝数为3、定干高度为90~106 cm在当地实践中是最适宜采用的整形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梨园秋冬季管理1.整形修剪①幼树整形定干:1年生苗木在定植后要立即定干,定干时一般在距地面50~80厘米处选一健壮芽定剪,抹除剪口第2芽,留好整形带,整形带内要求有5~8个健壮芽,距地面30厘米内的芽全部抹除。  相似文献   

4.
1抓好果树修剪,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春季修剪一般在3月中旬-4月中旬(萌芽前)进行。 幼树定干整形幼树定干宜早不宜晚,传统的晚定干、高定干方式是导致结果晚的重要原因。适当早定干、低定干有利于早成型、早结果。一般应在定植后2~3年,树高1.0~1.2米时进行定干,定干高度80厘米左右,清除定干部位以下所有2次枝或留1节短截。  相似文献   

5.
香椿过去都是露地栽培,栽后4~5年才能采摘少量嫩芽。近几年一些地方采用大棚栽培,当年育苗,当年5月移栽到塑料大棚,当年即可采嫩芽多次,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栽培好的,1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值可逾2万元。现将香椿大棚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树体管理树体管理主要包括幼树的定干整形和成龄树的修剪。枣树春季修剪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萌芽前)进行。1.幼树定干整形。幼树定干宜早不宜晚,传统晚定干、高定干是导致枣树结果晚的重要原因之一。适当早定干、低定干有利于早成形、早结果。一般应在枣树定植后2~3年、树高1~1.2米时进行定干,定干高度80厘米左右,清除定干部位以下所有二次枝或留1节短截。  相似文献   

7.
1抓好果树修剪,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 春季修剪一般在3月中旬-4月中旬(萌芽前)进行。 幼树定干整形 传统的晚定干,高定干方式是导致结果晚的重要原因。幼树适当是定干、低定干有利于早成形、早结果。一般塑料布在定植后2~3年,树高1~1.2米以上时进行,定干高度80厘米左右,清除定干部位以下所有二次枝或留1节短截。  相似文献   

8.
一、埋土越冬露地栽培法采用两年生以上树苗,沟栽矮化密植,冬季修剪地上枝后埋土护根露地越冬。苗木定植一般沟宽1.2米,株距2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苗2700株,定植后立即灌水,随后在地表20厘米处定干修剪。香椿树顶端优势很强,一般只萌芽1~2个,当芽长至约10厘米时,开始采芽。采芽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密度与4种定干高度对叶用银杏Gingo biloba枝梢生长量、叶片产量及叶片主要有效药用成分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度与定干能明显改善林冠光照条件,促进枝条萌发和枝条生长,增加单株叶片数、叶面积和叶产量,在采叶园的经营初期,较大密度(60~40 cm×20 cm)仍能获得较高的叶片产量;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随定干高度的降低而增加;在不影响产叶量的前提下,定干高度宜适当降低,可采用离地30~50 cm截干.表10参5  相似文献   

10.
三、香椿、黄秋葵、油麦菜 12月下旬将1年生香椿树苗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3厘米左右密植于覆膜的保温大棚内。行距与走道垂直,方便浇水、施肥、除草,一座大棚330平方米可栽香椿树苗约2.5万株。香椿芽在翌年2月中旬开始采摘,4月底采芽结束.每栅2个多月内可采香椿芽800多公斤。2月下旬香椿芽每公斤市场价100~120元.4月底香椿芽每公斤40元.平均每公斤按60元左右计算,这一茬香椿芽产值达4.8万元左右。4月底采芽结束将香椿树苗挖出大棚用于绿化。  相似文献   

11.
香椿的嫩叶、嫩芽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深受消费者喜欢,但其产量不高。为提高香椿嫩叶的产量,进行了其栽培模式探索,结果表明,栽植方式以双行结合菱形栽植最好;栽植密度以2 100~2 800株/667 m2为宜;截干高度以留20 cm为好。  相似文献   

12.
香椿是一种木本蔬菜,其嫩芽于春末采摘,季节性强,供鲜时间短,不能周年供应满足市场需要.立体快速培育香椿法,是利用种子生长出的嫩苗代替传统香椿芽,可在温室、大棚的露地、楼顶、阳台等地种植.不但四季均能供应市场,生物效率高.且产品无污染.现将其种植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香椿芽是一种质地鲜嫩、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的高档蔬菜,市场十分畅销.去年冬季,我部指导12户农民利用闲置大棚、温室或废弃民房等,首创"香椿枝条立体架式育芽"新技术,实现了70平方米栽培空间采摘椿芽200公斤的好成效,而且所产香椿上市时抢了市场空档,卖价比平时高出3~5倍,效益十分可观,很值得有条件的农民朋友一试.  相似文献   

14.
香椿为木本蔬菜,枝条上抽生嫩芽,多为早春采摘,芳香馥郁,营养丰富,为蔬菜之珍品.但由于采收季节性强,鲜食时间短,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采用基质无土栽培,人工调控环境,多层立体培育,利用香椿种子萌发出的种芽代替传统的树芽,产量高,可错开播种,陆续上市.产品清洁,风味独特,是一种深受人们喜食的绿色芽苗菜.  相似文献   

15.
温室栽培香椿主要是靠密植大群体来取得产量的。一般是先从苗圃挖取苗木,然后将苗木在温室里假植,经过15~20天后再定植。经过这样假植处理的苗木比直接栽入日光温室大棚的嫩芽生长旺盛。1起苗香椿不耐霜冻,一般在当地初霜到来之前应适时起苗。黄淮海地区一般是在10月下旬到11月  相似文献   

16.
以3年生辣木实生树为材料,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截干高度及采摘方式对其鲜叶和嫩梢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叶梢产量有显著影响,截干高度、采摘方式对叶梢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个因子对叶梢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C(采摘方式)B(截干高度)A(种植密度),交互影响差异均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单株辣木的叶、梢年总产量有增产趋势,且密度1.5 m×2.0 m、2.5 m×3.0m的叶梢产量显著高于密度0.8 m×1.5 m;随着截干高度的增加,单株辣木的叶、梢年总产量有增产趋势,且截干高度1.6 m的叶、梢产量显著高于0.5 m和1.0 m;部分采摘方式的叶、梢产量高于全部采摘。因此,适当减小种植密度,即增大株行距,截干高度保持在1.6 m左右,每次采摘保留一定数量的分枝,可获得更高的鲜叶和嫩梢产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cm、30cm、40cm、60cm 4种定干高度处理,观察比较对灵武长枣幼树生长和整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当年枣头枝的生长量,二次枝的数量、长度、粗度、节位数等数据来看,均以30cm定干高度效果最好。生产实践证明,适当低定干可以减少苗木栽后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协调了根冠的生长,使地上部和根的生长保持平衡,从而保证了苗木成活和植株的正常生长,也为培养丰产树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年生香椿实生苗进行了不同时间和不同留干高度的平茬处理,探讨了日光温室矮化密植栽培条件下香椿树势恢复生长和香椿芽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7月中旬平茬处理的香椿芽平均产量分别比8月中旬和9月中旬平茬分别增加17.64%和28.20%,不同时间40cm留干高度平茬处理的香椿芽平均产量较20cm和60cm处理分别增加11.24%和17.78%。其中以7月中旬实施平茬,留干高度为40cm时,香椿芽产量最高,达到1.50kg/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林下复合种植钩藤的效果,以期实现本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方法]对钩藤在不同杜仲林分郁闭度的林药复合种植与不同抚育措施经营效果开展对比试验。[结果]林分郁闭度在0.4~0.6,林下种植钩藤的成活率、保存率高,且产量最高;郁闭度0.4~0.6林分,连续2年单位面积产量比郁闭度0.4以下林分的单位面积产量增长4.2倍、7.6倍,比郁闭度0.6以上的单位面积产量增长2.9倍、4.6倍;实施定干、短截措施,产量分别是对照的3.4倍、3.6倍;实施定干、短截、打顶措施,产量分别是对照的4.2倍、1.4倍。[结论]杜仲林下种植钩藤,林分郁闭度为0.4~0.6,生长势好、产量高,是种植钩藤最适宜的林分郁闭度;钩藤定植后,植株长至30cm高时定干,而后保留分茎数3~4株,待植株长至60 cm高时短截,保留分茎数3~4株,直到植株长至150 cm高时,再实施打顶,可极大促进钩藤分侧枝抽发,增加商品枝数量,大幅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式对云南枸杞嫩梢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栽培模式在采摘时间、采摘次数、嫩茎着叶数、嫩茎长度、百芽重、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方面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大棚栽培这种密集型生产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云南枸杞的嫩梢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