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产香微生物对梗丝品质的作用,利用产香微生物CXJ-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XJ-7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和CXJ-12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及其复合微生物菌剂分别对梗丝进行处理,30℃放置48 h后,对梗丝的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和感官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梗丝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提升,其中CXJ-7菌剂处理后梗丝的总糖含量上升最显著,达22.75%;复合菌剂处理后梗丝的还原糖含量增加最为显著,达到19.05%;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含量有所增加,以复合菌剂处理样品提升最高,达141.466μg/g;感官评吸结果显示:梗丝的抽吸品质有所提升,将其掺入卷烟叶组后,卷烟的抽吸品质也有所改善。因此,利用产香微生物处理提升梗丝品质具有一定可行性,且复合微生物作用更有利于梗丝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烟叶品质,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萝卜中分离筛选到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5。将菌体悬液发酵烟丝以及对发酵产香条件进行优化,感官评吸结果表明,L15处理能有效提升烟叶的香气,降低卷烟的杂气、苦辣味和刺激性,改善余味,突显酸香味;最佳产香条件为:接菌量1×109CFU/mL、发酵温度37℃、菌龄20 h,烟叶产地贵州福泉。发酵后烟丝主要化学成分比例更加平衡。致香成分分析表明,L15发酵使化合物数量从46个减少至42个,含量变化较大的化合物有乙酸、3-甲基丁醛和2-己酮。表明植物乳杆菌L15能有效改善烟叶的内在质量,提升卷烟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3.
用分离自烤烟叶面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Van3菌株处理烤烟烟丝,通过对分析烟丝主要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变化,以及对菌剂处理的卷烟感官评吸效果评价,评估Van3菌剂对提高烟叶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用Van3菌剂处理后,烟丝的还原糖含量增加了27.58%~40.77%,纤维素含量降低12.22%~17.53%,总氮含量降低了3.38%~5.42%,烟碱含量降低了2.74%~5.78%;烟叶的糖氮比、糖碱比和氮碱比均有提高,化学成分比例更加协调。烟叶中致香成分的种类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4-羟基-苯乙醇、3-氧代-α-紫罗兰醇、莨菪亭等主要致香成分含量增加,而丙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致香成分的含量则有所减少。Van3菌株能够明显丰富和细腻卷烟烟气、增加烟香、降低刺激和杂气,提高卷烟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乳酸菌提升烟叶抽吸品质的可能性,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豆豉中分离并鉴定了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8和L14。将L8和L14用于烟丝发酵,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发酵后卷烟烟气细腻醇和,杂气和刺激性明显减轻,酸香味突显,余味干净。基于感官评吸对菌株发酵条件进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发现最适产香条件为:接菌量1×108 CFU·mL-1、发酵温度37 ℃、菌龄10 h,烟叶产地云南保山。以商品化卷烟(云烟紫云)烟丝为发酵材料,感官评吸结果再次证明L8和L14能显著提高卷烟吸食品质。发酵后烟丝主要化学成分比例更加协调,总酸含量(尤其是乙酸)和总醛含量(尤其是3-甲基丁醛)分别显著增加和减少。上述结果说明乳酸菌在提升烟叶品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从发酵食品豆豉中筛选到1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将该菌悬液喷雾接种于贵州黔南A2C2等级烟叶,在30℃、相对湿度(Rh)65%的发酵室处理15 d后,用同步蒸馏萃取(SDE)处理样品,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烟叶发酵后酚、醛、酮、烯和杂环类致香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总量上各处理均高于对照组。评吸结果显示:烟叶香气质提高,吃味改善,杂气减少,刺激性降低,烟气更为细腻、柔和,感官品质整体提高,说明该芽孢杆菌在烟叶增香、改质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新的改善卷烟吸食品质的方法,研究了通过改变水的性质来提升烟丝对料液吸收性能的加料过程,结果表明:电气石处理水的分子聚集体变小,用其稀释的料液应用于卷烟加料,烟丝致香成分有所增加,表明烟丝可以更好地吸收料液;通过烟丝糖碱比、再造烟叶对料液的吸收率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了电气石处理水可增强烟丝对料液的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时间紫外辐照和臭氧对复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选择以云南曲靖B2F复烤烟叶为材料进行臭氧和紫外辐照(产臭氧)处理,对处理不同时间后的烟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和香味成分检测以及感官评吸。实验结果表明:①经臭氧处理的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所上升,处理时间0.5 h时总糖含量最高,处理时间1.5 h时还原糖含量最高;处理后烟碱均低于对照,2.0 h时烟碱最低;糖碱比在处理时间0.5h时最高;香味物质总量在处理时间1.0 h时最高;经过感官评吸,0.5 h时香气质和香气量最佳,并且杂气较少,劲头适中。②经紫外辐照(产臭氧)处理的烟叶,除处理时间2.0 h外,其余各处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在0.5 h时总糖和还原糖均最高;处理时间0.5 h时,烟碱含量最低,并且糖碱比最高;在处理时间1.0 h香味物质的总量最高;经过感官评吸,处理时间1.0h感官质量最佳。综上所述,臭氧处理烟叶0.5 h对烟叶品质提升最佳,紫外辐照(产臭氧)处理烟叶1.0 h时对烟叶品质提升最佳,但对比两种处理方式,紫外辐照(产臭氧)处理1.0 h烟叶品质要优于臭氧处理0.5 h。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烤烟生长发育水平,进一步提升烟叶品质,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对高效芽孢杆菌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高效芽孢杆菌灌根处理烟株田间长势较好,在高浓度水平下上部叶开片优于常规生产,其烤后烟叶均价以及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较高,B1F和B2F等级烟叶的比例得到了提升,改善了上部叶的等级结构水平。在烟叶质量方面,施用高效芽孢杆菌处理后烟叶油分有增加趋势,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有下降趋势,化学成分相对协调,改善了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感官评吸水平。综合结果表明,高效芽孢杆菌在高浓度水平下(T1和T2)灌根施用较适宜烤烟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生产中的适宜掺配量,以某知名品牌卷烟的烟丝为基础,在卷烟中分别添加5%、8%、12%、15%的干法再造烟叶,探讨干法再造烟叶掺配量对卷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丝中掺入干法再造烟叶能有效降低卷烟的化学指标和烟气指标,与纯烟丝卷烟样品相比,掺入15%干法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分别下降了14.64%、16.59%、35.68%,烟气烟碱、焦油、CO释放量分别降低了17.50%、15.03%、11.55%,且优于掺入同等比例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感官质量方面,掺配干法再造烟叶卷烟样品的抽吸品质优于掺配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和纯烟丝卷烟样品,且掺配量为8%时,卷烟样品的感官评吸质量最好。可见,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抽吸品质提高及减害降焦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造纸法再造烟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筛选优化烤烟调制工艺,提升烟叶风格特征、品质特征及卷烟工业可用性。[方法]以云烟87品种烟叶为材料,设置3种调制工艺处理(烟叶调制全过程中等强度工艺;烟叶调制变黄期、凋萎期高强度,干叶期、干筋期中等强度工艺;烟叶调制全过程高强度工艺),分析不同强度调制工艺对烟叶致香成分含量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烟叶调制全过程高强度工艺,48种致香物质中有28种含量高,其余20种致香物质受调制工艺影响不明显;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其次是烟叶调制变黄期、凋萎期高强度,干叶期、干筋期中等强度工艺;烟叶调制全过程中等强度工艺,较差。[结论]综合分析认为,烟叶全过程高强度处理调制工艺,烤后烟叶致香成分含量和评吸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筛选优化烤烟调制工艺,提升烟叶风格特征、品质特征及卷烟工业可用性。[方法]以云烟87品种烟叶为材料,设置3种调制工艺处理(烟叶调制全过程中等强度工艺;烟叶调制变黄期、凋萎期高强度,干叶期、干筋期中等强度工艺;烟叶调制全过程高强度工艺),分析不同强度调制工艺对烟叶致香成分含量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烟叶调制全过程高强度工艺,48种致香物质中有28种含量高,其余20种致香物质受调制工艺影响不明显;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其次是烟叶调制变黄期、凋萎期高强度,干叶期、干筋期中等强度工艺;烟叶调制全过程中等强度工艺,较差。[结论]综合分析认为,烟叶全过程高强度处理调制工艺,烤后烟叶致香成分含量和评吸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肥施用方式对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种基肥施用方式(条施和塘施+环施)对烟叶化学成分、感官风格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烟叶糖分、淀粉含量及糖碱比更为适宜,烟叶蜜甜香和焦甜香香韵更为凸显,烟叶评吸品质明显提高;与塘施+环施处理相比,条施处理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1%~11.5%和3.0%~10.0%,上部叶和中部叶两糖差分别降低4.9%和7.7%,化学成分整体协调性更好,烟叶清甜香、蜜甜香和坚果香香韵更为凸显,烟叶清香型风格指数和评吸品质均有所提高。【结论】施肥显著提高了烟叶化学品质和感官质量;与基肥塘施+环施相比,基肥条施方式下烟叶化学品质和感官质量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生物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是降低烟叶有害物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150kg/hm 2和105kg/hm2施氮水平下,在烟叶初烤前施用节杆菌处理烟叶,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烟气分析、致香物质、感官质量评吸检测。结果表明,菌剂处理后烟叶的烟碱量低于清水处理的样品,且上部烟的处理效果略好于中部烟;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则没有规律;烟气焦油含量低于或与清水处理后的相当。150kg/hm2施氮处理并使用菌剂的上部桔黄三级烟叶胡萝卜素类含量最高,而苯丙氨酸类和棕色化合物含量最低,西柏烷类化合物含量处于中间水平。评吸结果与致香物质分析结果一致,菌剂处理的上部桔黄三级烟叶香气量、浓度较高,香韵较好,杂气较轻,劲头比清水处理的略低;而清水处理(对照)的劲头略大,略有杂气。总之,节杆菌菌剂处理可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增加烟叶中致香成分含量,改善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库存低次烟叶模块提质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库存低次烟叶的可用性,对库存烟叶按照可用性进行功能模块组合,研究开发功能调节剂,提升烟叶模块的使用价值,在600 kg/h制丝线上进行加料中试,并在卷烟生产中进行可用性验证。结果表明:烟叶模块添加1.0%的功能调节剂后,木质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降低,甜润感提升,卷烟抽吸品质显著提升;烟叶中总糖、还原糖、糖/碱、糖/氮等指标有所提升;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含量增加4.4%;总致香成分含量增加10.97%,主要是醇类、酸类、酯类和新植二烯含量的增加;当处理后的模块烟叶添加比例控制在15%以下时,对某四类卷烟的感官评价无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陈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其中总糖含量增加最多;总氮、烟碱、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减少;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产物类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呈现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但棕色化反应产物陈化后期又大幅上升,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和苯丙氨酸类物质含量持续升高,茄酮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陈化后烟叶感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香吃味品质整体得到提升,18个月时感官质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优化清香型烟叶采收成熟度,提升清香型烟叶风格特征、品质特征及卷烟工业可用性.[方法]以云烟87品种烟叶为材料,设计烟叶的4种成熟度档次处理(未熟、初熟、适熟、过熟),分析不同成熟度对初烤烟叶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初烤烟叶评吸质量得分以及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烟叶适熟采收,初烤烟叶评吸质量得分较高,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较高;烟叶初熟采收,评吸质量次之;烟叶未熟采收、过熟采收,评吸质量较差.[结论]综合考虑,烟叶适宜采收的成熟档次为适熟的烟叶,其次为初熟烟叶,不宜采收未熟烟叶和过熟烟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检测干法再造烟叶在制丝工艺过程中化学成分、烟气常规指标、烟气有害成分、致香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变化,考察工艺加工对干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为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松散回潮、加料贮叶、增温增湿、烘丝等处理,干法再造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所增加,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粒相物、焦油、CO及各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危害指数降低了4.52%;工艺加工后大部分致香物质的总量略高于加工前,其中烟草中重要的致香成分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β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含量明显增加;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明显提升,甜润感和烟气清晰度得到改善。上述结论表明,工艺加工过程对干法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干法再造烟叶能很好地适应卷烟制丝线的工艺加工。  相似文献   

18.
密集烘烤后期湿度对烤烟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改善烟叶香气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在四川省凉山州以云烟85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后期(47℃~54℃)、干筋前期(54℃~60℃)、干筋后期(60℃~68℃)不同湿度处理对烤后中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集烘烤后期高湿(T6)能显著提高中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低湿处理(T1)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较低,但以T3(定色后期低湿度,干筋期高湿度)处理各类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且感官评吸质量最佳;在上部叶中,各类致香物质(除新植二烯)和致香物质总量以定色后期和干筋前期低湿,干筋后期高湿(T5)处理最高,评吸质量以T5处理最好,T6处理其次;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评吸指标与各类致香物质之间呈正相关,且不同部位烟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强弱有所不同,中部叶大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要好于上部叶.综合考虑,在试验中,中部叶烘烤后期湿球温度以T3(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9℃~40℃,干筋后期41℃~42℃)、上部叶以T5(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7℃~38℃,干筋后期41℃~42℃)处理为最佳,能改善烟叶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以上部倒数第三叶的成熟度分别达到0.8、1.0(CK)和1.2时统一采收上部叶,分析各处理烟叶的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感官品质及致香物质含量等的差异,探索永州地区云烟87上部叶的适宜采收时期,为提高当地烟叶品质、彰显浓香风格特色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烤烟上部叶的烟碱含量不断增加,单产和感官品质不断下降;成熟度0.8时采收,上部叶整体表现最佳,烟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感官品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且产量和致香物质含量在各处理中表现最优,相比对照产值增加305元/hm2,还原糖增加36.7%,烟碱降低12.3%,感官评吸得分提高2.5分;成熟度1.2时采收,上部叶产值最优,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含量也优于对照,但感官评吸质量不佳。因此,成熟度0.8时采收可作为湘南烟区改善云烟87上部叶品质,彰显浓香特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浓香型烟叶分切不同段位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襄县烟叶是河南浓香型烟叶的代表。对襄县B2F进行分切,采用常规化学成分检测、气相色谱-质谱(GC-MS)致香成分分析及感官质量评吸等手段,研究单叶分切后不同段位的内在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切后不同段位的烟叶在总糖、烟碱、糖碱比及钾氯比等常规化学指标与酸性、中性及碱性致香成分含量上均存在差异。叶中部香气量更充足、透发性好、地方性杂气小,烟气特征较为细腻、刺激性较小、余味干净,感官评吸质量好于未分切的原级B2F;叶尖部分感官评吸质量次之;叶基部分感官评吸质量较差。究其原因在于叶中部致香成分总量丰富,碱性致香成分适当,且糖碱比及钾氯比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