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研究黄藤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中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使用亚抑菌浓度的黄藤素(6.25×10~(-2)g/m L、3.13×10~(-2)g/m L)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并测定亚抑菌浓度的黄藤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外毒素A、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蛋白水解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黄藤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下调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中外毒素A、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蛋白水解酶的表达。说明黄藤素能够通过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中毒力因子的表达来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发挥抗病抑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连翘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试验采用紫色杆菌CV026初步观察连翘提取物的群体感应抑制作用,并将不同浓度的连翘提取物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培养,通过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生物被膜、鼠李糖脂、绿脓素及蹭行运动的变化,进一步研究连翘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连翘提取物在亚抑菌浓度下能够降低紫色杆菌紫色菌素的分泌;连翘提取物浓度低于250 g/L时,可抑制生物被膜形成、鼠李糖脂及绿脓素的分泌并减弱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能力,并呈浓度依赖性。说明连翘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抗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制备兔抗铜绿假单胞菌抗体,纯化后加入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接种沙门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物,对沙门菌进行选择分离。试验表明,添加抗体后能够成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而不影响沙门菌的分离。将200μL和400μL铜绿假单胞菌抗体添加入相应培养基中,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而达到筛选沙门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ExoS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靶向输入真核细胞的毒性蛋白之一,该蛋白有助于细菌进入宿主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并抑制细胞分裂、导致细胞凋亡,在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近年来有关ExoS蛋白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为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胞外产物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胞外产物在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首先从铜绿假单胞菌培养液提取其出其胞外产物,利用小鼠模型分析其致病性,并通过细胞证实了该产物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测定其胞外产物的酶活性并利用LC-MSMS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胞外产物蛋白成分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对小鼠有致病性,能够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吞噬细菌活性,其具有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卵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LC-MSMS分析鉴定所提纯的胞外产物中有153种蛋白成分,涉及多种酶类、细胞结构蛋白和功能性蛋白。用低剂量胞外产物免疫动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具有较明显的保护率,可达90%。本试验为揭示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理,研制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查耳酮A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平板计数法测定1MIC、2MIC、4MIC和8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吸光光度法测定1/16MIC、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8MIC、1/4MIC、1/2MIC和1MIC的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以及1/4MIC、1/2MIC、1MIC和1MBC甘草查耳酮A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建立小鼠皮肤刀伤模型和皮肤脓肿模型评价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和MBC分别为3.125和12.5 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2MIC和1MIC组在6 h内铜绿假单胞菌数量逐渐减少,之后基本维持在1×105 CFU/mL左右;8MIC和4MIC组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并且分别在14和16 h后均无菌落形成。1/16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影响不明显,而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可抑制细菌生长。1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约为70%,1MBC甘草查耳酮A可清除约50%预形成的生物被膜。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查耳酮A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刀伤的创口愈合,并减少皮肤脓肿。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查耳酮A和氨苄西林组脓肿中的细菌数量均极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可进一步用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6只具有出血性肺炎症状的病死水貂脏器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及PCR鉴定,共分离到6株铜绿假单胞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能使小鼠发病死亡;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多西环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敏感,对卡那霉素、头孢拉定等9种抗生素耐药;中药药物试验结果显示,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诃子、乌梅、五味子极度敏感,对女贞子、夏枯草等12种中药耐药。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养殖场引起牛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采集患病牛鼻拭子,采用实验室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菌生物学特性;并明确22种中草药对其抑杀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菌为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eBank铜绿假单胞菌比对相似序列达到100%,表明分离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携带Exo S、Exo Y毒力基因,8h内可致小鼠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极为敏感,对阿米卡星、新霉素、复方新诺明等9种药物中度敏感;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对分离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31.25mg/mL和62.50mg/mL,对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好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调查广东地区宠物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宠物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采集的宠物源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通过PCR方法鉴定菌种,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4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萘啶酸、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极高均高于85%,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恩诺沙星、哌拉西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低于20%,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犬猫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宠物源细菌的耐药性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猪肠壁囊泡性囊肿的可能病原,从发病猪肠道囊泡分离细菌,从11头发病死亡猪肠壁囊泡分离到1株共同性的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生化鉴定和16sRNA测序,结果鉴定该株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药敏试验和小鼠攻毒试验,证实该株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和强致病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铜绿假单胞菌致仔猪肠壁裳泡性脓肿的病例,并证明了假铜绿单胞菌强的致病作用,为深入铜绿假单胞菌对畜禽养殖的威胁及条件致病菌的变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能形成生物膜的革兰氏阴性菌,作者综述了PA生物膜形成的生物学机制,包括菌体黏附、胞外多糖Psl和Pel、藻朊酸盐等参与细菌生物膜成熟的过程及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相关因子表达,从而调控细菌形成生物膜应对不良环境。此外还概括了将生物膜作为靶点开发的药物等生物膜相关的研究进展。生物膜是菌体逃避有害刺激的护盾,研究其结构、形成及致病机理,了解PA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对于通过调节生物膜形成或调控生物膜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优化PA的抗感染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鸡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杀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观呈黄绿色的鸡肉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过形态学观察、ATB细菌鉴定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用分离出的细菌人工感染小白鼠,以每只2.4×107个菌的剂量皮下注射,48 h内小白鼠全部死亡(10/10);0.2 mL培养物原液肌肉注射2只豚鼠,1只死亡。试验比较了不同温度和2种常规商品化消毒剂不同稀释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该株铜绿假单胞菌经100℃作用10 m in或经0.05%的新洁尔灭溶液作用5 m in,即可100%被杀灭,而龙安84消毒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不确实。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养殖场的分布状况,采集贵州某养殖小区桶装水、生活自来水、下水道污水、动物脓性分泌物,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方法以及三用紫外分析仪荧光照射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结果:4种样品均有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强度为:动物脓性分泌物>下水道污水>自来水>桶装水。试验初步揭示了铜绿假单胞菌在养殖场的分布和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山东省水貂出血性肺炎病例进行微生物学诊断,采用细菌分离、PCR扩增、基因序列比对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率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共分离出65株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7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耐药性达到80%以上;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很高。  相似文献   

15.
从病死奶牛脏器中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通过染色镜检、培养特性分析及生化鉴定,证明为铜绿假单胞菌。动物试验证明,分离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从死亡鼠体内分离到相应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貂假单胞菌性肺炎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单胞菌属中对家畜有致病性的细菌主要有鼻疽杆菌、伪鼻疽杆菌和绿脓杆菌。貂假单胞菌性肺炎又称出血性肺炎、假单胞菌病或绿脓杆菌病,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貂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出血性肺炎为主要特征,有的还伴有心内膜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该病多呈地方流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策略来缓解耐药问题。群体感应作为一种通讯机制,根据细菌细胞间的密度来调节其行为和生理反应,其中许多活性物质能通过群体感应系统在不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情况下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同时减缓耐药的产生。因此,近年来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条件病原菌,严重危害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细菌生物被膜的调节,以及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草药和益生菌在防控嗜水气单胞菌中的应用,旨在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为水产养殖业中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布鲁菌病(布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布鲁菌作为布病的病原可以导致患病动物的流产及人类的马耳他热。群体感应系统对布鲁菌在胞内生存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调控着细菌的Ⅳ型分泌系统和鞭毛相关基因的表达。除此之外,布鲁菌群体感应系统在布鲁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论文对布鲁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假单胞菌是原料乳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其会在乳品生产设备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设备腐蚀,且假单胞菌难以清除。同时假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膜能促进假单胞菌耐热酶的分泌,还可以作为致病菌的生长基质,从而给乳品安全带来风险。本文总结了假单胞菌生物膜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影响生物膜形成的环境因素,为假单胞菌生物膜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9,(12):86-90
从南京某肉鸽养殖场死亡病鸽肝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形态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实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16S rDNA基因片段PCR检测及基因测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在普通营养琼脂和SS琼脂平板上生长,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菌,生化试验检测结果鉴定值为1 655,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磷霉素、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接种小鼠能导致其死亡并分离出同一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中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为99%。综合以上结果鉴定该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