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树是我区平原主要的造林树种。在南疆农田防护林中占80%以上,北疆农田防护林中占50%以上,在全区大面积营造的速生丰产林中,95%以上使用的是杨树品种。为了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避免失误,这里简略的就杨树品种的区域化栽培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杨树是自治区平原的主要造林树种.它具有速生优质、适应性强、用途广和繁殖容易等特点,是“四旁”绿化、水土保持及农田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场陆续营造了杨树林带和片林3000余亩,保存率85%以上,四年成椽材,亩均间伐收入五十多元,基本上达到了速生丰产.现就杨树大面积丰产栽培的技术,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1986年春季,在“2772”工程项目规定地区,辽宁省朝阳市属北票市20个乡和建平县15个乡的范围内,全面开展了项目工程。按项目要求,5年内造林种草70540ha,其中,营造农田防护林1700ha,草地防护林2500ha。1986年为工程起始之年,两市(县)共营造农田防护林539.96ha,草地防护林242.45ha,平均成活率达80%以上。在历经春季50多天的连续干早后,获得如此高的成活率,在该地区以往的造林实践中是罕见的。现将其成活率、生长状况及主要措施等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树具有生长迅速,树形高大,材质较好,根系发达,抗风力强。容易繁殖等特点。杨树是平原地区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杨树采用生产健壮的大苗造林。可以收到速生、丰产、优质的效果,同时,采用大苗造林还可以缩短培育期,这不仅加速了绿化进程,也是解决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树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我省西部苏打盐碱地区用来营造用材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及四旁绿化,杨树也是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但是,杨树品种很多,特性各异,什么品种适宜苏打盐碱地生长,是造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为此,我场从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苏打盐碱地杨树品种的选育试验.一九七三年又从省内外引进一批杨树品种,在苗圃里观测生育状况和抗性.将少数品种的  相似文献   

6.
杨树是内蒙古地区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农田防护林、造纸等工业原料林及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因此,如何科学地、大量地培育杨树大苗,是解决当地造林树种、数量问题的关键。培育杨树“三根二干”插条大苗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一、杨树在造林中的地位杨树县有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生长快、木材用途广等特点,是锦州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全区杨树造林面积60多万亩,占全区有林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女儿河、细河、绕阳河、西沙河、羊肠河岸及农田防护林、公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立监测样地连续5年对辽西北风沙区营造的杨树+樟子松、杨树+沙棘混交防护林防护区域和对照(农田)的风蚀情况进行调查,对受防护林保护的农田和对照(周围没有防护林的农田)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造林能显著减轻风沙区风蚀危害,5年期间,项目林内风蚀比对照减轻9.3%~55.5%;造林后,受防护林保护农田产量比对照增产幅度为4.0%~15.3%。通过大量走访风沙区农民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营造防风固沙林后,辽西北风沙区的农作物产量增产幅度为10%~30%。  相似文献   

9.
北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樟子松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丰富新疆农田防护林树种、改变现有的农田防护林树种单纯、寿命短、材质差、季格变化悬殊、生长衰退、幼树治化的重要措施。兵团农业局与中科院新疆生土所、农八师农业局协作,从1984-1994年开展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研究,造林9茶,植树2800株,面积38亩,获得初步成功。为推广樟子松造林,现对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进行初步总结。一、造林地的选择樟子松原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及呼伦贝尔盟的红花尔基沙地,其适应性强、抗寒耐旱、耐瘠薄,河地造林生长良好,土壤粘重生长不良,积水会导致…  相似文献   

10.
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杨树是我省营造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由于我省年降水量较少,多春旱,造林成活率往往较低,影响了杨树的迅速发展。为了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我们自1978年开始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的造林试验。几年来的试验表明,杨树插干深栽造林确实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造林方法,对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具有明显效果。一、试验地概况商丘地区位于北纬34°30′、东径115°37′,属豫东平原黄河故道地区,沙质土壤,干旱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