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英语人才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学校性质、发展方向不同,各高校在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当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存在培养目标模糊笼统;专业设置雷同和共质化;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就业面窄以及学生能力单一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探寻农业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各高校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英语人才,很多高校在英语专业中开设国际贸易的相关课程,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大学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然而,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总结现阶段英语专业中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不足,结合英语专业的专业特点探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推动英语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以达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思维及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的语用能力水平普遍落后于语言能力水平。因此急需构建一个结合高职教学实际情况、基于高职英语专业特点的语用能力发展模式:在各门英语专业课程中渗透语用教学,结合高职实训进行语用的集中强化培训,课后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用输入,并且把语用能力测试融入各层面的英语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广西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必须根据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对外贸易的特点,围绕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和培养手段等进行高职国际贸易人才体系的构建,进行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行之有效的"教学做"相结合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只有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真正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也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发挥学院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难以胜任行业要求为切入点,分析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锦州师专英语系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应用的"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指导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慕课因其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模式和极低的费用,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也给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提出了"慕课+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以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探索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家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顶岗实习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对于动物医学专业,构建与"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保证顶岗  相似文献   

9.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但不同行业由于生产组织形式不同,人才培养与需求也各具特色。本文针对新时期畜牧行业转型升级快、防疫要求严、人才总体缺口大但单点企业用人少等特点,分析了畜牧行业开展"二元制"人才培养的五大优势与三个困惑,并从企业、学校及政府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近10年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实效。比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三个零"的培养模式(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和上岗零过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结合"培养模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传统技术与实用新技术学习相结合、学  相似文献   

11.
制药类专业工学结合、循环嵌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10年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实效。比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三个零"的培养模式(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和上岗零过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结合"培养模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传统技术与实用新技术学习相结合、学  相似文献   

12.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但不同行业由于生产组织形式不同,人才培养与需求也各具特色。本文针对新时期畜牧行业转型升级快、防疫要求严、人才总体缺口大但单点企业用人少等特点,分析了畜牧行业开展"二元制"人才培养的五大优势与三个困惑,并从企业、学校及政府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办学目标、学科优势和服务对象等,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中,按照明确定位、重视内涵、强化优势和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规划学科建设方案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社会服务、教学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为该学院建成教育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专业特色鲜明的高端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综合型大学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俄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俄语+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俄语语言为基础、突出商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简述哈尔滨商业大学俄语专业依托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英语专业点数量的不断增加,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处于明显的劣势。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若想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构建有自己特色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利用农业院校特有的优势,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复合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英语专业点数量的不断增加,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处于明显的劣势。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若想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构建有自己特色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利用农业院校特有的优势,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复合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调整产业结构,激发行业创新的产物,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新常态发展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主要包括产学研相结合模式、订单式模式、双证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职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实践教学质量差、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对此,应制订完善的职业人才培养战略,建立系统的职业人才培养结构,开展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建立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推进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发展新态势。  相似文献   

18.
"3+2"人才培养模式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最科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也能调动中职与高职院校双方积极性。三亚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三亚高级技工学校联合办学,探索这种人才培养的校际合作,有利于学校之间终身教育理念形成和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等各种优势,并能更好去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有效的提出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很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提高,从而使高职生能够很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实现高职生的就业与用人单位的顺利对接。可见,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可以提高高职生专业技术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促进。1在高职院校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性工学结合就是使高职生的学习和工作相结合进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的基地,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而且还要使其具有高超的专业  相似文献   

20.
正畜牧兽医专业一直是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院")的一个传统优势专业,无论是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内容改革,一直走在本院其他专业的前列,在全国涉农院校也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专业今后发展的后劲在哪里,怎么走,朝哪个方向走,还需继续探讨。1本院畜牧兽医专业近几年建设取得的成效1.1人才培养模式贴近青藏高原养殖企业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