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2.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估计及防治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和为害历期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抽穗、扬花、灌浆3个发育阶段产量损失差异显著,灌浆期间蚜量对产量损失最严重,百株蚜量达1000头,占扬花期开始受害的85.13%,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为y=0.0088x-0.7582。扬花末期至灌浆期是防治较适宜的时期。在5250~6750kg/hm2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百穗蚜量500头。  相似文献   

3.
邢台市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为300.37万亩,据调查,进入7月份棉花伏蚜数量就迅速上升,到7月21日蚜株率达到100%,平均百株三叶蚜量为8000~10000头,最高达18000头以上,卷叶株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4.
<正>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 棉蚜 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 D—最优设计法,利用田间自然虫量,辅之以人工摘蕾和药剂控制的手段,探讨了水地覆盖棉田二代棉铃虫和伏蚜的复合防治指标,得到两种害虫复合为害与棉花产量的关系模式:y=95.7887—0.393x_1—1.832X_2—0.0084x_1~2+0.0383x_2~2+0.258x_1x_2。综合考虑回归式的模拟分析,近年来两种害虫的发生消长、以及1992年特殊的气侯条件,把两种害虫的复合防治指标初步确定为:二代棉铃虫百株幼虫8~12头,伏蚜百株三叶蚜量5000头。  相似文献   

6.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1984年对陕西关中麦区常发性的主要害虫麦长管蚜的数量消长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均有该蚜虫为害,抽穗前蚜口增长缓慢,抽穗后蚜口急骤上升,灌浆期至乳熟期蚜口达最高峰。灌浆期间蚜害对小麦产量损失最严重,当百株蚜量1000头时,灌浆期受蚜害的损失率占全穗期同等蚜量为害损失的56.46—62.34%;占由扬花开始受害损失的72.6—88.23%。在灌浆期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 y=0.9323x-1.4729。不同生育期喷药防治证明,以灌浆初期防治增产效果最佳,比不防治的千粒重增加8.2%,均比其它时期防治增产显著。据分析,在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是防治麦长管蚜的最适期。在500斤左右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400—500头/百穗蚜量。  相似文献   

7.
1、棉蚜。1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10%。2、棉铃虫  相似文献   

8.
一、棉蚜的发生与防治 1、棉蚜是棉花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过去以苗期为害为主,现在蕾铃期为害也非常严重.棉蚜以成蚜、若蚜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破坏组织细胞,使叶片萎缩变形,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甚至死苗.苗期受害造成叶片减少,植株变矮,生育期推迟;伏蚜为害造成蕾铃大量脱落,重者油腻满株或使棉株脱落成光秆,严重影响产量,发生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棉蚜的发生与防治 1、棉蚜是棉花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过去以苗期为害为主,现在蕾铃期为害也非常严重.棉蚜以成蚜、若蚜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破坏组织细胞,使叶片萎缩变形,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甚至死苗.苗期受害造成叶片减少,植株变矮,生育期推迟;伏蚜为害造成蕾铃大量脱落,重者油腻满株或使棉株脱落成光秆,严重影响产量,发生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阜阳棉区棉蚜于4月下旬至5月初迁入棉田,5月中旬至6月下旬进入苗蚜为害盛期,7月份是伏蚜为害高峰期,伏蚜为害程度重于苗蚜。受气候、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棉蚜在阜阳棉区发生为害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棉花组织培养中存在着广泛的无性系变异,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植株水平上的变异,细胞水平上的变异和分子水平的上的变异,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变异广泛,变异频率高,后代稳定快等特点,选育优点新品种(系),创造优异新种质等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棉花品种改良上的主要应用,该指出了这一生物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该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棉花凝集素与棉花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凝技术检测棉花各阶段各组织的浸提液和棉花种子分离的蛋白质组分的血凝活性, 并进行枯萎病菌培养试验,结果发现:⑴棉花品种抗枯萎病能力与其种子血凝活性呈正相关;⑵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血凝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部位:种子的子叶,种子萌发阶段的胚根,棉苗生长阶段的根、茎的韧皮部、叶片以及授粉后种子形成的第45-55天直至成熟;⑶抗病品种种子浸提液及其分离的蛋白质组分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生长;⑷在一定范围内,较高(50-100g/0.1m#+2)的枯萎病菌菌量可能是棉花抗枯萎病基因充分表达的重要诱导因素,棉花凝集素的合成受棉花枯萎病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川棉243对棉铃虫属Ⅱ级抗生水平(抗)。叶片少毛是川棉243的一个形态学方面的抗性特征,由于叶片正面叶脉茸毛密度低、叶肉不着生茸毛,因此川棉243棉株上棉铃虫落卵量分别较常规品种川棉56和中12的低39.0%和27.7%。由于体内富含有毒次生成代谢物质棉酚和单宁,使川棉243具有生化抗性,棉铃虫幼虫对其取食的趋性弱、取食量小,取食后生长发育受阻、种群存活率与生殖力下降,种群增长指数分别较取食中12和中无151的低39.4%和52.6%。在棉铃虫中等程度发生年份,种植种棉243至少可减少用药防治2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