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筛选出最适宜产漆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温度30℃,初始pH值6.07.0,加入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加入蛋白胨、酵母膏为氮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液体和固体发酵条件对亮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产漆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亮茵液体和固体发酵产漆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供试亮茵在液体培养时产漆酶甚微,在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后最高酶活为7.92 U/mL;固体发酵时在以葡萄糖浓度0.6%、稻草麦麸质量比3∶7、温度27℃、含水量65%、接种量11 mL/100g培养时漆酶酶活可达3496.7 U/g.固体发酵的酶活显著高于液体发酵,固体发酵更适宜亮茵产漆酶.  相似文献   

3.
白腐真菌固体发酵玉米秸秆产漆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比较法对白腐真茼的固体发酵玉米秸秆培养基和产漆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产漆酶发酵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秸秆粉79%,麸皮20%.MgSO4 0.4%,KH2PO4 0.6%,最佳的产漆酶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3,pH值7.0,接种量5%,温度26℃,在此条件下,漆酶最高活性迭0.954U.  相似文献   

4.
张田  王锋  魏涛  刘春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4-11195,11221
[目的]为提高漆酶发酵水平提供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栓菌菌株14001,对其发酵产漆酶条件及热激对漆酶酶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栓菌产酶最适Cu2+浓度为20mg/L,最适起始pH值为4.5,最适接种量为10%,最适培养温度为25℃,并对发酵过程进行pH控制,其酶活比不进行pH控制的酶活最大能提高30%;热激作用能诱导漆酶相应的mRNA产生,提高漆酶酶活1倍以上。[结论]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和热激均能提高漆酶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渣固体发酵亮菌产漆酶及其发酵条件,以充分利用中药渣。[方法]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中药渣固体发酵亮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在供试的6种药渣培养基中以白芍药渣为碳源时产漆酶量最佳,其最适培养条件为葡萄糖0.6%,白芍麸皮比3∶7,温度25℃,含水量65%,接种量11%。[结论]供试6种中药渣固体发酵亮菌均可产漆酶,培养条件优化后,亮菌漆酶酶活力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19倍。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发酵罐中液体发酵产漆酶,在发酵罐中筛选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试验选取已优化的白腐真菌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发酵罐中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其在发酵罐中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选取的白腐真菌黄孢子原毛平革菌的最佳发酵生产条件为:温度28℃、转速300r/min、通气量5L/min(通气比1.0vvm)、pH值5、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最高产酶水平可达14.86U/mL.  相似文献   

7.
拟探讨培养条件对大球盖菇液体发酵产漆酶的影响,为大球盖菇漆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以ABTS[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条件对漆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液体发酵产漆酶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25 g/L可溶性淀粉、2. 5 g/L蛋白胨、1. 5 g/L MgSO4,其中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用量为显著影响因素。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5. 5、25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接种量5%、温度28℃、转速14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7 d后酶活性可达18. 103 U/mL。由结果可知,大球盖菇在发酵条件优化后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  相似文献   

8.
选取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漆酶的生产菌株,分别研究搅拌转速、通气量、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发酵罐发酵产漆酶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发酵罐搅拌转速对漆酶产量影响最大,产漆酶的最优条件如下:温度28℃、转速300 r/min、通气量5 L/min(通气比1.0 vvm)、培养基初始pH值5、接种量15%,得到最高产漆酶水平14.86 U/mL。  相似文献   

9.
长绒毛栓菌(Trametes villosa DSM 9591)产漆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珺  高振  姚忠  韦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46-1448,1461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长绒毛栓菌发酵培养基,提高漆酶的产量。[方法]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筛选出影响漆酶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随后以葡萄糖浓度、二甲基苯胺浓度、摇床转速3因素自变量,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发酵条件方程,最佳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浓度12.37 g/L,二甲基苯胺浓度1.348 mmol/L,转速200r/min,此时漆酶的产量最高,经验证达4.1 U/ml,比初始条件提高了1.56倍。在10 L的发酵罐中,在1.0 VVM、350 r/min条件下培养时,漆酶产量最高可达13.6 U/ml。[结论]该研究得到了长绒毛栓菌产漆酶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漆酶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方法,为其今后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亮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固体发酵生产漆酶的工艺条件,发现麸皮和黄豆粉分别为固态发酵产漆酶的适宜碳源氮源,麸皮和黄豆粉的最佳比例为7∶3;培养基的湿度为70%,pH值为6.0;接种量为8%,培养温度为25℃。Cu2+、K+等能够促进漆酶合成,Ag+对漆酶具有抑制作用;含苯环物质对漆酶合成具有诱导作用,愈创木酚和赤霉素对漆酶的诱导作用均达到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PDA-苯胺蓝显示法检测了20株木腐菌的产漆酶特性,初筛选出8株产漆酶菌株,通过液体发酵培养进一步检测其漆酶活性。结果显示,能够产生漆酶的菌株中只有6株检测到漆酶活性,其中SWFC9938产漆酶能力最强,最高平均酶活性可达1 656.82 U/m L,为高产漆酶菌株。Cu2+和藜芦醇诱导能显著提高SWFC9938的产酶能力,最高平均酶活性分别可达2 485.10和2 454.24 U/m L。藜芦醇能明显缩短最高产酶的发酵时间,发酵8 d时即出现酶活性高峰(对照出现在12 d以后),藜芦醇对SWFC9938菌株具有很好的诱导产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漆酶/ABTS介质系统对蒽醌染料的脱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蒽醌类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以红芝(Ganoderma lucidum)发酵所得漆酶粗酶液与ABTS组成漆酶/ABTS介质系统对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进行了脱色试验,分别考察不同pH、温度、ABTS加入量、酶加入量、金属离子等条件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脱色条件为pH4.0,温度30℃,AB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美味牛肝菌合成漆酶的最适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等因素对美味牛肝菌产酶量的影响。[结果]美味牛肝菌合成漆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0%,牛肉膏0.5%,KH2PO4 0.4%,MgSO4.7H2O 0.3%,微量元素溶液8.0%,维生素B1 0.003%,pH 4.5,温度28℃,培养时间为8 d。[结论]在此条件下,漆酶产量最高,为71.27 U/ml,该研究为美味牛肝菌漆酶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对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 NL-4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的初始含水率为64%、接种量为12%、起始pH 6.0时,该菌株活力最好且漆酶产量高;在条件下培养10d,漆酶活力可达12.45 U/g干基,比优化前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15.
培养条件对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菌株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产漆酶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该菌适宜的发酵条件为豆粕和木屑比例为1∶1,最适碳源是麦芽糖1.0 % (w/w),最佳氮源是硝酸钠2.5% (w/w),硫酸铜浓度为0.02% (w/w).在250 mL三角瓶中装样40 g,含水量为70%(w/w),提取最适pH为6.5,酶曲最适浸泡时间为4 h时,优化后菌株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固态发酵所产漆酶酶活可达91.057 U/g 干曲.  相似文献   

16.
从秦岭采集的15株栓菌属真菌中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03588,对其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起始最适p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8℃,5d酶活达到最大值。培养基装量对产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菌株HS-03产漆酶的7种单因素发酵条件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用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基体积等因子对该云芝漆酶产量均有明显的影响,云芝HS-03摇瓶产漆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7.5 g/L,酵母浸出液6 g/L,培养基初始pH值4.5,培养基初始体积70 mL(250 mL三角瓶).同时培养基中含有2 mL/L Tween-80、2 mL/L愈创木酚、终浓度为0.5 mmol/L的Cu2+.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树舌灵芝为试材,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碳源、氮源、温度及pH等因素对发酵产酶的影响,进一步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树舌灵芝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含20g/L玉米粉,5g/L豆粕的发酵产酶培养基(pH5.5)中,28℃条件下振荡培养7d,漆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11株野生大型真菌中筛选具有产漆酶活性的大型真菌,并对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产酶发酵条件优化,为将其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采集自安徽省琅琊山的11株真菌为材料,通过平板显色反应,筛选具有产漆酶活性的大型真菌菌株,再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方法优化大型真菌产酶培养基的组成,并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结果】①在供试的11株野生大型真菌中,有6株具产漆酶活性,占54.5%;其中有柄树舌灵芝(Ganoderma gibbosum) CZSWXY0001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其产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膏。②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L,酵母膏 2 g/L,K2HPO4 3.2 g/L,MgSO4·7H2O 0.2 g/L,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3 mg/L,Cu2+浓度6 mmol/L,pH 7.0。培养基优化后,有柄树舌灵芝菌株所产漆酶活性达到496.18 U/mL,约是优化前的12.2倍。【结论】有柄树舌灵芝CZSWXY0001具有较好的产漆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裂褶菌液体和固体培养产漆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褶菌GGHN08-104是产漆酶能力强,且产酶速度快的菌株.对其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产生漆酶的能力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C/N比为70/1,初始pH值为5,Cu2+离子浓度为21 mg/L的液体培养基中酶活最高,达477.94U/mL( 12 d).固体培养时以配方①(棉籽壳31.14%、木屑66.86%、蔗糖1%、石膏1%)产酶活性和效率最高,分别为2449.02U/g和272.11 U/g·d-1,固体发酵产酶效率是液体发酵的6.83倍,因此固体培养更适宜该菌株产漆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