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城地区转基因抗虫棉害虫发生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培宝  任爱芝 《中国棉花》2002,29(12):25-26
近几年,转基因抗虫棉作为农业生物技术的排头兵,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棉铃虫暴发,农民植棉积极性受挫的情况下,重新带动了新一轮的植棉热.但抗虫棉不是无虫棉,近年在抗虫棉生产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棉花害虫发生呈现出新趋势,应引起棉农重视.  相似文献   

2.
2013年通过实地调查、种子Bt试纸检测、电话访问方式,共抽查40个植棉县(团)的195个品种(系).结果表明:新疆抗虫棉种植面积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2年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占植棉面积一半以上,抗虫棉种植比例平均已达52.5%,棉农种植抗虫棉意向强.针对目前抗虫棉种植现状、技术效果、技术需求,提出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种植应“加强种子市场监管、采取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放开种植限制和科学规划转基因抗虫棉发展目标”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由于棉铃虫的日益猖獗 ,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成功 ,抗虫棉已成为防治棉铃虫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独特的抗虫机理 ,较高的抗虫性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 ,减轻了对环境和水资源污染 ,降低了植棉成本 ,提高了植棉效益 ,转基因抗虫棉已逐渐被广大棉农所接受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抗虫棉不是无虫棉 ,应根据它的抗虫特性 ,进行防治 ,以确保棉花持续高产稳产。1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特性由Bt基因控制合成的Bt蛋白杀虫性较为单一 ,只对鳞翅目害虫毒杀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4.
双价抗虫棉氮磷钾效果及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完善双价抗虫棉的配套栽培技术,加速双价抗虫棉的推广应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植棉,达到棉花生产的增收节支,1999~2000年度进行了双价抗虫棉对氮磷钾的施用效果及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由于棉铃虫发生严重 ,严重地影响了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90年代初本市开始引进试种抗虫棉。 1 999年全市种植转 Bt基因抗虫棉品种 (系 ) ,面积达 1 50 0公顷以上。为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探索抗虫棉栽培技术 ,增加植棉效益 ,特进行了转 Bt基因抗虫棉优质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1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 (系 )为转 Bt基因抗虫棉宛抗 98A系 ,示范品种 (系 )为黄抗 97— 1。试验设 3个处理均为 3— 1式麦棉套。留叶枝 ,打顶尖 ,压苗定向。1一穴 1株 ,每公顷 2 .2 5万株 ;2一穴 2株 ,每公顷 4.5万株 ;3一穴 3株 ,每公顷 6 .75万…  相似文献   

6.
兴化地处江苏里下河地区,常年植棉面积1.33万公顷左右,自2002年大面积推广应用抗虫棉以来,种植面积已达85%以上。从近年来种植抗虫棉的实践看,不少植棉户种植抗虫棉出现产量不高,效益不好的现象,主要是棉农对抗虫棉认识不够,不能根据抗虫棉的生育特点,进行科学植棉。通过调查,认为棉农要种好抗虫棉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选购品种抗虫棉分为抗虫杂交棉与常规抗虫棉两种类型,从近年种植情况看,常规抗虫棉在本地适应性差,表现迟熟,中期遇高温、干旱,蕾铃易脱落,结铃性差,年度间产量变异大,不太适应本地种植。而抗虫杂交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田间…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调种引种频繁,种植品种多乱杂,导致棉花枯黄萎病扩散速度加快,为害程度十分严重.就石首地区而言,2001年植棉面积9467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4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49.3%,减收皮棉1120 t,经济损失13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的棉田有1000 hm2;种植品种8个,其中抗虫棉品种1个,种植面积为667公顷.2002年植棉面积7600 hm2,黄枯萎病发生面积5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74.6%,减收皮棉1870 t,经济损失22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1333 hm2;种植品种12个,其中抗虫棉品种3个,种植面积为1333hm2.2003年植棉面积为9200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8000 hm2,占植棉面积的86.9%,减收皮棉3000t,经济损失3600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2000 hm2;种植品种为24个,其中抗虫棉品种8个,种植面积为3333 hm2,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前,德州市植棉面积23.3万公顷,抗虫棉占98%以上,以春棉为主,夏棉约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9.
南阳是个棉花大区 ,棉花老区 ,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 1 3万公顷左右 ,有四个商品棉基地县 ,棉农植棉经验丰富 ,但虫害、病害严重 ,植棉成本增加 ,种植效益大幅度降低 ,群众期盼抗病抗虫的品种出现 ,减少植棉成本。 90年代初南阳已有抗虫棉的种植 ,1 997年 ,南阳市农科所开始引种美 33B抗虫棉 ,个别乡镇也开始零星种植。1 998、1 999两年 Bt抗虫棉新品种 (系 )迅速在南阳扩展 ,品种 (系 )达 6个之多 ,其中以 33B、黄抗 97- 1种植较多。Bt抗虫棉的抗虫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1 999年种植面积已达80 0多公顷 ,但子棉产量表现差异很大 ,一般每公…  相似文献   

10.
:由于棉花价格的回升和需求的增长 ,棉农的植棉热情很高 ,2 0 0 1年全国植棉面积回升。棉农很注重选种科技含量较高的品种 ,如抗虫棉、杂交棉。山东省计划播种面积 80 0万亩 ,较去年计划面积增加 2 0 0万亩 ,主要选种抗虫棉 3 3 B、中棉所 2 9、中棉所 3 0、GK- 1 2 ,这几个品种约占总面积的 95%以上。河南省计划播种 1 3 0 0万亩 ,主要种植豫棉 1 9,还有中棉所2 9、3 3 B。河北省意向植棉 50 0万亩 ,全部为抗虫棉 ,主要选种 3 3 B、99B。安徽省计划植棉 50 0~ 550万亩 ,主要选种皖杂 40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抗虫棉。江西省计划播种 1 2 0…  相似文献   

11.
1转基因抗虫棉应用情况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 ,处于冀、鲁、豫三省交界 ,植棉历史悠久 ,常年种植面积 4.5万公顷。由于 1 992~ 1 994年棉铃虫的大面积发生 ,严重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使广大棉农“谈虫色变”。自 2 0 0 0年以来 ,我市开始示范推广转基因抗虫棉 ,2 0 0 2年已发展到 1 .82万公顷 ,占全市棉花总面积的 90 %。据调查 ,转基因抗虫棉减少用药 60 %~ 80 % ,每公顷减少用药费用 90 0~ 1 5 0 0元 ,减少用工 1 5 0个左右 ,每公顷减耗增效 2 0 0 0元以上。近几年来我市推广转基因抗虫棉 2万公顷 ,减耗增效40 0 0万元以上。同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棉花抗虫育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使用抗虫棉品种不仅可以减少农药投入,降低植棉成本,而且可有效地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确保棉花优质高产。我国棉花抗虫育种起始于40年代,其后长期停滞,70年代末针对黄河流域和长江  相似文献   

13.
抗虫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广大棉农对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特性还不是十分了解,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栽培技术,生产上常造成棉花后期早衰、减产。因此了解抗虫棉早衰的表现和导致抗虫棉早衰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以充分发挥抗虫棉的优良种性,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2007-2018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植棉省审定的品种分析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棉区审定的品种数量高于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常规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并重,而长江流域棉区以杂交抗虫棉为主,近几年常规抗虫棉有增加的趋势;两大棉区的研究团队仍以公益性研究团队为主,科研院(所)是抗虫棉育种研究的主力军,并且各省审定品种的育种单位区域性比较强; 两大棉区都呈现植棉面积大幅度下滑的局面。目前,选育的抗虫棉品种性状还比较单一;因此,创制多样性的资源材料,培育多样性丰富的新品种,以适应不同棉区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朝着高产高品质的方向努力,是中国转基因棉花育种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已迅速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棉花面积的1/3以上,并呈继续发展趋势。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对降低棉花用工、用药成本、改善棉花品质和提高植棉效益已发挥了积极作用。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是一个集抗虫、高产、优质于一体的杂交棉新组合。2003年11月浙江省农学会和浙江省农业厅组织省内外有关单位专家,  相似文献   

16.
高品质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与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在棉花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了植棉效益,深受棉农的欢迎。然而,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虫棉品种和杂交种,纤维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试图通过高品质棉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以选育出转基因高品质抗虫棉新品系,并探索新育成品系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前景,为高品质转基因杂交棉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北沧州地区棉花蕾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属黑龙港地区,常年植棉12万~15万hm2,以春直播棉为主,以转Bt基因抗虫棉为主栽品种,一般每公顷产皮棉900~1425 kg.近年来,蕾铃期(6-8月份),降水异常,田间管理盲目性大,各项技术措施不能及时到位,难以保障棉花正常生长发育,是棉花产量降低、波动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 ,北方棉区抗虫棉已基本普及。抗虫棉减少了农药防治 ,节约了植棉成本 ,同时 ,由于棉铃虫危害程度大幅度降低 ,促进了棉田间作套种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提高植棉总体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由于适于间套的作物种类较多 ,管理方法各不相同 ,在此以棉花的管理为主要内容 ,介绍棉花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的具体方法 :1品种的选择1 .1棉花品种选择。原则上采用具有抗虫性强、适应性广、前期生长稳健等优势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在当地表现良好的品种 ,冀岱公司和安岱公司从美国引进的几个保铃棉品种如新棉 33B、DP99B…  相似文献   

19.
潍坊市位于鲁中棉区,常年植棉以单作纯春棉和春套棉为主,播种经常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稳拿4月全苗的难度较大.2001年,全区普及转基因抗虫棉,棉花播种出苗期出现问题较多,苗情较差.  相似文献   

20.
化控对抗虫棉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保铃棉32B多点化控试验结果分析,认为抗虫棉对化学调控较为敏感,化控可促进抗虫棉的生殖生长,激化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导致果节数、株铃、衣分、霜前花率和产量的降低,但对提高抗虫棉的单铃重、结铃率和子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提出抗虫棉"不旺不控,宜少宜轻"的化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