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两优527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准S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引进在我县有代表性的棠口、熙岭,本所三个点进行试验、示范,平均产量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10.5%、11.6%、12.8%,是目前我县的接班品种之一,现将有关栽培技术阐述如下:一、产量表现2004年该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表现为:棠口点专业户陆坚示范种1亩,单产677.7千克/亩,比汕优63(ck)增产10.5%,达显著水平;熙岭点专业户张和试种1.2亩,平均产量692千克/亩,比汕优63(ck)增产11.6%,本所试验收割测产平均产量718千克/亩,比汕优63(ck)增…  相似文献   

2.
1特征特性 1.1高产稳产,潜力大 2001、2002两年,丰优559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526.5kg/hm2,比对照籼优63增产5.9%(极显著),居第1位.2002年在继续参加省优质杂籼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979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8%.  相似文献   

3.
云光14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不育系蜀光612S与云恢808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8年参加云南省籼型杂交稻引种观察试验,平均亩产724.97千克,比对照汕优63亩增21.5千克,增产2.67%,最高单产达827.5千克.开远市试种0.5亩实收稻谷393.25千克,折合亩产786.5千克.  相似文献   

4.
宜香9号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与自育的优质强优恢复系宜恢9号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8.77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1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17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09%。宜香9号有高产、优质、香型、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于中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1 选育经过及试验、示范表现 1994年在扬稻6号田中选择变异单株,1995年种植160株,进行株系比较鉴定,选优汰劣选10株,1996年继续进行株系比较鉴定,96-2系优势明显,高抗倒伏,抗病性强,米质优.经1997~1998年连续2年提纯复壮,性状稳定,1999年参加本所比较试验,比对照1扬稻6号增产7.3%,比对照2籼优63增产5.6%.2000年被推荐到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2000~2001连续2年区试,平均单产分别为558.6千克和562.5千克,2002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67.9千克,2004年在本县新集镇千亩示范片种植,平均单产608千克.  相似文献   

6.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7.
T优5537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针对龙特甫育性不稳定性进行遗传改良育成的新不育系T55A与蜀恢537配制而成的强优势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1999年和200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1999年平均单产(指667平方米的产量,下同)3.59.3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4.05%;2000年平均单产458.7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  相似文献   

8.
引进4个杂交稻品种:华优2号、B优827、丰优香占和Q优1号与对照品种金优63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华优2号、B优827和丰优香占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达3.09%、6.91%和0.94%;Q优1号单产比金优63减产6.61%。  相似文献   

9.
<正> 协优901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协青早A与本所选育的优质恢复系9019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已连续2年参加省区试,产量均居第1位;平均亩产601.5千克,比对照汕优63亩增产稻谷49千克,增产幅度达8.87%。是我所自育成协优57以来,又一连续2年比汕优63增产幅度较大的组合,也是我省杂交中籼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育成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2A和恢复系金恢3号,组配成杂交稻金农2优3号,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福建省2007年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7%.2008年继续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3%.2009年生产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9%.(2)稻米品质.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米的品质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5.70%.(3)抗病性.中感稻瘟病.(4)全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2.3 d.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0年华南早籼组品种广东试点产量的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特优721丰产性最强,优优122、中优223、粤丰占、特籼占25表现出高产稳产,培杂双七、梧农10号、桂包新占稳产性和丰产性较好,菲优多系1号在广州试点的产量表现较高,闽泉2号在广州试点比对照种粤香占和汕优63减产极显著,而在高州试点则比粤香占和汕优63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2.
浙1500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引进的常规中籼新品种.1997年参加南方稻区中籼区试,平均亩产600.8千克,比汕优63增产5.3%. 该品种株高102厘米左右,平均每穗粒数138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较抗白叶枯病,米质般,全生育期比汕优63短4天左右. 该品种亩用种量2.5千克左右,栽培上应注意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每穴栽插不少于2粒种子苗.其他栽培措施与汕优63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俞琦英 《新农村》2005,(3):11-11
宜香优1577经2001年和2002年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524.9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5%。全生育期139.8天,比对照汕优63长0.8天;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5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9%。两年区试平均亩有效穗15.0万,每穗总粒数158.2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7.2克。据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精米率、碱消值达部颁食用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胶稠度、  相似文献   

14.
协优57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92年用协青早A×2DZ057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1993年参加所内产量鉴定,小区折合亩产626千克,比汕优63增产16.7%.1995~1996年参加全国区试,平均亩产564.95千克,比汕优63增产5.76%,这是全国杂交中籼区试,近10年来首次出现的2年平均产量比汕优63增产达5%以上的三系组合.现已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组合.1996年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 998年又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定名为国审稻980011.袁隆平院士对该组合给予了高度评价:"协优57是三系杂交中籼杂交稻育种上的新突破,它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在产量上超过王牌杂交稻汕优63达5%的三系新组合”.自1996年以来,已在省内外推广500余万亩.一般亩产550~600千克,高产田块783.9千克.据示范点反映:该组合具有抗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及抗旱、抗倒伏等特点. 该组合株高110.4厘米,比汕优63矮2.2厘米,主茎总叶片数17~18叶,叶色前期浓绿,灌浆后逐渐退淡,成熟时秆青籽黄.分蘖率中上等,成穗率高.平均成穗率71.06%,在亩栽2.0万穴密度下,单株有效穗8.5~9.5个,亩有效穗18.1 9万,每穗实粒数128.39粒,结实率83.57%,千粒重27.13克.其亩产700千克的产量结构是:亩有效穗17~20万,每穗总粒数155~180粒,结实率83%~87%,千粒重27克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安徽省广德县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良中籼水稻新组合,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杂交中籼新组合比较试验.本文以汕优63为对照,对引进的12个中籼组合(品种)的产量及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述,其中11个品种比对照产量高,一个品种比对照产量低.丰两优6号、协优469、03S/安选6号比对照增产10%以上,适宜于本生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江苏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丰优559丰优559属中熟杂交中籼稻组合,由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粤丰A/盐恢559配组育成。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98.6千克/亩,较对照籼优63增产6.58%。株高123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抗倒性较强,抗叶瘟,中感穗颈瘟、白叶枯病。米质较优。适宜江苏  相似文献   

17.
川丰7号(云南省审定:中优2号)是一个高产与优质完美结合的杂交籼型稻。该品种于2002年引进云南以来,以其高产、优质、广适应性,深受业界好评,已显示出巨大的推广前景。1、高产:2001年参加云南省籼型杂交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8.1千克,比对照增产9.43%。增产极显著;2002年继续参  相似文献   

18.
红莲优6号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遗传所杂交水稻研究室近年培育出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我市于2002年引进作一季晚示范栽培.表现出生育期适中、株型好、抗病性较强、分蘖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当年种植114.7公顷.平均单产(即每667平方米产量,下同)586千克:2003年扩大到种植1740公顷.平均单产546千克.比对照的一季晚稻汕优63平均增产12.6%;2004年推广7  相似文献   

1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215;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20.
常德市中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选择22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在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12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增幅为0.8%~30.7%,9个组合产量低于对照,减产幅度为2.8%~12.0%;产量最高的是徽两优3号,为9 808.6 kg/hm2,比对照增产30.7%,产量最低的是培两优1108,为6 608.9 kg/hm2,比对照减产12.0%。适应常德地区种植的中稻新品种有徽两优3号、丰两优1号、C两优87、两优100、C两优396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