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省大别山区有大片野生柞林,是天蚕的理想饲料。经调查,金寨山区有野生天蚕活动踪迹,并采集到了其幼虫和蚕茧。蚕茧为浅绿色,经茧层丝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丝蛋白氨基酸总含量为74.115%,明显不同于东北天蚕,是天蚕茧丝的一个新品种。天蚕全龄室内育试验表明,在充分掌握天蚕生活特性基础上的室内育是可行的,其茧质成绩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以"874x873"蚕茧为对照,对几个天然彩色茧蚕品种的蚕茧进行缫丝试验。通过对各样品茧的平均粒茧丝长、平均纤度、解舒丝长、解舒率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9823008的粒茧丝长与白色茧的丝长一致,982001、982006、9813014、9813022、9823010茧的粒茧丝长比白色茧短;9823008和982006的茧丝纤度与白色茧一致,982001、9813022、9813014、9823010茧丝纤度大于白色茧。9823008、9813014、9813022、9823010的解舒率明显高于白色茧和982001、982006。  相似文献   

3.
解舒是指蚕茧在缫丝时茧层丝缕离解难易及剥离抵抗的程度.它是衡量蚕茧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缫丝生产效率极为重要.解舒差的茧不仅缫丝时落绪多,废丝量加大,使茧层缫丝率和出丝率低,且生丝质量下降,再缫索绪时要增加索绪的汤温与时间,增加能源消耗与丝胶溶失率、屑丝等,导致制丝成本提高.另据调查,解舒丝长相差约50m,生丝品位就相差一个等级.在影响茧质好坏的因素中,除解舒外都与遗传相关程度高.只要饲养经过严格审定的品种,都能符合缫丝工艺的要求.但解舒受遗传因素影响小,它与茧丝量、出丝率有负相关性,是品种选育上最难选拔的性状之一,很受上蔟环境与条件的影响.加强蔟中管理是改善解舒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广食性杂交组合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探讨了三个广食性杂交组合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三个杂交组合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及小蚕存活率等接近桑叶育,1~4龄期蚕体重、全茧量、产茧量等总体上低于桑叶育,5龄以前的发育经过比全龄桑叶育延长。但蚕的生命率、茧层率、饲料报酬率等明显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甚至超过了全龄桑叶育水平。三个广食性杂交组合中以54A×杂A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最好。生产上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技术,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比全龄桑叶育可提高25%以上。  相似文献   

5.
解舒是指缫丝时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率就是解舒丝长与茧丝长的百分比.解舒率低的蚕茧不但缫丝工作效率低,屑丝量增加,丝量减少,而且生丝品质也降低.特别是随着自动化缫丝机械的广泛应用,对蚕茧解舒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甚至出现了某些蚕区的蚕茧因解舒不良而被缫丝厂拒绝收购的现象.因此,提高蚕茧解舒率已成为养蚕农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饲料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曙、黄白、先驱、春岭×钟月等6个蚕品种,全龄人工饲料育,1~5龄给饵2~3次,对各品种及不同给饵方式饲料效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品种间食下量、消化量、全茧重及茧层重的饲料生产效率、全茧重转换效率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给饵方式之间食下量、消化量差异极显著,其它方面差异不显著。总体评价以粗纤度品种先驱饲料利用效率最好,全龄3回给饵方式(1~3龄1次,4龄1次,5龄1次)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提高蚕茧解舒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解舒是指缫丝时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率就是解舒丝长与茧丝长的百分比。解舒率低的蚕茧不但缫丝工作效率低,屑丝量增加,丝量减少,而且生丝品质也降低。特别是随着自动化缫丝机械的广泛应用,对蚕茧解舒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甚至出现了某些蚕区的蚕茧因解舒不良而被缫丝厂拒绝收购的现象。因此,提高蚕茧解舒率己成为养蚕农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崔萍  安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29-131
以24 h疏毛率、发育经过、眠蚕体重、生命率、饲料效率、茧质、产卵成绩等为指标,采取1~2龄颗粒人工饲料饲育、3~5龄桑叶饲育的饲养方式,调查了"9.芙"和"7.湘"对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1~2龄人工饲料、3~5龄桑叶饲育形式下,"9.芙"和"7.湘"的生命率、茧质、产卵成绩等多项指标与全龄桑叶育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4 h疏毛率、192 h存活率、1~4龄眠蚕体重低于照全龄桑叶育,但饲料报酬率、茧层饲料效率及上茧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微气候条件对天然彩色茧品种"蜀黄1号"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普通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均下降;鲜茧出丝率、纤度和净度受簇中微环境影响较小;高湿、高热叠加使粒茧丝长急剧变短;解舒率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而明显降低。适合于"蜀黄1号"的最佳簇中环境为温度24℃、相对湿度70%、自然通风。在此条件下重要质量指标均达到最佳:普茧率95.12%,茧层量0.432 g,茧层率22.62%,粒茧丝长1154 m,解舒率79.24%,鲜茧出丝率18.4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微气候条件对天然彩色茧品种"蜀黄1号"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普通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均下降;鲜茧出丝率、纤度和净度受簇中微环境影响较小;高湿、高热叠加使粒茧丝长急剧变短;解舒率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而明显降低。适合于"蜀黄1号"的最佳簇中环境为温度24℃、相对湿度70%、自然通风。在此条件下重要质量指标均达到最佳:普茧率95.12%,茧层量0.432 g,茧层率22.62%,粒茧丝长1154 m,解舒率79.24%,鲜茧出丝率18.46%。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主要桑蚕品种蚕茧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广西主要桑蚕品种桂蚕一号、两广二号各季节蚕茧质量,并与浙江省、云南省各季节蚕茧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数据为缫丝企业全年的生产测试数据,采取干壳量检验法和缫丝检验法.测试过程依据桑蚕干茧国家检验标准(GB/T 9176-2006<桑蚕干茧>)、生丝国家检验标准(GB 1797-2001<生丝>).研究表明,广西蚕茧与浙江蚕茧质量差距不大,与云南蚕茧相比差距较大的是茧丝长、解舒丝长、光折、清洁、洁净等5项指标;并提出了提高广西蚕茧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抗性家蚕新品种贵蚕9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选育高抗性家蚕新品种,为贵州省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育种目标,选择13个二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家蚕纯种材料,经2年5代人工高温多湿逆境定向培育改良,同时组配多对杂交组合,在人工高温多湿逆境条件下比较试验,选育出了贵蚕9号。[结果]经2年3次室内鉴定,贵蚕9号的4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种两广二号高4.23%和5.45%,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比对照高4.54%、5.60%和0.24%。经3县2个蚕期区域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6.78%,克蚁产值比对照高6.54%。经3县1个蚕期生产试验,克蚁收茧量比对照高5.71%,克蚁产值比对照高2.97%。经茧丝质检测,贵蚕8号粒茧丝长900.0 m,比对照长3.57%;解舒丝长759.7 m,比对照长4.43%;解舒率和出丝率分别为84.5%和44.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0.8和0.9个百分点;茧丝纤度比对照低0.1 D;洁净和清洁与对照一致,均为100分。[结论]贵蚕9号适宜贵州南部地区高温多湿条件下饲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行夏秋种薪杭×科明为基础,通过加入多丝量品种827和826,组配育成了强健优质的夏秋用品种贵蚕一号(827·薪杭×826·科明)四元杂交种.经多次鉴定、农村试养、试繁结果表明,该品种体质强健好养,制种性能好,产量高,茧丝质良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四龄万蚕收茧量20.68 kg,四龄万蚕茧层量4.92 kg,茧层率23.85%,茧丝长1 203 m,解舒丝长1 046.8 m,解舒率86.95%,鲜毛茧出丝率17.80%,茧丝纤度2.82 D,净度97.81分,克蚁制种18.70张.适宜贵州省广大蚕区夏秋季用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按4×4的“格子方”设计,分析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茧丝量、纤度、净度等九个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妇成,估算了8个蚕品种在这九项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16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并且估算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狭义遺传力、平均显性度等遗传参数。试验结果,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的大小顺次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茧丝量、解舒率、解舒丝长、纤度、净度;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次为:茧层率、全茧量、茧层量、解舒率、茧丝长、解舒丝长、纤度、茧丝量、净度。  相似文献   

15.
用32个蚕品种杂交形式供试,比较了新老2种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的疏毛率;结果表明新配方的24 h疏毛率普遍优于老配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4 h疏毛率,老配方中只有6个蚕品种超过了98%,新配方中有21个蚕品种超过了98%,增加了15个蚕品种型式,新配方明显扩大了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检验和小蚕共育的适用蚕品种范围.从不同龄期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养蚕成绩和茧丝成绩看,用人工饲料进行小蚕共育基本可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共育到2龄后再改喂桑叶或分蚕出售给农民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贵州农村养蚕对品种有较高抗逆性及较好产量的要求,以一对优良的华系原种为测试种,通过配合力测验,从45个组合中选育出新品种贵蚕3号(57A*渝1×92A*24),系四元杂交种.经多年多次鉴定,西南蚕业科教协作区共鉴,农村试养、种场试繁及各项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制种量高、抗性强、发育整齐好养、产茧高、茧大匀正、茧丝质较优,综合性状好的特点.春季四龄万蚕产茧量23.68 kg,万蚕茧层量5.908 kg,茧层量0.5713 g,茧层率24.95%;秋季万蚕产茧量20.059 kg,万蚕茧层量5.005 kg,茧层量0.479 g,茧层率24.95%.茧丝长1 398 m,解舒丝长1 216 m,解舒率86.98%,鲜毛茧出丝率19.98%,茧丝纤度2.876 d,净度95.15分,克蚁制种19.06张.适宜贵州春秋用种.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桂蚕一号蚕茧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西桑蚕品种质量情况,找出制约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做大做强广西桑蚕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研究方法:采用对比法研究广西桑蚕质量,主要对比对象为浙江桑蚕品种.研究数据为缫丝企业全年的生产测试数据,采取干壳量检验法和缫丝检验法确定.测试过程依据桑蚕干茧国家检验标准(GB/T 9176-2006)、生丝国家检验标准(GB 1797-2001).研究结果:广西桂蚕一号桑蚕品种茧丝长、生丝品质等技术指标低于浙江蚕茧;上车茧率、解舒率等技术指标优于浙江蚕茧;清洁、洁净等技术指标接近浙江蚕茧;生丝质量低1~2个等级.研究结论:推广优质高产"桂蚕系列"品种,加大标准化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三高"蚕业示范基地建设,用发展工业的思路谋划广西蚕业和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广西桑蚕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新技术》2001,(9):22-22
应用方格蔟上茧具有茧色白、上茧率高、烘折好等优点,可显著提高出丝率和丝的品位。据调查表明,比草笼上茧率提高17%~19%,茧丝长增加1191.8米,台时产量增加20克,生丝吨价高出统茧5000元。收购每千克高出统茧2元。农户当季投入1次可收回投资,蔟还可用4次以上。对显著提高蚕桑整体效益和生丝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论证桑蚕鲜茧直接缫丝的可行性,为今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无煮茧工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采用桑蚕鲜茧直接缫丝与干茧缫丝成绩的差异.[结果]与桑蚕干茧缫丝相比,桑蚕鲜茧直接缫丝可提高解舒率,降低万米吊糙,提高运转率、运转车速、台时产量,减少生丝纤度均方差和最大偏差,但生丝的清洁、洁净程度较差,进而导致生丝的综合等级稍低.[结论]以桑蚕鲜茧直接缫丝是可行的,但不适用于高品位、高等级生丝的缫制.  相似文献   

20.
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家蚕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选择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2个蚕品种,采取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方式,以24 h疏毛率、3龄起蚕率、各龄发育经过、眠蚕体重、产茧量和茧丝质等为指标,研究了2个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结果表明,2个蚕品种除1~3龄眠蚕体重较低和各龄发育经过相对延长外,其他各项指标与全龄桑叶育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解舒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