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林龄杨梅叶片与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林龄杨梅(Myrica rubra)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浙江省仙居县3、9、14和21年生的杨梅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杨梅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杨梅叶片碳、氮含量在不同林龄间无差异,3年生叶片磷含量显著高于14年和21年生(P<0.05),21年生叶片C∶P显著高于3年和9年生(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表现为先降低而后升高。3年生杨梅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P<0.05),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9年生(P<0.05)。土壤C∶N、C∶P及N∶P在不同林龄间没有差异。同一林龄杨梅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总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叶片氮含量与土壤全氮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杨梅生长的限制元素是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2.
以1年生盆栽东魁杨梅Myricarubra‘Dongkui’嫁接苗为试材,研究硼对杨梅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施硼酸(HBO3)量分别为0.0(ck),6.6,13.2,19.8和26.4mg·株-1·a-1,每个处理重复5次,分7次叶面喷施,每次施用全年总量的1/7。结果表明,1年生杨梅苗喷施硼酸0~26.4mg·株-1·a-1,随着施硼量的升高,杨梅植株生长量、株高、根瘤量、固氮酶活性、土壤全氮和有效氮逐步增加;当施肥量为19.8mg·株-1·a-1时,杨梅植株生长量、株高、根瘤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30.28%,64.63%,62.02%和31.62%,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分别比对照增加31.35%和9.16%;随后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步下降。施用适量的硼能提高杨梅结瘤固氮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表3参10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乌当区杨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产业是集经济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通过对贵阳市乌当区杨梅产业基地、产业布局、产业管理和产业品牌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杨梅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该地区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梅大棚设施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棚设施栽培促进苏州地区杨梅提早成熟。[方法]以苏州引种的4个杨梅品种为材料,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果实品质、成熟期和物侯期的影响。[结果]大棚栽培可以提早杨梅的物候期和果实成熟期,但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大棚设施栽培可以促进杨梅果实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杨梅生态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杨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及杨梅的地理分布,对云南省杨梅生态区划进行了探讨。杨梅树对低温敏感,喜冬季温暖,春、夏季湿润的气候。根据杨梅的耐寒性,极端最低气温、年降雨量及果实成熟时期(5~6月)干燥度的分布,将云南省杨梅区划分为4个区:最适宜区(I)、适宜区(II)、次适宜区(III)和不适宜区(IV)。I和II区适宜于杨梅栽培,在III区应精心选择小气候栽培杨梅,并防御杨梅受冻害。  相似文献   

6.
通过整形修剪对杨梅生长及结果影响进行测与分析,并结合《浮梁县杨梅品种栽培性状浅析》、《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浮梁县杨梅园施肥技术研究》研究情况与生产实践,总结适合于浮梁县杨梅栽培的品种、园地选择要求,论述杨梅栽植方法、园地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销售方法等,以此为杨梅生产经营组织及农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昆明地区25种木本植物的燃烧性及防火树种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装置对昆明地区25种木本植物的活枝叶进行了燃烧试验,在测定和分析样品引燃时间、有焰燃烧阶段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过程等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燃烧性参数,即单位质量可燃物在有焰燃烧阶段产生的烟气温升峰面积与引燃时间之比。根据燃烧性参数值大小对25种植物的燃烧性进行了的排序。结合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造林学特性及经济价值,筛选出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var.typica,荸荠杨梅Myrica rubra var.atropurpurea,油茶Camellia aleifera,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大树杨梅Myrica esculenta,银荆Acacia dealbata,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is,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等为昆明地区的防火树种,东魁杨梅、荸荠杨梅和油茶是营林防火和营造防火林带的首选树种,小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siderophyllum,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米饭花Vaccinium sprengelii,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岗柃Euryagroffii,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等是难燃树种,但不是理想的防火林带树种,可以应用于营林防火中。  相似文献   

8.
陈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30-11031
[目的]开发耐盐碱型杨梅树种,解决沿海防护林经济树种的稀缺问题。[方法]以蜡杨梅为砧木,分别采用劈接法和切接法对东魁杨梅进行原生地嫁接试验。[结果]劈接法和切接法的成活率分别为74.59%和82.78%;对于嫁接枝的生长,切接法比劈接法生长稍快,但差异不显著;而对于嫁接枝冠幅的增长,切接法的冠幅增长比劈接法慢。[结论]用蜡杨梅作砧木嫁接东魁杨梅适宜于盐碱地种植,劈接法和切接法2种嫁接法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梅POD、PPO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杨梅不同生长阶段的POD和PPO酶活性动态变化,并分别对添加3种制剂的杨梅POD和PPO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OD活性随着杨梅果实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PPO活性在生长前期也有所增强;3种制剂对POD和PPO酶活性皆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果蝇对云南杨梅的危害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杨梅主产区的果蝇种类鉴定、栖息场所及危害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危害云南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为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ilidaes)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果蝇广泛分布于杨梅园及其周边多种生态环境,具有发酵物、潮湿阴凉的生态环境,是果蝇栖息的主要场所和主要虫源;成虫的日活动高峰期为清晨和黄昏;果蝇对杨梅发生危害时期较早,杨梅生长中后期,果实肉质生硬,味酸稍甜时即被果蝇取食危害,随着杨梅的不断成熟,危害加剧,且果蝇对不同杨梅品种的危害程度和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杨梅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加速杨梅良种繁殖,针对杨梅植物体富含单宁,扦插难生根的生理特性,进行了促根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筠将插条基部用0.1%硝酸银溶液包12h,然后进行综合处理,生根成活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杨梅成为浙江省第二大水果产业。由于气候的多变,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成为制约杨梅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浙江省多年的气候资料和杨梅灾情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低温冻害、高温热害、干旱、大风等杨梅生产中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提出了防灾措施,减轻灾害损失,确保杨梅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根瘤切片法从广西本地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菌,经镜检、革兰氏染色和BAP无氮培养基培养,证实这3株内生菌为Frankia sp.,分别命名为MF3、MF6和MF9。对这3株分离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和pH值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在分别以吐温-80、葡萄糖、丙酸钠为碳源的BA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株分离株对琥珀酸钠的利用较差;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酪蛋白和氯化铵,尿素的利用率低。3株分离株均适合在pH 5.5~6.5范围内生长,pH 7.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测除氮型改性凹凸棒土(Al@TCAP-N)和火山石的内部及周围水体有关氮、磷、有机物分解的酶活性和水质指标,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材料和水体中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析,以研究尾水处理系统初沉区中水质净化材料处理尾水营养盐的机制。结果表明,Al@TCAP-N和火山石能增加其周围水体微生物碱性磷酸酶(AKP)、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火山石能在早期(0~6 h)提高其内部有机磷水解酶(OPH)、氨单加氧酶(AMO)的活性;Al@TCAP-N能在后期(36~48 h)增加其内部脱氢酶(DHO)的活性;净化材料相互对比发现,火山石内部的酶活性整体高于Al@TCAP-N内部的酶活性;本试验表明水质处理最佳时间为36 h,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22.61%、9.52%和22.1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通过Al@TCAP-N的吸附和火山石负载的微生物的双重作用降低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变形菌门(Protep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分别是材料表面微生物细菌和真菌中的主要门类。火山石能在净化初期促进有机磷化合物分解和硝态氮(NO3--N)转化为亚硝态氮(NO2--N),Al@TCAP-N在净化后期促进有机物的分解。Al@TCAP-N和火山石能促进水体中含磷化合物的分解和氮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喷施硼肥对杨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杨梅现蕾期进行了喷施不同浓度硼肥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硼肥能增加植株对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吸收利用,促进植株生长,对果形的增大作用明显,同时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的含糖量,使果实更营养、口感更好。喷施以6.0 g/L硼肥溶液的浓度最为适宜,改善果实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杨梅作为我国特产果树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已在园林绿化中有所应用。本文依据相关文献,系统阐述了杨梅的资源属性、文化蕴含和多重价值,探讨了杨梅在园林绿化中的多种应用途径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丁岙杨梅果实成熟期恰逢夏季梅雨季节,高温高湿导致采前落果严重,果蝇数量大量发生,果实品质差,针对此情况采用防虫帏与避雨棚相结合技术对丁岙杨梅单树进行避雨栽培试验。通过测定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丁岙杨梅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含量、各糖成分积累量、果蝇数量等指标,探讨防虫帏与避雨棚结合技术对丁岙杨梅单树果实品质的影响和防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防虫帏与避雨棚结合技术栽培的单树杨梅果实单果重与对照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各糖成分积累、果蝇数量防御上均优于对照果实,生产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董悦涵 《广西农业科学》2011,(10):1263-1266
【目的】建立杨梅树皮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杨梅树皮提取物中总黄酮类物质进行测定。【结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在其最大吸收峰417nm处测得标准品在0~20.4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69%。【结论】以AlCl3作显色剂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杨梅树皮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重复性、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回收率高,且操作简便,可作为杨梅树皮总黄酮提取工艺质量控制的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杨梅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杨梅根腐病多方面研究,综述了杨梅根腐病的危害性、发生情况、地下根系和地上树冠的发病症状、病原物分离鉴定、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以便为此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特征,揭示植物对火山生境的适应,以及对不同坡向的生存策略,为特殊生境和微地形生境下植物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座火山共有植物山杨为对象,测定叶面积(LS)、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量(LDM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