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euterium content of snow cores from Sierra Nevada ar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lative deuterium content was measured on 37 snow cores collected in April 1969 in the Sierra Nevada. The deuterium content varies inversely with altitude of collection (approximately 40 per mil per 1000 meters) but is unrelated to latitude. The altitude relationship is particularly well defined west of the crest of the range but is not well defined east of the crest. However, samples from east of the crest tend to be depleted by about 10 to 15 per mil relative to samples collected at the same elevation west of the crest. We propose that the deuterium content of snow cores, collected so as to include the total winter's precipitation, can be used as a climatic indicator to compare the climate of one winter with that of another.  相似文献   

2.
Antarctic snowfall exhibits substantial variability over a range of time scales, with consequent impacts on global sea level and the mass balance of the ice sheets. To assess how snowfall has affected the thickness of the ice sheets in Antarctica and to provide an extended perspective, we derived a 50-year time series of snowfall accumulation over the continent by combining model simulations and observations primarily from ice cores. There has been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in snowfall since the 1950s, indicating that Antarctic precipitation is not mitigating global sea level rise as expected, despite recent winter warming of the overlying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3.
李炳文  李军  王庆华  杨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73-2274,2285
[目的]分析山东半岛一次冷流降雪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4~6日山东半岛冷流降雪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造成此次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大尺度环流形式为冷涡深槽;850 hPa西北风风力增强时,山东半岛冷流降雪将加强;暴雪发生时,925~750 hPa相对湿度90%,90%相对湿度线所围成的面积大小与强降雪时段有较好的对应,相对湿度线的变化反映了海面暖湿水汽往高处输送的变化,海平面暖湿水汽往高空输送越多,越有利于山东半岛冬季冷流降雪的形成;冷流降雪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垂直上升运动区相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短时和临近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1959~2009年商水县中等强度及以上冷空气活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夏季的7月份外,其他月份均有不同程度冷空气活动,以秋、春、冬季为高,活动频率分别为40%、32%和24%,而春、夏、秋、冬季伴有≥0.1 mm降水的概率分别为69%、75%、44%、39%;年度冷空气活动次数与活动频率之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资料、卫星云图以及国家自动观测站数据,对保定市2018年1月21—23日天气形势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为“横槽型”寒潮。由于冷空气移动路径偏西且较弱,因而寒潮强度一般。高空槽与冷锋的配合下,产生了降雪天气。低层偏东风以及中层偏南气流提供了降水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6.
杨文艳  任智勇  赵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16-9617,9628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2月12~13日盘锦小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降雪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雨雪相态转换时间为着眼点,探讨了降水相态转换时间对该次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流调整,极涡东移南下,冷空气活动频繁是影响盘锦2月份降水明显偏多的主要因子;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时间维持,西南急流提供充分的水汽条件,是造成盘锦强降雪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秦岭火地塘林区5种林分类型对冬季降雪的影响研究表明:冬季降雪量占全年雨量的6.38~8.16%;林分拦雪量占总降雪量的19.22~48.60%;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最大拦雪量分别为8mm和4mm;影响林地上雪的水平分布和雪量的主要因素为林分类型和降雪量及降雪类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对呼伦贝尔市冬季气温的时空分布及演变,冷暖冬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世纪60—70年代冷冬出现频率较高,80年代冷暖冬出现频率相当,90年代以暖冬为主,冷冬极罕见,2000—2009年以出现暖冬为主,但近3年以冷冬为主。  相似文献   

9.
Fluid inclusions in uranium series-dated calcitic veins from the southern Great Basin record a reduction of 40 per mil in the deuterium content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during the Pleistocene. This variation is tentatively attributed to major uplift of the Sierra Nevada Range and the Transverse Ranges during this epoch with attendant increasing orographic depletion of deuterium from inland-bound Pacific storms.  相似文献   

10.
近52年我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海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64-6066
利用1954~2005年我国67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雨量和天气现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全国范围的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和特大暴雪序列,分析了中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我国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30天的地区有新疆北部、东北东部与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全国只有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60天;②我国降雪主要集中在11月一次年4月,其中小雪和特大暴雪1月份最多,中雪2月份最多,大雪和暴雪3月份最多;③在51个年度里,1955—1967年度我国降雪处于少雪的负位相,1968—1994年基本为多雪的正位相。1995~2005又为少雪的负位相。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州地区2009~2010年冬季异常天气的成因。[方法]采用常规气象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对金州地区2009~2010年冬季异常天气进行分析,找出该地区冬季气候异常的成因。[结果]乌拉尔山高压脊异常发展、径向环流强是造成金州地区2009~2010年冬季持续低温的主要原因。冷空气活动频繁是2009~2010年冬季金州地区降水增多的主要原因;高空槽、低空急流是产生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低层辐合是产生降水的动力条件。[结论]该研究为冬季气候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福建省冬季平均气温正常,极端气温偏低;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偏少,大部县市为明显到异常偏少。2016年1月出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强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最低值,寒冻害属历年第2位,仅比1999—2000年冬季寒冻害轻;中南部连续2次暴雨过程历史罕见,降水量属历年第1位。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低温阴雨寡照、暴雨和寒冻害3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寒冻害。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2010年秋冬连旱成因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徐州地区发生了19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连旱,连续5个多月的降水量偏少90%,依据GB气象干旱等级,达到了特旱级别。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和出苗,对小麦的生长和越冬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详实的资料,分析了该次干旱的3个主要成因:①La Nina事件在干旱中伴有主要角色;②秋冬季特殊的环流特征及其异常的演变阻碍了低纬度海面上的水汽向北方陆地输送,秋季盛行高指数环流,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冬季的纬向环流指数异常偏低,有利于强冷空气频繁爆发南下,导致了秋季干热和冬季干冷即秋冬连旱;③降水量分布极端的不均匀也是秋冬连旱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3个成因可作为今后干旱预测的着眼点和预测因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田间有无覆雪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抗寒性能及越冬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秋眠型(1、3级)、半秋眠型(5级)及非秋眠型(7、9级)紫花苜蓿,从秋季至翌年春季无积雪和自然降雪条件下,分析苜蓿根系可溶性糖(WSC)、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含量以及越冬率。【结果】无积雪覆盖下,苜蓿根冠处平均温度最低达-20.74℃,土壤表层20 cm在-5~-10℃波动;覆雪下,苜蓿根冠处最低温度为-7.89℃,土壤表层20 cm处温度在大部分时间保持在-3℃以上,覆雪能提高苜蓿根冠及地表温度。无积雪覆盖下,半秋眠型以及非秋眠型苜蓿越冬率显著低于秋眠型苜蓿(P<0.05),随着自然降雪,各秋眠级苜蓿越冬率较无覆雪显著提高(P<0.05),半秋眠型以及非秋眠型(7级)苜蓿越冬率升高至85%以上,覆雪能显著提高高秋眠级苜蓿的越冬率(P<0.05)。根系保护物质含量随气温的降低而升高,且在冬季保持较高的水平,覆雪下各秋眠级苜蓿根系WSC、SP、Pro、SOD和POD含量高于无覆雪,MDA含量低于无覆雪条件,积雪能显著提高各秋眠级苜蓿的抗寒性(P<0.05)。【结论】覆雪能显著提高高秋眠级苜蓿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适宜在石河子地区种植的苜蓿为肇东和中苜2号(1、3级)。  相似文献   

15.
应用梧州地区5个站点1954~2011年逐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8年梧州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梧州地区年降水量、冬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存在25年左右、10年左右的震荡周期,季降水量存在一个10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存在一个9~11年的振荡周期;近58年梧州全年、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总的趋势均表现为升高趋势,但升高的幅度不同,梧州全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为0.152℃/10a,气候变暖表现明显;梧州58年来出现夏季严重多雨事件8次,严重少雨事件7次;出现秋季严重多雨事件3次,严重少雨事件2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福建北部地区冬季最低气温的短期预报方法。[方法]通过对1969~2008年闽北地区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的分析,找出在冬季影响低温天气的相关气象因子,并结合闽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出相关气象要素对冬季最低气温的影响和最低气温的预报方法。[结果]闽北北部的光泽和浦城冬季最低气温最低,邵武、武夷山、建阳、松溪、政和次之,建瓯、顺昌、延平又更高,以延平为最高。最低气温出现主要取决于下午到夜间的降温程度,降温程度又因天空状况、冷空气强度而异。气温的下降类型有平流降温型、辐射降温型、平流—辐射降温型、既无平流也无辐射降温型,不同天空状况下气温有不同降幅特征。在做最低气温预报时应在天气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把握好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和速度将是成功预报最低气温的关键。[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冬季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莱芜市气象台1971-2000年的24 h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结果显示:莱芜市的年降水有减少的趋势,其中秋季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而春季降水量增加较明显;莱芜市的气温有冬季增暖的趋势,其他季节气温也在缓慢上升;从年变化看,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8.
Ubiquity of biological ice nucleators in snowfal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spite the integral role of ice nucleators (IN) in atmospheric processes leading to precipitation, their sources and distributions have not been well established. We examined IN in snowfall from mid- and high-latitude locations and found that the most active were biological in origin. Of the IN larger than 0.2 micrometer that were active at temperatures warmer than -7 degrees C, 69 to 100% were biological, and a substantial fraction were bacteri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iosphere is a source of highly active IN and suggest that these biological particles may affect the precipitation cycle and/or their own precipitation during atmospheric transport.  相似文献   

19.
以常规观测、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1月22—24日聊城市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西洋暖脊在高纬东伸,促使乌拉尔山地区的弱脊不断发展形成阻高形势,是冷空气发展加强的有利条件;近地面冷高压势力强盛,受强冷平流影响,此次寒潮过程产生大风降温天气,气温持续降低,另外良好的水汽条件 都是产生降雪的原因;从卫星云图可以看到横槽槽线前陕西、山西和河北中部地区形成的一条宽广的层状云云带产生降雪天气,横槽转竖后云带后边缘光滑,也表示着强大的地面冷高压。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50a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伊犁河谷地区10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年平均气温、其他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其中,冬季增幅最大,为0.59℃/10 a,秋季次之;暖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且近10 a是50 a中最暖的时期,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均气温异常年份为:1969年为异常偏冷年,2010年为异常偏暖年;50 a全年降水量变化呈增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4 mm/10 a,其中,夏季降水量为50 a中最多时期,冬季次之,秋季降水量为最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枯水期,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丰水期,但分布不均匀,阶段性干旱时有发生,降水偏多趋势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