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红枣种植管理是指在枣树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红枣种植技术.目前,生产有机枣果已成为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因而有必要从土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丰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入手,规范有机红枣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2.
从果园建立、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和花果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黑籽甜石榴有机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阿克苏地委、行署大力贯彻自治区建设环塔里木优质特色林果基地的战略部署,以红枣、核桃、苹果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迅猛发展。至2018年,地区红枣面积发展到10万hm~2,已成为阿克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但是红枣大规模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有些果园产量质量上不去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地区林科所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开展了低产低效枣园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生态枣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是陕西省主要经济树种之一,现已成为枣区的支柱产业。多年来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农药,造成红枣品质和质量下降。经过几年的综合防治,佳县红枣已取得了国家有机和日本JAS有机认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1.2%烟碱·苦参碱和0.3%苦豆豆2种药剂在临泽小枣食心虫生物防治试验,诱捕器测报红枣食心虫,采用定点调查的方法,分别于施药前、施药后60d,调查每株红枣树食心虫的活虫数,统计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分析确定7月18日至8月1日为食心虫高发期,利用性激素可以充分减少果园农药的施用量,降低农药污染及残留;研究2种植物源药剂对红枣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烟碱.苦参碱杀虫剂浓度为0.005%最佳,防治效果97.33%;0.3%苦豆豆浓度为0.0012%对红枣食心虫防治效果为92.09%。为临泽红枣食心虫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机红枣生产是有机农业的一部分。有机农业是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料添加剂等物质,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本文就山西省临县有机红枣生产作一下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佳县是枣树优生区,总面积65万亩,占全省面积的39.2%,是全国红枣名乡,挂牌有机红枣生产基地。佳县油枣以个大、核小、肉厚、味美、色鲜,维生素高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但在生产实践和产业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据悉,为加快推动水果产业迈上新台阶、自2008年起。云南省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每年规划建设10万亩优质高产果园,力争建成50万亩优质高产果园;并通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带动,在省外建立1000个直销点的同时拓展海外消费市场,以海外直销、代理、加盟、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在海外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9.
金秋话枣香     
金色的九月,秋风送爽,正是果园丰收季节.来到六十五团场的果园内,只见鲜红的苹果挂满枝头,翠绿色的加拿大梨压弯了嫩枝,大接杏个儿特别硕大,别具丰姿.然而最能吸引我的却是一串串的大红枣,宛如金红色的珍珠,压满了枝头,在洒满阳光的嫩枝上,光彩夺目,显得格外绚丽.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右翼中旗有机杏、李子果园基地与国家绿色生态产业政策相衔接,以环境资源为基础,有机栽培技术为依托,重点向有机健康食品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在美丽的军垦新城阿拉尔市,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办、农一师阿拉尔市承办的首届中国.阿拉尔红枣文化节拉开帷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四团"新四团笑迎天下客"展位前八方宾客蜂拥而至,该团以打造绿色、环保、健康、有机精品优质吊干杏亮相阿拉尔红枣文化节,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参观、品尝、订购。  相似文献   

12.
榆林地区红枣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部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榆林地区利用红枣资源优势,从1994年开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红枣产业化体系,到1997年完成了“百万亩(约合6.7万hm^2)约枣基地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底制定了红枣发展新部署-“二百万亩(约合13.3万hm^2)约枣产业化工程”,进而把红枣产业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该文详细分析了陕西省榆林地区红枣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红枣产业化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疆红枣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南疆各地大量购进内地红枣苗木栽植,出现红枣品种混杂、品质下降等问题。建立高效的良种枣园及采穗圃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枣树高接换头是良种接穗扩繁,品种改良,迅速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利用修枝剪多头嫁接枣树的方法,应用效果良好。该方法嫁接工具单一,易操作,技术简单实用,嫁接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怀柔区正式启动"都市型高效现代果园建设"项目。项目涉及庙城、桥梓2个镇4个行政村,总投资1528.2万元。都市型高效现代果园建设项目总规模800亩。其中新建高效现代化果园400亩,低效园高产、高效、现代化改造400亩。项目在原有低效园升级改造的同时,新建高标准采摘示范园。在技术上,推广应用生物动力有机和独干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枣树栽培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但是近年来因自然灾害造成农民连续多年不丰产或丰产不丰收,人力资源缺失造成枣产业无人管理或粗放管理,红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等原因造成红枣产业减产。建议今后在红枣产业发展中,建立多元化新机制,走综合开发,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宁夏红枣的产地溯源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了宁夏灵武、中宁、同心3个产地共88份红枣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ICP-MS)测定了红枣样品中36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结合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有效的溯源指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OPLS-DA)建立宁夏红枣产地的判别模型。【结果】灵武、中宁、同心3个产地红枣样品的36种矿物元素中有27种矿物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主成分分析,从36种矿物元素中提取出10个主成分,代表了总指标76.359%的信息,筛选出Na、Zn、Mn、B、Cr、Co、Cd、Ce、Dy、Ni、Nb、Rb、Y、Nd、Pr、Sr、Li、Hg、Hf、Pd、Sb、Ga、Mo、W、Pb、Sn共26种红枣的特征矿物元素。经Fisher判别分析,确定了Mn、Pd、Sn、Sr、Hg、Co、Cu、B、Ba、As共10种矿物元素为红枣的有效溯源指标,构建宁夏红枣产地的Fisher判别模型,经回代和交叉检验,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分别为100%和98.9%。采用OPLS-DA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的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从红枣栽培管理、品种选择、销售、制干、品牌、深加工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喀什地区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红枣标准化管理水平,适当发展干鲜兼用优良品种,拓宽红枣销售渠道,完善红枣制干标准规范,加大喀什红枣品牌宣传,提高红枣精深加工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江流域肇庆三叉顶市区自然保护区典型样地调查,对比分析了林地(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林)、农用地(果园、稻田、旱地)与邻近荒地的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林地(20.71±5.24 g kg-1 )> 农用地 (13.50±6.05 g kg-1 ) >荒地(12.87±4.20g kg-1 )。林地比农用地、荒地表土有机碳含量分别高出34.81%和37.86%。林地表土有机碳含量极显著高于农用地和荒地,而农用地和荒地间则无显著差异。表土有机碳密度差异极显著,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林地(3.09±0.88 kg m-2)>荒地(2.99±0.93 kg m-2)>农用地(2.28±1.01 kg m-2)。(2)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叶林3种林分类型的表土有机碳含量、密度的大小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林;在有机碳含量方面,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有显著差异;3种林分中,针阔混交林、竹林均与荒地有显著差异,而马尾松林与荒地则无显著差异。在有机碳密度方面,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有显著差异。(3)3种农用地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果园)>稻田>旱地,果园与旱地之间有显著差异,旱地有机碳含量比果园低58.09%,旱地与水稻田之间无显著差异,3者与荒地均无显著差异。有机碳密度顺序有所变化,大小顺序为果园>旱地 >稻田,3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旱地、水稻田均与荒地有显著差异。(4)土壤氮水平、电导率对林地、农用地土壤碳固定有正效应,而容重则有负效应;而受施肥和耕作等因素影响,农用地的表土有机碳含量还与石砾含量显著负相关;荒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则仅与容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被纳入科技兴农计划的2个林业项目分别是《库尔勒香梨、红枣、葡萄、杏子优质丰产技术园建设与推广》和《巴州特色林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前者将推动在全州范围内全面开展优质丰产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广无公害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达到特级果率、产量、经济效益均大幅增长,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州20万亩林果基地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表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江流域肇庆市三叉顶自然保护区典型样地调查,对比分析了林地(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林)、农用地(果园、稻田、旱地)与邻近荒地的0~20e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林地(20.71±5.24g·kg^-1)〉农用地(13.50±6.05g·kg^-1)〉荒地(12.87±4.20g·kg^-1)。林地比农用地、荒地表土有机碳含量分别高出53.35%和60.83%。林地表土有机碳含量极显著高于农用地和荒地,而农用地和荒地间则无显著差异。表土有机碳密度差异极显著,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林地(3.09±0.88kg·m^-2)〉荒地(2.99±0.93kg·m^-2)〉农用地(2.28±1.01k·m^-2)。(2)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叶林3种林分类型的表土有机碳含量、密度的大小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林;在有机碳含量方面,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有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竹林均与荒地有显著差异,而马尾松林与荒地则无显著差异。在有机碳密度方面,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有显著差异。(3)3种农用地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果园〉稻田〉旱地,果园与旱地之间有显著差异,旱地有机碳含量比果园低41.91%,旱地与水稻田之间无显著差异,三者与荒地均无显著差异。有机碳密度顺序有所变化,大小顺序为果园〉旱地〉稻田,三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旱地、水稻田均与荒地有显著差异。(4)土壤氮水平、电导率对林地、农用地土壤碳固定有正效应,而容重则有负效应;而受施肥和耕作等因素影响,农用地的表土有机碳含量还与石砾含量显著负相关;荒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则仅与容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