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于青海和西藏部分地区去冬的暖冬现象和今春出现的高温及比常年高 1~ 2成的降雨量 ,使该地土壤温湿度适宜 ,为一些草原害虫特别是草原毛虫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造成两省部分地区大面积爆发草原虫灾。据西藏农牧厅反映 ,那曲地区草原毛虫灾害尤为严重 ,实属历史罕见 ,虫害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是分布较广。沼泽草场 (那扎 )及高山草甸草场 (帮扎 )发生面积都较广 ,呈片状分布 ;二是虫口密度大。草原毛虫密度一般为 2 0 0~ 5 0 0条 m2 ,最高虫口密度高达 30 0 0条 m2 以上 ;三是害虫为害面积大。据西藏农牧厅上报资料 ,受害面积…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5月底,青海省鼠虫害预测预报中心先后派出4个调查组,会同各地鼠虫害预测预报站和辖区县草原站技术人员分别对黄南州河南县,海北州祁连县、海晏县,玉树州曲麻莱县、治多县,果洛州玛沁县、甘德县,海西州德令哈市、乌兰县、天峻县、都兰县的草原毛虫、古毒蛾发生区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共设样方160 0多个。经实际测定和样方统计,今年草原毛虫、古毒蛾发生面积为5 2 .19×10 4 hm2 ,为害面积3 0 .83×10 4 hm2 ,其中草原毛虫发生面积3 8.47×10 4 hm2 ,危害面积2 2 .81×10 4 hm2 ,平均虫口密度81.7头/m2 ,最高达42 7头/m2 ;古毒蛾发…  相似文献   

3.
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玛沁县历年草原虫口密度调查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尤其是温度与降水对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的灾害严重,危害面积达14.67×104 hm2,1993年最高虫口密度达500头·m-2,2003年也较为严重;1971-2007年的37年间玛沁县的年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递减趋势;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虫口密度与年降水量、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均无显著关系(P>0.05)。虫口密度与前一年9月的降水量关系显著(P<0.05),与前一年9月平均温度、降水量二者关系显著,虫害的发生与前一年9月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温度与降水适宜会使草原毛虫大量发生,导致严重虫害。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研究分析认为的“温度是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这一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玛沁县近年来温度升高与降水减少,使得温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草原毛虫进行羽化、交配、产卵、孵化所需求的9月降水量成为影响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河南县草原毛虫危害严重,是由于其气候和草场类型适宜草原毛虫的生长.本研究从2010-2012年对河南县的草原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并与三年的降水量和气温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气候因素都与草原毛虫的虫口密度呈正相关,两者相比气温因素对毛虫密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青海省发生草地虫害 46.89× 1 0 4 hm2 ,其中草原毛虫 1 3× 1 0 4 hm2 ,草原蝗虫 31 .97× 1 0 4 hm2 ,白剌古毒蛾 5 .5 2× 1 0 4 hm2 ,主要虫害区分布在青南、环湖、柴达木等地的 1 0县 2市 ,严重区虫口密度高达 480头 m2 ,平均 1 74.8头 m2 。针对今年虫害突发面积大 ,危害严重的实际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组织管理 ,分别成立了有畜牧、财政、卫生等部门组成的灭虫领导小组 ,统一组织协调灭虫工作 ,由于准备充分 ,群众积极性高 ,灭虫物资和劳力到位及时 ,技术措施得当 ,确保了整个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 ,…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草原毛虫分布区域及为害等级划分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草原毛虫分布面积达106.19万hm^2,其中为害面积70.17万hm^2(≥30头/m^2)。为了便于开展草原毛虫的监测预报工作,为防治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青海省草地分类原则,通过对影响草原毛虫外界因素的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毛虫分布为害的主要因子,结合草原毛虫长期形成的自然分布状况和为害程度,以及草原毛虫主要分布区多年的虫口平均密度资料,采用极限等差法,将青海省草原毛虫的分布区域划分为4个区和5个亚区,为害级别划分为7个级别。  相似文献   

7.
正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 Ghou et Ying)是青藏高原草地上的特有危害虫种,多发于青海省的高寒草甸草地上,主要取食嵩草、苔草等牧草的叶尖、茎尖等幼嫩部分。草原毛虫危害面积占青海省草地虫害面积的73%以上,重度危害区在三江源地区,其中河南县是青海省草原毛虫的重发区和常发区。河南县连续几十年均有草原毛虫危害发生,全县各个乡村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109.2头/m2,最高密度达  相似文献   

8.
大通县草场总面积为15.8万hm^2,可利用草场面积14.6万hm^2;全县草场分为六片,天然草场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类草场、山地灌丛类草场。根据海东地区畜牧兽医站东牧医(2001)第07号文的指示精神,我们于2001年7-8月对全县草场上的害虫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天然草地害虫主要是鳞翅目毒蛾科的青海草原毛虫,直翅目蝗虫总科的狭翅雏蝗、小翅雏蝗、短星翅蝗。害虫危害面积为8500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79%,草原毛虫虫口密度平均18.68头/m^2,蝗虫虫口密度平均为12.73头/m^2。  相似文献   

9.
不同条件下草原毛虫引起放牧家畜口膜炎的危害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p)也叫红头黑毛虫,属于鳞翅目毒蛾科草毒蛾属,主要发生在海拔3 000~5 000 m的高山草原。毛虫幼虫主要危害莎草科、禾本科的优良牧草,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大害虫[1]。青海省每年发  相似文献   

10.
桑杰东智 《青海草业》2009,18(1):32-33,40
尖扎县草地害虫主要是蝗虫,其次是草原毛虫,集中分布在尖扎滩乡、当顺乡和能科乡的土壤沙质大的干旱草地上。2008年尖扎县蝗虫发生面积达2.067×10^4hm^2,平均虫口密度为53.8头/m^2,其中危害面积1.333×10^4hm^3,占全乡可利用草地面积(5.634×10^4hm^2)的23.7%,危害区损失牧草达500×10^4kg(按375kg/hm^2)。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农牧区由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等原因,导致害虫发生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主要危害种类为草原毛虫、草原蝗虫、古毒蛾及草地螟.本文针对防治工作存在经费不足、规模小、器械落后、成本高、孵化期差异性大等问题,科学地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虫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前言根据石渠县的调查,草原的鼠虫害面积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7—10%。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是甘孜州草场上危害牧草的主要害虫,无论河坝、平原、沟谷、沼泽、阴坡、阳坡或台地草场均有发生。蒲公坝草场是毛虫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每平方米内有虫510—520头,使当年生长的牧草的叶片嫩枝被吃光,只剩下老硬的枝条,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关于草原毛虫的防治,青海省生物研究所曾做过一些研究。石渠县兽医站、四川大学生物系以及甘孜州草试站也曾于1955—1966年在石渠县虾扎区草场对毛虫进行过防治研究。先后使用“666”粉、“1059”、“1605”、敌百虫粉和乐果等农药防治,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草原毛虫是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莎草科、禾本科、豆科等各类牧草,严重影响牧草生长。近些年,青海省草原毛虫危害呈现出态势重、来势猛、危害大的趋势,其重点危害区主要分布在青南地区的玉树、果洛两州和黄南州的河南、泽库县以及环湖地区的海北、海南州部分县。为更好探索草原毛虫防治的有效途径,本次研究就影响草原毛虫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青海巴滩草地小地老虎虫害发生的气象预测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连云  丁生祥  吴让 《草业科学》2015,32(6):994-1001
为了预防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的危害,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2000-2013年青海省同德县巴滩放牧草地取得的小地老虎虫口密度数据和同时期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对草原小地老虎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4年同德巴滩草原小地老虎虫害以每年6.81头·m-2的速率上升,虫口密度的平均绝对变率为66.07头·m-2,最多年虫口密度比最少年多93.95%。小地老虎虫口密度与气温、降水、地温、光照和平均风速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小地老虎虫口密度的主导气候因子有上一年9月降水量、12月平均气温、上年年日照时数和12月10 cm平均地温,共同决定了小地老虎虫口密度的95.02%。回代检验表明,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达96.3%,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农牧区由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等原因,导致害虫发生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主要危害种类为草原毛虫、草原蝗虫、古毒蛾及草地螟。本文针对防治工作存在经费不足、规模小、器械落后、成本高、孵化期差异性大等问题,科学地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虫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草原毛虫是青海地区草地的主要害虫,据2003年草地鼠虫害及毒杂草的普查结果,青海省称多县草原毛虫危害面积达269.25万亩(1亩≈667m2),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为寻求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控制草原毛虫的新途径,2007年在称多县进行了"核型多角体病毒(G2、NP2)复合杀虫剂"(简称病毒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草原毛虫是青海地区草地的主要害虫,据2003年草地鼠虫害及毒杂草的普查结果,青海省称多县草原毛虫危害面积达269.25万亩(1亩≈667m2),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为寻求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控制草原毛虫的新途径,2007年在称多县进行了"核型多角体病毒(G2、NP2)复合杀虫剂"(简称病毒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草原蝗虫和毛虫是危害青海省泽库县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虫害,其分布十分广泛,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常常给畜牧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发,草地生态系统进一步遭受到害虫威胁。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2种草原虫害监测技术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19.
越冬害虫基数是当年越冬时害虫的虫口密度,其与翌年害虫的发生数量关系很大。近年来我县对越冬主要害虫基数与翌年发生量进行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1 调查结果 调查时间,春季为3月5日;冬季为11月20日。   通过定点定时抽样调查,越冬害虫基数除桑象虫外均偏高,呈上升趋势。冬前冬后相比,虫量无明显差异,越冬害虫死亡率低,存活率较高(见表1、2)。分析原因,一是人为因素。桑园管理不善,病虫害统防统治难度大,造成害虫种类增多,虫口密度增高,越冬基数大;二是自然因素。1997~1999年连续三年冬季温度偏高,均属暖冬气候,有利于低龄幼虫越冬,早春存活虫量高,致使虫口密度增高。   1.2 害虫发生量   通过三年来的调查,表明害虫虫口密度均随其上年越冬基数高低而变化,即,越冬基数高,翌年虫口密度也高,越冬基数低,翌年虫口密度也低。从表3数据中显示,越冬害虫基数和翌年虫口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近1年的实地调查分析,分别针对草原蝗虫、草原毛虫、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密度进行了汇总,并对2008年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刚察、海晏、祁连三县将发生较为严重的蝗虫灾害,草原毛虫将对祁连县造成较大危害,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仍将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