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杜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时,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BA0.5 mg/L、NAA0.05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此时试管苗的增殖效果最佳,培养27 d,有效嫩茎数为3.433;白杜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以1/2 MS+NAA1.5 mg/L+蔗糖20 g/L+琼脂7 g/L为好,培养25 d生根率为86%。  相似文献   

2.
郁金香试管种球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彦杰 《种子》2005,24(11):65-66
以郁金香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激素浓度和蔗糖浓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对试管种球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20~25℃,每天光照12 h,光强1 500 lx,蔗糖浓度为90 g/L,KT和NAA分别为0.03 mg/L和0.3 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郁金香试管微种球较理想,且诱导的试管微种球可保持品种原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台湾金线莲快繁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台湾金线莲试管苗顶芽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6-BA、NAA、蔗糖4个因素对不定芽增殖培养与生根培养的影响,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台湾金线莲快繁培养基。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不定芽增殖与生根培养均有极显著影响。对不定芽增殖培养的影响为:6-BA>蔗糖>NAA>基本培养基。对生根培养的影响为:蔗糖>6-BA>基本培养基>NAA。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L+ NAA 0.3 mg/L+蔗糖20 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0.6 mg/L+蔗糖40 g/L。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最适初代诱导、增殖继代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建立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以腊花嫩茎尖为实验材料,采用MS培养基,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组合的KT和NAA,对腊花进行初代诱导培养;设置6-BA和NAA不同激素浓度组合进行增殖培养;选用1/2MS培养基为腊花生根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添加IBA不同浓度配比培养实验。最佳初代诱芽培养基为MS+ KT 3.0 mg/L+ NAA 0.2 mg/L+琼脂6.2 g/L+蔗糖30 g/L,pH 5.8,诱导率达88.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 琼脂6.2 g/L+蔗糖30 g/L,pH 5.8,增殖系数为3.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6 mg/L+琼脂6.2 g/L+蔗糖30 g/L+0.1 g/L活性炭,pH 5.8,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影响不同倍性蝴蝶兰杂交种子离体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培养基、光照时间、温度和杂交组合明显影响蝴蝶兰原球茎产量.播种方式、培养基和温度对蝴蝶兰原球茎百粒重影响显著.有机添加物对蝴蝶兰试管苗生长发育影响显著.适合不同倍性蝴蝶兰杂交种子的培养方案是采用稀释法将蝴蝶兰种子播种到1/2 MS+6-BA0.2mg/L+NAA0.2 mg/L+CM 100 ml/L培养基上,在27℃下培养;播种后15天内每天光照5 h,15天后光照16 h,光强为20.27~13.51μmol/(m2-s);60天后将小苗转移到1/2MS+NAA0.2mg/L+土豆汁30g/L+AC0.5 g/L上壮苗,180天后炼苗移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两种观赏水草为供试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波(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以叶片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采用MS+6-BA0.5 mg/L (单位下同)+NAA0.2的培养基,芽诱导采用MS+6-BA2.0 +NAA0.05+AD10的培养基,茎尖芽诱导采用MS+6-BA2.0+NAA0.05培养基,继代培养采用MS+6-BA1.0 +NAA0.05的培养基,根诱导采用1/2MS+IBA0.5的培养基;金钱草(Lysima chiachristinae Hance)以茎尖为外植体,芽诱导采用MS+6-BA0.5+NAA0.02的培养基,继代培养用MS+6-BA0.5+NAA0.05的培养基,根诱导采用1/2MS+IBA0.5的培养基,上述培养基中均含有30 g/L蔗糖和6g/L琼脂,PH5.6,在培养温度25℃、光照强度1800Lx、光照时间12h/d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培育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7.
南美天胡荽无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南美天胡荽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状况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培养条件。以南美天胡荽带腋芽茎段(约1.0 cm)为外植体,进行腋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对南美天胡荽不定芽的出芽时间和再生率以及生根率有明显影响。所做结果分化率高达89%,生根率高达98%。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500 lx,光照时间12 h/d,温度25℃。南美天胡荽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12 mg/L+NAA 0.3 mg/L;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3 mg/L+NAA 0.15 mg/L。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及不同浓度NAA、6-BA、KT等激素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影响,并对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分化组织、生根苗的耐盐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0mg/L+6-BA 1.0mg/L+蔗糖15g/L,分化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4mg/L+KT 1.5mg/L+蔗糖15g/L,分化苗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活性炭1.0g/L+NAA 0.4mg/L+蔗糖30g/L。铁皮石斛愈伤组织耐盐临界浓度为0.6%,分化组织耐盐临界浓度在0.3%~0.6%之间,生根苗耐盐临界浓度在0.6%~0.9%之间。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培养环境条件(温度(25±3)℃、湿度60%~70%、光强1500~2000 lx,10~12 h/d)下,以中华芦荟、驱蚊香草、三倍体毛白杨无菌芽或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无菌苗增殖、生根的影响,探讨其一体化成苗技术。结果表明:中华芦荟无菌芽转接在MS+6-BA 2.0 mg/L +NAA 0.1 mg/L+AC 0.1%培养基中50天,分化芽数平均达3.4个;生根率达100%,单株根数达6.1条,单株总根长达52.0 cm,且根系粗长、黄白色。驱蚊香草无菌芽在MS+6-BA 3.0 mg/L +NAA 0.2 mg/L +AC 0.05%培养基中增殖速度最快,转接后45天分化芽数平均为10.2个;生根率为100%,生根苗叶片呈深绿色,生根质量好。三倍体毛白杨无菌叶片接种在MS+6-BA 0.5 mg/L +KT 0.4 mg/L +NAA 0.2 mg/L +Ad 25.0 mg/L +AC 0.05%培养基中55天,分化芽数平均达8.6个;生根率达92%,且根系较粗长、浅白色。  相似文献   

10.
非洲菊组织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非洲菊花托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综合分析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在非洲菊组培过程中对花托培养、继代增殖和壮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配方中非洲菊花托培养的最适组织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1.0mg/L+糖30g/L+琼脂5%;继代增殖培养的最适组织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糖30g/L+琼脂7%;无根苗壮苗生根的最适组织培养基均为1/2MS+NAA0.5mg/L+糖20g/L+琼脂7%。  相似文献   

11.
山桐子茎段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山桐子是具有较高观赏树种和利用的树种。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山桐子茎段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玻璃苗预防、增殖培养、根诱导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京山桐子最佳取材时间为4月下旬,在引进日本种源优良母株上选取外植体,经过0.1% HgCl2 消毒15s,灭菌成活率为76.7%;添加3.5%的白砂糖和增加培养容器的透气性,能很好地预防玻璃苗的发生;改良MS附加TDZ、BA、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试管芽苗增殖和生长,其中TDZ0.05mg/L+BA1.5 mg/L+NAA0.05 mg/L组合最适宜增殖与生长,增殖倍数达5.3,生长高度为2.7cm;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 mg/L +NAA0.3 mg/L+LH100 mg/L+S2%,生根率可达87%;经生根的试管苗移栽于蛭石(V):珍珠岩(V):泥炭(V)=6:3:1的混合基质,控制温度20~30℃,相对湿度85%~90%,保湿15~20d,其间适当遮荫,30d后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冬枣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原生质体分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研究冬枣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悬浮系的建立和培养及愈伤悬浮系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以冬枣花药为试材,通过选择愈伤诱导培养基和原生质体分离所用酶的浓度找到最佳诱导和分离条件。【结论】使用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TDZ0.2mg/L、NAA0.5 mg/L和 PVP2.0g/L,对诱导冬枣花药愈伤组织有较好效果;愈伤组织增殖采用培养基1/2MS+TDZ0.4 mg/L +NAA0.2 mg/L;悬浮细胞系培养采用1/2MS+TDZ0.4 mg/L +NAA0.2mg/L液体培养基;冬枣花药愈伤组织悬浮系原生质体分离时以0.6M甘露醇+0.1%MES+20~25 g/L纤维素酶,酶解时间为16h时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日本晚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日本晚樱的组培快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晚樱最佳的增殖培养基是MS/ML + 6-BA 0.5 mg/L + NAA0.05 mg/L +白糖40g/L +琼脂4.5g/L,增殖系数为2.47~2.5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L+IBA0.05mg/L +NAA0.05 mg/L +白糖20g/L +琼脂4.5g/L,生根率为100%;炼苗12~17d后移栽至草炭土中,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14.
枫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枫杨优良种源和变异个体的种质保存和快速繁殖,选用枫杨带腋芽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枫杨外植体适宜消毒处理为75%酒精30 s+0.1% HgCl2 5 min,外植体接种成功率可达87.5%;枫杨愈伤增殖基本培养基以MS为宜,而试管芽苗增殖和根诱导DKW培养基明显优于MS、B5;试管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1.0~2.0) mg/L 6-BA+1.0 mg/L KT+(0.3~0.5) mg/L IBA,20~25天增殖4倍以上;根诱导以1/2 DKW+(0.5~0.7) mg/L NAA和1/2 DKW+0.5 mg/L NAA+0.2 mg/L IAA为宜,生根率82%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贵州金丝桃快繁再生体系,对贵州金丝桃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茎段为贵州金丝桃组织最适外植体,初代培养最适宜芽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1/4 MS+TDZ0.5 mg/L+ NAA0.01 mg/L;芽继代增殖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1/4 MS+ ZT 1.5 mg/L+ NAA 1.0 mg/L;最适宜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4 MS+ ZT 0.1 mg/L+ NAA 1.0 mg/L.  相似文献   

16.
‘菱花湛露’牡丹鳞芽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牡丹的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的依据,建立牡丹品种‘菱花湛露’的组培快繁体系,以‘菱花湛露’的鳞芽为外植体,以MS、改良MS、WPM、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试验对比筛选出‘菱花湛露’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WPM+6-BA 1.5 mg/L+NAA 0.5 mg/L+GA3 0.1 mg/L+蔗糖 25 g/L+琼脂6 g/L+AgNO3 10 mg/L,增殖系数可达3.7;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WPM+IBA 10 mg/L+蔗糖35 g/L+AgNO3 10 mg/L+活性炭(0.1%)时,生根率为47.9%。  相似文献   

17.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Populus deltoids Bartr.×Populus ussuriensis Kom.)无性系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无性系茎段的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1 mg/L + ZT 0.5 mg/L;MS + 6-BA 0.5 mg/L + NAA 0.05 mg/L培养基可对不定芽实现增殖与复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NAA 0.3 mg/L。5个杂种无性系中,无性系177的分化能力最强;叶片近轴面向上放置培养,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叶片近轴面向下放置培养;叶片、茎段及根段的分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片>茎段>根段。本研究优化了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的组织培养体系,为杂种无性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不通过愈伤途径,直接诱导大花萱草不定芽,并建立相应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实验以大花萱草‘32-1’幼芽为外植体,配制不同激素和活性炭的培养基,考察各因素对大花萱草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激素配比对大花萱草‘32-1’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影响差异显著。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2.0 mg/L,启动率和增殖系数分别是100.00%和5.60,可直接诱导出不定芽;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增殖系数为3.4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 mg/L+AC 2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