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豆疫霉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大豆疫霉病害研究过程中,对大豆疫霉病菌的处理至关重要,大豆疫霉病菌存在分离纯化困难,转菌时易感染,保存周期短等实际问题,经过3年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建议。供大豆疫霉病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豆疫霉病病菌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对大豆疫霉病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资源,从健康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2株对大豆疫病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放线菌菌株JAX-13和JAX-14.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JAX-13和JAX-14分别为放线菌属细菌(Actinomycetales bacterium)和链霉菌(Streptomyces).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对大豆疫霉病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6.26%和50.06%;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株JAX-13和JAX-14发酵液处理的大豆疫霉病病菌菌丝排列杂乱无章,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且菌丝内部出现原生质聚集成块现象.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菌株JAX-13和JAX-14发酵液处理的大豆对大豆疫霉病病菌的防效分别达56.56%和72.22%,且菌株发酵液对大豆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总体来看,菌株JAX-13和JAX-14生防效果优良,是2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3.
大豆疫霉病防治技术:检疫控制:(1)发生大豆疫霉病田块收获的大豆不能做种用;(2)病区内的大豆种子调运时应严格检验,发现带有大豆疫霉病菌不能外运;(3)发生大豆疫霉病地区的大豆种子严禁调往未发生区;(4)大豆疫霉病发生区的农田机械不能外出,以防止此病传播扩散。农业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黑农46、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生物肥料"宁盾"对大豆疫霉病的防效及对毛豆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用量"宁盾"处理后,大豆出苗率无显著差异,甲霜灵锰锌处理则降低了大豆的出苗率。"宁盾"不同用量对A地大豆疫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450L/hm~2用量防效最好,为36.54%。"宁盾"对大豆亦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尤以450L/hm~2用量最佳,A地和B地叶面积平均增量19.04%,株高平均增量23.40%,产量平均增量89.32%。化学农药甲霜灵锰锌对大豆疫霉病基本没有防治效果,对毛豆也没有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豆疫霉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 f.sp.glycinea Kuan&Erwin)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影响很大。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病的发生危害区域及病原菌分化,初步明确该病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一些地区发生危害情况t并用国外一套鉴别寄主对黑龙江省的40份疫霉病菌标样进行测定,在采集的标样范围内,明确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存在七个疫霉病菌生理小种,即:1、3、9、11、17、21、24号,同时初步明确了各小种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6.
由省农科院等单位联合攻关的“大豆疫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课题于2000年11月通过了由省科技厅主持的专家鉴定。 该项研究经过4年时间从大豆疫霉病的发生、危害、病原鉴定、抗源筛选、生理小种鉴定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该项研究在我国首次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鉴定出我国大豆疫霉病菌主要生理小种和优势生理小种,其主要生理小种是1号、3号、9号、11号、17号、21号、24号,优势小种是1号生理小种。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病的优异抗源,这些抗源既有国外材料,也有国内材料;既有生产上主栽品种,也有将要推广的新品系。鉴定筛选出的抗病品种有绥农8号、绥农10号、绥农11、嫩丰15、抗线1号、抗线2号、垦农4号、合丰34、丰收10号、合丰17、红丰6号、红丰8号等。明确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病的发生趋势和发生区域,大豆疫霉病在哈尔滨市郊区、呼兰、双城、阿城、宾县、讷河、克山、克东、佳木斯郊区、富锦、同江、汤原、桦川、桦南、牡丹江郊区、林口、海林、穆棱、鸡西、虎林、密山、集贤、宝清、黑河、嫩江、北安、五大连池、逊克、孙吴、九三农垦分局、红兴隆农垦分局、建三江农垦分局、宝泉岭农垦分局、北安农垦分局等29个县市和5个农垦分局都有发生。统计被调查地块田间发病率,一般为1%~3%,个别严重地块可达75%甚至绝产。大豆疫霉病病情发展快,据全省统计1994年发病面积为0.67万hm2,1995年为2万hm2,1996年已达到6.7万hm2,1997年为8万hm2,并有逐年加重趋势。明确了疫霉病发生与品种、土壤水分、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病残体是大豆疫霉病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种子包衣技术,其防效可达85%以上;同时建立了综合防病体系。 本项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大豆疫霉病菌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氧酶,淀粉酶的谱带类型。进行了大豆疫霉病菌分子标记研究,明确酯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P.sojac种的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该种的一个辅助鉴定手段。 本项研究在国内对大豆疫霉病进行系统研究尚属首次,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苗玉新)  相似文献   

7.
1疫霉病 疫霉病又称死秧、枯萎病。疫霉病重者短短几天瓜秧全部枯死,瓜田绝收;轻者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辣椒在我国被广泛种植,辣椒疫霉病对辣椒的产量影响巨大,因而研究辣椒疫霉病十分必要。本文重要探讨了防治辣椒疫霉病的措施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疫病是一种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病害,最早于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发现,以后逐渐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发生。1997年福建省首次在从台湾引进的毛豆种子病粒种皮中发现大豆疫霉病菌,之后陆续在省内毛豆主产区发现该病,为害较轻的产量损失10%,较重的损失约30%,严重的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为此,笔者对该病害的田间症状、发病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我所每年种植辣椒400亩左右,1987年以来因疫霉病而产量大减。1989年,我们在总结两年防治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下列措施,使辣椒疫霉病的发病率较前两年下降30%左右,发病时间较往年推迟10—15天,从发病到绝收持续1个月左右。 一、消灭菌源 消灭菌源是防治辣椒疫霉病的首要环节。辣椒疫霉菌初侵染源是带菌的种子、土壤和病残体,故必须搞好种子、土壤灭菌和清除田间病残体。  相似文献   

11.
辣椒疫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芳 《农村科技》2007,(7):27-27
辣椒疫霉病是我县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的病害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在1666公顷以上,产量损失在10%~30%之间,发病早而重的田块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2.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花穗、果实、结果小枝,荔枝受害后引起大量落花、落果、烂果和裂果,严重影响荔枝产量和品质,从而降低其经济效益。于2002年进行80%大生可湿性粉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FKJ-1为砧木,以新椒3号和新椒10号为接穗,研究了用嫁接技术增强辣椒对疫霉病抗病性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嫁接苗可有效抵抗疫霉病的发生,采收期延长,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FKJ-1为砧木,以新椒3号和新椒10号为接穗,研究了用嫁接技术增强辣椒对疫霉病抗病性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嫁接苗可有效抵抗疫霉病的发生,采收期延长,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腐病、疫霉病和胞囊线虫病是生产上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种植抗病品种,抗病种质的筛选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针对这3种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良好的单抗和多抗资源。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76份大豆材料分别接种大豆尖孢镰刀菌、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和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进行单一病害鉴定,按各病害的抗性评价标准对每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评价。共计筛选出抗根腐病材料11份,抗疫霉病材料13份,中抗大豆胞囊线虫材料9份。中抗及抗两种病害的品种(系)有6份,占鉴定总数的7.9%;同时对3种病害表现中抗以上的材料只有1份,占鉴定总数的1.3%。研究结果将为新品种培育和抗病基因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化学物质对辣椒疫霉菌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引起的辣椒疫霉病,在新疆各地普遍发生,重病田死秧率达30%—100%。为了揭示辣椒疫霉病在新疆大陆性气候及灌溉条件下严重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土壤盐分、酸碱度和化学肥料对辣椒疫霉病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荔枝霜疫霉病是为害合浦县荔枝的重要病害,为探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理想防治药剂,笔者于2009年4月~6月在合浦县星岛湖乡万亩果场进行了50%氟吗·磷铝水分散颗粒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药效试验。试验地选择在广西合浦县星岛湖乡星岛湖万亩果场,属荔枝霜疫霉病历年发生区,试验药剂为50%氟吗?磷铝水分散颗粒剂,对照药为60%氟吗·锰锌WP和85%乙磷铝WP,均由沈阳化工研究院试验厂生产。在座果期、中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转熟期(果实现红点时)各施药1次,共施3次药。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50%氟吗·磷铝WG625倍对荔枝霜疫霉病防效好且安全。50%氟吗·磷铝WG625倍最后1次药后6d、采收前1d、采后2d对荔枝霜疫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0.91%、72.56%、79.24%。与试验药剂50%氟吗·磷铝1250倍和对照药剂60%氟吗‘锰锌WP1000倍的防效相比较,差异极显著;与对照药剂85%乙磷铝WP850倍的防效相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防治大豆疫霉病田间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疫霉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为尽快控制其危害,1999年我们进行了田间药剂筛选试验,从供试的10种农药中筛选出2个防效好的化学药剂和一个生物药剂。中国科学院的大豆种衣剂26号甲效果最好,防效是73.7%。其次是58%瑞毒霉锰锌和生防菌剂“818”,防效分别是60.1%和47.0%。  相似文献   

19.
【目的】XZ-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课题组分离到的1株大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为明确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其对3种主要大豆病害的室内生防潜力。【方法】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XZ-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研究该菌株对引起大豆主要病害的3种病原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XZ-2在pH值6~8生长情况最佳,在氯化钠浓度0~15 g/L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对光暗不敏感,致死温度为100℃,10min;XZ-2发酵液对3种大豆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带直径分别为22.3,24.2和23.6 mm;显微观察发现XZ-2发酵滤液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菌丝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抑制的菌丝膨大、畸形,分枝增多;24 h后对照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而XZ-2发酵滤液处理的大豆炭疽病菌孢子不萌发,说明XZ-2发酵滤液可抑制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结论】XZ-2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等3种病菌菌丝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大豆炭疽病孢子萌发,说明该菌株对供试的3种大豆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2006,(4):19-19
黄瓜嫁接可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疫霉病、线虫病,提高耐寒性,促进植株在较低温度下生长,提早开花结果,延长结果期,可明显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