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配方施肥对八角幼林生长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配方施肥对八角幼林产量、树高、冠幅和地径的影响。经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角幼林产量最佳施肥比例是K2B1N3P3即(氯化钾250g·株-1、硼肥25g·株-1、尿素489.1g·株-1、钙镁磷肥833.3g·株-1),树高增长最佳施肥比例是N3K2P2B2即(尿素489.1g·株-1、氯化钾250g·株-1、钙镁磷肥555.6g·株-1、硼肥50g·株-1),冠幅增大最佳施肥比例是N3P3K2B1即(尿素489.1g·株-1、钙镁磷肥833.3g·株-1、氯化钾250g·株-1、硼肥25g·株-1),地径增粗最佳施肥比例是K3P3B3N1即(氯化钾375g·株-1、钙镁磷肥833.3g·株-1、硼肥75g·株-1、尿素163g·株-1)。  相似文献   

2.
EksotikaⅡ品种番木瓜合理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在海口市琼山区砖红壤地区的EksotikaⅡ品种番木瓜园,采用L18(37)正交设计,研究氮、磷、钾、镁、硼肥的不同配比和施肥量对植株生长量、果实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开花初果期(植后90~240d),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植株叶片数增量9.6~9.7条/月、结瓜数增量13.2~13.3个/月)的合理施肥量(每15d施肥1次)为N15g/株·次、P2O515g/株·次、K2O20g/株·次、Mg0.24g/株·次、B0.28g/株·次;(2)在开花结果收获期(定植240d以后),促进植株高产(年产量达45.33~47.58t/hm2)和保持果实糖度处于最佳水平(糖度值12.0%~12.6%)的合理施肥量(每15d施肥1次)为N35g/株·次、P2O515g/株·次、K2O45g/株·次、Mg0.44g/株·次、B0.40g/株·次。  相似文献   

3.
以"3414"肥料试验方案,采用三因素四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不同N、P、K配比施肥,研究其对枸杞7号叶片中N、P、K含量及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配比对枸杞7号春梢生长量影响显著,可根据春梢停止时春梢长度进行建模;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枸杞叶片中细胞酶活性影响显著,SOD活性以H5处理最大(358.2 U/g),H6处理最小(151.2 U/g),POD活性以H8处理最大[2 256.7μmol/(min·g)],H3处理最小[373.3μmol/(min·g)],CAT活性以H12处理最大[106.9μmol/(min·g)],H5处理最小[33.1μmol/(min·g)];不同施肥配比对枸杞叶片中N、P、K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枸杞生长发育,全N含量总体呈先升后降,春梢期、盛花期为需氮关键期,分别以H16、H12处理的施氮量最为合理,全P含量总体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在春梢期、盛果期对P的需求均高,故在高效栽培中在这2个时期需要注意P的供应量,分别以H11、H15处理的磷供应量最为合适,全K含量总体为先下降后升高,在盛花期时最低,初果期、盛果期时又逐渐增高。说明枸杞在坐果期需要大量吸收和积累钾素,初果期H7处理最优,盛果期H4处理最优;通过三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分析枸杞7号产量并得出模型。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方施肥对楸树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氮、磷、钾配施对楸树Catalpa bungei苗木生物量分配及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选2年生楸树苗木无性系1-4为试验材料,设定12个不同N、P、K配方施肥处理,对苗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及养分利用进行监测.【结果和结论】N、P、K配施对生物量累积及分配影响显著,总生物量最大[(331.05±5.21)g·株-1]为处理10(T10)(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均为12 g·株-1),是不施肥对照(CK)的3倍,是单施N肥12 g·株-1处理(CK12)的2倍.当N肥、K肥量固定时,随着P肥施肥量增加,苗木根系生物量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当施P肥12g·株-1时,苗木根系生物量比例达到最大.不同处理对苗木N、P、K含量影响显著,其中T10的N、P、K含量最高,分别为(5.32±0.17)、(0.84±0.07)和(4.89±0.11)g·株-1,是CK的5、6和8倍;N最高施肥效率为T10[(57.11±0.94)g·g-1].综合分析得出,适当比例N、P、K配施能够有效提高楸树苗木生物量,提高苗木N、P、K含量和氮肥利用效率,P肥对苗木根系生物量的积累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配方施肥对红锥幼林生理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N、P、K 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探究N、P、K配方施肥对红锥幼龄人工林生理和叶片养分的影响,为红锥幼林提供施肥依据。结果表明,T3(N1P3K3)处理下,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71 mg·g-1和0.38 mg·g-1;T4(N2P1K2)和T5(N2P2K3)处理下红锥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不足或者过量施肥均会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N肥施用量可使叶片N、P、K含量显著提高,但过量施N导致叶片N含量显著下降,增加P肥施用量会使叶片K含量下降,增加K肥施用量可使叶片N、P、K含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T4和T5处理下红锥的生长质量最高。T4(N2P1K2)即尿素、过磷酸钙、KCl施用量分别为187.6、148.1、83.3 g/株(N:87.5 g/株,P2O5:81.3 g/株,K2O:50.0 g/株)时,对3 a树龄的红锥幼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海南省2004/2005年冬春期间低温对腰果树花穗、叶片、枝梢、嫩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降温对腰果幼龄、成龄实生树和无性系树的花穗和膨大初、中期的果实都造成严重的寒害,叶片、枝梢受不同程度的寒害影响。发现抚管良好的腰果幼龄、成龄实生树和无性系树比管理不善的腰果树耐寒。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提高海南腰果树耐寒力和腰果园经济效益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量对枸杞叶片氮磷钾含量及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采用3因素4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0901枸杞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及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配比对枸杞春梢生长量影响明显,并可根据春梢停止生长时的长度进行建模;不同配比处理对枸杞叶片中细胞酶活性影响明显,SOD活性最高为329.2 U/g,最低为149.1 U/g,POD活性最高为2 183.3μmol/(min·g),最低为753.3μmol/(min·g),CAT活性最高为59.3μmol/(min·g),最低为11.4μmol/(min·g)。此外,研究还表明,不同施肥配比对枸杞叶片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明显:全氮含量总体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春梢期、盛花期为需氮关键期,分别以85.0 g/株氮+32.2 g/株磷+50.00 g/株钾、85.0 g/株氮+65.0 g/株磷+50.00 g/株钾处理的施氮量最合理;全磷含量总体趋势为先降后升再降,春梢期、初果期对磷需求高,分别以56.5 g/株氮+84.5 g/株磷+35.00 g/株钾、110.5 g/株氮+84.5 g/株磷+35.00 g/株钾处理的磷供应量最合适;部分处理的全钾含量在初果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初果期以85.0 g/株氮+65.0 g/株磷+50.00 g/株钾处理较合理;此外,通过三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分析枸杞0901产量并得出模型。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肥配施对腰果无性系FL30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3年对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腰果无性系FL30果园进行生产性水平施肥试验和氮磷钾肥配施的正交施肥试验对植株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施氮肥而不施磷钾肥,无增产效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地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腰果产量;在植株盛花坐果期(注:腰果植株的盛花和坐果是同时期的),氮素是影响腰果产量的主要营养元素,叶片氮素含量与植株腰果产量呈直线显著正相关;在低氮情况下,施磷钾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祁连圆柏人工幼龄林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状施肥方法,通过设置N、P、K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和过磷酸钙4种肥料20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祁连圆柏幼树苗高、地径以及苗高当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4种肥料各水平施肥均对祁连圆柏幼树苗高、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尿素在100 g/株施肥水平时苗高生长量最大,N、P、K复合肥在75g/株施肥水平时地径生长量最大.在祁连圆柏幼树施肥中使用尿素100 g/株,N、P、K复合肥75 g/株,为促进祁连圆柏幼树生长的最优方案.[结论]合理施肥能够促进祁连圆柏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一年生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Wangench.) K. Koch]盆栽幼苗进行N、P、K配比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美国山核桃盆栽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美国山核桃幼苗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和生物量干重均高于不施肥处理,施肥过量时,反而会抑制苗木生长。不同元素对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对株高的影响效应为N K P,对地径和生物量的影响效应均为N P K。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情况与施肥成本,N2P3K1处理即施N 6 g株、P2O54. 5 g株和KO21. 5 g株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1.
王少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157-158
在城市风貌塑造过程中,必然要求丰富而多样的园林植物,而低温是限制园林植物引种的核心因子,也是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气象灾害因子之一。2016年冬春四川省绵阳市遭遇了40年一遇的霸王级寒潮,引种的亚热带植物受冻害严重。调查与分析了该市10种亚热带植物的冻害情况,并提出挽救与防寒措施指出园林绿化中必须坚持科学引种、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牛源鲍曼不动杆菌属于机会性致病细菌,不仅感染动物,还可通过接触传播感染人,引起严重的医源性感染。为了预防人畜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鉴定了海南省东方市某牛场病死牛致病菌,深入探究该牛场牛病死具体原因,对该患病牛肺脏组织进行采集,分离纯化致病菌株,通过16S rDNA及生化鉴定等方法确定致病菌遗传背景,同时测定该致病菌对6周龄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及其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株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8%;对实验小鼠体致病力强,对半数致死量为8.89×107 CFU·mL?1;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羧苄青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危害情况,为生产上预防和控制该粉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广西9个主要蔗区16个点随机调查20块蔗田甘蔗上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及为害株率。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随机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记录蔗茎红粉蚧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调查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结果】蔗茎红粉蚧在广西9个主要蔗区均有发生,以崇左市蔗区发生较为严重,为害株率超过60.00%;北海市合浦县南康镇的蔗茎红粉蚧为害株率虽高达79.75%,但其虫口密度相对较低;南宁市横县陶圩镇、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河池市罗城县、贵港市港南区及百色市田阳县等蔗区蔗茎红粉蚧为害也较为严重,为害株率为40.00%~70.00%。【结论】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普遍发生,是广西蔗区重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三叶农场属重寒轻风区,近年来频繁遭遇大寒流,不同品系橡胶中小苗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通过对受害情况以及耐寒性能的调查和分析,探讨选育适栽橡胶品种,即以种植抗寒品种东方93-114、湛试327-13、云研77-4、IAN873等为主,小环境较好的坡向,可适当发展热研7-33-93等品种,以确保全场橡胶品种结构合理,产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秋石斛品种在低温灾害中的耐寒性表现。[方法]在2016年初的海南严重低温天气造成海南秋石斛严重低温伤害的情况下,对东方市迦南兰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圃地秋石斛25个成苗品种、8个幼苗品种进行了寒害调查。[结果]成苗中的水晶宝宝、玉翡翠、水晶、秋石斛1号、秋石斛2号、金如意和纯绿花的黄叶率、落叶率及落花率均较低,耐寒性较强,而秋石斛41号、秋石斛709号、秋石斛513号和秋石斛699号的耐寒性较差,受低温伤害严重,黄叶率、落叶率和落花率均较高。幼苗中,水蜜桃、秋石斛5号和红霞的黄叶率及落叶率较低,耐寒性较强,而纯绿花和三亚阳光的耐寒性较差。[结论]试验结果为耐寒秋石斛品种筛选和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种植大豆的适宜播期及适宜播深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10个大豆品种,在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对不同播期和不同播深开展研究,分析播期和播深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吉林省东部高寒区种植大豆,4月末5月初采取3cm播深产量较高。[结论]在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应选择抗寒性强品种,适宜播期为4月末5月初,控制播深3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条螟卵优势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为保护本地优势自然天敌及人工释放控制蔗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采样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对广西3个代表性蔗区南宁市吴圩镇、崇左市濑湍镇和来宾市武宣县甘蔗条螟卵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3个蔗区条螟卵寄生蜂主要有螟黄赤眼蜂和黑卵蜂两种,其中,崇左市濑湍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2.11%和45.32%,螟黄赤眼蜂分别为19.72%和17.04%;南宁市吴圩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1.79%和2.40%,螟黄赤眼蜂分别为8.93%和6.29%;来宾市武宣县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13%和6.36%,螟黄赤眼蜂分别为43.59%和41.75%.[结论]黑卵蜂是崇左市濑湍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螟黄赤眼蜂是来宾市武宣县和南宁市吴圩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吉安1961—2012年气象资料和历史灾情资料,对比分析了辣椒年度寒害与寒害过程中的最大降温幅度、最低温度、持续日数、积寒等致灾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寒害过程作为研究尺度,可很好识别辣椒寒害的发生;通过分析持续日数≥3d的寒害过程气象因子,能更好的反映年度辣椒寒害情况;用寒害过程尺度的日最低气温≤10.0℃、持续日数≥3d寒害过程的积寒和来识别辣椒寒害的发生,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海南省东方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为热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基础上,阐述土壤养分现状,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区内土壤养分分布时空变化规律.[结果]东方市耕地土壤总体呈弱酸性,pH为5.49;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氮、磷、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为中等偏下,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较丰富;与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该市土壤酸化特征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显著,降幅为6.0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5.2 mg/kg.[结论]东方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下且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