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永亮 《广东饲料》2012,21(Z1):43-46
免疫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过程中获得的防疫能力,动物的免疫功能对于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保证动物健康十分重要动物营养是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营养因素对免疫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阐述了营养因素如蛋白质、小肽和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多糖对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预防畜禽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免疫工作,兽用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或代谢物组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制剂[1]。疫苗可以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力,但多种因素会影响动物机体免疫的产生。本文对兽用疫苗接种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鸡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鸡的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受到病原微生物或理化因素的侵害而导致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或丧失的一类疫病的总称.引起鸡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物因素、化学物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不良应激、免疫耐受等.其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原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最大,可造成机体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强以及疫苗免疫应答减弱,甚至是免疫失败,常引起鸡群大面积发病,且易造成混合感染,治愈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4.
肠道除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外,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肠道黏膜免疫是机体防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当肠道黏膜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免疫功能被削弱时,外来病原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易于侵入,导致消化不良、腹泻或肠源性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日粮营养因素对于免疫的调节是目前营养学免疫研究的一个热点,综述了氨基酸、微量元素、丁酸钠等营养因子对肉鸡肠道黏膜的免疫影响.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家畜在接种疫苗后,机体都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家畜产生对该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具有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但也有个别家畜在接种后,出现发热、拉稀、减食等症状,牛则出现产奶量下降、流涎等反应.应认真分析引起副反应的原因及影响免疫接种的各种因素,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是粘膜免疫最重要的执行者,是外分泌液中存在的一种最主要的抗体。sIgA在粘膜免疫中通过免疫清除、免疫屏障及中和作用等将病原微生物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本文就S-IgA的合成、转运、生物学功能、影响因素以及从动物营养角度的主要调控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主动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经过免疫接种的动物都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在生产实际中常常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免疫失败而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般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总称.目前普遍认为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免疫耐受、应激和抗原竞争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相似文献   

10.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牛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一)病因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或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炎.  相似文献   

11.
困扰繁殖的最大问题——疾病 加强饲养管理:净化环境,消灭病原;增强体质,抵御病原侵袭。 免疫: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猪群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药物预防:在种猪饲料中分阶段、交替添加预防细菌性疾病药物。 从遗传因素提高繁殖力 通过杂交将高产仔数基因导入被改良群体;运用BLUP方法,选择母系指数高的个体;在分子水平上,选择携带高产仔数基因的个体;利用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多次出现按正常程序免疫的鸡群爆发传染病的报道,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除可能存在疫苗因素外,一些非疫苗因素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重视非疫苗因素对鸡群免疫效果的影响。1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是提高免疫接种效果的基本保证。如果鸡舍通风不良、潮湿,就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聚积,将造成鸡群应激,易导致对呼吸道途径感染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原感染机率大大增加。同时,不严格进行卫生消毒的环境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鸡群处于病原的包围之中,也增加了对健康鸡群的感染机会。2…  相似文献   

13.
<正>迄今为止,免疫预防仍是防制家畜传染病最为经济而有效的办法。免疫预防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疫苗、抗血清等生物制剂接种到家畜体内,使机体对相应病原微生物产生抵抗力,从而避免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已接种疫苗的动物仍罹患相应的传染病,其原因错综复杂。本文就影响家畜免疫效果的因素作扼要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多病原感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因素同时发生在某一猪群,导致猪群常规基础免疫失败、整体抵抗力下降、生产繁殖障碍、死淘率增加等,这其中由于多病原感染所造成的猪瘟发病和猪瘟免疫抑制又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15.
伍涛 《中国猪业》2012,7(7):32-33
畜禽免疫工作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免疫后能否获得较好免疫效果,取决于疫苗的选择、免疫程序和饲养管理等因素。本文对影响畜禽免疫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浅析动物疫苗免疫失败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疫苗免疫失败的潜在原因主要有:疫苗抗原含量不足或免疫效力太差;疫苗的抗原血清型与野毒不一致;疫苗中有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多种疫苗同时免疫时出现相互干扰;患免疫抑制或免疫耐受疫病的动物,感染的病原毒力太强或剂量过大;病原持续性感染的动物,动物已感染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病原;母源抗体的干扰;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后产生免疫力的时间不足和免疫接种方法或接种部位不对等。下面着重讲几种影响疫苗免疫效力的因素分别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原真菌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侯金伟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09,18(4):241-250
植物病原真菌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是国际新兴的研究领域之一。本研究回顾与综述了近2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大多数已报道的研究均采用“种子袋埋藏+杀菌剂处理”的方法。应用杀菌剂处理埋藏种子能提高多种生境下土壤种子库的存活或降低其损失,其效果因生境或植物种而异。小粒种子与老龄种子更易受到病原真菌的威胁,种子内的化学防御物质有助于种子抵御病原真菌的侵袭而延长其寿命。病原真菌对种子库的影响亦与土壤水分、温度及种子埋深等土壤非生物因素及生物因素有关:在湿润条件下病原真菌作用增强,浅土层或高密度的种子库受其影响更甚,食真菌动物与非致病性细菌能够保护种子免于受害。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的特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建议了该领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尚需加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在动物免疫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动物免疫失败、免疫质量不高的现象,使得动物免疫接种达不到预期目的。免疫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但从免疫实施的主体、对象与过程来看,总体可以归结为疫苗、免疫程序、免疫操作和受免动物四个方面。1疫苗方面疫苗选择的合适与否是免疫成功的先决条件。在疫苗选择上,首先要考虑血清型因素。由于环境、病原微生物自身变异等多种原因,病原微生物在增殖过程中可能形成多种血清型和亚型。在选择疫苗  相似文献   

19.
根据疫苗免疫的基本原理和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分析母源抗体、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操作、病原微生物、饲养管理、药物等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或抗体形成的影响,提出疫苗选择与贮运、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操作、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用药五项提高免疫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杨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0):108-110
近年来,我国养禽业发展非常迅速,伴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危害养禽业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且日益复杂,控制难度不断加大,已成为规模化养禽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禽类中广泛存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密切相关。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般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的疾病总称。目前普遍认为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免疫耐受、应激和抗原竞争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