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蒙古皇甫川流域植被空间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皇甫川流域 ,利用不同时相 ( 1987年、1996年 ) TM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 ,获得了皇甫川流域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皇甫川流域植被以灌木林和天然草地为主 ,分别占全流域的 2 7.4 0 %和 2 3 .88% ,乔木林仅为 4 .2 4 %。通过对皇甫川流域两个时期植被动态的分析 ,灌木林和乔木林面积分别由 1987年的 2 2 .0 0 %和 3 .86%增大到 1996年的 2 7.4 0 %和 4 .2 4 % ,流动沙地面积由 1987年的 4 .4 5 %缩小到 1996年的 1.65 % ,植被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反映了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皇甫川流域1979年以前水土保持治理断断续续,治理面积也比较小,1980年以后水土保持治理得到了稳步发展,1997年各种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近9万hm^2。水土保持治理对皇甫川流域的洪水特性及其持征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治理后不可利用流量的天数越来越多,洪水的含沙量降低,流速增大,流量增大,动量增大以及洪水单位动量冲刷厚度减小,而单位动量淤积厚度增大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待今后  相似文献   

3.
皇甫川流域1979年以前水土保持治理断断续续,治理面积也比较小,1980年以后水土保持治理得到了稳步发展,1997年各种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近9万hm2.水土保持治理对皇甫川流域的洪水特性及其冲淤特征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治理后不可利用流量的天数越来越多,洪水的含沙量降低,流速增大,流量增大,动量增大以及洪水单位动量冲刷厚度减小,而单位动量淤积厚度增大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川掌沟位于皇甫川流域的上游,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干旱严重,年均降雨量仅350~400mm,且70%以上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7~9月降落。该流域总面积147km~2,流域内地形破碎,沟壑密度达3.91km/km~2,沟壑面积,35.37km~2,占总面积的24.1%;沟道两岸坡度较陡,基岩、砒砂岩、红泥岩裸露,风化、冻融侵蚀严重,是皇甫川中粗砂的主要产区之一;梁峁斜坡多以黄土或沙化黄土覆盖,风蚀、水蚀剧烈,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9万t/km~2。  相似文献   

5.
皇甫川流域是黄河中游主要的多沙粗沙区。对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环境效应的主要指标——水土保持措施蓄水减沙效益及其对三门峡库区和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供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支流的遴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来沙粒径、输沙模数、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比例等指标遴选出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的支流。按水文站实测悬移质粒径粗细分析的重点支流的排序为:皇甫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孤山川、无定河、延河和清涧河;根据各支流坝地淤积物钻孔取样分析的d≥0.10 mm泥沙所占百分数由大到小排序是:窟野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秃尾河、无定河、佳芦河、乌龙河、延河和北洛河;在此基础上,再按粗泥沙输沙模数大小最后遴选的重点治理支流的顺序是:窟野河、皇甫川、清水川、秃尾河、孤山川、石马川、佳芦河、乌龙河、无定河。  相似文献   

7.
皇甫川流域近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皇甫川流域降雨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以及皇甫川把口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及水土保持分析法计算近期(1997—2006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计算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1997—2006年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量为657.9万t,经与前期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论证了水土保持分析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同时,对减沙效益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目前水文分析法存在的理论缺陷,并建议改进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黄河中游粗泥沙重要来源区皇甫川为例,利用皇甫川流域降雨量和皇甫川把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采用双累积曲线法、Mann-Kendall法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该河流水沙系列突变点,结果表明:利用双累积曲线法进行水沙系列突变点检验时,存在转折点数量不等且转折点出现时间也不一致的现象,确定突变点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而利用Mann-Kendall法进行突变点分析时,突变点唯一且明显,这为计算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时快速确定水沙系列突变点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体系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皇甫川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在分析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生态、工程的方法 ,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在参考规范性文件基础上 ,对工程建设进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经济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 ,该建设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且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黄河支流输沙量减少与流域内降雨量变化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定量关系。以黄河中游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960—2015年准格尔气象站日降水量、皇甫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分析对皇甫川流域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有影响的降雨量参数。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和突变点检验法确定输沙量变化的3个典型时期:Per1(1960—1986年)、Per2(1987—1999年)和Per3(2000—2015年);计算了降雨量变化、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对该流域不同时期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60—2015年皇甫川流域降雨强度超过25 mm/d的降雨减少,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M—K检验Z<0,p<0.01);(2)因水土保持引起流域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当Per3与Per1时期中有相似降雨量的年份,Per3时期这些年份的输沙量比Per1时期显著减少,减小范围为50.2%~98.6%;(3)1987—1999年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的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3.0%和38.4%,2000—2015年降雨量变化、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的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5%,69.8%和18.7%。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侵蚀造成土壤肥力的丧失,而土壤肥力的丧失反过来又加剧侵蚀作用的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土壤侵蚀和培育土壤肥力时应注意的问题与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引洪灌溉沙漠 综合治理沙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洪灌溉沙漠综合治理沙害于振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农水处,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策勒县位于世界著名的流动性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新疆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县之一。历史上,策勒县城曾三次因风沙湮埋而被迫迁移。近代,由于人类不当的社会经济活...  相似文献   

14.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防治风沙周文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北京100761)我国是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沙地面积大、分布广,不仅有大面积的内陆沙漠沙地,而且还有沿海、河岸、湖周沙地。据1992年水利部公布的最新遥感普查结果,我国受风力侵蚀的面...  相似文献   

15.
略谈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前人们对“水土流失”等名词的理解不一,可概括为五种类型。导致理解歧义的原因,主要为水土保持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语言词汇两个方面。“水土流矢”与“土壤侵蚀”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必须同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土作为东北地区主要的耕作土壤,其结构性状对土地生产力影响极大。土壤侵蚀使肥沃的黑土层减薄,土壤理化性状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和影响。根据黑土侵蚀现状,对不同侵蚀程度黑土坡耕地的养分状况、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渗透速度、抗蚀抗冲性能指标的测定分析发现,黑土侵蚀程度由轻度到重度,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越来越低;土壤蓄渗水能力逐渐减小;土壤抗蚀抗冲性能亦逐渐降低。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程度的加剧,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保肥供肥能力降低,土壤黏度加重,结构变劣,保水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势必对我国东北黑土区商品粮基地的重要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的土壤抗蚀性研究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柑橘园试验区的裸地对照、柑橘净耕、柑橘+全园植草、柑橘+水平梯田处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深度下土壤抗蚀性。 [结果] 0-2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的土壤抗蚀性最强,柑橘+水平梯田和柑橘净耕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异,裸地对照最差;20-4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和柑橘+水平梯田的土壤抗蚀性最强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柑橘净耕次之,裸地对照最差;相同处理下0-20 cm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 [结论] 水土保持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抗蚀性,柑橘+全园植草的处理下土壤抗蚀性最强。建议在该区域采用林草复合的措施提高植被覆盖度,以加强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18.
典型黑土区主要水保树种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典型黑土区的主要水土保持树种林下枯枝落叶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造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减小容重增大,未造林地无明显变化,白皮柳林下平均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最大,改良土壤效果最明显,依次为长白落叶松、小黑杨、樟子松;各树种土壤渗透性能均好于未造林地,其中白皮柳土壤渗透性能最好;营造水土保持林可有效增加土壤蓄水、透水能力,各树种土壤水文效应综合评价结果是白皮柳和长白落叶松优于小黑杨和樟子松。  相似文献   

19.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梳理西南紫色土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技术,为区域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从不同层面开展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对紫色土区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阐述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总结了采用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简要综述了各项水土措施的适宜条件及技术构成,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重点是坡耕地整治和坡面水系配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沟坡兼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单项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措施。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缺乏针对西南紫色土区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欠缺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和适宜性评价等问题。今后应加强技术标准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评估、分区治理技术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北京密云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存在不同的水土保持效益值。利用北京密云石匣共 2 0个坡面径流试验小区的野外观测资料 ,分析得出了北京石匣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值 ,其中免耕 (玉米 )为 0 .2 80 ,梯田 (玉米 )为 0 .142 ,人工草地为 0 .0 6 3,荒草地为 0 .0 45 ,水平条林地为0 .0 2 5 ,鱼鳞坑林地为 0 .0 19。人工草地、荒草地、水平条林地和鱼鳞坑林地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 ,但它们之间的水土保持效益并无显著差别。坡耕地 (16 .8°)的年均侵蚀模数为 145 3.8t/ km2 ,远大于土壤自然形成速度和北方石质山区的允许土壤流失量。其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水土保持规划、环境治理和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