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农民生态权是农民的基本权利,是生态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我国农民生态权缺失造成了农村生态保护不得力,引起了严重的农村生态问题。赋予农民的生态权,是维护农村生态系统平衡、建设生态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退化严重,且大部分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恢复为何种生态系统类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采用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各个生态功能区主体生态系统功能,推导发挥此功能的生态系统类型的方法,识别关键生态系统类型.以内蒙古自治区和林县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3S技术等方法,在评价该县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基础上,将该县划分为3个一级生态区,11个二级生态功能区.根据各个生态功能区的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发挥该功能的可能生态系统类型.再根据全国自然植被区划、气候变化趋势模型以及现状植被类型,识别各个生态功能区的关键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滁州市农村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分析滁州市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农村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农村土地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分别是耕地、水域和林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不同生态服务功能的农村土地中,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分别为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原材料最低。并针对提高农村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满足河道的基本功能出发,结合丽水市农村河道的现状,因地制宜提出农村河道在生态化治理建设中应采取的综合措施,充分发挥农村河流生态系统在生态、亲水、景观等方面的功能,促进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潘文明  黄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06-10407,10417
20世纪以来,建设生态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笔者以苏州为研究对象,认为城市建设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一般要跨越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5个阶段。目前,苏州在生态优美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其突破路径为: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生态学原理;提倡利用乡土树种资源;多选用长势旺盛、树形优美、成活率高的树种。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以长效型为主,注重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多样性,合理进行植物配置,以少养护及零养护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芦湾村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小康村示范点以来,大胆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生态系统良性化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途径,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以小康住宅、能源沼气、暖棚养殖、高效林果、卫生厕所为内容的“五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和省市县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哈尼稻作梯田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南山地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为载体的包括稻田耕作技术、森林与生态维护、民俗文化、水利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哈尼生态系统。本文重点分析了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空间循环与物质能量流动,指出哈尼梯田作为农业生态文明的新模式,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生态现状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利用图件叠置分析等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及有效管理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江苏省宜兴市为研究区域,对宜兴市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功能划分进行了研究,对宜兴市生态保护规划主要指标进行了讨论,提出了6系统层36项的宜兴市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标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0.
汪新  刘花台  王燕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50-8952,8956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以及生态恢复成本法对福建省永定工业园南部园区开发的生态补偿费用进行了估算,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为上限、生态恢复成本为下限,经发展阶段系数、林地补偿系数、贴现率调整,得到生态补偿费用的下限为4987.50万元/a,上限为56760.25万元/a,指出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博弈确定最终的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1.
项目通过整合湿地、农田、林地、水网等自然要素,因地制宜在农村生产生活区与河湖生态区之间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有效拦截并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削减排入太湖的氮磷负荷,增强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为保护太湖水生态构建安全屏障。该项目采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维,以控源加生态净化为重点和核心,实现多功能利用。2021年4月,该项目被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列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2.
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乡村生态系统担负着生产、生活、生态的重要功能,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的敏感度高、脆弱性大,对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迫切而必要。在界定乡村景观内容和外延的基础上,解析了中国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究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程序,并以河北省藁城市刘海庄村为例,基于该村自然资源、乡土文化、生态系统等层面提出规划方案,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清臻  楚纯洁  于长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45-11547
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发展生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河南省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并从生态工程建设与环境生态建设两方面对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实施过程中的配套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济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142-145
以宣城市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2013年)为基础,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宣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宣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10.72亿元,占当年全市GDP(842.80亿元)的84%,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高,生态功能显著,研究结果也为宣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功能─问题”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以土地用地格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研究内容,耦合不同研究机制,在时空维度下定性定量评估了近20 a(2000—2020年)宁波市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变化,分析了生态退化机制,研究显示:宁波市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间相互转化,尤其是耕地向林地、建设用地的转化较明显。伴随城镇化发展,建设用地的扩张压缩了生物栖息空间,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因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工干扰植被群落,导致了连片的森林群落降低及森林质量部分下降,影响了生物生活环境、固碳能力和生产服务总体增强。应从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农业集约化、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森林精准抚育、改善森林固碳能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推进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布局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6.
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石漠化治理、土地利用方式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喀斯特小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的人为干扰因素。在前人对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生态恢复动态过程为出发点,分析并探讨人为干扰对于植被、土壤、凋落物、土壤生物结构、功能和多样性的扰动。提出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应注意对生态系统要素的维持和丰富,并加强对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和生态过程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生态省建设,就是要建设一个以生态与经济协调为基础,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区域,自古以来,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人类经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福建背山面海的独特地形地貌与优越的气候特征,使其形成一个有相对独立特征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其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具有明显自然资源组成,结构、功能差别,以及经济优势差异的三大生态经济圈,注重福建生态系统的整体与区域特征,保护与建设好三大生态经济圈中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与关键。  相似文献   

18.
常冬刚 《现代农业》2012,(5):155-157
发展生态工业园是我国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措施。以铜加工为主导的贵溪工业园的具体规划为例,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策略,应包括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合理的功能分区、工业生态系统设计和工业园生态管理四个方面,才能使其成为景观环境优美,经济模式循环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工业园。通过对贵溪工业园的具体规划分析,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一些新的资料和实践类型,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戴迎华  张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63-17665
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启动,我国农村消费量逐步扩大。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分析生态消费模式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探讨当前我国农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转变农村消费方式。而构建农村生态消费模式,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在农村发展生态消费模式,可以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提供有利支撑。因此,需要在农村普及生态消费模式的理念,奠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运用法律手段规范这一消费方式,为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绿色消费提供制度依据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耕地与田园城市的思考——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  邱道持  王昕亚  莫燕  张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31-443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在对耕地景观生态系统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功能综合评价方法揭示了耕地特殊而优越的景观生态保护功能,结合田园城市理论,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提出协调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