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省6个小麦生态区,选用大面积推广的7个不同品质类型的专用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特点。结果表明:除籽粒淀粉含量不受环境主效应的影响外,其余各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以及二者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降落值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的影响相近,而其余品质指标的基因型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效应。表明在江苏省优质小麦生产中,品质的遗传改良和深入的品质生态区划非常重要。不同品种在各生态点品质性状的表现趋势不同,可能导致品质区划结果不同,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品质相关性状表现及稳定性。方法 在4个不同生态区,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小麦品质相关10个性状,利用Perten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按AACC39-1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等10个品质指标,分析新疆8个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品质性状表现。结果 8个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14.28%、面筋度:31.21g/100 g、面团稳定时间:8.41 min、吸水率:58.53%、沉降值:31.27 mL、面粉出粉率:74.40%、最大拉伸阻力Rm:716.25EU、延伸度E:165.70mm、拉伸面积:119.33cm 2、容重:793.97g/L。参试强筋组4个品种10个品质性状中面粉出粉率、吸水率和容重3个性状平均表现低于中筋组,其余包括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7个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都高于中筋组。强筋组参试品种新春26号、新春44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中筋组参试品种新春6号、新春40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和吸水率3个品质性状强筋组基因型效应最大,中筋组环境效应最大;其余7个品质性状强筋、中筋组均表现环境效应最大。 结论 8个参试品种品质整体表现属中强筋水平。10个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环境以及互作共同影响;不同筋力类型参试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效应不同。不同参试品种同一品质性状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一参试品种的不同品质性状稳定性也存在差异。中筋组新春6号、新春40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属春小麦育种核心亲本材料;强筋组新春26号、新春44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可用于新疆春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EMS诱变进行茄子种质资源创新,为茄子新品种选育及其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提供良好材料.[方法]在25℃下利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的EMS溶液诱变处理茄子种子,筛选出适宜的EMS诱变浓度;然后以适宜浓度的EMS诱变液处理茄子种子,经过催芽后播种、定植,在植株的整个生育期进行相关性状调查.[结果]以1.0% EMS诱变处理18h后,茄子种子的发芽率可达80%,适宜构建茄子突变体库.209茄子种子经1.0% EMS诱变处理18h后催芽播种,最终获得984份M1代突变材料,且这些突变材料在长势、叶片形状、叶片颜色、分枝数、果实长度、果实颜色及雄性不育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变异.[结论]经EMS诱变处理获得的M1代茄子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可为其新品种选育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甘蓝型油菜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构建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库和丰富基础资源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9226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皿萌发与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EMS浓度(0、0.4%、0.8%、1.4%、1.8%和2%)诱变处理下,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EMS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当浓度为1.4%时,发芽率降至39%,最为接近半致死率。经诱变处理后的农艺性状指标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依次为全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第一有效分枝部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主花序有效长度>株高;以全株有效角果数最高,为0.50,诱变影响最为突出;部分农艺性状间具有紧密联系,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变异株系分别为株高降低(Ⅰ类)、角果数增多(Ⅱ类)、角果增长(Ⅲ类)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增多(Ⅳ类)4类突变体。【结论】EMS诱变甘蓝型油菜种子,可获得农艺性状变异丰富的突变体材料,最佳处理浓度为1.4%。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EMS对豇豆诱变后代M2的种子活力、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确定0.1%EMS为适宜的处理浓度,初步筛选出优质、高产的突变体材料9份,为选育豇豆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小麦籽粒品质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并揭示其遗传机理,为相关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测298份国内外春小麦品种(系)5个环境下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籽粒硬度、出粉率和容重等7个籽粒品质性状的表型,并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采用Q+K关联混合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外引品种(系)、地方品种(系)和育成品种(系)的7个品质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13.4%、1.1%—18.6%和1.0%—13.9%。其中,外引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变异系数均为最高;新疆自育品种的淀粉含量、籽粒硬度和出粉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而新疆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籽粒硬度和出粉率6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介于外引品种(系)和新疆自育品种(系)之间。群体结构分析表明,298份小麦品种(系)可分为3个亚群。其中,亚群1包含128份(43.0%)试验材料,主要是来自新疆的地方品种(系);亚群2包含24份(8.1%)试验材料,主要包括外引品种(系)和新疆地方品种;亚群3包含146份(48.9%)试验材料,主要是外引品种(系)。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A、B和D基因组及全基因组的LD衰减距离分别为10、10、6和8 Mb,依据全基因组的LD衰减距离,将在物理图谱上前后8 Mb区间内的位点认定为一个候选位点。通过GWAS共检测到85个与7个小麦籽粒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稳定位点(P<0.001)贡献率为3.7%—10.9%。在1B、1D、2D、3A、3D、4A、4B、5A、6A、6D、7A和7D染色体上均检测到稳定且同时与多个性状关联的位点。其中,7A染色体上的AX-109452823—AX-110545157同时与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出粉率和籽粒硬度相关,且同时在4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对稳定的位点进行候选基因发掘,筛选到10个可能与小麦籽粒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raesCS4A01G299800(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TraesCS7A01G059500(色氨酸脱羧酶)、TraesCS7A01G331200TraesCS7D01G418700(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对调控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有重要作用。【结论】检测到85个稳定的且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关联的位点,并筛选出10个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创制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无性系突变体库的适宜方法,以组织培养繁殖的柳枝稷品种‘Alamo’的穗芽作为外植体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并对EMS处理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组合以及M1代田间生物学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MS诱变处理的最佳组合为用浓度0.047mol/L的EMS处理4h;M1代田间性状检测表明,变异群体在株高、分蘖数、开花期等性状上存在广泛变异,初步创制出一个柳枝稷穗芽无性系突变体库。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花生最佳甲基硫酸乙酯(EMS)诱变条件,以“四粒红”和“白沙1016”花生品种为材料,在0.30%、0.90% EMS溶液中浸泡3、5、7和9h,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多粒型花生的最佳处理条件是0.90% EMS溶液诱变7h,珍珠豆型花生则为0.90% EMS溶液诱变9h,多粒型花生对EMS响应明显.在M3、M4代突变系中,多粒型筛选出YD35、YD3、和YD223个高产株系,最高增产565 kg/hm2,珍珠豆型筛选出YZ4 、YZ2和YZ13个高产株系,最高增产570 kg/hm2.  相似文献   

9.
EMS对玉米花粉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含有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10个玉米材料的成熟花粉,研究了EMS对花粉离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以及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花粉离体萌发率随EMS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并与M1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M1受到严重的生理损伤,表现为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成株率下降;M2代中,子粒突变性状以粒色突变为主,苗期突变性状主要是叶片颜色突变,成株期突变性状有株高、株型等多方面;同一处理浓度下,花了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的诱变效应的大小因材料品种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亚麻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优质种质资源,利用60 co-7射线(200Gy、350Gy和500Gy)和甲基磺酸乙酯(EMS)(0.2%处理30h和0.3%处理24h)分别对亚麻黑亚19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处理后在田间进行M-农艺性状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理化诱变的亚麻在M,即可得到叶色、叶形、株高、分枝、茎粗、花色、花形和不育等多种性状变异的突变体,为亚麻突变体库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还发现,理化诱变对亚麻M,成苗率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高剂量60 Co-7射线诱变的亚麻成苗率较低,但种子产量不低;高浓度EMS诱变的亚麻成苗率较高,但大多数是不育植株,导致种子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芝麻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适于芝麻诱变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剂量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芝麻突变体,采用0.1%~2.0%EMS浸泡处理芝麻91-0株系种子6~24 h,研究了EMS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对芝麻突变体创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0.1%EMS浸种24 h、0.5%EMS浸种24 h、1.0%EMS浸种12 h、1.5%EMS浸种6 h处理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为53.13%~90.17%,根长为0.30~2.00 cm,活力指数为18.53~131.00,适于芝麻诱变研究。2008—2010年,选用1.0%EMS浸种12 h优化条件先后处理芝麻91-0株系成熟种子7万粒,共获得M1代植株22 855份,成株率达到32.65%。对诱变株系及其后代叶型、株型、花器与育性、蒴果及粒型以及其他共5类24个田间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M1、M2代诱变率分别为7.60%、2.78%,M1、M2代株系发生的主要突变性状类型均为花器与育性类,比率分别为4.08%、0.93%。对831份突变体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后代中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比率为23.71%,主要突变类型为蒴果及粒型,占总调查株系的14.80%。研究表明,在1.0%EMS浸泡12 h诱变处理条件下,芝麻91-0株系发生可遗传突变的比率为0.80%。  相似文献   

12.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使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效果最佳,获得高质量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时间和诱变浓度等基本条件分析是诱变处理的前提。[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豆品种长豆18和黑豆品种长豆006,分析获得不同大豆品种的适宜诱变条件。试验设置2个品种、3个EMS浓度(0.2%、0.5%、0.8%)和3个诱导时间(4、8和12 h)共18个处理,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结果]大豆品种长豆18的适宜诱变条件以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和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12 h处理最优;黑豆品种长豆006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结论]大豆EMS化学诱变可适当提高致死剂量浓度作为大田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温胁迫下不同棉花品种之间光合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高温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耐高温品种,为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测试20份陆地棉资源材料在高温胁迫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水分利用率等5项生理指标,以及单株结铃、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10个性状,研究其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20份材料在高温胁迫后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纤维品质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棉花品种间耐热性的表现不同,单株结铃和单铃重这两个产量性状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呈正相关。【结论】 在高温胁迫环境下,中棉所35号、湘棉11号、鄂棉10号的光合能力相对较强,产量性状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筛选出材料可以作为耐高温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焦杨  陈志斌  刁钰婵  彭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43-8144
[目的]为了研究玉米EMS诱变后代的变化趋势,以期得到有益变异和创造新的玉米种质。[方法]选取5种玉米自交系(340、2345、K12、136、9010)为供试诱变亲本,以EMS-石蜡油溶液为诱变剂,直接对花粉诱变得到诱变后代,研究M1、M2代的农艺性状与M3代种子的品质性状,分析诱变后代的变化趋势。[结果]各品种畸变率随EMS浓度增加而变大。M1代的出苗率和成株率明显低于对照,M2代百粒重明显低于对照,出苗率和成株率比M1代高,但比对照低。EMS对M3代种子营养含量的影响是非定向的,对各品种的影响不同。[结论]用EMS诱变玉米花粉效果显著,对于诱变后代的生理损伤和遗传性状的改变很大,但是不同材料对于EMS的敏感程度不同,故对于每种材料应选择合适的EMS浓度。  相似文献   

15.
5个糜子品种的形态指标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运用Excel和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分蘖数、倒伏率5项农艺性状指标经方差分析,其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5个糜子品种的上表皮气孔密度均多于下表皮,上表皮气孔密度为128.26142.38个/m m2,下表皮气孔密度为117.14142.38个/m m2,下表皮气孔密度为117.14130.58个/m m2;叶脉条数为130.44130.58个/m m2;叶脉条数为130.44147.89条;叶脉密度为4.59147.89条;叶脉密度为4.595.21条/m m。由此,通过比较5个糜子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差异,可以为优质糜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荞麦种子发芽的适宜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剂量,为进一步获得荞麦优良性状并培育符合EMS诱变育种需求的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以山西省当地的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品种晋荞麦4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3%、0.5%、0.7%、1.0%、1.5%、1.7%)EMS诱变处理不同时间(4、8、12 h),分析苦荞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随着EMS诱变剂浓度的增加,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当EMS浓度为0.3% ~1.0%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当EMS浓度为1.5%和1.7%时与对照差异极显著.EMS处理4、8h对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都没有大的影响,当处理时间为12 h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对于发芽势和相对发芽势,这3个处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EMS诱变苦养的半致死的适宜浓度为1.7%,适宜的处理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筛选出新疆优质粳稻品种(系)。【方法】 以新疆近年来筛选出的16份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粳稻品种(系)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供试16个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1.5%~140.0%,其中糙米率变异系数最小为1.5%,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为140.0%。垩白度与垩白率,糙米率与精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稻56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高为2.233 7,新稻50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低为-1.716 5。第Ⅲ类粳稻品种(系)品质较优,第Ⅱ类次之,第I类与优质稻米要求差距较大。【结论】 16个粳稻品种(系)中新稻56号品质最好,新稻50号品质最差,降低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可以作为新疆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抗除草剂谷子[Setaria italic(L.)Beauv]品种冀谷31、冀谷25的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体积分数梯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以不同时间诱变处理种子,研究不同EMS剂量及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率、致死率及根长变化的影响,找到最佳致突变条件。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对诱变效果的影响比EMS用量的影响效果更显著。2个品种对EMS的敏感性不同,对于冀谷31的最佳诱变条件为1.0%EMS处理6 h,而冀谷25的最佳诱变条件为0.8%EMS处理10 h。  相似文献   

19.
EMS诱变玉米花粉M1代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含有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玉米自交系910,7019,齐319,丹340和联87的成熟花粉,研究了经EMS处理的花粉离体萌发率与处理当代结实率的相关性及M1代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花粉离体培养后萌发率随EM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与处理当代的结实率呈正相关;EMS处理的M1代引起了较大的生理损伤和生物学变异效应,主要表现为结实率低、出苗率低、出苗持续时间长、出苗迟缓、成株率下降、M1代群体的抽雄期表现提前和延迟等特性;M1代苗期变异以叶色变异为主,其中条纹叶变异最大,而成株期以雄穗变异为主,其中雄性败育变异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