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筛选具有诱导番茄系统抗性的促生菌并验证其对加工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的防效,为新疆加工番茄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方法】 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番茄等作物的根部土壤细菌,以无菌生理盐水和稀释至104倍数未接菌的NB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利用发芽实验初筛加工番茄促生菌;用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加工番茄幼苗,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测量叶片中茉莉酸含量,复筛系统抗性诱导菌株,分别挑战接种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病原菌,统计疫情指数和诱抗效果。测定菌株16S rDNA序列,初步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共分离到147株细菌,筛选得到19株显著(P<0.05)促进加工番茄种子萌发、增加根长的促生菌,有4株促生菌显著(P<0.05)提高加工番茄叶片中茉莉酸含量,防病验证最终得到3株能同时有效防治加工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的菌株,诱抗防效在27.59%~39.44%。菌株FY10、FY12、FY93鉴定为Bacillus atrophaeus,Pseudomonas wadenswilerensisBacillus pumilus。【结论】 获得3株具有系统抗性诱导功能且有效防治加工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的促生菌。  相似文献   

2.
哈茨木霉菌株WY-1对番茄的促生防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WY-1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不同浓度及施用方式对番茄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常见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剂浸种、灌根处理对番茄植株均有较好的促生作用,相对较为适宜的处理浓度为106CFU/m L;孢子浓度为106CFU/m L的哈茨木霉菌剂对番茄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15 d对白粉病的相对防效为82.15%,对灰霉病、叶霉病喷药后接种、接种后喷药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7.98%、56.82%和82.66%、72.37%。  相似文献   

3.
番茄病虫害主要有番茄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灰霉病和病毒病。 一、叶霉病 1.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或种子处理,52℃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播种;2%武夷霉素150倍液浸种;  相似文献   

4.
短小芽孢杆菌EN16诱导番茄对细菌性青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短小芽孢杆菌EN16对番茄青枯病的诱导抗病效应.结果表明,菌株EN16诱导番茄产生对青枯病的防病效果达到49.45%-68.89%;分别在挑战接种间隔期为7-10 d、菌株灌根接种2种处理条件下,菌株EN16表现出较好的诱导抗病效果.测定EN16处理对番茄叶片中几种防御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病菌挑战接种前后菌株EN16处理均能引起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活性的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外源壳聚糖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明确壳聚糖对番番茄茄幼苗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测定了壳聚糖对番茄灰霉病诱抗效果以及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的影响。[结果]壳聚糖对番茄灰霉病的诱抗效果14d时达到58.26%;与灰霉病菌处理组相比,壳聚糖处理组番茄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增加34.63%、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5.3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0.83%、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16.21%、POD含量增加16.88%、MDA含量降低16.54%。[结论]外源壳聚糖可以提高番茄幼苗光合利用率和保护酶活性从而提高番茄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 HRO-C48分离自油菜根际,是一种产几丁质酶和IAA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表明,菌株HRO-C48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与12种测试的植物病原真菌平板对峙培养,产生大小不同的抑菌圈,说明可能通过产生抗生素抑制真菌生长。温室盆栽试验中,用HRO-C48菌悬液对番茄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该菌在番茄植株根际能大量定殖,4周后根表和根际土壤中的菌量仍稳定在 1.0×106 cfu/g 水平。在温室条件下,菌株HRO-C48可有效防治黄瓜猝倒病,防治效果达49.57;还能诱导番茄叶片对灰霉病的系统抗性,诱抗效果达44.45%。综合以上结果,说明菌株HRO-C48的生防作用可能依赖于抗生、溶菌、根际竞争、促生和诱导抗性等多种机制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刘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10-1251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方法]以SA作为诱抗剂处理番茄幼苗,研究了SA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了其诱导抗性产生过程中番茄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SA在其浓度范围内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而相对诱导效果在处理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用150 mg/L SA处理番茄植株后间隔3 d挑战接种灰霉病病原菌产生的诱导效果最好,且抗性持续期在10~15 d。经SA处理后,CAT、POD、PPO、PAL在番茄灰霉病系统诱导抗性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同时MDA含量以波浪线形式呈上升趋势。[结论]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CAT、POD、PPO、PAL活性与番茄对灰霉病的诱导抗性呈正相关,MDA含量的增加与抗病性的提高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牛场沼液对几种蔬菜病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贮存时间的牛场沼液原液和滤液对7种蔬菜病原菌(番茄叶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病病菌、辣椒绵腐病菌、黄瓜炭疽病菌、茄子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试验研究,为沼液应用于蔬菜病害农田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新鲜沼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病病菌、辣椒绵腐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茄子灰霉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沼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茄子灰霉病菌的抑菌率没有显著变化,对辣椒疫病病菌和辣椒绵腐病菌的抑菌率显著下降;新鲜沼液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茄子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其他5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率没有显著变化,对茄子灰霉病的抑制率表现出先显著下降而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能够显著提高桉树对青枯病抗性的诱导剂,用4种化学诱导剂和2种生物源诱导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桉树水培苗进行诱导处理,3 d后挑战接种青枯菌。结果显示,各诱导剂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桉树苗的抗病性,其中1.0 mmol·L-1的苯并噻二唑(BTH)诱抗效果最高,达50.4%;0.50 mmol·L-1β-氨基丁酸(BABA)次之,达46.1%;BTH与无毒青枯菌菌株(AYX22)混合诱导处理桉树苗可进一步提高诱抗效果,达71.0%。以BTH+AXY22组合作为诱导剂,对桉树盆栽苗采用注射、浸根、灌根、喷雾4种方法进行诱导处理,结果表明,以喷雾法最佳,最大诱抗效果可达40.4%。以喷雾法测定BTH+AXY22组合对桉树盆栽苗不同诱导处理与挑战接种间隔期以及诱导次数对诱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处理7 d的间隔期为最佳,最大诱抗效果达58.9%,以7 d间隔期连续3次诱导处理可使诱抗效果增加到87.3%。试验证明BTH+AXY22组合为最佳抗桉树青枯病诱导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芽孢杆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方法]将辣椒种子分别浸泡于3种芽孢杆菌菌悬液中,记录种子发芽率及根、芽长度,研究各菌株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浸种和灌根2种方式,测定幼苗株高、根长、鲜重指标,研究各菌株对辣椒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3种芽孢杆菌均能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种子萌发试验中,稀释10倍的GS09菌株菌悬液效果最为显著,相比对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分别增加了22.74%、15.39%、31.54%、23.33%;幼苗生长试验中,灌根方式优于浸种方式,GS09菌株100倍稀释液下株高、根长、鲜重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8.07%、55.56%、65.63%。GS10的促生效果仅次于GS09,GS01促生效果较弱。[结论]该研究可为挖掘新型根际促生菌株以及辣椒的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藻提取液对黄瓜·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海藻发酵液和海藻碱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海藻发酵液和海藻碱提液对黄瓜和番茄种子的浸种试验,研究2种海藻提取液对黄瓜和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的海藻发酵液和海藻碱提液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的水培试验,研究2种海藻提取液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浸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海藻发酵液100倍处理组能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海藻发酵液200倍处理组能显著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海藻碱提液200倍和400倍处理组能显著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海藻碱提液400倍处理组能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水培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海藻发酵液100倍和200倍处理组能显著增加黄瓜和番茄幼苗的根长、苗长、鲜质量、干质量、茎粗;海藻碱提液400倍处理组能显著增加黄瓜和番茄幼苗的根长、苗长、鲜质量、干质量、茎粗、根冠比。[结论]海藻发酵液和海藻碱提液均能促进黄瓜、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海藻生物有机液肥对不同蔬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效果。[方法]以不同稀释浓度的海藻生物有机液肥,对黄瓜、番茄、辣椒3种蔬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和盆栽试验,观察海藻生物有机液肥对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600倍稀释的海藻生物有机液肥的黄瓜、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施用400倍稀释的海藻生物有机液肥的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以不同稀释倍数的海藻生物有机液肥浸种处理的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无显著差异。200、400倍稀释的海藻生物有机液肥对黄瓜、番茄、辣椒幼苗生长的根长、株高、株鲜重、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均有显著提高。600倍稀释的海藻生物有机液肥处理黄瓜种子后,幼苗与对照相比,根长、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但株高、株鲜重、株干重无显著差异。600倍稀释的海藻生物有机液肥对辣椒、番茄浸种后,与对照相比,幼苗根长、叶绿素含量、株高、株鲜重、株干重存在显著差异,但叶面积无显著差异。[结论]海藻生物有机液肥应用蔬菜种子浸种;对提高发芽率和细苗壮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天竺葵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天竺葵主要病害的病原物、症状及其防治措施,并列出77种天竺葵病害种类名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蚯蚓氨基酸水溶肥的使用浓度并验证其肥效,分别以油麦菜和番茄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的蚯蚓氨基酸水溶肥对油麦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以及对番茄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稀释倍数(300~400倍)的蚯蚓氨基酸水溶肥能有效促进油麦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能大幅提高番茄产量并改善番茄品质;其中蚯蚓氨基酸水溶肥稀释300倍能使油麦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提高6.2%、7.7%与8.1%,且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稀释400倍可使幼苗株高、根长与15棵苗总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41.3%、25.4%与28.1%;田间肥效试验,用400倍蚯蚓氨基酸水溶肥对番茄进行蘸根与灌根,对改善番茄品质、提高产量效果明显,番茄的Vc比清水对照提高26.9%,糖酸比提高16.3%,667 m产提高31%。  相似文献   

15.
灵芝多糖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诱导抗病剂可以诱导寄主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具有持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论文以番茄植株为模式植物,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为目标菌,进行温室盆栽试验,以期明确灵芝多糖诱导剂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灵芝多糖溶液(50、100、200和400 mg·L-1)喷雾处理盆栽番茄植株第1、2片真叶(正反面),每2 d喷施1次,共诱导3次,最后一次诱导2 d后全株喷雾接种供试菌孢子悬浮液((1-2)×106个孢子/mL),对照组施用等量清水代替灵芝多糖溶液,与各处理平行喷雾接种番茄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在接种孢子悬浮液之前用注射器将番茄苗茎基部刺伤,注意伤口不能太大。然后再罩上塑料薄膜保湿24 h,接种孢子悬浮液2 d内植株遮阴处理,并用加湿器提高温室内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不低于90%,温度控制在(15±5)℃,接种后第3 天正常光照。通过调查植株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治效果以评价灵芝多糖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效果,并且从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角度评价其诱导抗性的作用机制。同时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灵芝多糖溶液(50、100、200和400 mg·L-1)处理番茄种子并育苗,20 d后测定番茄幼苗株高、鲜重等多项生长指标。【结果】与直接施用等量清水后挑战接菌的对照组病情指数49.25相比,灵芝多糖处理组的番茄植株病情指数明显下降,在32.96-43.85。其中经400 mg·L-1灵芝多糖处理的番茄植株病情指数最低为32.96,相对防效达到33.07%。经灵芝多糖处理的番茄植株,其体内与抗病有关的防御酶活性也发生显著变化,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多糖诱导第3天达到最高,分别达到162和98 U·min-1·g-1 FW,是对照组的2.13和1.71倍;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诱导后第4天达到最高值434 U·min-1·g-1 FW,是对照处理组的3.29倍。灵芝多糖能够系统地诱导番茄体内 CAT、POD 及 PPO 活性,显著抑制了感染灰霉菌后番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灵芝多糖处理组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对照处理组在取样期间内MDA含量持续上升,而灵芝多糖处理组在取样期间内MDA含量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各质量浓度灵芝多糖对番茄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幼苗株高、植株的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200 mg·L-1灵芝多糖浸泡的番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7.3%,比对照组的发芽率77.3%提高了10.0%;且该处理对番茄幼苗的株高和地上部分鲜重的促进作用也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9%和33.3%;经100 mg·L-1灵芝多糖处理后番茄幼苗的芽长和地下部分鲜重变化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0.16 cm和0.33 g。【结论】灵芝多糖能够诱导番茄植株对灰霉病产生系统抗病性,同时对番茄种子发芽和番茄植株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分析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研究其活性成分对番茄抗青枯病、番茄体内青枯菌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高感青枯病番茄品种粉贝贝(Fb)、高抗青枯病番茄砧木番砧1号(No.1)和茄砧21号(No.21)为试验材料,设自根嫁接(Fb/Fb)、砧穗嫁接(Fb/No.1、Fb/No.21)和砧木自嫁接(No.1/No.1、No.21/No.21)5个嫁接组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嫁接番茄接种青枯菌前后的根系分泌物进行鉴定分析,用筛选出的活性物质对高感病番茄进行灌根处理后接种青枯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测定番茄体内和根际青枯菌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结果】从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筛选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P)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2种活性物质,其中1.0mmol/L DP与1.0mmol/L BHT混合灌根处理的抗青枯病效果最好,使高感病番茄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至46.7%、42.5(P<0.05,下同)。2种活性物质灌根处理均能使根际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均可降低根际真菌数量,其中BHT的抑制效果更强;均可在发病初期显著抑制放线菌的增殖,且DP的抑制效果强于BHT。【结论】筛选出DP和BHT 2种活性物质,其可通过改善根际微环境、降低植株体内和根际的青枯菌数量而提高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钠盐浸种对NaCl胁迫下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农作物的耐盐育种和栽培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不同钠盐浸种和NaCl溶液胁迫萌发试验,找出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种子抗盐的有效方法和耐盐程度。分别用浓度为200mmol/L的NaCl、NaHCO3、混合盐(NaHCO3,NaCl)3种溶液浸种,然后配置4种浓度的NaCl胁迫溶液:40、80、120、160mmol/L,分别对萝卜种子的萌发进行盐胁迫。[结果]混合盐浸种明显提高萝卜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幼苗生长。NaHCO3浸种明显抑制种子萌发,但明显促进侧根数目增多并提高了叶绿素的含量。促进种子萌发的影响因子顺序是:混合盐浸种>NaCl浸种>对照组>NaHCO3浸种。不同浸种方法处理,均表现出随NaCl胁迫溶液浓度升高,抑制种子萌发,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NaCl胁迫溶液浓度较低时,随NaCl胁迫溶液浓度升高促进幼苗生长。相反,在NaCl胁迫溶液浓度较高时,随NaCl胁迫溶液浓度升高,抑制幼苗生长。[结论]混合盐浸种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探讨适宜浓度冠菌素(COR)浸种提高花生幼苗抗旱性的作用效果,为COR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在正常水分和25%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COR浸种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模拟干旱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0.0001~1 μmol/L 的COR浸种可不同程度补偿干旱胁迫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以0.01 μmol/L COR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均明显提高,根系生长接近对照水平,从而使根冠比提高幅度更大。COR可明显缓解干旱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0.01 μmol/L的COR浸种可作为提高花生幼苗抗旱性的技术措施。根冠比提高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辣椒几种真菌性病害——早疫病、褐斑病、灰霉病、菌核病、立枯病、黄萎病和根腐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指出防治这些病害应在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的基础上,采取生长期喷药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