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评价杀虫灯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非直接诱杀效应,在室内观察黑暗、紫色(365~375 nm)、蓝色(460~475 nm)和绿色(490~505 nm)弱光对草地贪夜蛾生殖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光源处理对草地贪夜蛾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个暗期内,紫色光源会显著延迟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求偶开始时间和交配开始时间,而在之后的3个暗期中,紫色、蓝色和绿色光源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交配高峰期较黑暗处理提前,产卵节律没有明显差异;在第1个暗期内,紫色、蓝色和绿色光源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交配时间差异不显著,但在4个连续暗期下,黑暗处理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累计交配时间显著高于其它3种光源处理;黑暗、蓝色和绿色光源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初次交配时间主要集中在第1个暗期,分别占50.00%、50.00%和63.33%,而紫色光源下雌成虫初次交配时间主要集中在第2个暗期,占47.67%;黑暗、紫色、蓝色和绿色光源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交配次数最高分别为5、3、2和3次,交配次数均以1次最多,显著多于其它交配次数;黑暗处理下,各暗期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交配率之间差异不明显,而在蓝色、紫色和绿色光源下,各暗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紫色、蓝色和绿色光源干扰能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的交配行为,其中紫光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对4种寄主植物的偏好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寄主的偏好性,采用自由选择法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荞麦、薏米和菜豆植株的选择性和偏好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成虫在不同寄主上的产卵偏好性不同,在玉米上的卵块数(14.5块)和卵粒数(1 631.5粒)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卵孵化率在菜豆上最低;初孵幼虫在玉米和薏米上的存活率(96.3%和97.0%)均显著高于荞麦上(88.3%),在菜豆上存活率(78.4%)最低。草地贪夜蛾3龄和4龄幼虫取食选择率从高到低为:玉米薏米荞麦菜豆;5龄幼虫不喜欢取食菜豆,对其余3种寄主无明显的偏好。上述结果说明,草地贪夜蛾成虫产卵偏好性和幼虫取食偏好性在4种寄主上差异明显,其最喜欢玉米,最不喜欢菜豆。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和烟草的偏好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19年初首先在云南省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以来,该虫已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草地贪夜蛾寄主范围广,主要喜食禾本科植物,同时也能为害多种双子叶植物。本研究以玉米和烟草为测试对象,比较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两种寄主上的产卵量及两种寄主植物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养虫笼中放入2对雌雄成虫,玉米植株上的卵块数量(17±2.65)块/笼显著多于烟草叶片上的卵块数量(3±1.73)块/笼,玉米上的幼虫数量(834.67±275.16)头/笼显著多于烟草上的幼虫数量(92±55.83)头/笼,表明草地贪夜蛾更喜欢选择玉米进行产卵和取食。烟草上草地贪夜蛾幼虫死亡率达92.53%±1.46%,但其能在烟草上产卵和存活。取食玉米籽粒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体重、蛹重分别为(17.22±1.90)d、24.35%±8.13%、(0.261±0.112)g/头、(0.187±0.030)g/头,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对应的参数分别为(26.80±1.89)d、85.49%±4.16%、(0.034±0.028)g/头、(0.131±0.028)g/头,表明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幼虫死亡率显著升高,幼虫体重和蛹重显著下降。与取食玉米籽粒的草地贪夜蛾相比,取食烟草叶片的个体适合度显著降低,但成虫配对后能够产卵并孵化出幼虫。与非嗜好寄主烟草相比,草地贪夜蛾取食嗜好寄主玉米表现出更高的适合度,其偏好选择玉米进行产卵和取食,但在烟草上也能完成生活史,种群密度大时存在为害烟草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通过生命表研究玉米和大豆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室内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对玉米及大豆的产卵选择性和取食趋向性,并通过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大豆后草地贪夜蛾可以完成生活史,但与取食玉米相比,取食大豆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迟缓,存活率降低,成虫期缩短,繁殖力下降和产卵天数减少;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显著高于取食大豆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低于取食大豆的种群,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与大豆相比,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均对玉米有明显的趋性。当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植株上的草地贪夜蛾着卵率为65.31%,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着卵率。当大豆包围玉米和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玉米的被害率分别为86.67%和85.56%,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被害率。表明玉米与大豆按适度比例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5.
明确草地贪夜蛾的寄主偏好性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其田间种群发生动态,指导农业防控。本文分别以玉米、小麦及其田间常见的禾本科杂草为测试对象,研究草地贪夜蛾成虫、幼虫对嗜食寄主及禾本科杂草的选择性和初孵幼虫取食不同植物的存活率。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成虫产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玉米上日均产卵量为(315.59±49.87)粒,占在所有供试植物上总产卵数量的71.17%,显著高于其在玉米田禾本科杂草上的日均产卵量,其在玉米田不同种类杂草上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草地贪夜蛾成虫在小麦上的日均产卵量为(243.40±18.24)粒,占所有供试植物上总产卵数量的46.98%,且显著高于在麦田禾本科杂草上的产卵量。1~2龄幼虫对玉米和马唐的取食选择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玉米田其他杂草;1~3龄幼虫对小麦和节节麦的取食选择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麦田其他杂草;对供试杂草的取食选择率随龄期增高逐渐降低,对玉米和小麦的选择性随龄期增加而增强;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在玉米及玉米田禾本科杂草上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最低为95.89%;在小麦及麦田禾本科杂草上,以雀麦上的成活率最低,为85.22%,显著低于小麦和其他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对三种杂草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杂草是否可作为草地贪夜蛾产卵和取食的选择对象,本试验以婆婆纳、鹅肠菜和泽漆作为测试植物,比较分析草地贪夜蛾对3种杂草的产卵及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以3种杂草为选择对象时,婆婆纳上卵块数(14.00块±0.58块)和卵粒数(1 305.00粒±28.16粒)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杂草;以玉米和婆婆纳为选择对象时,嗜食寄主玉米上的卵块数(16.33块±0.88块)和卵粒数(1 333.00粒±28.04粒)显著高于婆婆纳(分别为12.00块±0.58块和991.00粒±24.09粒)。草地贪夜蛾1~4龄幼虫取食偏好性总体表现为玉米婆婆纳鹅肠菜泽漆,5龄和6龄幼虫对每种植物的取食选择性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说明,在有嗜食寄主玉米时,草地贪夜蛾成虫和低龄幼虫优先选择在玉米上产卵和取食,杂草中对婆婆纳的产卵和取食偏好性显著高于其他杂草,高龄幼虫取食偏好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产卵选择性及其是否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本研究以玉米和小麦作为测试寄主,比较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对两种作物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并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取食小麦、玉米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更喜欢在玉米上产卵,其在玉米、小麦叶片、玉米和小麦茎秆上的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df=102,F=15.593,P<0.05),以玉米叶片背面卵块数量(7.11±1.55)块/笼最高;草地贪夜蛾取食小麦可以完成生活史,但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世代存活率低于取食玉米。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为(16.31±0.15)d,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14.66±0.12)d,蛹期、蛹重、产卵前期、成虫寿命和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取食小麦羽化出的雌虫寿命、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分别为(16.39±0.40)d、(976.31±57.21)粒和(14.64±0.32)d、(831.57±30.55)粒。生命表参数显示取食玉米的净增殖率为363.14,显著高于小麦的258.63,但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花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已成为中国重大入侵农业害虫,明确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取食为害风险是制定防控策略的基础。我们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25℃下以花生叶片为食的草地贪夜蛾,其幼虫、蛹、幼虫到成虫的发育时间分别为19.33、10.86 d和43.75 d,幼虫的存活率、老熟幼虫化蛹率、蛹的存活率和羽化率分别为82.03%、99.44%、95.44%和91.44%。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分别为6.45 d和5.45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637.04±27.45)粒,单雌最高产卵量为1289粒,卵的孵化率为81.86%,雌蛾交配率97.36%。取食花生叶片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净增殖率(R 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 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加倍时间(t)和总增殖率(GRR)分别为587.12、38.22 d、0.17 d-1、1.18 d-1、4.16 d和874.22。2019年6月-8月在云南省江城县调查了草地贪夜蛾对苗期和花期花生的为害情况,结果显示,幼虫主要取食花生的生长点和顶端幼嫩部位,受害株率分别为80.00%和62.00%。本研究表明花生是草地贪夜蛾的适宜寄主,生产上应加强花生田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为一种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可为害多种农作物。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增长以及扩散为害有着不同影响。本研究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以小麦、大麦和燕麦3种麦类作物作为寄主植物,在室内(24±1)℃,RH (70±5)%和L//D=14 h//10 h光周期条件下,比较了3种麦类作物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这3种麦类作物上均可顺利完成生活史。取食3种麦类作物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差异不显著。其中取食燕麦的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前期存活率最高,为0.82,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0.67和大麦的0.67。此外取食燕麦的雌虫比例和雌虫产卵天数显著高于取食小麦和大麦的,取食燕麦的雌成虫个体繁殖力为(1 032.6±22.1)粒,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912.2±27.6)粒和取食大麦的(814.0±22.9)粒。种群生命表参数显示,取食燕麦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内禀增长率(r=0.154 1 d~(-1))、净增殖率(R_0=453.98)与周限增长率(λ=1.166 6 d~(-1))均显著高于取食大麦者,但与取食小麦者差异不显著;取食大麦与取食小麦者亦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草地贪夜蛾在这3种麦类作物上都有相当高的适生性,其中燕麦是草地贪夜蛾最适宜的寄主植物,其次是小麦,再次为大麦。本研究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不同麦类作物的适应性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我国不同农作物的适应性,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技术研究取食玉米粒以及玉米、花生、棉花、大豆、高粱和谷子叶片等7种不同食物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物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种群。整个成虫前期从长到短依次为取食棉花叶>取食大豆叶>取食高粱叶>取食花生叶>取食谷子叶>取食玉米叶>取食玉米粒,取食玉米粒要比取食棉花叶的时间缩短27.95 d。雌雄成虫寿命均以取食玉米粒和高粱叶的最长,以取食玉米叶的较短,且取食棉花叶的雄成虫寿命仅有3.00 d。产卵量以取食玉米粒的最多,为619.27粒,是取食其他食物的6.00倍~61.25倍。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个体完成幼虫、蛹和成虫阶段的概率均较高,分别为95.38%、78.46%和78.46%,而取食棉花叶的最低,分别为37.29%、20.34%和20.34%。草地贪夜蛾取食玉米粒的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105.59、0.12 d-1、1.13 d-1,平均世代周期最短,为36.91 d,而取...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产卵基质和环境颜色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产卵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对PE保鲜膜、硫酸纸、蜡纸3种介质的产卵选择性和绿、橙、红、黄、粉、紫、蓝7种不同颜色背景对成虫寿命、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在硫酸纸上的累积落卵量最高,对其选择率也最高,分别为130.33粒和58.67%;蜡纸最低,分别为29.00粒和8.00%。绿色背景下雌、雄虫寿命均最短,分别为8.55 d和7.65 d;雌虫寿命在红色背景下、雄虫寿命在黄色背景下最长,分别为15.22 d和15.50 d。粉色背景下雌虫产卵前期较短,为1.50 d,显著短于除绿色背景外的其余处理,红色背景下产卵前期最长,为4.50 d;蓝色背景下雌虫的产卵期最短,为8.25 d,橙色背景下产卵期最长,为17.25 d。粉色背景下雌虫单雌产卵量为73.75粒,显著高于除橙色背景外的其余处理;红色背景下单雌产卵量最少,为28.60粒。绿色背景下卵的发育历期较长,为5.71 d,显著长于除红色和黄色背景外的其余处理;蓝色背景下卵的发育历期较短,为4.66 d。红色背景下卵孵化率较高,为79.53%,其次为紫色背景的79.06%,绿色背景下卵孵化率最低,为54.08%。产卵基质和环境颜色可显著影响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颜色色板对梨园昆虫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梨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选用黄色、红色、绿色、紫色、蓝色、灰色、白色和黑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梨园内昆虫进行诱集。结果显示,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害虫种类8科10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7科7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半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诱集数量最多,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黄板和绿板对梨园天敌有一定影响,在梨园使用时应适时适量选择性使用。本研究为利用粘虫板在梨园进行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发高效、精准的监测防控设备,利用八臂行为选择装置系统测定不同光源、性别和光处理时间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趋光行为。结果显示,在紫外光(波长365 nm)、紫光(波长420~430 nm)、蓝光(波长465~475 nm)、绿光(波长525~535 nm)、黄光(波长585~595 nm)和红光(波长655~665 nm)6种波长光源下,草地贪夜蛾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对紫外光光源的趋光选择率最高,为25.6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紫光和蓝光光源,趋光选择率分别为16.30%和8.82%,对红光的趋光选择率最低,为4.76%。在紫外光刺激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在红光刺激下,雄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雌成虫。另外,在紫外光刺激下,光处理时间60 min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光源与性别因素均影响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光处理时间对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影响较小,且与光源及性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标准诱芯及合成化合物组配诱芯,比较了诱捕器的类型、颜色及诱芯颜色对大豆食心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胶板式(三角形、船形)和水盆式2种诱捕器类型及红色、深绿色、浅绿色、紫色、白色、黄色、棕色、蓝色8种三角板诱捕器颜色均对引诱活性无显著影响,而不同颜色诱芯对大豆食心虫的引诱效果影响较大,其中绿色诱芯引诱效果较好,显著优于蓝色、红色、灰色及橘色诱芯。因此,在田间应用时,建议优先选用绿色诱芯,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类型的诱捕器。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application of plastic films in China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and plastic tunnels.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films on crop management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considered their effects on insect pests.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al and demographic parameters of an insect pest of economic significance Aphis gossypii Glover (Hemiptera: Aphididae) in yellow, purple, blue, red and clear plastic films, when feeding on cucumber plants. The fecundity of the aphids under blue and red film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purple, yellow, or the clear. The red film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finite rate of increase, net reproduction rate, and gross reproductive rate of the aphids compared to the clear. Red and blue films reduced the age-specific fecundity and reproductive value of A. gossypii compared to the clear. In general, the red films could be used to retard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A. gossypii in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greenhouses.  相似文献   

16.
一种快速鉴别草地贪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本研究通过比较草地贪夜蛾雌、雄蛹及成虫的外部形态差异,总结出一种快速鉴别草地贪夜蛾蛹及成虫性别的方法。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雄蛹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纵裂缝,并连接两个半圆形瘤状突起,且纵裂离肛门的距离较近,腹部末端较尖,分节较为明显;雌蛹在第8腹节腹面近前缘有一短纵裂缝,两侧平滑且无突起结构,裂缝离肛门的距离较远,腹部末端钝圆,分节不明显。雄蛾腹部狭长,腹部末端有一圈黄色长毛簇;雌蛾腹部较雄蛾浑圆,腹部末端黄色毛簇较短。经检测,该鉴定方法的准确率高达100%。对草地贪夜蛾蛹及成虫性别的快速鉴定,将有助于改进后期草地贪夜蛾室内饲养方法,并为田间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室内条件下,观察记录了雌成虫的产卵节律及其对不同介质的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平均最高日产卵量可达229.3粒/头,且主要集中在羽化后7 d内产卵,占总产卵量的68.1%;产卵主要在20:00-05:00进行;在玉米老叶和牛皮纸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玉米心叶、复印纸、玻璃壁和棉花等介质上的产卵量,分别占总产卵量的32.6%和31.1%。这些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产卵节律性,对玉米老叶片具有显著的产卵偏好。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诱虫灯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诱集效果,在室内测试了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对390~550 nm 10种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行为反应,以及光刺激对其4种视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蛾和雄蛾对10种波长光源的趋光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雌蛾对绿光区510、520 nm和550 nm的趋性较高,趋光率分别为68.5%、65.0%、63.5%;雄蛾对绿光区520 nm及紫光区420 nm的趋性较高,趋光率分别为69.0%和60.5%。雌雄成虫对510 nm和550 nm的趋光率存在显著的性别间差异,但其他供试波长处理下,雌雄成虫的趋光率均无显著的性别间差异。520 nm光源刺激下,雌蛾和雄蛾均表现为3日龄(雌:65.0%;雄:69.0%)和5日龄(雌:59.1%;雄:61.4%)的趋光率最高,而1日龄(雌:41.4%;雄:24.1%)的趋光率最低。雄蛾受520 nm光刺激20 min后,其紫外光敏感蛋白(UV-ops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的3.61倍;但长波敏感蛋白1(LW-opsin1)、长波敏感蛋白2(LW-opsi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