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吴茱萸正丁醇提取物和挥发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稀释法测定正丁醇提取物和挥发油对33株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测定挥发油的折光率和旋光度。结果吴茱萸正丁醇提取物对33株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125mg·mL-1,MIC90为250mg·mL-1,挥发油按1:2稀释抑菌率为64%。结论吴茱萸正丁醇提取物在体外对3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吴茱萸挥发油抑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景天三七醇提物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景天三七醇提物对14种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景天三七醇提物对11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而对3种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差.结论景天三七醇提物有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感染糖尿病足(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情况,分析浅部与深部溃疡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及耐药性.结果 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3株(41.25%)是多重耐药菌,30株(37.50%)是产ESBLs,在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中90.0%(27/30)为多重耐药菌.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在多重耐药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耐药组(P<0.05);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在ESBLs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P<0.05);深部溃疡的多重耐药菌比率、产ESBLs比率和既是产ESBLs菌又是多重耐药菌比率均明显高于浅部溃疡(P<0.05).结论 感染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不容乐观,其中产ESBLs和来源于深部溃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6年至2018年湖南省脑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耐药情况以及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出795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分析对象,就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统计分析,2018年ICU分离的13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PCR扩增检测Ⅰ类整合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科室主要为神经外科(24.53%),其次为呼吸内科(22.26%)和重症医学科(13.21%);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20种抗生素耐药率和敏感率0-100%不等,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13株多重耐药菌株6株Ⅰ类整合子阳性。结论 及时统计细菌分布情况、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广东省七彩山鸡养殖场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遗传进化背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省3个规模化七彩山鸡养殖场收集孵化死胚及周围环境样本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试其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MLST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特点。将各ST型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按顺序拼接,用MEGA7软件对拼接好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在采集的514份样本(死胚样本405份、环境样本109份)中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145株(分离率28.2%),其中,24株来源于环境样本(分离率22.0%,24/109),121株来源于死胚样本(分离率29.9%,121/405)。145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和萘啶酸天然耐药外,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100%、80.0%和77.2%,其次为头孢噻肟(耐药率23.4%)。除天然耐药外,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占比达73.1%(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海桑、黄槿和银叶树提取物对6种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微波提取法制备植物茎和叶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用纸片扩散法和微孔板2倍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液对各受试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4种红树植物的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无特异性;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受试菌株的抑菌谱不一致。4种植物茎和叶的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MIC和MBC在2.0~15.6 mg/ml之间。银叶树的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活性,但对副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有抑菌而无杀菌作用。[结论]银叶树可作为抗菌药物的原植物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黄地榆散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制备中药含药血清用于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然后建立烫伤大鼠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模型,分别给予西药硫酸庆大霉素和中药三黄地榆散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在给药后的第3、7、10天检测血液中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体外抑菌实验显示,三黄地榆散含药血清与庆大霉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均为512 μg/mL。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下调大鼠血清WBC、IL-1β、TNF-α的水平(P<0.05)。结论 三黄地榆散能抑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烫伤大鼠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貂源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株基本特性,对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血清型鉴定、ToxA基因检测、强毒株筛选及绝对致死量(LD_(100))测定。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和四环素不敏感,对妥布霉素敏感率为95%;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血清型为G型和B型,分别占85%和15%;20株铜绿假单胞菌均能检测出毒素基因ToxA;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之间毒力差异很大,少数菌株如ZHDL9、ZHDL6等均表现出较强的毒力。以菌株ZHDL9为代表株建立小鼠鼻腔感染模型,采用建立的感染模型测定得菌株ZHDL9对小鼠的LD_(100)为5×10~7 cfu。由此可见,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对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95%,提示该种抗生素可用于临床治疗水貂出血性肺炎,而菌株ZHDL9可作为生物制品研发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蝇蛆抗菌肽粗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绿脓菌素(PCN)的影响。【方法】通过热处理和分级醇沉等方法得到蝇蛆抗菌肽粗提物,得率11%,制成25μg·μl~(-1)的母液,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蝇蛆抗菌肽粗提液体对铜绿假单胞菌模式菌株PAO1和临床分离菌株PCN合成的影响。【结果】当浓度大于0.5μg·μl~(-1)时,蝇蛆抗菌肽粗提液对PAO1的PCN的合成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也有类似的结果。【结论】低浓度(非致死剂量的)蝇蛆抗菌肽粗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PCN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五味子水煎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与临床常用6种抗生素联合对临床分离6株耐药大肠杆菌(E.coil)的作用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南五味子水煎液(SRD)、北五味子水煎液(SCD)以及6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禽源E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微量棋盘法测定SCD与6种抗生素联合对E.coil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平板计数法测定SCD以及SCD与CEF联合对E coli ATCC25922生长的影响.结果 显示:SCD对6株耐药菌的MIC均为64 mg·mL-1,SRD对其中5株的MIC为128mg.mL-1,对另一株的MIC> 128 mg·mL-1;SCD与头孢噻呋(CEF)联用时对5株菌的FIC≤0.5,呈协同作用;与恩诺沙星(ENR)联用时对6株菌的FIC>2,呈拮抗作用;与卡那霉素(KAN)、链霉素(STR)、氨苄西林(AMP)和多西环素(DOX)联合时主要呈相加作用;SCD能抑制E.coli生长速度,使其生长量明显降低,且相较于单独处理.1/4MIC SCD与I/4MIC CEF联合处理的抑菌效果更明显.综上,SCD的抗菌活性强于SRD,且能明显增强禽源临床分离耐药Ecoli对CEF的敏感性而呈现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5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耐药株分别进行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检测,通过对抗菌效果的比较,筛选出对耐药菌抗菌活性好的中草药,测定50种中草药的水提物和75%乙醇提取物对5株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耐药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50种中草药中,只有中药1和中药2的提取物对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耐药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他中草药对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耐药株均无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1和中药2的75%乙醇提取物比水提取物抗菌活性强。  相似文献   

12.
从陕西镇坪、四川宝兴两个林麝养殖中心共采集124份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显示,共分离出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镇坪34株,宝兴26株。两个养殖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伤口脓汁>死亡林麝组织器官>伤皮>鼻拭子>土壤>粪便>尿液>空气,且镇坪比宝兴的总检出率高。所分离的6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趋于一致,都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亚胺培南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磺胺异恶唑严重耐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刃天青显色法检测3种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链霉素、青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和最佳作用时间,并比较与微量稀释法的相关性,探讨应用该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刃天青的试验浓度在75~150μg/mL为宜,细菌接种量1×105cfu/孔,肉眼即可判定MIC值结果,判定时间为8 h。3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和最佳作用时间分别为:5μg/mL,4~6 h;20μg/mL,6~8 h;不敏感。刃天青显色法与稀释法MIC值检测结果一致。本试验结果说明,刃天青显色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动态地反映细胞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情况,能检测药物的最佳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从江苏北部某牛场共采集26头经四环素治疗1周的患乳房炎奶牛的奶样31份,从生牛乳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停乳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均显示出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菌株W_9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产色葡萄球菌菌株W_(12)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多重耐药;松鼠葡萄球菌菌株W_(11)对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耐药。在9种常用的兽用抗生素中,12株分离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3.3%(10/12);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仅为8.3%(1/12)。  相似文献   

15.
从江苏北部某牛场共采集26头经四环素治疗1周的患乳房炎奶牛的奶样31份,从生牛乳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停乳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均显示出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菌株W_9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产色葡萄球菌菌株W_(12)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多重耐药;松鼠葡萄球菌菌株W_(11)对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耐药。在9种常用的兽用抗生素中,12株分离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3.3%(10/12);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仅为8.3%(1/12)。  相似文献   

16.
大叶胡颓子根的化学成分预试及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预试方法初步测定了大叶胡颓子根化学成分的类型,以纸片法和平板法观察其醇提物对4种常见呼吸道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氏杆菌)和革兰氏阳性代表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叶胡颓子根中含有糖及苷类、甾体或三萜类、强心苷、皂苷和酚类、鞣质、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等;大叶胡颓子根醇提物对5种供试菌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较低.大叶胡颓子根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有望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新药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影印培养法,以浓度为1/2MIC的五味子水煎液、五味子醇提物、百部水煎液、百部醇提物对耐环丙沙星大肠杆菌作用24 h,观察作用前后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变化。结果表明:五味子水煎液、五味子醇提物、百部水煎液、百部醇提物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均无明显耐药性消除作用,五味子水煎液、五味子醇提物对人工诱导耐药菌株有一定的耐药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以半年为一个时间段,对2010-2012年上半年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DDDs,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的DDDs呈高度负相关(r=-0.865,P<0.05);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庆大霉素DDDs呈高度负相关(r=-0.966、-0.986,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规范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紫金标(Ceratostigma minusStapf ex Prain)不同萃取相的抗菌活性,为紫金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MIC、MBC值。[结果]紫金标不同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石油醚层对上述4种标准菌和耐药菌的抑制活性均较高,其对这4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0.005、0.078、0.156和0.005 mg/ml。[结论]紫金标初提物呈现广谱抗菌特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这为紫金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集湿天麻,通过常压蒸煮、切片、烘干、粉碎、超声辅助水提醇沉、脱色等工艺处理,得到天麻粗多糖。利用薄层平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定性测定天麻粗多糖抗菌活性,进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0株菌株(包括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简称MIC)。天麻多糖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G~-的MIC范围为0.468 75~15 mg/mL,对G~+的MIC范围0.937 5~120 mg/mL,对真菌的MIC范围0.937 5~30 mg/mL,其中对嗜麦芽假单胞菌090223、黏质沙雷氏菌1379、产酸克伯杆菌3株菌的抑菌活性最好,MIC为0.468 75 mg/mL。汉中天麻多糖粗提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