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色互换"及"找茬"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同一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22名,将其作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名。实验组在技能模拟培训中采取"角色互换"及"找茬"式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带教教师总结点评;对照组在技能模拟培训中仅采取带教教师总结点评方法。教学结束后对参与技能培训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测试、学习效果评价及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学习效果及对教学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中采取"角色互换"及"找茬"式教学方法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生技能集训时出现"高原期"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升技能集训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参加河北省技能统考的应届护理本科生9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名,对照组行常模教学辅导,实验组在常模基础上应用练习曲线干预教学策略。结果实验组达标时间、考核成绩及学生学习过程的情绪体验较对照组良好。结论应用练习曲线有效干预教学策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高原期",完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在肿瘤妇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10—2021-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妇科肿瘤方向的72名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课式学习方法授课,实验组采用混合式学习法授课。课程结束后,通过理论评估、实践技能评估和匿名问卷调查等对教学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理论知识考核(87.67±1.92)分,技能操作考核(88.02±2.03)分;对照组理论知识考核(84.21±2.07)分,技能操作考核(85.63±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肿瘤妇科住院规培医师的综合成绩、操作能力及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组(96.7%vs83.3%,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绝望、依赖及担心愈后等心理障碍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其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的改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智能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行为,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级护理本科生109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53)和对照组(n=56),实验组在双语教学基础上引入SSP,对照组采用原有的双语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并对双语教学效果评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SP对参与《健康评估》双语教学的评价良好,实验组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引入SSP有利于提高《健康评估》双语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思维导图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06—2021-0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进行规培的学员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在规培期间使用线上线下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在规培期间使用常规教学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血液内科专业出科考核试卷及技能操作考核项目,规培完成后采取闭卷考试模式进行成绩考评,笔试成绩、操作成绩各占50%。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学员笔试、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员对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能使学员更好地掌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内容,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员实操水平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普及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效果。方法:采用招募的方式招收大一本科生86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为试验组(43人)和对照组(43人),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对试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调查。结果:培训后,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93.02%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感到满意。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可作为普及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进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促进护理本科新生自我和谐水平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校护理本科新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实验组新生给予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新生给予常规心理训练。采用自我和谐量表检测两组新生的自我和谐水平。结果:实验组新生训练前后的自我和谐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训练前后的自我和谐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经过8周团体心理训练后的自我和谐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本科新生实施有效的团体心理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新生的自我灵活性和改善新生的不和谐性与自我刻板性,提升护理本科新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可以减轻结肠镜检查痛苦的护理方案。方法第1次行结肠镜检查患者3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7例)和对照组(1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结肠镜检查术前护理与指导,观察组在提交结肠镜检查申请单(预约)时即开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和愿意接受结肠镜复查率。结果经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程度较预约时(即干预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均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愿意接受结肠镜复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vs89.2%,90.4%7vs8.4%,P<0.05或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结肠镜检查,能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程度,提高满意度和愿意复查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胃溃疡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32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6例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中重度焦虑占比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8.78%(P0.05);干预后两组精神、生活、睡眠躯体评价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精神、生活、睡眠躯体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溃疡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乡村医生学生20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积件系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成绩考核进行教学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生理学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积件系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掌握课程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4周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 vs 40.0%,3.3% vs 36.7%,10.0% vs 33.3%,均P<0.05),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c=4.865,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带教模式在非麻醉专业规培学员麻醉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2019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专业基地参加规范化培训的非麻醉专业学员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固定带教老师和带教流程,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排班方法,随机分配带教老师,并由带教老师自行决定具体带教方案和内容。比较2组学员出科后的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并对其进行带教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学员的出科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学员对带教老师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非麻醉专业学员在麻醉科参加规范化培训时,采取临时导师制来固定带教老师和带教流程对提高带教质量和带教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输液室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护理干预前(2011年1-6月)的120例输液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满意度低的项目,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然后随机抽取干预后(2011年7-12月)的120例输液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穿刺技术、解答问题、输液室环境、告知注意事项、重视患者不适等7方面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或0.05)。结论根据患者需求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穿刺技术、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高危妊娠产妇住院期间实施优质护理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危产妇,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观察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基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支持、膳食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分析两组产妇并发症、妊娠结果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提高高危妊娠产妇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自觉疼痛下降的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等的差别。结果实验组疼痛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农村初产妇产后抑郁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干预。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在分娩1周和6周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饮食、睡眠、身体恢复、排泄、产后锻炼、母婴交流、情感支持等方面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农村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60例农村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包括饮食,用药干预,心理干预,认知干预等(干预时间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家属参与干预组患者合理膳食,体重控制,遵医用药,血压监控,心理调节等遵医行为依从性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农村MHD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89例行化疗的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45例及常规护理组44例。心理干预组在化疗期间给予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常规护理组在化疗期间仅行常规护理。使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OL-C30)评价患者干预前后正负性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情绪积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情绪积极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并高于同期常规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情绪积极率较干预前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CD-RISC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并高于同期常规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后CD-RISC评分较干预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EORTC QOL-C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