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新鲜组织、干粉末、水溶性抽提液和培养水的过滤液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新鲜角叉菜、干粉末及水溶性抽提液对米氏凯伦藻和微小原甲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新鲜组织和干粉末在较高浓度下对赤潮微藻的生长具有致死效应;采用一次性及半连续培养方式时,角叉菜的培养水过滤液对微小原甲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而采用一次性添加方式时,角叉菜的培养水过滤液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但采用半连续添加方式时,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表明角叉菜分泌了非常容易降解的克生物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Fe3 与赤潮发生的关系,采用模拟生长方法研究了Fe3 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生长的影响。Fe3 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低于0.01μmol·L-1会抑制该藻的生长,在0.01 ̄0.05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Fe3 浓度成正比关系;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Fe=0.2728,Ks-Fe=0.0169μmol·L-1。EDTA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EDTA对于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浓度是0.013μmol·L-1,EDTA浓度小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EDTA浓度大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EDTA浓度成正比关系(μ-EDTA=2.0742x-0.0114,r2=0.9248),浓度为0.13μmol·L-1时藻的生长速率接近最大值,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EDTA=0.3114,Ks-EDTA=0.1160μmol·L-1。探讨了不同Fe3 /EDTA比值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Fe3 /EDTA比值为0.2时藻细胞生长速率达到最大,表明比值为0.2时最适合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因此,赤潮异弯藻适合在Fe3 、EDTA浓度分别大于0.05、0.13μmol·L-1、Fe3 /EDTA=0.2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3.
2种微藻间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球等鞭金藻和纤细角毛藻间的化感作用。[方法]利用交叉培养和添加胞外滤液萃取物2种方法,确定2种微藻间的化感作用。最后,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两种微藻细胞及胞外滤液萃取物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球等鞭金藻滤液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仅当滤液浓度为100%时表现抑制作用。纤细角毛藻滤液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滤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球等鞭金藻(或纤细角毛藻)胞外滤液萃取物对纤细角毛藻(或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近似于其胞外滤液对纤细角毛藻(或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这暗示着2种微藻培养液中的化感物质可以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结论]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笔者认为球等鞭金藻对纤细角毛藻的化感作用主要由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物共同作用引起;而纤细角毛藻对球等鞭金藻的化感作用主要由饱和脂肪酸引起。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轻质油对海洋浮游植物毒性效应机制,并对海洋溢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室内模拟了4季温度(10、16、20和28℃)变化下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的毒性胁迫实验,研究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率曲线得出轻质油对东海原甲藻的96 h抑制浓度为2.40 mg/L,对赤潮异弯藻的96 h抑制浓度为4.10mg/L。同时基于轻质油高挥发性的特点,随着实验过程中轻质油浓度降低,东海原甲藻及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得以恢复。轻质油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还与温度变化有关,温度越高,影响越明显,即冬季影响最小,而夏季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浒苔与中肋骨条藻竞争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华明  石晓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19-7321,7325
[目的]研究浒苔与中肋骨条藻的竞争关系。[方法]以种群密度为变量,采用试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浒苔与中肋骨条藻的生长竞争关系,以及浒苔培养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一次性共培养及半连续共培养体系中,初始接种量为0.2~0.6 g/L的浒苔均能显著抑制初始接种量为1×104cells/ml的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且其抑制作用随着浒苔初始接种量的增大而增大。综合一次性培养及半连续培养试验可以初步推断,活性磷酸盐可能是一次性培养试验中影响到两种藻类竞争的主要原因。初始接种密度为1×104、1×105cells/ml的中肋骨条藻亦能显著抑制浒苔的生长。浒苔初始接种量为5 g/L的培养滤液能够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P0.05),且8 d培养时长滤液抑制作用大于4 d培养时长滤液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藻类水华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海藻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效果的影响,在水温(18±1)℃下,将体质量(1.25±0.02)g的幼参饲养在容积为25 L的塑料水槽中,每槽6头,投喂采用孔石莼Ulva pertusa、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干粉及其混合干粉、鲜孔石莼、鲜角叉菜、鲜裙带菜及其混合磨碎液与25%海泥制成的8种饲料,共饲养6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幼参的生长情况和水体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投喂不同海藻饲料的幼参存活率均在80%以上,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投喂鲜孔石莼饲料的幼参体质量增长最快,特定生长率为(1.38±0.13)%/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投喂鲜孔石莼饲料的幼参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组的摄食率和排粪率均为最高,且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鲜孔石莼组水体的平均氨氮含量最低,为(0.005±0.003)mg/L,孔石莼干粉组最高,为(0.021±0.016)mg/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投喂鲜孔石莼时幼参的生长效果最好,对水体的氨氮含量影响较小,在刺参幼参培育中添加鲜孔石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参藻混养生态系统中孔石莼Ulva pertusar、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相互作用,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了10~6、10~5 cells/mL两种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与孔石莼及刺参不换水混养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孔石莼和小球藻能有效地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氮磷;10~6cells/mL浓度的小球藻在与孔石莼、刺参混养时对孔石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10~5 cells/mL浓度的小球藻对孔石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小球藻浓度为10~5 cells/mL的混养组在水质、刺参生长方面与孔石莼混养组相近,且能较好地抑制孔石莼过快生长。  相似文献   

8.
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及细胞内蛋白质、多糖、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对两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受力;Cd(Ⅱ)、Zn(Ⅱ)浓度分别低于3.0、1.0 mg/L时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浓度则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Zn(Ⅱ)对新月菱形藻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Cd(Ⅱ)能抑制新月菱形藻蛋白质的合成;低于3.0 mg/L的Cd(Ⅱ)、Zn(Ⅱ)能促进新月菱形藻胞内多糖和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主要探讨了塔胞藻对海水中农药的净化作用。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常见农药(敌敌畏、氧化乐果和辛硫磷),塔胞藻经过一定时间生长,测定培养液内农药的含量。结果发现培养液内塔胞藻细胞密度达到1.0×104个/mL时,对农药的净化效率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竞争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启华  赵林  谭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90-1991,2031
用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进行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和培养液N、P含量变化,探讨其竞争优势.结果表明:单独培养时,水华束丝藻生长优势最显著,其次是螺旋鱼腥藻;共培养时,水华束丝藻完全被抑制,P含量较高时,螺旋鱼腥藻生长占优,P含量较低时,铜绿微囊藻占优.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均向水体中分泌或释放较多的含N化学物质,而水华束丝藻几乎不分泌或释放含N物质.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水华束丝藻和混合藻吸收的N、P比值分别为12.1、14.8、12.5和15.2,推测此比值是它们生长最适N、P比.该研究为解释自然水体中蓝藻水华优势种演替的原因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盾壳霉发酵物对几种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盾壳霉进行固体发酵,研究盾壳霉斜面培养孢子液和固体发酵物滤液浸种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及胚根、胚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盾壳霉孢子液和滤液浸种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作物没有促进作用;孢子液对黄瓜、油菜、莴苣的胚根生长,以及黄瓜、莴苣的胚轴生长有促进作用;滤液对油菜、莴苣的胚根生长和黄瓜、向日葵的胚轴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海诸岛利用淡化海砂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岩棉作为无土栽培基质需要频繁更换,不适合运输成本较高的南海诸岛,海砂可就地取材,是南海诸岛首选无土栽培基质。我国尚没有利用海砂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为明确其可行性,以3∶1椰糠蛭石混合基质(CK)为对照,以淡化海砂(T)为处理,进行生菜栽培对比试验,分析形态指标、产量、营养品质和食品安全指标。结果显示:砂栽培生菜商品产量和总干重分别比对照高14.93%和49.73%;砂栽培生菜可溶性糖含量(2.47%)比对照(0.37%)高,硝态氮含量(1.77 mg/g)比对照(12.67 mg/g)低,差异极显著(P0.01),砂栽培生菜蛋白质含量和Vc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砂栽培生菜Ca、Fe、Mg、Zn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砂栽培生菜与对照As、Cd含量都符合国家标准。研究表明淡化海砂栽培生菜产量正常,营养品质好,食品安全,在南海诸岛利用淡化海砂作为无土栽培基质进行蔬菜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3%呋喃丹颗粒剂对蔬菜生长与残留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呋喃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分别测定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呋喃丹对生菜和小白菜的发芽与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低于2.00 mg/kg时,呋喃丹能明显促进生菜和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表现为发芽率提高,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浓度高于10.00 mg/kg时,抑制生菜和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表现为发芽率降低,植株生长异常,出现严重药害,产量降低。进一步残留试验表明,生菜和小白菜中呋喃丹的残留量会随着土壤中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土壤添加呋喃丹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全面禁止呋喃丹在蔬菜基地使用。  相似文献   

14.
Cooloid concentrates were obtained by employing a cross-flow filtration system to ultrafiltrate seawater(which was pre-filtrated by 0.45 μm acetate cellulose membrane)sucessively with three membranes.The retentions(colloid concentrates)and control sample(in which colloid was removed)were then inoculated with a microalga and cultivated in vitro.After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cell content during cultivation,it was found that colloid had an obvious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microalga.Although colloids with different sizes influenced microalga‘s growth in different extent and ways,a brief conclusion could be draw from experiments that colloid might be a potential nutrition source for microalga‘s growth.  相似文献   

15.
郭瑞雪  范志永  徐大勇  王光利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54-11157,11215
[目的]为微生物溶藻工程的实施提供较好的材料。[方法]以淮北水华严重地点作为取样点,筛选到溶藻效果明显的一菌株Q6,通过显微观察和叶绿素a下降率的测定等方法,研究其溶藻效果。[结果]该菌无菌滤液作用3 d,使藻培养液出现黄化,叶绿素a的下降率达70%;5 d时泛白,叶绿素a的下降率达85.6%;Q6菌株无菌滤液具有明显的溶藻效果,证实Q6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进行溶藻的。经高温、蛋白酶和乙醇处理后的上清液均能溶解水华鱼腥藻,溶藻物质应为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核酸和糖类等物质,推测为某种抗生素。[结论]该菌来源于池塘,菌体呈环形,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落有浅玫瑰红色,结合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Q6为微环菌属。  相似文献   

16.
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生理活性物质分析和生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除对根结线虫和大豆孢囊线虫的卵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外,其代谢产物对多种作物有生理活性.在番茄幼苗上30d的试验结果表明,以10.5万孢子/mL浓度的培养滤液,促进番茄生长作用最明显,地上部鲜重平均比对照高4g,根重高0.2g.大豆、小麦、水稻种子对该滤液敏感程度有差异.大豆最敏感,8×107孢子/mL,80~160倍稀释液就具有促进萌发和生长作用,其中120倍稀释液最显著.其次是水稻种子,20倍稀释液作用明显.小麦种子最不敏感,10倍稀释液才表现出刺激生长作用.在各处理中,高浓度滤液均相对表现出抑制萌发和生长作用.培养滤液经柱层析分离收集到 2个蛋白峰,SDS-PAGE分析 2种蛋白分子量分别为 12000和28000.用大豆种子(南农88-48)测定这2种蛋白的生理活性表明均有明显刺激萌发和生长的作用,而透析出的培养液,同样方法处理大豆种子发现均无调控生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菌的代谢产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位于蛋白组分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UV-B在植物工厂紫叶生菜水培种植中的应用,本实验在红蓝组合光中添加不同强度的UV-B,研究对紫叶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强度的增加,紫叶生菜株高及地上鲜重受到显著抑制。高强度下UV-B辐射会降低紫叶生菜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显著增加花青素及总酚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UV-B辐射可以加深紫叶生菜颜色,对鲜重会产生抑制,需要进一步减少辐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