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茶园土壤中分离出菌株TS1,通过含菌平板测定,确定其对茶树冰核细菌具有拮抗作用。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 S rDNA序列测定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将TS1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明确了拮抗菌的种属,为茶树霜冻害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麻沤麻液中细菌菌群构成,确立麻液分离菌的种属地位,本研究以大麻原茎沤麻液为菌种筛选的来源,利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得到24株细菌,并通过16S rDNA序列与细菌菌落形态、菌体的显微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构建24株分离细菌与常规已知菌的系统发育树,初步确立菌株种属地位。研究结果表明:24株细菌共分11属,15种,其中主要以芽孢杆菌属居多,占25%,包括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另有其他菌属,如宋内志贺菌(Shigella sonne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吉氏库特氏菌(Kurthia gibsoni-i),肺炎克雷伯氏菌臭鼻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sp.)等。  相似文献   

3.
抗茶树冰核细菌内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内生菌中进行了冰核细菌拮抗菌的筛选,得到菌株Y1,通过对菌株Y1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βS rDNA序列测定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Y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获得了茶树内生拮抗菌株,明确了菌株Y1的种属,有利于冰核细菌生物防治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从田间土壤中收集并分离获得野生菌株,进行菌体、伴孢晶体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对玉米螟及水稻二化螟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产生的伴孢晶体形状多为不规则形。16S rDNA序列与苏云金芽孢杆菌属的BMB 171同源性达99%,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命名为JN002。该菌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高毒力,对水稻二化螟毒性不及玉米螟,对黏虫几乎无毒力。该菌株是1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强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新菌株,同时也具备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浙江东阳市的玉米细菌性叶斑病标样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YB125-2、YB125-3和YB184具有致病性。对这3个菌株进行培养、形态特征鉴别、常规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序列分析的多种鉴定,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巨大芽孢杆菌能够侵染玉米并引起叶斑病。  相似文献   

6.
茶园土壤高活性氨化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菌株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等一系列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33株氨化细菌菌株。经过活性比较和菌株分类,从中选出3株不同种属的高活性菌株。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16 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菌株SNT3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SNT6属于微小杆菌属,菌株SNT33属于不动杆菌属。同时对菌株的生长环境以及氨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NT3、SNT6和SNT33适宜的pH依次为5~8.5、6~8.5、5~7;3株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5℃;在氨化能力方面,菌株SNT3高于菌株SNT6、SNT33。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高效拮抗茶树炭疽病的内生细菌,以茶树健康叶片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拮抗法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抑菌效果评价及培养条件优化。从分离的16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茶树胶孢炭疽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X13。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 S rDNA系统进化发育分析显示,分离的菌株X1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X13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1.6%。生长曲线表明,菌株X13对数生长期为接种后2~14 h。响应面优化的培养条件为4.0%(质量百分浓度)玉米粉,1.0%(质量百分浓度)的硝酸钠,接种量3.5%(体积分数)。本研究结果可为茶树炭疽病防治及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香蕉枯萎病园区中,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HN-1,并进行对峙培养、孢子萌发抑制测定。结果表明:HN-1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将HN-1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的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病促生的内生性细菌菌株,提高油菜的抗病性,对武汉地区甘蓝型冬油菜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同时对分离的内生细菌进行了拮抗菌株和促生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从采集到的油菜样本中共分离得到134株内生细菌,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这些菌株属于18个细菌属中的33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占优势,分别占分离物总数的46.27%、15.67%和11.94%。油菜根、茎和叶内生细菌分离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47、2.808和2.356,辛普森指数分别为0.956、0.939和0.907。经过平板筛选、离体叶片筛选以及活体油菜接种筛选,发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CanL-30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eria biglobosa)有拮抗作用,还具有稳定的抑制核盘菌的效果。进一步试验表明,菌株CanL-30主要通过产生抗真菌物质抑制核盘菌生长。研究还发现CanL-30能促进拟南芥和油菜生长。上述结果说明冬油菜存在丰富的内生细菌资源,从中可以筛选得到防病促生的细菌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一株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卵块离体培养法,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卵块中分离筛选到1株类酵母菌菌株,命名为34号菌株。比较34号菌株与直接从褐飞虱虫体内分离的类酵母共生菌(yeast like symbiotes, YLS) 26S rDNA序列同源性,并将结果在GenBank 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搜索,结果显示两种菌株都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的解脂假丝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初步表明分离所得34号菌株可能为褐飞虱内共生菌的一种,同时也说明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可通过离体培养的方式获得。  相似文献   

11.
腐乳相关研究及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全面系统地对腐乳的种类、原辅料、加工工艺、生产用菌、风味特征、营养价值以及研发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旨在为进一步推动腐乳传统食品商品的多样化、携带食用方便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杨  张金凤  马雪  马松艳 《大豆科学》2019,38(3):449-454
为得到大豆芽花生内酯豆腐最优制备工艺,以绥化寒地黑土地产大豆、花生为主要原料,大豆经发芽脱腥、花生经烘烤处理,以葡萄糖酸-δ-内酯(GDL)作为凝固剂制作一种新型内酯豆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基料(大豆芽和花生)与水比例、大豆发芽时间、凝固剂(葡萄糖酸-δ-内酯)添加量,以内酯豆腐的感官评分和失水率为评价标准确定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大豆芽与花生配比为4∶1,基料与水配比为1∶6,大豆发芽时间为48 h,GDL添加量为2.3%,并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QDA)方法对比最佳工艺配方条件下生产的大豆芽花生内酯豆腐与市售内酯豆腐的风味特性(豆香味、花生香味、顺滑、细腻、弹性、涩味、酸味),结果表明:大豆芽花生内酯豆腐表面组织较均匀细腻、洁白、口感较好、营养丰富、且具有大豆和花生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茶树上分离获得了22株具冰核活性的细菌,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和16 S rDNA序列测定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将山东茶树上存在的冰核细菌鉴定为Pantoea属的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相似文献   

14.
柱花草根际土著根瘤菌的丰度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我国柱花草根际土著根瘤菌在不同生态环境土壤中的丰度及其遗传多样性,分别在海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柱花草的主要分布区域采集土样及根瘤,通过MPN法测定得到各种土壤中土著根瘤菌的丰度,并从采集的根瘤中分离获得的55份根瘤菌菌株进行16SrDNA全序列分析,与相关参比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及聚类。结果表明,我国柱花草主要种植区域土著根瘤菌含量差异较大,每克干土中含量为0.7×102~7.5×106个,海南儋州区域的含量最高,广东湛江南亚所区域的含量最低;所分离出的菌株都属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sp.),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合为8大类群,初步确定55株柱花草根瘤菌的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5.
摸清蒙自枇杷根腐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区系分布,为有效可持续防控枇杷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稀释平板法在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获得114株枇杷根腐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经显微镜形态鉴定。109株真菌鉴定为以下24种:Absidia corymbifera、Absidia cylindrospora、Absidia spinosa、Acremonium cerealis、Acremonium murorum、Aspergillus niger、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Colletotrichum dematium、Fusarium flocciferum、Mucor circinelloides f. janssenii、Mucor circinelloides f. wsitanicus、Penicillium atrovenetum、Penicillium canescens、 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corylophilum、Penicillium daleae、Penicillium digitatum、Penicillium nigricans、Penicillium oxalicum、Penicillium saceulum、Penicillium variabile、Pythium intermedium、Trichoderma strigosum、Verticillium fungicola,分属于11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是优势属,另外5株真菌属于担子菌。  相似文献   

16.
采用稀释涂板法对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甘蔗茎部内生菌进行分离,同时进行16S rDNA扩增检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20株不同的内生菌,所获得的内生菌分属于6个类群(Actin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Acidobacteriales)、16个属(Staphyococcus,Leifsonia、Kineococcus、Frondihabitans、Curtobacterium、Microbacterium、Amnibacterium、Methylobacterium、Rhizobium、Terriglobus、Sphingomonas、Acidisoma、Stenotrophomonas、Enterobacter、Burholderia、Variovorax),其中,Actin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类群占总数的65%。除SC-4、SC-11与其同源细菌相似性分别为97%、96%外,其余分离菌与同源菌相似性均在98%以上。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甘蔗茎部内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豆渣馒头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波  芦菲  王东玲  孙俊良 《大豆科学》2011,30(6):1011-1016
研究了豆腐渣粉、谷朊粉、酵母添加量对馒头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TPA)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豆渣馒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研究豆渣馒头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小麦面粉85 g、豆腐渣粉15 g、谷朊粉1g、活性干酵母0.6g、发酵时间120 min时制作的豆渣馒头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口感.电镜分析显示,豆...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区大豆根内拮抗菌AF-67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筛选生防菌共436株,有生防性能71株,占16.3%,抑菌效果较好8株,占1.8%,能快速高命中率的获得具有防病效果好、抑菌谱广的生防菌株。内生菌AF-67与Fusarium oxysporum共培养时,能使其菌丝体及其分生孢子生长明显畸变。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AF-67被初步鉴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9.
从工业化生产实际出发,探讨了豆渣的高效水解技术、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培养工艺。不同工艺条件下,采用纤维素酶和普鲁兰酶水解豆渣,以葡萄糖为标准测量水解后料液中糖含量,得出水解豆渣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5℃,料液比为1∶24,先用普鲁兰酶水解,调至pH5.0,再用纤维素酶水解,调至pH5.5,普鲁兰酶3 h,纤维素酶1 h,时间比为3∶1,加酶总量为3%,普鲁兰酶∶纤维素酶为3∶1。用此条件对豆渣进行水解得到水解液,料液中含糖量最高位为160.7 mg·kg~(-1)。用含量为35%的水解液去培养抗性菌株,筛选的抗性菌株C发酵效果较好,酵母含量达18.49 g·L~(-1)。  相似文献   

20.
1株广谱抗真菌芽孢杆菌TR21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PI50CH鉴定系统、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法,对1株分离自石斛兰叶片的广谱抗真菌芽孢杆菌TR21进行生化和分子鉴定。通过API50CH系统测试,TR21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相似性为90.3%,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TR21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 subsp.subtilis、B.subtilis subsp.spizizenii和B.velezensis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序列相似性皆为99%,而基于gyrA和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分别为96%和91%。结合16S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也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比较API鉴定和基于不同基因的鉴定发现,分子鉴定更加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