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早熟陆地棉新陆早6号及其栽培技术翟炳轩(新疆兵团车排子原种场833208)陈庆明陈建军(新疆兵农七师农业局新陆早六号(原名系550),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以85—174品系为父本、引进美国高强力品种贝尔诺斯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系统连续选择培育...  相似文献   

2.
2001年从农五师农科所引进新陆早12号并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棉花新陆早12号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丰产性,品质优良.2002-2003年得到大面积推广,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掌握了新陆早12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出在乌苏市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陆早38号(原代号905)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技术选育的早熟陆地棉,2008年2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干旱胁迫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对品种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研究分析,对以新陆早系列品种为主的15个北疆棉花品种的抗旱性作了初步评价和研究。不同棉花品种间的抗旱性差异较大,其抗旱性依次为:新陆早33号>新陆早12号>新陆早48号>新陆早7号>新陆早1号>塔什干7号>新陆早31号>新陆早6号>新陆早9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36号>塔什干1号>KK1543>新陆早26号>18-3。  相似文献   

5.
筛选出适合新疆巴州地区种植的优质早熟棉品种,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区域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提供品种保障.比较了11个早熟棉花品种在巴州地区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等表现,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品种的籽棉产量、衣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和伸长率共7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11个优质早熟棉品种的综合排序为新陆早51号>新陆早33号>新陆早68号>新陆早61号>新陆早27号>新陆早18号>新陆早26号>新陆早42号>新陆早50号>新陆早70号>新陆早40号.因而推荐新陆早51号作为新疆巴州地区棉花良种繁育保障性品种.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棉区属西北内陆特早熟棉区 ,是全省棉花主产地 ,也是国家优质、高产棉基地之一。年播种棉花2万多公顷 ,年产皮棉2000多万公斤。同时 ,由于配方施肥和矮、密、早、膜栽培技术的配套实施 ,棉花产量有所提高 ,要使棉花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只能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改良品质 ,当务之急是提纯复壮原有品种和培育新品种 ,以尽快改变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品种多、乱、杂的局面。1品种类型及其分布近年来 ,河西走廊棉区出现品种多、乱、杂的问题 ,如安敦盆地 ,近年栽培的品种有新陆早1号、新陆早4号、新陆早6号、新陆早7号、新陆早8…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从农五师农科所引进新陆早1 2号并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棉花新陆早1 2号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丰产性,品质优良。2 0 0 2 -2 0 0 3年得到大面积推广,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掌握了新陆早1 2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出在乌苏市的栽培技术。1产量及纤维品质表现1 .1产量。2 0 0 1年经过品种比较试验,霜前皮棉公顷平均1 71 9kg,较对照新陆早7号增产1 1 .5 % ,在8个参试品种中排名第一。2 0 0 2年该品种在乌苏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面积达1 .0 7万公顷,皮棉公顷平均1 634.85 kg,比全市平均单产增产5 .1 % ;2 0 0 3…  相似文献   

8.
新陆早7号是石河子棉花研究所1982年以自育品系347-2为母本,原苏联引进的塔什干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海南岛南繁加代和本所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原品系名822,1997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新陆早7号。新陆早7号的丰产指标...  相似文献   

9.
新棉1号(新GK-4)由新疆农科院经作所和甘肃酒泉棉花试验站联合选育而成.其母本新陆早13号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培育的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系,是新疆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棉花新品种.父本新陆中15号是新疆农业大学培育的早中熟、丰产、中长绒品种,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5-2006年参加本所早熟棉比较试验,2007-2008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甘肃省生产试验,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棉1号,编号甘审棉001号.  相似文献   

10.
高产早糯新品种“宁糯605”杨炎官,徐乃耕,林建生(宁德地区农科所355003)宁糯605是宁德地区农科所用矮梅早4号/洲154//RP1674-4032-3193///宁早768多亲本杂交育成早糯新品种,经两年地区区试和示范,表现高产、抗病,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新陆早32号脱叶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脱叶是机械采棉的必要环节和前提,筛选效果较好的脱叶剂,确定科学的施药方案,是推广机械化采棉技术的重要手段.针对新陆早32号适合机采的品种特性,研究不同脱叶剂对新陆早32号产量、品质以及种子成熟度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新陆早32号的脱叶剂类型并确定合理的施药方案,为新陆早32号的合理机采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新陆中2号和4号选育探讨优质育种莫俊新疆农科院乌鲁木齐830000陆地棉新陆中2号、4号是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8年和1992年先后审定命名推广的新品种。2个品种共同的特点是纤维品质优异,单纤维强力分别达3.82g、4.07g;纤维比强度...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新品种新陆早57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陆早5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60—2[新陆早17号(9908)×辽棉16(辽205)]为母本、新陆早8号为父本杂交,经南繁北育、田间及自然病圃鉴定筛选而成。2010年申请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花品种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3年7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高产杂交棉棉铃发育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选用不同叶形杂交棉品种,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棉铃直径、长度、体积、重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铃龄20d之前品种间棉铃最大直径、长度、体积及棉铃干重无明显差异;铃龄20d以后,棉铃最大直径、长度、体积及干重迅速增加,品种间均表现为石杂2号新陆早43号新陆早33号。对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分析表明,新陆早43号和石杂2号单株结铃数、铃重及产量均高于新陆早33号,但棉纤维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等纤维指标均低于新陆早33号。  相似文献   

15.
1产量表现2003年在133团种子站的品种对比试验田中,新陆早23公顷子棉5503.5 kg,2004年133团推广种植新陆早23号1176 hm2,平均单产子棉4459.1 kg,比大田种植的新陆早9号增产9.2%;在种子站的9个新品种对比试验中单产子棉4515kg,比对照新陆早12号增产8.6%,排列第三名。新陆早23号属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型品种,在花蕾期调查100株,枯萎病指9.7,黄萎病指14.3。新陆早23号属早熟棉区品种,适宜在北疆和其它早熟植棉区种植,特别适应机采棉区种植。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1土地准备。目前本区植棉大部分都采用小三膜高密度植棉,故对土地的平整度要求较高,因…  相似文献   

16.
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早7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早7号欧阳本廉黄顶元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石河子832000新陆早7号(原名822)是1982年以自育品系347—2为母本,塔什干2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海南岛加代和本地多年连续定向培育选择育成。自1991~1997年先后参加了...  相似文献   

17.
新陆早48号     
新陆早48号南新植惠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石选87/优系604(新陆早28号优系)为亲本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10年经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同审棉2011013。  相似文献   

18.
早熟陆地棉新陆早8号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陆地棉新陆早8号简介李保成刘彩霞刘干冯国礼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石河子832000早熟陆地棉新陆早8号(原1304)是我所1982年以抗黄萎病材料为母本,新陆早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F1代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经多年的南繁北育,按育种目标要求定向...  相似文献   

19.
<正>新陆早62号(新石K13)是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研究所和石河子市庄稼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北疆早熟植棉区生态条件定向选育的早熟陆地棉品种。2013年新陆早62号通过新疆审定后,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积极和种业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建立新陆早62号良种繁育体系、完善配套栽培技术规程等方法加速新品种的快速推广。目前新陆早62号已经成为新疆兵团第六师、第八师等北疆早熟植棉区棉花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肖晓春 《杂交水稻》1997,12(5):26-26
杂交晚籼新组合协优赣20号XieyouGan20,anewlateindicahybridricecombination肖晓春(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336000)协优赣20号是我所用矮败型协青早A与自选恢复系O1666选配而成的1个高产、优质、抗性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