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面环山、三面绕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典型风水格局形成了阆中山水城市的骨架和环境意象。文章以“山水”和“风水”为根本出发点,分析了阆中山水城市的景观艺术特色,希望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能完美地传承和保护好阆中古城这一世界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州市“山、水、城、田、海”自然格局式的山水城市建设实践,特别是近十年广州在城市环境建设优化和生态建设保护方面的做法和成就,从三个方面阐述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理论的核心,强调城市建设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相互交融,并借用佛家“不争、无相、舍得”六个字说明山水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视角研究"山水城镇"空间的城市设计。从剖析"山水城镇"的两个原型入手,即"桃源寻踪"的山水自然原型和"文脉凝成"的山水历史原型,来探讨"山水城镇"的环境骨架——"大山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从"潜龙勿用"的空间选址到"阴阳相衡"的空间格局),及"山水城镇"的构建要素——"微山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从"天地人和"的建筑空间到"精气神备"的园林空间)。由"大"入"微"地探讨"山水城镇"景观空间的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4.
陈朝辉 《广东园林》2001,(4):24-25,23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北靠白云山,南泊珠江水,有“云山珠水”水称,为建成生态城市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生态城市也称为山水城市。依山傍水的城市可以称为山水城市,但不一定是生态城市。具有生态城市内涵的山水城市应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碧水工程,整治好环境污染,使之具有蓝天、绿荫、碧水、既美丽、又宜人,达到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的高度协调。碧水工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岭南园林以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特质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其不同时期的造园创作都有传承和创新。借创作岭南和园为契机,梳理现存的广府岭南园林实例,发现岭南园林的风格和形式既有统一的传承,又在明清、清末民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个历史阶段各具时代特色。顺德北滘岭南和园的设计探索,以“山水、街市、人家”为主题,遵循“北山南水、负阴抱阳”的传统山水格局,荟萃4个历史阶段的岭南园林设计语汇,创作“和园六景”,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与城市和谐共融的水乡生活画卷,探索了岭南园林精髓的传承和设计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按照“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建设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构想,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积极营造最宜人居的城市环境。依水而建,伴绿而荣,凸显自然山水优势。三门峡拥有丰富的山水文化和森林绿地资源,在自然生态环境上既有黄河流域特色,又有北国江南风韵  相似文献   

7.
1990年 7月 31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致信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说 :“我近年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溶合在一起 ,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 ?1 993年 2月 ,在北京召开的“山水城市座谈会”钱老又作了《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的书面发言。笔者多年对中国风景名山的研究 ,阐述中国山水诗画的兴起 ,“羊城八景”是广州山水城市的缩影和重塑珠江“母亲河”形象等 ,请同行赐教。一、中国山水诗画的兴起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鸦片战争时期 ,长达 1 70 0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文化曾…  相似文献   

8.
西安楼观台     
陆琦 《广东园林》2019,41(4):97-100,108
楼观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城东南15km的终南山北麓,依山带水,风景优美,绿荫蔽天。古人曾赞美这里超凡的自然山水为:“关中山河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这里是中国道文化的发祥之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素有“天下第一福地”和“洞天之冠”的美誉,道教称为“仙都”,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  相似文献   

9.
何昉 《广东园林》2011,33(6):11-1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次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这是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理论提出的,是对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设想。钱老说“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城市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建造的。城市的核心主体是人。因此,发展和建设一个有利于人...  相似文献   

10.
翟鹏 《国土绿化》2020,(2):53-54
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的廊道,它在山水城市建设中作用明显,既是串联山水与城市的连接线路,也是观赏山水景观的最佳视廊。而山水城市中的绿道,更加具有游憩空间的丰富性和线路变化的多样性。文中主要针对鞍山市汤岗新城绿道的地理特点以及绿道中的建筑与景观的结合特点,进一步阐述绿道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海航  李铀 《林业科技情报》2014,(2):116-117,119
乡土树种具有的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并具有文化底蕴和标识功能等优点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通过对乡土树种的特点及对乡土树种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论述了乡土树种与城市景观的相互关系,阐明其在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陈光宇 《林业科技情报》2013,45(2):75-75,77
作者以莱茵小区的景观设计为实例进行分析,论述整个小区的建筑与景观构成了有机整体,阐明景观的设计手法以德式园林为造景线索,体现了文化与休闲相融合、人工与自然相呼应、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3.
杨湘涛 《林业调查规划》2014,(3):128-130,139
对陕西安康地方文化中的风物传说、历史文物、民间艺术进行阐述。从雕塑与书法的结合、绘画与图文结合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文化元素在安康园林城市建设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等。  相似文献   

14.
浅析人工水池生态景观设计及水体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可见,水是构成风景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景观水体的设计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水体生态维护与水景、绿化等相结合,并根据空间变化形成多层次景观。结合地形、水面、绿化、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营造自然化、景观化的生态型绿色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颜琳 《广东园林》2008,30(1):18-19
借助自然气象的变化和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来创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是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的一大特色。同时,四时造景也是古典园林体现植物景观特色和大自然无穷魅力的重要造园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6.
延安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安城市森林建设的目标是把延安建成生态环境优良、城市景观多变、文化内涵丰富的生态园林城市,城市森林建设从市中心到郊区建立三个绿化生态圈,第一圈是城市防污调气美化生态圈,第二圈是近郊美化、防护、农林果生产带生态圈,第三圈是远郊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风沙防护、林果生产林生态圈。近郊美化、防护、农林果生产带生态圈是近期建设中心。    相似文献   

17.
张薇  孙大维 《林业科技情报》2013,45(3):73-73,75
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街道景观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性、艺术性更直接反映给城市居民,因此做好街道景观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小井沟风景区以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态建设为主要原则,以治理改善小井沟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生产与生活空间为中心,在规划设计方面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以水体景观、地貌景观、动植物景观和气象景观为主体,借自然之势营造景区景点,使景区建设等各方面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渊源深远,具有丰厚的哲学及文化内涵。这些园林并非简单的景观设计体,它还能体现出人工与自然风景的和谐关系,具有深远意义。就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关系而论,为现代环境设计提供了文化观念,同时还指导了现代园林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运作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丰富度密度、均匀度、分离度、分维数等指数,分析了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域的多样性丰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相对均匀,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的破碎化程度较轻,经济林和农田等人工景观较破碎,表明人为干扰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