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施叶面硒肥对绍兴茶叶含硒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硒肥对同一品种茶树茶叶含硒量的影响;研究了喷施同一种叶面硒肥对不同品种茶树茶叶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茶树新梢迅速生长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对茶叶新梢的含硒量有显著影响;叶片含硒量与喷施硒肥的浓度成正相关,并且硒肥喷施浓度不宜随意提高。同一种硒肥对不同茶树品种的肥效有明显不同,实验表明,福鼎大白茶、鸠二0和中茶108对绿力硒之源的施用反应最好。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成茶中硒的浓度在0.08~0.12ppm,比红薯干、玉米、大麦、小麦、大米、黄豆、油菜籽的含硒量都高,因此称茶叶是人类食物链中植物环节及补硒途径的高硒资源”’。近几年来,我国茶叶学者对茶叶中的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一、我国茶叶的含硒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方兴汉”‘等对我国各地区各茶类茶叶的含硒量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宗绿茶的平均含硒量(0.137lpg/g)及最高含硒量(s.s&vug/g)都位居各条类之首,其次是边销紧压茶,平均为0.1265ug/g,其它茶类平均含硒量均在0.卫"g/g左…  相似文献   

3.
喷施亚硒酸钠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低硒茶园茶叶含硒量、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新梢生长过程中,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含硒量,其提高幅度与亚硒酸钠的喷施浓度成线性正相关。喷后第6天新梢含硒量达到最大值,以后以8%─10%的日速率递减;至第10天,新梢中的有机硒含量达到85%,即从喷后第10天─第18天内可采摘富硒茶。每公顷喷施亚硒酸钠0.10kg─0.40kg时,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硒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硒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药浓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显著增加,1/300浓度喷施效果最好,在苗期和花期都喷施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对马铃薯喷施该肥可提高马铃薯块茎含硒量,特别在1/300浓度下苗花期喷施可大幅度提高块茎含硒量。  相似文献   

5.
硒肥对马铃薯茎产量及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了硒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含硒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茶树鲜叶含硒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福建三茶区茶树鲜叶含硒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有效态硒含量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主要因素,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土壤上种植,由于土壤中的有效态硒含量不同,茶树鲜叶含硒量竟相差11倍(黄品种)和18倍(水仙品种);其次是茶树品种间的差异,在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含硒量高低相差近4倍;第三是季节间的差异,茶树鲜叶含硒量表现为头、四茶显著高于二、三茶,高低相差为2倍左右。茶叶加工过程对茶叶含硒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硒对茶树生长及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硒是动物及人体的必需元素,我国有许多地方缺硒,缺硒与人畜禽40余种疾病有关。在缺硒地区,通过喷硒的方法可获得含硒量较高的硒粮,硒粮对克山病、大骨节病等与缺硒有关的疾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陕西、湖北富硒地区曾有过有关土壤及茶叶含硒量的报道,本文作者也曾报道过我国茶叶含硒的状况。本文就硒对茶树的必需性,硒对茶树生理活动、物质代谢的影响以及茶硒的形态进行研究,以为今后开拓富硒茶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且大多数品种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采摘季节对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春茶>秋茶>暑茶>夏茶,各季节含硒量之间差异显著(P<0.01)。同一无性系茶树品种种植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土壤条件下,其茶叶含硒量(相同采季按同一标准采摘)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与土壤有效硒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而制茶工艺对商品茶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该文作者认为通过品种选育、采摘季节的调节、提…  相似文献   

9.
硒肥施用时期对花生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方式,设置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硒肥试验。以不施用硒肥为空白对照(CK),研究硒肥不同施用时期对花生籽粒中硒元素含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硒肥均能显著增加花生籽粒中硒元素的含量,且硒肥施用时期对花生籽粒含硒量提高顺序为结荚期始花下针期饱果期三个时期平均施入CK;不同时期施用硒肥对花生产量提高顺序为结荚期始花下针期饱果期CK三个时期平均施用。  相似文献   

10.
茶叶硒的浸出量与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福建安溪精制秋茶“铁观音”,进行了茶叶硒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以及冲泡次数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茶叶与茶汤之比1:10的条件下,茶叶硒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0.009466+0.001598logx,R^2=0.9368;茶叶硒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0.002612e^1.49lx-1,R^2=0.966  相似文献   

11.
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7个不同的施硒(Na_2SeO_3)水平(0、0.5、1、2、4、8、16、32 mg/kg),研究硒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肥对紫云英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紫云英含硒量也随之增加,两者相关性(r=0.99**)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硒肥利用率不断下降,不同处理硒肥利用率为0.89%~3.25%;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土壤中的全硒和有效硒含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土壤中硒的残留率却有着相反的趋势,不同处理硒的残留率为41.82%~82.64%。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冬小麦硒的含量及其富硒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给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取样、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方法,同时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河北省冬小麦硒的含量及小麦富硒施肥技术。结果表明:(1)河北省冬小麦含硒量变化范围为0.010~0.222 mg·kg-1,其中46.67%的冬小麦缺硒,35.00%的冬小麦轻度缺硒,正常含硒量的小麦仅占18.33%;(2)通过土壤施硒和叶面喷硒可有效地提高冬小麦籽粒的含硒量,达到富硒小麦的要求,而浸种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以亚硒酸钠作硒肥,生产富硒小麦的土壤施硒量以0.10~0.25 mg Se·kg-1为宜;叶面喷硒的适宜浓度为40 mg Se·L-1,每公顷用液量750 kg,以小麦抽穗至灌浆初期进行喷洒效果较好。因此,建议在河北省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产富硒小麦的土壤适宜施硒量为225~562.5 g·hm-2,叶面喷硒的适宜施硒量为30 g·hm-2。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大米含硒量分析及生物硒肥对籽粒硒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江苏省 5 2个不同品种大米样品、全国部分省市 30个大米样品以及两种用不同硒生物肥生产的富硒大米的含硒量 ,研究了生物硒肥对大米含硒量及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江苏省的大米含硒量为 0 .0 15~ 0 .0 5 6 mg/kg,平均为 0 .0 35 mg/kg± 0 .0 0 9mg/kg;全国部分地区的大米含硒量为 0 .0 11~ 0 .0 5 5 mg/kg,平均为 0 .0 2 5mg/kg± 0 .0 11mg/kg,湖北恩施的大米含硒量达 0 .2 6 2 mg/kg。依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谷物食品摄入量 ,推算江苏省和其他地区居民从大米中摄入的硒分别为 10 .5~ 17.5 μg/(d·人 )和 7.5~ 12 .5 μg/(d·人 )。在水稻齐穗期喷施硒 2 0 g/hm2 ,大米含硒量由普通大米的 0 .0 71mg/kg分别提高到 0 .4 71mg/kg和 0 .6 4 0 mg/kg,有机硒比例分别由普通大米的 78.38%提高到 87.11%和 89.0 8%。外源硒能显著提高大米的含硒量和有机硒含量及比例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荞麦种质资源含硒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省甜荞75份,硒含量平均值为0.136μg/g,最高值0.738μg/g,众数为0.080μg/g:苦荞56份,硒含量平均值为0.254μg/g,最低值0.013uμ/g,最高值0.500μg/g,众数为0.287μg/g。山西荞麦含硒量远高于外省荞麦的含硒量,可能与山西省部分地区土壤的含硒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3年的试验与技术总结,就富硒稻谷的种植环境要求、育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对土壤含硒量低于0.4 mg/kg的贫硒区,通过喷施硒肥达到富硒米标准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乌龙茶硒含量的影响.设计亚硒酸钠施用量CK (0g Se·hm 2)、S1(500 g Se·hm-2)、S2 (1000gSe· hm 2)和S3 (2000 g Se·hm 2)4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茶叶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硒含量,提高幅度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施硒处理,当年茶叶硒肥新稍吸收率在0.040%~0.066%之间,土壤施用亚硒酸钠中硒的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富硒茶研究中硒在茶树体内的分布规律。茶叶中硒含量及硒的形态,硒对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影响,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决定富硒茶的主要因子和茶叶富硒的不同途径的研究成果,为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发富硒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硒土中不同主栽大豆品种积累硒的差异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低硒土壤中主栽大豆品种积累硒的品种差异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施硒与不施硒,不同大豆品种子粒对硒的积累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供试品种中,通矮405积累土壤硒的能力较强,启东绿皮黄豆硒肥的肥效较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子粒积累硒的差异是由于植株对土 效硒利用率的不同造成的。在硒酸钠依时间和浓度的吸收动态试验中,通矮405幼苗含硒量均高于启东绿皮黄豆,但硒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则无差异。说明通矮405植株对土壤溶液中Se^6 较强的吸收能力导致了其对低硒土壤中有效硒有较高的利用率,是其子粒积累硒能力较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富硒水稻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水稻施用富硒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施富硒康495ml/hm^2,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水稻籽实含硒量,达到富硒标准,而且还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大面积实验结果,水稻籽实平均含硒量达到40.3μg/kg,平均增产8.2%。  相似文献   

20.
不同硒肥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Y两优302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3种硒肥试验,研究不同硒肥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对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可提高水稻籽粒中的硒含量,不同硒肥作用效果不同。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以齐穗后3d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500倍液50kg/667m^2效果最好,水稻籽粒中硒含量达0.067mg/kg,比对照增加0.043mg/kg,达极显著水平,生产的大米符合富硒米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