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为观察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开花生物学特性,探讨野生茶树雄性不育表型特征。以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及可育株为试材,田间观察了野生茶树的开花物候期、单花发育进程和花器形态特征,并采用离体萌发法、染色法测定其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开花物候期为9月上旬—10月上旬,全花期持续约29~33天,花期与对照材料相近。雄性不育花从花芽分化至花瓣凋谢平均历时约107天,比对照长14天。雄性不育花器结构具有典型的雄不育特征,表现为花冠开展度小,花丝弯曲畸形,花药彼此粘连,皱缩干瘪,不裂药,花药内无花粉或有微量败育花粉。雄性不育花雌性器官发育正常,柱头从开花前1天至开花后4天具有可授性,最佳授粉时间为开花后1天。所调查的野生茶树雄性不育类型属于花药败育型和花粉败育型。  相似文献   

2.
食荚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首例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度、遗传特点及稳定性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在生育前期。不育株外部形态特征与正常株没有明显差异;现蕾后,剥开花蕾可看到不育株的花药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而可育株的花药呈橙黄色。用I2-KI染色法镜检花粉的可染性,发现不育株的花药内没有花粉粒,败育彻底,为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用不育株作母本,与同品系的正常可育株进行姊妹交,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用不育株作母本,其他品系作父本进行测交,同时用其他品系作母本,姊妹交F1作父本进行反交,正反交后代的育性表现一致。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呈3:1分离。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性是可遗传的,属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类型,与细胞质遗传物质无关。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下,不育性状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3.
棉花核不育系豫98-8A育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1999年从转基因后代遗传群体中发现的1株雄性不育植株不育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现有不育基因的等位性,采用表型观察测量,以及经典的自交和测交手段,研究了该不育材料败育性状的遗传规律。花器官形态特征调查表明:不育株花柱长和花柱外露长度均明显高于同质系的正常可育株,而每朵花的子房直径及花药数量没有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杂合体可育株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呈3:1分离,不育株与杂合姊妹可育株测交,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表明该核不育材料受隐性单位点控制;与阆A(msc1)、洞A(msc3)等育性位点杂合可育株分别杂交,其F1代单株育性均得到恢复。由其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均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3和7:9两个育性分离群体,表明该材料败育基因为不同于阆A、洞A的不育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4.
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药败育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厚轴茶(Camellia crassocolumnaH. T. Chang)雄性不育株花器发育形态、花药和花粉败育时期及兵细胞学特征,利用体视显微镜、石蜡切片技术、染色体制片和DAPI染色法,对厚轴茶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开花迚程、花器形态、花药发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育过程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厚轴茶花属于完全花,花药其四室、呈蝶形,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其双核,于四分体时期形成分泌型细胞,单核花粉期开始降解,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和胞质分裂后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小孢子呈三角形,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蕾发育早期,不育株雄蕊发育正常,与可育株无明显差异。花蕾发育后期,不育株花丝弯曲,花药粘连、干瘪、褐化、坏死,不裂药。不育株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细胞异常增生、排列混乱,单核至双核花粉期绒毡层延迟降解。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环状单价体、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缺失、不均等分离、微核和多分体等异常现象。不育株小孢子胞质紊乱,单核期花粉粒相互粘附,花粉壁皱缩变形,花粉细胞质和细胞核模糊不清,成熟花粉细胞空瘪凹陷。研究结果表明,厚轴茶雄性不育花器形态属雄蕊萎缩型和花药异常型,花药发育受阻于减数分裂至单核花粉期,存在花粉母细胞败育型和单核败育型。单核花粉期是兵花药败育的主要时期。花药绒毡层异常发育和延迟降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小孢子和花粉粒发育异常可能是兵花药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型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一种来源于陆地棉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3份转育材料(G22A,H109A和1793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花器形态及细胞学观察。花器形态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22A,H109A和1793A三个不育系均花瓣小,花丝短,柱头明显外露,败育彻底,无花粉。败育时期主要发生在造孢细胞增殖时期至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表明这3份不育材料不育性状不受细胞核基因的影响。对不育材料与其保持系细胞学观察发现,不育材料与正常花药发育细胞学形态上主要差别是绒毡层发育。不育系绒毡层的着色不明显,大小与中层细胞相似且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不降解,而保持系绒毡层的着色深,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逐渐降解。因此,根据细胞学研究结果可以说明花药中绒毡层发育异常是该来源于陆地棉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败育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粱不育系小花败育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雪红 《种子科技》2000,18(5):303-304
高粱不育系小花败育直接影响着单位面积的种子产量 ,相应地增加了种子生产成本 ,影响着种子生产户的积极性。因此 ,对小花败育的预防显得十分重要。1 高粱不育系小花败育的现象及原因1.1 高粱不育系小花败育现象 :小花败育就是高粱雄性不育系雄蕊、雌蕊发育不正常 ,不完全 ,不能授粉结实。生产上一般表现为子房变小 ,花柱变短 ,羽毛状柱头发达 ,花药秕瘦 ,抽雄后颖壳白色 ,护颖软而不能开张 ,柱头根本不能伸出。发生的部位不定 ,有的在穗子顶端 ,有的在穗子中部、下部或一个侧面 ,败育程度在0~ 10 0 %之间。1.2 引起小花败育的原因 :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进行鉴定与分类,确定不育细胞质的类型,为更好地利用这些不育细胞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5个来源不同的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和8个可育的白萝卜品种,从恢保关系、花粉败育方式及线粒体DNA的分子标记等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根据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保关系,可将其分为2种细胞质类型。进一步对其花器官形态及花粉败育方式研究发现,类型1花丝短缩,花药瘦小,败育从四分体时期开始,表现为绒毡层细胞液泡化,最终药室的基本结构消失,内无花粉粒;类型2花药大小与可育相似,雄蕊稍低于柱头,败育从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能够保持药室的基本结构,药室内存在没有活力的花粉粒外壳。 PCR检测结果表明:类型1为Ogura不育细胞质类型,类型2为NWB不育细胞质类型。  相似文献   

8.
一、番茄落花的生理因素(一)花器发育不良或生理缺陷落花一般短柱花.花柱扭曲,无柱头,子房畸形等。如低温下形成的花,花瓣数多,柱头粗扁,导致花器不能正常授粉而落花。  相似文献   

9.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分组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进行小斑病菌接种鉴定,同时对其花药、花粉形态观察,通过恢保关系鉴定,F2育性分离观察及F1花粉碘液染色镜检,初步确定JnA属于S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从JnA×恢313的F2出现少量不育株和半恢株的情况看,JnA的不育性的恢复既受主基因控制,又受微效多基因作用。细胞学显微观察发现JnA的败育时期发生在单核晚期至二核花粉期,败育发生与绒毡层解体异常有关。同时对JnA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行性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陆地棉(Chirsutum)晋棉7号、冀合321、冀棉713、珂字棉321、珂字棉201等品种为外植体的体细胞培养获得再生突变不育株的形态性状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再生可育株相比,不育株的株型、分枝、叶、花各器官均较小。花柱、柱头、花丝、花药小而呈萎缩干瘪状,花药不开裂。减数分裂不正常,染色体普遍丢失减少,不能正常配对,出现很多单价体和染色体桥。产生二分体、三分体和多分体,也有正常的四分体。雌配子体和雌配子发育也不正常,胚囊结构不完整,反足细胞迟迟解体,表现雌雄不育。  相似文献   

11.
最近,Regine Mathias在波兰冬性油菜(Biassicas napus L.)品种“Janpol”中发现了13个雄性不育株。通过用可育的姊妹株杂交、选择、获得了几个稳定的不育株系。这些不育株系的花与正常可育株的花略有不同,其花药略细、呈浅褐色,没有可见的花粉。雌蕊正常。将这些不育株系用正常  相似文献   

12.
龚莉  王国槐  官春云  陈社员 《种子》2008,27(3):25-27
以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99A为材料,通过连续14d对15A的花器官形态及育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雄性不育系15A花器官形态变化不显著,镜检未发现有可育花粉,不育性彻底。  相似文献   

13.
万寿菊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造成万寿菊雄性不育系结实率低的原因,对万寿菊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万寿菊自交系V-01花粉萌发适宜温度、花粉活力日变化和适宜贮存条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万寿菊雄性不育系S-261、S-17-06-29、S-0191不育株柱头的可授性;水溶性苯胺蓝染色法检测花粉在柱头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万寿菊V-01适宜萌发温度介于25~30℃之间;V-01花粉活力日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11-13时采集的花粉萌发率最高;4℃干燥贮存是最适宜的花粉贮存条件。(2)万寿菊柱头形态呈‘γ’状时有可授性,可授性可持续3天。(3)万寿菊花粉授粉到柱头上1 h内即可萌发,授粉后2 h,花粉细胞达到花粉管内。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棉花不育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家明  刘金兰 《作物学报》1998,24(2):172-175
棉花(GosspiumhirsutumL.)体细胞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育性变异表现最突出,在1990~1991年培养再生的植株中发现9个不育株,其中1株雌雄全不育,形态上表现高大紧凑,花器小,畸形,柱头四裂,电镜观察表明其它粉粒空瘪,内容物少,另2株为雄性不育,电镜观察发现其花粉粒外壁发育不良。用鄂荆1号做父本与其杂交,F1代值株均不育,鄂荆1号回交BC1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  相似文献   

15.
核不育油用亚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5年,于本院亚麻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不育油用亚麻,经鉴定是一株无花粉型的、细胞质正常的、受一个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Ms)控制的天然突变体,在我国尚系首次发现.它的花为淡紫色、种皮近似白色.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后,F_1代分离出来的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比例为1:1;其中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分离;不育株的育性分离没有中间类型,不是全育,就是全不育.这种核不育亚麻是进行亚麻育种的良好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首例燕麦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林  范银燕 《作物学报》1999,25(3):296-300
对1994年发现的我国首例燕麦雄性不育材料进行了特征特性的观察和细胞学鉴定、以及不育性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材料不育度为100%,属“无花粉型”的雄性不育,不育株小抱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后期到花粉粒形成早期阶段。(2)不育株与不同品种测交的F1代,6个组合表现育性恢复,2个组合出现一些完全不育株;恢复育性的植  相似文献   

17.
小麦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83(21)35核背景下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V,K)及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发现T型和V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和败育中,液泡膜处于解体状态,细胞质和液泡间的有效分隔被破坏,液泡对细胞质的吞噬细胞强烈,线粒体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V型不育系花绒毡层内表面缺乏乌氏体分泌,在K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没有观察到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结构方面的异常变化,但见到一种同心圆复合膜状结构以很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授粉套袋等实验方法,对长春蒲公英花部综合征及繁育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群花期集中在5月,单花寿命1~2 d,聚药雄蕊,先熟,柱头被包裹在花药筒内,药室内向开裂,在花柱快速伸长突破药室的过程中,花柱毛将药室内的花粉粒带出.柱头经历棒状-Y型-羊角状3种形态,柱头开裂后才具有可授性.杂交指数≥4,P/O值为1444,结合人工套袋和授粉试验的结果,确定长春蒲公英具有极高的无融合发生率.试验中发现长春蒲公英雄性不育系,可正常结籽,确定长春蒲公英为专性无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1998年元月在常规红菜薹十月红大田里发现了一个天然雄性不育株.过去尚未见报道,该不育株花药瘦瘪,呈尖刺状,白色,花瓣较小(见图1、2),套袋自交不结 实,花粉镜检均为败育.菜薹外皮色及薹上叶片的叶柄和叶脉均为紫红色;植株外叶绿带紫,无腊粉.生物学性状优良,未掐薹18根,薹中粗、整齐.生吃味甜.薹叶呈披针形.  相似文献   

20.
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经处理的小麦植株变矮,植株及麦穗呈现浅绿色,穗子呈爆裂状,花药不开裂,呈现雄性不育株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做为估算小麦群体化学杀雄效果即绝对不育率的依据。经Sc2053处理的小麦雄性不育有无花粉和花粉败育两种类型。无花粉型是在小孢子刚形成时发生败育,从而是产生无花粉的空壳型花药。花粉败育型是小孢子只发育到单核花粉,二胞花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