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照时数时间分布对麦套棉铃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类型棉麦两熟棉铃主要品质性状与铃期日照时数时间分布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铃重与铃龄25~40d的日照时数关系密切,此时正值纤维加厚盛期和棉仁脂肪、蛋白质累积盛期;纤维长度与铃龄15~25d的日照时数关系密切,此时正值纤维伸长盛期;与纤维强度关系密切的铃龄25~40d和铃龄40~45d分别是纤维加厚盛期和成熟期;纤维麦克隆值与铃龄25~40d日照时数关系密切。主要时段日照时数与各品质性状的关系皆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棉株生理年龄对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研究棉株生理年龄对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播期试验使位于棉株不同部位的棉花"三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棉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 d)处于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统计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期日均温分别为22.0、19.4和15.3℃)。【结果】棉花"三桃"的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受温度和棉株生理年龄的双重影响,棉株生理年龄是影响伏桃、早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的主要因子,对棉株上部果枝的伏桃和下部果枝的早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铃重、衣分和纤维比强度均明显低于其他部位;棉纤维加厚发育期低温则是影响晚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首要因子。在本试验15.3℃的温度条件下,棉纤维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升高,同时纤维素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均显著降低,棉花铃重低于2 g,纤维比强度低于20 CN·tex-1。【结论】棉株生理年龄对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纤维比强度的影响作用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3.
棉花品种对三种铃病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对不同日龄的棉铃用孢子液浸铃法接种铃疫病菌,黑果病菌和炭疽病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和棉铃抗病性表现了较大差异,其病铃率和病情指数以开花后10d左右的棉铃最低,其次是15d的棉铃,25d的棉铃表现出较低,而着,幼龄和高龄的棉铃接种后,病铃率和病情指数均较高,此外,铃疫病菌采用菌丝块贴铃法,黑果病菌和炭疽病菌采用孢子液浸铃法,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对中棉10、中棉12、岱15、盐棉48、炭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对不同日龄的棉铃用孢子液浸铃法接种铃疫病菌、黑果病菌和炭疽病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棉铃抗病性表现了较大差异,其病铃率和病情指数以开花后 10 d 左右的棉铃最低,其次是 15 d 的棉铃,25 d 的棉铃表现也较低,而蕾、幼龄(5 d 左右)和高龄(35 d 以上)的棉铃接种后,病铃率和病情指数均较高。此外,铃疫病菌采用菌丝块贴铃法,黑果病菌和炭疽病菌采用孢子液浸铃法,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对中棉 10、中棉 12、岱 15、盐棉 48、苏棉 1 号、泗棉 2 号、苏农 8201 等 7 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了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无免疫或高抗品种,但不同品种对这三种铃病的抗病性存在着较大差异。对铃疫病抗性较好的为泗棉 2 号,其次为盐棉 48、中棉 12。对黑果病抗性较好的有岱字棉 15、泗棉 2 号和中棉 12。对炭疽病、无伤接种时表现较好的为岱字棉 15,其次为中棉 12 和泗棉 2 号。  相似文献   

5.
棉铃在发育过程中,铃壳、纤维干重及纤维素含量均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关系,单铃纤维素合成高峰期比纤维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出现的早。麦后移栽棉与麦行套栽棉比较,曲线变化有明显差异。麦后移栽棉在棉铃发育前期,果枝对位叶的全氮含量及铃壳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麦套棉,而棉铃发育后期则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前期慢、铃期长、铃重高的重要生理原因。麦后移栽棉与套栽棉相比,伏前桃比例小,晚秋桃比例大,但对纤维品质未构成显著影响。全株平均单铃重麦后移栽棉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因子与棉花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纤维品质与生态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棉花铃期>20℃有效积温是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因子,土壤水分(降雨)对棉花纤维长度有重要作用。纤维强力、细度和成熟度与铃期>20℃有效积温呈高显著相关,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短季棉中棉-16自开花后,棉铃的体积、铃壳的干物质积累和种子体积的增长都快于中熟品种泗棉2号,一般需时约20d;种籽和纤维的干物质积累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加,但仍然表现为短季棉中棉-16快于中熟品种泗棉2号,在开花后20d中棉-16纤维中阿拉伯糖与木糖的含量显著增加,葡萄糖含量下降,这种规律在泗棉2号品种中要延迟20d,这与纤维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个彩色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发育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常规白色棉 3 3B为对照 ,于 2 0 0 0~ 2 0 0 1年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 (临清 )对大田种植的 2个彩色棉绿色棉和棕色棉材料的农艺性状与纤维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2个彩色棉材料的营养生长旺盛 ,具有早发早熟的特点 ,但铃重小 ,衣分低 ,皮棉单产仅为对照 3 3B的 5 0 %~ 60 %。彩色棉的纤维品质比对照品种差 ,其中绿色棉的纤维品质最差 ,基本无纺织利用价值。彩色棉的纤维发育过程与对照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 ,表现在 2个彩色棉材料的棉纤维在开花后 3 0~ 40天出现颜色 ,纤维伸长期短 ,伸长速率低 ,次生壁加厚慢 ,纤维伸长与次生壁加厚重叠的时间短 ,这可能是彩色棉纤维品质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疆不同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选用不同类型棉花品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棉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各品质指标受控因子不同,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外还明显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就影响品质的气象因子而言,不同纤维性状主要受控生态因子是不同的,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制于铃期总日照时数;整齐度、比强度主要受制于铃期≥15℃活动积温;马克隆值主要受铃期最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疆棉区棉花单铃损伤对脱叶催熟剂及铃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适宜施用脱叶催熟的棉铃铃期和施用时间,提升棉花脱叶催熟效果,降低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的棉花脱叶催熟剂施用时间,分析脱叶催熟剂对棉铃发育的影响及对单铃纤维和棉籽的损伤程度。【结果】施用脱叶催熟剂缩短棉铃铃期,提前施用时间则棉铃铃期缩短越大,单铃纤维重和单铃棉籽重受脱叶催熟剂影响显著,不同施用时间以铃龄44 d时的降低量最小,降低了0.15 g左右。【结论】根据棉铃铃期与单铃因子损伤量的关系,确定脱叶催熟剂的施用时间。若控制单铃产量损伤量<0.1 g,“脱叶催熟剂施用时间/铃期”大于0.79,棉铃铃期55 d的棉花品种可在铃龄43 d施用脱叶催熟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花后分期取样测定的方法,从栽培生理角度对有色棉棉纤维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色棉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白色棉相似,但在纤维快速伸长期的纤维日伸长量较低。有色棉纤维素的积累变化规律与白色棉相同,但其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开花期下,纤维素含量(%)随铃龄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增长规律,第1期纤维素含量(%)的快速增长阶段在开花后35 d之前,而第2期则在30~35 d之后,这可能与铃期内温度条件的差异有关。纤维可溶性糖含量(%)则随铃龄的增加而下降。单铃纤维干重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函数增长关系,但有色棉单铃纤维干重一直明显低于白色棉。相关分析表明,有色棉纤维比强度与纤维素含量(%)、单铃纤维干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纤维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有色棉纤维伸长速度和纤维素积累速度较慢,积累量较低,单铃纤维干重低等发育特点可能是有色棉纤维短、比强度较低和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棉株生理年龄对棉铃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及其与棉铃品质的关系。【方法】2005年在江苏徐州(117°11′E,34°15′N)、2007年在河南安阳(114°13′E,36°04′N)设置分期播种(4月25日和5月25日)试验,使棉株不同果枝部位棉铃发育处于相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棉株生理年龄条件下,研究其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特征及其与棉籽、棉纤维品质的关系。【结果】不同生理年龄条件下,铃壳、棉籽、纤维及单铃最终总生物量和氮素的累积量差异较小,但棉铃各部分生物量和氮素的累积动态存在显著差异:棉株生理年龄较小时(下部果枝),棉铃发育前期生物量和氮素快速累积起始时间较早、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而在棉株生理年龄较大时(中部果枝)棉铃生物量和氮素快速累积起始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整个累积过程较为平缓;棉株中部果枝铃纤维比强度显著高于下部果枝铃,而其它主要棉纤维及棉籽品质指标均差异不显著。【结论】棉株生理年龄的变化不改变棉铃最终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但显著改变棉铃各器官生物量和氮素的累积特征。纤维比强度是对棉株生理年龄或棉铃生物量累积特征最为敏感的指标,棉株中部果枝铃纤维生物量和氮素的平缓累积可能是其纤维比强度较下部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主要气象因子与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份主要气象因子与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量化关系,为提高棉花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法等,对"中棉29号"和"湘杂棉3号"进行不同年份气象因子与纤维品质间的定量分析。【结果】在湖南省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中以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以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所结棉桃的纤维品质最优;相关分析表明,光照时间长、温度高有利于棉纤维成熟,麦克隆值、纤维长度、比强度同时增加;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温度、日照时数是影响棉花纤维综合品质的主导因子;棉花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比强度三者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91.16%;温度、日照时数对提高纤维品质有利,空气湿度不利于纤维品质的提高,降水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纤维综合品质起正作用,超过一定范围后反而起负作用。【结论】温度在30~31℃、光照时间在6~10 h、空气湿度在65%~74%、降水量均匀且在2~4 mm时,棉花纤维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4.
1992 ̄1993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对江苏省70 ̄90年代育成的抗枯萎病棉花品种进行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0年代品种比70年代品种产量提高近两成。80年代品种铃重的增加,90年代单株铃数和衣分率的提高是棉产上升的主导因素。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纤维品质变化不显著。在棉铃空间分布上,90年代品种纵向上部铃及横向第一、二果节内围铃比例均比70年代品种增加。棉株光合强度、生物产量及收获  相似文献   

15.
云南烤烟化学品质的气候生态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掌握云南烤烟化学品质与烤烟大田生育期间主要气象条件的关系,明确云南烤烟品质形成的气候生态基础,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2005年至2007年气象数据和烤烟化学品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协调性指标和大田期主要气象指标在12个植烟州(市)之间有明显差异.云南烤烟化学成分及协调性指标与大田主要气象指标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与4~9月总降雨量、4~9月总日照时数、7~8月总日照时数关系密切;总氮含量与4~9月总降雨量关系密切;烟碱含量与4~9月总日照时数、7~8月总日照时数、4~9月总降雨量、4~9月平均气温关系密切;K+含量、钾氯比与4~9月总降雨量、7~8月平均气温关系密切;pH值与7~8月总日照时数、4~9月总日照时数关系密切;两糖差与4~9月平均气温关系密切;Cl-含量与4~9月总降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海岛棉铃形与铃重纤维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72份零式果枝型海岛棉品种的铃形与铃重及品质间的对应分布关系及其遗传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铃或长粗比值大的品种衣分低,纤维长、比强度高;铃较粗的品种铃重大、衣分高、纤维短、比强度低、马克隆值大;大铃(铃较长)品种铃重大,比强度高、纤维长;衣分与棉铃大小似乎无关.以铃长和铃粗两个性状为选择依据,分别连续定向选择,有希望选育出高比强,长纤维的特异种质和高衣分的特异种质.在大铃的基础上、兼顾铃长和铃粗,有可能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生产型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海岛棉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为培育高产优质的海岛棉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测定海岛棉06-146×新海14号的107个F2∶5,家系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利用SPSS软件进行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明确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产量性状受纤维品质的影响比较小;产量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无论是直接通径系数还是最后的净效应值,其作用均是铃数>单铃重>衣分,偏重铃数和单铃重的选择,将有利于海岛棉产量的提高;品质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排序依次为:上半均长>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整齐度;上半均长、比强度、马克隆值是影响纤维品质的最重要因素.[结论]产量性状受纤维品质的影响比较小;影响产量构成的三大因素为铃数、单铃重、衣分,偏重铃数和单铃重的选择,将有利于海岛棉产量的提高;然而上半均长、比强度、马克隆值是影响纤维品质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SPF试验鸡在8、25日龄时接受了2次新城疫基础免疫,60日龄时分别以标准新城疫病毒强毒株,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人工感染攻毒。应用单抗ELISA试剂盒,对所有试验鸡泄殖腔棉拭样品进行了30d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从攻毒后第3d起强毒株试验组检测出多例阳性,检出高峰分别在攻毒后第4 ̄6d和11 ̄15d,与鸡群症状表现的时间相一致;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对照组均呈检测阴性。本研究证明单抗ELISA试剂盒  相似文献   

19.
对大田生长的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adense L.)8个品种的纤维伸长、次生壁加厚及成熟纤维的品质的研究表明:纤维的伸长符合方程 Y=a_0+a_1x+…+a_5x~5。北农-1在开花后14d 纤维伸长最快,到24d 停止伸长;海7124在开花后12d 伸长最快,到25d 停止伸长;8763依在开花后18d 伸长最快,到36d 停止伸长。纤维的伸长与次生壁加厚相重叠,8763依和海7124的重叠程度比北农-1大。品种间纤维品质差异的原因在于纤维发育上的不同。与品质关系最大的纤维发育特征是纤维快速伸长期的长短,纤维伸长与次生壁加厚的重叠程度。  相似文献   

20.
棉麦两熟棉铃主要品质性状的温光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黄河中下游地区棉麦两熟类型,建立棉铃主要品质性状与铃期温光水因子的输入、输出模型,并分别建立棉株各部位内围(1、2果节)棉铃主要品质性状的温光水模式(日均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两熟春棉下、中、上部和整株铃分别为≥24℃、≥4h、85%左右,≥24℃、≥4h、83%左右,≥21℃、≥4h、83%左右和≥22℃、≥4h、85%左右;两熟短季棉下、中部和整株铃分别为≥21℃、≥4h、8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