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4种罗勒叶片挥发物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罗勒叶片自然释放出的挥发物成分及释放量,确定其主要成分。【方法】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罗勒(O.basilicum)、紫罗勒(O.basilicum‘Purple Ruffles’)和绿罗勒(O.basilicum‘Green’)4种罗勒释放的挥发物,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对挥发物成分和释放量进行分析。【结果】4种罗勒共释放出49种成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酯类、苯形烃及其衍生物,不同种罗勒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和释放量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丁香罗勒、罗勒、紫罗勒和绿罗勒的叶片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出30、28、31和25种物质。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量在4种罗勒中均为最高,分别占总释放量的41.7%(丁香罗勒)、40.4%(罗勒)、46.6%(紫罗勒)和34.4%(绿罗勒)。【结论】桉叶油醇在4种罗勒中均表现出最高的释放量,可初步判断其是罗勒植物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黑心菊Rudbeckia hirta和万寿菊Tagetes erecta香气成分的差异,从植物香气角度为3种菊科植物的园林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3种菊科植物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从大花金鸡菊中鉴定出55种成分,主要为:α-蒎烯(相对含量23.43%),柠檬烯(22.75 %),水芹烯(4.37%),桧烯(3.78%)和月桂烯(3.56%);从黑心菊中鉴定出51种成分,主要为:水芹烯(31.36%),顺?鄄氧化芳樟醇(11.88%),桧稀(9.54%),壬醛(6.52%)和辛醛(5.08%);从万寿菊中鉴定出30种成分,主要为:萜品油烯(23.63%),罗勒烯(22.40%),柠檬烯(16.12%),石竹烯(6.36%)和反-罗勒烯(3.50%)。因此,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决定了3种菊科植物的香气表现。图1表1参23  相似文献   

3.
任竹君  罗亚男  王道平  陶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00-19102
[目的]检测罗勒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草蒿脑(64.55%),其次为甲基丁香酚(12.16%)、1,8-桉叶素(8.355%),T-荜澄茄醇(1.50%)、E-细辛脑(1.412%)、(E)-β-罗勒烯(1.028%)。[结论]罗勒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中4种醚类化合物占74.455%、3种酚类化合物占12.208%、22种烯烃占5.401%,9种醇类化合物占1.751%、并含有少量的酮类、酯类、酸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SPME/GC-MS法对4个龙眼品种果实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龙眼品种共检测出44种芳香物质,其中烷类11种,烯类18种,酯类10种,醇类3种,酮类1种,炔类1种,它们构成4种龙眼主要的香气成分。4个龙眼品种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储良、东良、东丰、石硖中分别含有25种、24种、26种、21种香气成分。其中,4种龙眼共有的香气成分有7种:分别是十七烷、罗勒烯(顺式)、罗勒烯(反式)、别罗勒烯、1,3,8-对-薄荷三烯、α-石竹烯、(E)-β-金合欢烯,但其相对含量都有所差异;此外,各品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如储良特有的香气成分有9种:包括十六烷、2-甲基-4-亚甲基-5-(2,2-二甲基环丙基)-1-戊烯、5-环丙基戊酸乙酯、二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香叶基芳樟醇、芳樟醇、2,7-二甲基-3-辛烯-5-炔;东丰特有的3种:包括1-碘十一烷、反式,反式-法尼基酸甲酯、2-羟基十二烷酸甲酯;石硖特有的4种:包括十一烷、(-)-异丁香烯、1,3,3-三甲基-2-乙基环己烯、喇叭茶醇;东良没有特有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罗勒品种的香气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为其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紫罗勒、暹罗皇后罗勒和桂皮罗勒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和定性分析,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3个罗勒品种中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烃类33种、醇类17种、酯类3种、酮类4种和杂环类2种.紫罗勒、暹罗皇后罗勒和桂皮罗勒检测到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为25、29和20种,以暹罗皇后罗勒香气种类最多,烃类、铜类和酯类含量最高;其中紫罗勒中的茴香脑相对含量最高(46.43%),暹罗皇后罗勒中的[1R-(1(α),2(α),5(α)]-5-甲基-2-(1-甲基乙烯基)-环己醇相对含量最高(40.64%),桂皮罗勒中的异胡薄荷醇相对含量最高(43.56%).3个罗勒品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α-蒎烯、左旋-β-蒎烯、4-萜烯醇、水合桧烯和茴香脑.[结论]不同罗勒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有明显差异,且均有独特的香气成分,可根据其香型特征进行罗勒香精香料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法,对自熟期、半红熟期及全红熟期的金丝4号枣果实提取挥发性风味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金丝4号枣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共53种,主要为酯类、酸类和酮类,但在果实不同成熟期,香气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金丝4号白熟期枣样品共检测出13种香气成分,半红熟期38种,全红熟期27种,酯类物质在3个成熟期的含量分别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7.92%、25.21%和16.32%,酸类物质分别占香气成分的6.45%、21.16%和21.88%,酮类物质种类较少,其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滇杨叶片在3种水分状态下挥发物成分及含量的变化,为明确杨树挥发物调控蛾类行为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并鉴定了滇杨新鲜、萎蔫和干枯3种状态下的叶片挥发物成分。[结果]从滇杨叶片挥发物中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中新鲜叶片23种成分,萎蔫叶片28种成分,干枯叶片仅鉴定出6种成分。从新鲜叶片和萎蔫叶片提取到的挥发物中,醛类物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0.24%和42.47%,其次是醇类物质;烯烃类物质释放量较少,但成分种类最多。[结论]在滇杨挥发物成分中,己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羟基苯甲醛、反-罗勒烯、芳樟醇氧化物、丁香酚、反-β-石竹烯、反,反-α-法尼烯等化合物可能是萎蔫杨树枝叶调控蛾类行为的关键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丁香罗勒油丁香罗勒油为唇形科罗勒全株或植株上端带花序部分提取的精油。丁香罗勒油是黄色至棕黄色液体,具有辛甜的丁香样香气而带有清香气息。主要成分为丁香酚(约占60%~70%)、芳樟醇、对伞花烃、罗勒烯等。丁香罗勒油可以直接用于调香,配制香皂、牙膏、食品、化妆品等用的香精。丁香酚的沸点较高,它可以起到定香的作用。丁香罗勒油常用来单离丁香酚,用于合成香兰素以及治疗结核病的药物"雷米封"。  相似文献   

9.
鸡皮果叶挥发油的重复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后再以乙酸乙酯萃取鸡皮果叶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以乙醚萃取所得挥发油共分离出23个峰,鉴定出21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64%,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萜品油烯(53.89%)、肉豆蔻醚(15.32%)、3-蒈烯(9.76%)、B-月桂烯(5.03%)、(+)-4-蒈烯(4.55%)、芋烯(4.33%)、α-水芹烯(1.86%)、β-红没药烯(1.17%)、α-蒎烯(1.12%)、水合桧烯(0.59%)、β-顺-罗勒烯(0.56%)。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离出13个色谱峰,鉴定出个11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0.03%,主要成分及含量为:(+)-4-蒈烯(45.67%)、2-甲基-2,6-叔丁基苯酚(40.84%)、3-蒈烯(5.81%)、β-月桂烯(1.91%)、D-芋烯(1.58%)、β-金合欢烯(0.93%)。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白葡萄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晶葡萄、白香蕉葡萄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水晶葡萄和白香蕉葡萄分别检查出36、33种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酯类物质含量最多,所占比重较大,水晶葡萄中氨茴酸甲酯和β-紫罗兰酮为特殊致香物质,白香蕉葡萄则以大马酮为主。阳光玫瑰仅含有醇类、醛类、酯类、烷烃和烯烃5类,共29种香气物质,其主要致香成分除主要几种单萜醇类,还有月桂烯、罗勒烯和柠檬烯。[结论]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特征香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巴马神酒的香气特征,为生产品质优良的巴马神酒及其系列产品、鉴别伪劣产品、规范市场营销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溶液萃取法提取巴马神酒中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巴马神酒中共检测出16种香气化合物,分别为醇类、缩醛类、酚类、酯类、烃类和杂烷类,其中醇类、缩醛类、酚类是巴马神酒中香气贡献最大的三类化合物,占相对质量分数的92.612%;主要的香气化合物有:苯乙醇(44.480%)、十二醛二甲缩醛(18.801%)、3-甲基丁醇(13.212%)、二丁基羟基甲苯(8.679%)、2。甲基丁醇(5.822%),占相对质量分数的90.994%。【结论】巴马神酒中各香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相互作用共同赋予了巴马神酒独特的香气风格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索新的烤烟常见致香物质分类方法。[方法]以烤烟中常见的64种致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描述,并以中国云南省13个产烟地区的71份C3F和64份B2F烟叶为材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致香物质含量在其中的分布。[结果]以分子量为指标,64种致香物质可以通过聚类分析被分为3类,第一类是高分子量、高沸点,包括12种致香物质,平均分子量为(281.308±21.536)℃,平均沸点为(371.311±29.904)℃;第二类是低分子量、低沸点,包括27种物质,平均分子量为(103.722±13.115)℃,平均沸点为(176.132±42.342)℃;第三类是中等分子量、中等沸点,包括25种物质,平均分子量为175.393±24.906,平均沸点为(250.562±45.431)℃。大分子量致香物质含量以中部烟叶(547.344±224.391)μg/g显著高于上部烟叶(477.549±182.066)μg/g,小分子量致香物质含量以中部烟叶(17.46g±3.459)μg/g显著高于上部叶(15.936±3.456)μg/g,中等分子量致香物质含量以中部烟叶(44.931±8.953)μg/g极显著高于上部叶(37.997±6.042)μg/g。[结论]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致香物质的分类方法,为特色烟叶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植物花期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日本紫藤Wisteria floribunda不同开花时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紫藤鲜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等34种化合物;其释放量在花蕾期较少(229.68峰面积单位),初开期逐渐增加(378.16),盛开期最高(605.57),其中萜烯类数量最多(10~12种),其相对含量花蕾期为69.0%,初开期50.0%,盛开期59.0%,在各阶段的总峰面积依次为159.26,189.43,355.61。罗勒烯、乙酸叶醇酯、柠檬烯、α-蒎烯等是日本紫藤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4.
王勇  陈英  曾军  刘园  王昊  刘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47-5648,5722
[目的]研究不同补光条件下冬季栽培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生物学性状及精油成分。[方法]将甜罗勒覆膜种植,并进行冬季补光对照,分析甜罗勒全生长过程生物量和精油含有率的变化,研究不同补光时间对甜罗勒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结果]补光有利于甜罗勒生物量的增加,长补光的甜罗勒单株鲜重可达740g,精油含有率略低,为0.08ml/100gFw。[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建立优化的冬季甜罗勒种植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了解云南不同产区致香物质含量的特点及差异,为云南优质烟叶的生产和工业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云南12个烟区(红河、昆明、曲靖、楚雄、玉溪、大理为传统优质烟区,丽江、普洱、保山、文山、临沧、德宏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新烟区)烤烟中部叶样品,对其致香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对各烟区烟叶致香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从云南不同烟区烤烟中部叶中共检测出69种致香物质,其中有18种致香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1种致香成分含量在不同烟区间存在差异显著(P<0.05);不同烟区烤烟中部叶的醛类致香成分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部分烟区的酮类、醇类、酚类、杂环类、酯类、酸类和烯烃类致香物质总量差异显著(P<0.05).基于不同官能团致香物质含量的聚类分析,可将12个烟区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包括保山、楚雄、文山、昆明4个烟区;第二类包括丽江、临沧、普洱、玉溪4个烟区;第三类包括德宏和红河两个烟区;第四类包括大理和曲靖两个烟区.基于致香物质总量的聚类分析,则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保山、德宏、红河、文山4个烟区;第二类包括楚雄、大理、丽江、昆明、曲靖5个烟区;第三类包括临沧、普洱、玉溪3个烟区.[结论]在分析和评价烟叶致香物质时,不仅要考虑其致香物质总量,还要考虑致香物质的组成和比例,才能更准确地对不同烟区的烟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8804果实和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8804新品系果实和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特点,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8804葡萄果实和干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应用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8804葡萄果实中共鉴定出29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7.77%)、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8.25%)、2-呋喃甲醛(7.10%)、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5.53%)、油酸(4.50%);干红葡萄酒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苯乙醇(26.78%)、2-甲基-四氢噻吩(12.04%)、辛酸乙酯(7.02%)、1,3-丁二醇(5.20%)、己酸乙酯(4.55%)。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萃取法,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梅尔诺成熟阶段果实中芳香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成熟期间梅尔诺果实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45种,其中转色期、转色后第17天和转色后第21天分别检出香气成分32,15和11种,占相对含量的99.42%,99.99%,99.29%。转色期果实与转色后第17天果实相同的香气成分有10种,与转色后第21天果实相同的香气成分有3种;转色后第17天与转色后第21天果实相同的香气成分有2种;成熟期间3个时期共同具有的香气成分有2种。在梅尔诺果实成熟期间,对其香气物质形成有利的挥发性物质,如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和种类都在增加,而不利于香味形成的挥发性物质,如烃类物质一直在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适宜冻藏的3个梨品种(‘南果梨’‘尖把梨’和‘花盖梨’)为研究对象,分析鲜梨及冻梨颜色、香气、味道以及质地的变化,为冻梨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色差计分别测定3种鲜梨及冻梨的果皮和果肉颜色(L*、a*、b*、C、h、∆E值),通过气质联用仪测定其香气组分及含量,利用离子色谱仪测定其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液相测定其有机酸组分及含量,最后通过物性分析仪测定其质地(硬度、粘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结果】冻梨表皮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表皮呈黑褐色,果肉呈黄褐色,果皮、果肉L*值降低,冻梨的色差值均落在接近消色区附近,颜色较暗,且果皮色差值较果肉色差值变化更大。鲜‘南果梨’皮共检测出香气成分28种,而冻‘南果梨’皮检测出香气成分共27种, 20种香气成分相同,其中15种香气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南果梨’肉检测出香气成分22种,而冻‘南果梨’肉检测出香气成分26种,其中19种香气成分相同,且除丁酸甲酯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18种香气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尖把梨’皮共检测出香气成分25种,而冻‘尖把梨’皮检测出香气成分共23种,其中20种香气成分相同,除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3-羟基丁酸乙酯和反-2-辛醛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16种香气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尖把梨’肉检测出香气成分13种,而冻‘尖把梨’肉检测出香气成分16种,其中11种香气成分相同,除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3-羟基己酸乙酯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8种香气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花盖梨’皮共检测出11种香气成分,而冻‘花盖梨’皮共检测出香气成分17种,其中9种香气成分相同,除丁酸甲酯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8种香气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花盖梨’肉共检测出7种香气成分,冻‘花盖梨’肉共检测出16种香气成分,其中6种香气成分相同,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鲜梨相比,冻梨葡萄糖含量均增加,总糖含量均减少,冻‘花盖梨’的山梨糖醇含量、‘尖把梨’的果糖含量显著减少(P<0.05),且冻‘南果梨’及‘花盖梨’中未检测出蔗糖;与鲜梨相比,冻梨的苹果酸、莽草酸和总酸含量均有所减少,仅冻‘南果梨’的富马酸含量、冻‘花盖梨’的柠檬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TPA分析结果显示,与鲜果相比,冻梨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均显著下降(P<0.5),粘附性显著增加(P<0.5)。【结论】与鲜果相比,冻梨外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表皮黑褐;不同的冻梨品种呈现出不同的香味,3种冻梨皮和肉均检测出呈有果香味的酯类物质;总糖和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质地更柔软,易咀嚼,可吸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