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从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并可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富集,从而威胁人群健康。植物根际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中很多根际细菌可通过成膜作用在植物根表形成细菌生物膜,协助植物抵抗外界的不良环境或促进植物生长。有机污染物在被植物根系吸收的过程中,多需经过根表细菌生物膜这一特殊界面。综述了根际细菌在植物根表的成膜作用,以及根表功能细菌生物膜对污染物根际环境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了利用根表功能细菌生物膜调控植物吸收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试图为防治土壤有机污染、降低作物污染风险、保障农产品安全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系分泌的化学物质能够调节根际中多种相互作用,植物根部也在对根际不断地做出回应并且直接改变根际环境。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根系分泌物是植物根部和土壤微生物之间联系的桥梁。但是,由于根系分泌物组分含量低、成分复杂、易被微生物降解等特点,给根系分泌物的深入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对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分类、根系分泌物一些新的收集、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做了总结,并对根系分泌物的分析方法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根箱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体制下(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配拖)小麦根际土壤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能提高土壤特别是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酸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蛋白酶),有机肥主要是通过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根系分泌物等间接作用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这将对当季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机肥不仅有长久性作用即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有适时性的作用,即通过影响根系生长及根际环境来促进当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根箱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体制下(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配施)小麦根际土壤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能提高土壤特别是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酸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蛋白酶),有机肥主要是通过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根系分泌物等间接作用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这将对当季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机肥不仅有长久性作用即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有适时性的作用,即通过影响根系生长及根际环境来促进当季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黑麦草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的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在供试OCPs含量(0~343.61 mg·kg~(-1))范围内,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TR~2)对OCPs污染物的去除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个处理中,TR~2对OCPs的去除率最高(77.57%),较对照组(CK)高出33.49%,较土壤微生物活性被抑制的植物-土壤系统(TR1)高出58.16%。借助细菌计数法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检测结果则显示,相同污染水平下,TR~2系统里微生物数量最多,CK次之,TR1最少。说明黑麦草的根系分泌物对OCPs去除效果的促进作用可能与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关:根系分泌物的存在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其降解效能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工湿地微宇宙根箱,对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HCB)胁迫下不同水分条件的人工湿地典型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香蒲(Typha angustifolia)土壤中根系分泌物总糖、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湿地植物根系分泌物在干湿交替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芦苇和香蒲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R/S1),根系分泌物含量变幅为根际土近根际土远根际土,且氨基酸∶蛋白质∶总糖含量的比值为2.9∶3.9∶3.3;香蒲根系分泌物含量高于芦苇,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排水(Water draining,WD)条件较淹水(Water flooding,WF)条件能显著增加芦苇和香蒲的根系分泌物(P0.05)。干湿交替更有利于促进芦苇和香蒲根系分泌物的增加及HCB降解,能促进水生植物形成较好的根际环境,进而影响湿地系统对HCB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根系分泌物是植物根系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总称,属土壤微生物易于分解的、可直接利用的碳源,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三者间的桥梁,在土壤结构形成、土壤养分转化、植物养分吸收、土壤微生物分布、环境污染修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会迅速被微生物降解,同时根系分泌物本身含量较低、组分复杂,迫切需要建立可行、高效、稳定的根系分泌物收集、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以支撑根际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豆重迎茬种植,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的种类与正茬有较大的区别。这些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大豆的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泌物。对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区系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苇状羊茅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氯农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残留量、各残留组分的降解特征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效应,探讨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OCPs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借助模拟修复实验,对比研究苇状羊茅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OCPs残留量及其主要组分(GC-ECD、GC/MS-MS)的降解效应、所在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及磷脂脂肪酸组分(PLFA)的影响差异。【结果】根系分泌物能促进土壤OCPs去除:添加根系分泌物后,OCPs去除率(77.57%)显著高于对照组(33.49%);相同处理条件(污染水平、添加剂量)下,根系分泌物对HCHs、毒杀芬、HCB、艾氏剂、γ-氯丹的强化去除率总高于对OCPs总量的强化去除率(p0.05);对DDTs、灭蚁灵、硫丹Ⅰ、狄氏剂、环氧七氯的强化去除率则普遍低于对OCPs总量的强化去除率。相同污染水平下,添加根系分泌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期间,细菌的磷脂脂肪酸含量占主导地位、真菌次之,其变化趋势与土壤中OCPs残留的降解特征相一致。【结论】OCPs降解过程中,根系分泌物的存在改变了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的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结构,进而改善了对OCPs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近20 a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重点阐述国内典型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根际微生物在生态修复研究中的重点。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发展阶段(2000-2006年)、缓慢发展阶段(2007-2017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8-2019年),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不同。在初步发展阶段,国外学者研究了根际微生物对土壤有机化合物的矿化作用,国内学者重点关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土壤的相关问题;在缓慢发展阶段,多环芳烃的降解问题受到广泛重视。随着测序技术在第3阶段的快速发展,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植物修复和生物降解方面。总的来说,国外重点关注根际微生物与植物对退化土壤的联合修复,而国内主要侧重于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近20 a来,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际微生物对全球变化(增温、降雨)的响应、有机污染物降解、对植物促生等方面,尚缺少根际微生物之间及其与植物、土壤的互馈研究。今后,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功能微生物群、微生物共存网络以及植物-土壤-微生物协同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物的方法,它以安全、经济、高效等特点而受世人瞩目。文中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积累、固化、挥发的修复机制和植物消除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根系分泌物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机制作了系统阐述,并介绍了转基因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质量浓度(3.4~2000 mg/L)的有机酸做土壤中的滴滴涕(DDT)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3.4 mg/L时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土壤中DDT的解析率达到4.6%和3.5%,并且盐碱土中DDT的解析率要高于草甸土中的解析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会释放根系分泌物,这些根系分泌物会增加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这是一种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土壤净化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重迎茬大豆根区土壤有机化合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GC M/S分析法,鉴定了重迎茬大豆成熟期根区土壤有机化合物。结果表明,在重迎茬土壤中存在有机酸、醇、酯、酮、醛、苯、酚和烃类等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被报道是化感物质,重茬化感物质种类远多于迎茬。重迎茬土壤中的化感物质种类多与大豆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产物、地上部水浸物中的化感物质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连作土壤中特异性菌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明确根系分泌物对改善连作土壤微生物环境的作用,为西瓜枯萎病的生态防治和菜田土壤的健康保持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以连作3年的西瓜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连作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外源添加小麦根系分泌物降低了土壤中总真菌、尖孢镰刀菌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菌群丰度,增加了木霉菌的菌群丰度,且有西瓜苗并添加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的木霉菌丰度最高,尖孢镰刀菌的丰度最低。无西瓜苗并添加去离子水溶液处理的木霉菌丰度最低,尖孢镰刀菌的丰度最高。在门水平,增加了西瓜连作土壤中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增加了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p.)和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p.)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了有致病潜力的尖孢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和腐生菌(Humicola spp.)物种的相对丰度。【结论】小麦根系分泌物引起的西瓜连作土壤中真菌群落的变化是小麦间作西瓜减缓西瓜病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土壤环境因素对残留农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的一大根源。研究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降解规律,探讨外界因素对其降解和转化的影响,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和减轻农药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农药在土壤中降解转化的主要途径及机理,包括微生物降解、水解和光解,分析了土壤中不同环境因素(有机质、湿度、温度、pH值、根系分泌物和粒径等)对农药降解和转化过程的影响,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治理和修复土壤的农药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缺磷白羽扇豆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法和溶液培养收集法在分析缺磷白羽扇豆 (L upi-nus albus L .)幼苗根系分泌有机酸时的优劣性 ,同时分析了相应根组织、木质部伤流液和韧皮部汁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 :2种收集方法所获得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并不完全相同。原位收集法能获得白羽扇豆不同根段分泌有机酸的状况 ,即排根主要分泌苹果酸、柠檬酸和反丁烯二酸 ,根尖主要分泌苹果酸、乳酸、反丁烯二酸 ,且所反映的有机酸分泌状况与相应根组织以及木质部伤流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溶液培养收集法可获得白羽扇豆整个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状况 ,在其根系收集液中含有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顺丁烯二酸、柠檬酸、反丁烯二酸 ,但该方法在根系分泌物的收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去离子水对根系的胁迫作用 ,增加了微生物的污染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速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背景下,氮素是森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根系分泌物所介导的根际微生物过程在驱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和增加氮素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模拟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均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氮素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植物对氮的需求。不同碳含量和碳氮比的根系分泌物输入驱动根际微生物行使不同养分利用策略,通过生物和非生物作用,根系分泌物矿化有机质中的氮素供给植物吸收利用;根系分泌物中的生物硝化抑制剂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减少氮素的淋溶;根系分泌物还通过控制根际与氮转化相关的反硝化细菌群落来促进土壤反硝化作用。综上,植物通过增加根系分泌物的输入能提高地下碳分配,影响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在维持森林土壤氮素循环和缓解养分限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表2参70  相似文献   

18.
油菜、荞麦根分泌物中糖及有机酸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连续流动收集系统收集了油菜、荞麦根分泌物,对介质pH变化、分泌物中碳水化合物组成及有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荞麦、油菜生长介质中pH值变化的差异反映了它们泌质子能力的差异。在油菜分泌物中检测出高水平的鼠李糖,在荞麦中则是阿拉伯糖含量最高。草酸、琥珀酸是两种作物根分泌物的主要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在油菜根分泌物中没有检测出。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酚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英  王敬国  许永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7-7129,7131
采用室内砂培方法,对3个大豆品种的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浓缩,对比其有机酸和酚酸物质种类和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号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有机酸种类丰富,含量高;抗病品种绥农10号和抗线2号根系分泌物中主要有机酸种类单一,含量低。随着生育期的变化,感病品种合丰25号的有机酸总量在花期达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绥农10号的有机酸变化趋势与之相似;抗线2号在花期达到最高,苗期最低。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号在苗期根系分泌物中发现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两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在鼓粒期最高,其次是苗期和花期,成熟期最低。两个抗病大豆品种成熟期前的根系分泌物中仅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其含量以花期或鼓粒期最高,苗期和成熟期最低。  相似文献   

20.
缺磷对紫云英根系分泌物产生及难溶性磷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紫云英根分泌物对难溶性磷活化、吸收能力,以及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活化差异。【方法】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并收集紫云英根分泌物,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后,进行难溶性磷活化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分泌物中有机酸成分及含量。【结果】缺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紫云英根半径减少,而根冠比和根比表面积较供磷有显著提高。紫云英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有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但主要为草酸;缺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紫云英分泌草酸存在显著差异,且各有机酸分泌量显著高于供磷时的分泌量。闽紫1号、浙紫5号和闽紫6号分泌的各种有机酸量明显高于余江大叶和弋江籽分泌的量。缺磷和供磷下,紫云英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Al-P和Fe-P都具有一定的活化能力,其活化值(P)分别为36.40-157.39 μg•g-1、32.20-139.42 μg•g-1,缺磷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的活化量高于供磷处理,而且Al-P的活化能力略高于Fe-P。通过活化模拟试验,也证实不同有机酸可活化难溶性Al-P、Fe-P且差异显著。【结论】缺磷胁迫能促进紫云英分泌有机酸,显著增加对难溶性磷的活化效果;基因型之间紫云英对磷的活化效果差异较为明显,显现出紫云英品种间的差异性;栽培紫云英有利于改善南方红壤地区缺磷土壤磷素养分循环。然而科学地评价有机酸对Al-P和Fe-P的活化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