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渔业增殖放流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向自然水域投放各类渔业生物的苗种以恢复或增加渔业资源量的一种方法,是用以恢复衰退渔业资源、补充资源量、优化渔业资源结构、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方式。但在这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增殖放流也为其水域及野生种群种下诸多潜在风险,如: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结构被破坏、水域生态系统功能及结构发生变化等。为实现增殖放流工作的最大效益,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遗传、生态、健康三大角度出发分析了增殖放流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拟建了增殖放流风险评估框架,为增殖放流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增殖放流是指以补充、修复原水体水生生物链中缺失的种类和保护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为目的,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将原生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养成一定规格后,再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修复改善因捕捞过度、涉水工程建设或水域生态污染等原因造成破坏的水生生态环境,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增殖放流是补充渔业资源种群与数量、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有效手段。开展增殖放流需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3.
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水域如何选择和确定放流物种,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另外,放流种苗的数量、放流时间以及放流后的效果评价也对增殖放流和资源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相关方面的基础研究较少,很多增殖放流工作带有盲目性.本研究对增殖放流技术的内容、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增殖放流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我国渔业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恢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资源,2014年采取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措施,人工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1 894×10~4尾,并在放流前后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和社会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放流前后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变化,并引入内禀增长率来表征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由此推算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同时,根据三疣梭子蟹的体长频率分布情况,采用世代分析法估算当年补充群体所占比例,进而推算回捕率和放流经济效益,定量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结果表明:洞头海域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分别为163和7 974尾/km~2,放流后呈现向周边海域扩散的趋势;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总渔获的61.3%,放流群体占24.2%,放流回捕率为3.30%,当年可形成捕捞量39.6 t,回捕经济效益达158.4×10~4元。综上所述,增殖放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本研究认为,该海域三疣梭子蟹尚有一定的增殖空间,建议可继续开展该品种的增殖放流,以有效利用该海域的基础生产力,提高渔业捕捞产量。  相似文献   

5.
增殖放流是有效增殖和恢复受损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有效维护湘江鱼类资源,2001年开始株洲市连续12年在湘江开展鱼类人工放流。笔者在分析湘江株洲段鱼类资源现状与面临威胁的基础上,总结了所开展的鱼类人工放流工作情况及取得初步成效,并重点提出建议,以期为湘江流域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浙江近海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放流有效地修复和改善了水域渔业资源,并在优质海洋生物物种的资源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贡献突出。我们应用风险评估理论,通过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以及风险特征描述三个步骤来对浙江近海海洋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活动进行初步的效果评价。希望通过我们切实有效的风险价值、风险因素、风险过程等全方位的风险维度分析,提升海洋渔业增殖放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增殖放流就是增加渔业资源量和生物种群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该文就水库放流中水域环境、鱼种要求、放流工作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为大型水库鲢鳙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增殖放流是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措施,目前该项技术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 放流工作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根据评估结果,可以不断改进放流技术,使放流效果不断改善。从增殖效果、生态效 果、社会效果3 个方面对国内外海洋渔业生物放流效果评估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论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 究趋势进行展望,可以为放流效果评估工作的高效开展、放流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管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效显著,但在基础研究,实施管理机构、放流规范、放流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放流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增殖放流管理现状和我国增殖放流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今后我国渔业增殖放流管理的完善方向,并初步构建了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和增殖放流管理框架,以进一步提高增殖放流效益,增强放流管理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便江河水域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保持水生生物多样性。2012年4月27日,永兴县在山水银都度假山庄码头隆重举行了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等鱼种300万尾,对增加鱼类种群规模、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效显著,但在基础研究,实施管理机构、放流规范、放流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放流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增殖放流管理现状和我国增殖放流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今后我国渔业增殖放流管理的完善方向,并初步构建了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和增殖放流管理框架,以进一步提高增殖放流效益,增强放流管理科学性。研究亮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研究,技术层面的较多,管理层面的较少。该文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增殖放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了增殖放流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初步构建了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及增殖放流管理框架,视角比较独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与增殖放流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增殖放流已经成为低碳产业之一。发展增殖放流产业,具有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民增收等作用。但目前增殖放流还存在放流规模较小效果差渔民受益低、放流产品的分配差异及增殖放流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鉴于此,该文提出了低碳经济下发展增殖放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黄鳍鲷挂牌标志放流和流刺网探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于2011年在厦门五缘湾增殖放流97万尾黄鳍鲷苗种,其中放流标志黄鳍鲷苗种15 036尾.结果表明,一年标志鱼回捕率为0.612%;放流标志鱼主要回捕海域为厦门湾大离浦屿—后田—刘五店—欧厝—小嶝岛邻近海域;放流黄鳍鲷在海区的生长情况良好,平均生长速度约0.56 g/d;经1 a时间,放流黄鳍鲷平均尾重约0.27 kg,形成资源量约263 t,形成捕捞产量约1.61 t;从2006到2011年每年进行增殖放流,结果使厦门湾黄鳍鲷种群的相对资源量比例提高了约3.83%.表明,黄鳍鲷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地实施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如果对放流鱼类或放流区域环境认识不足,盲目地开展增殖放流,不仅严重影响放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甚至可能对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对增殖放流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规范增殖放流每个环节,对于推动增殖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0年6月21日至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延明在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威海市、烟台市有关领导陪同下,到文登市小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站观察对虾增殖放流和地力资源增殖工作。陈延明副省长认真听取了省捕捞站对对虾放流验收及地方品种增殖工作的情况汇报,察看了对虾放流现场,还亲自登船放流中国对虾。 陈延明副省长对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近两年,省海洋与渔业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把渔业资源增殖作为渔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6,(12):128-129
目前对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价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增殖放流规格偏小,对放流后资源增殖作用也缺乏有效的技术评价手段与装备。今后应在人工增殖放流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如采取合适的标志放流技术,持续深入开展放流效果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就我国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种群分布、生命周期、洄游、近海生长等资源特征以及从20世纪50-60年代的盛产,经历了80-90年代的衰竭,到本世纪初有恢复迹象这段时间内的各种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展开综述,并探讨了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修复路径——加大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工作力度;产卵场的修复和保护;洄游路径上禁止捕捞作业;严格控制年捕捞量,以及拟定了资源保护和修复方面相关渔政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2012—2013年常州市不同水域增殖放流的4658万尾不同规格物种进行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评估,结果表明:回捕量为19 097.03 t,资源增量为16 557.956 0 t,捕捞输出氮2 269.995 t、磷793.204 t、碳汇2 287.60 t,消耗蓝绿藻210 753.8 t,放流水域捕捞产量增加152 t,综合效益36 967.67万元,其中资源增量效益占79.22%,增殖放流投资回报率205.38倍,并据此提出了以资源增量效益、转化效益和增长效益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金沙鲈鲤为我国长江上游特有凶猛性鱼类,伴随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种群资源量锐减,已被列为易危品种。本文在鲁地拉鱼类增殖站进行了金沙鲈鲤人工培育试验,且采用全循环水系统完成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苗培育、增殖放流等各个环节。结果表明,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苗种成活率等均达到较高数值,同时出现亲鱼成熟时间较其他地区大幅提前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等有关精神,科学有序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进一步促进我省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和水域生态环境改善,6月6日上午,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全国放鱼日河南分会场暨2020年河南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启动仪式在黄河郑州段黄河鲤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承启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2020年河南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