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温对武运粳7号A育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随机半分法和剥蘖繁殖对BT型粳稻三系不育系武运粳7号A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处理I)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处理11)进行高温(≥35℃)处理试验,观察其花粉粒的染色程度和套袋自交结实情况,并研究了武运粳7号A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1)高温处理下,武运粳7号A黑染大花粉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都比对照高;(2)同一高温处理与对照比较,黑染大花粉粒所占比例越大,套袋自交结实率越高;(3)高温处理和自然对照都有少量套袋自交结实现象,且自交结实率都非常低,由此可以推断出:黑染大花粉粒所占比例的大小与自交结实率的高低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在高温条件下武运粳7号A育性仍旧很稳定,少量自交结实现象基本不会影响其制、繁种纯度。  相似文献   

2.
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农业服务中心结合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的要求从江苏省溧水区 红太阳种业引进苏审稻201413早熟晚粳稻品种武运粳30号,在溧水区和凤镇群英圩、龙头水库圩区两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中大面积示范种植,从武运粳30号优质水稻硬盘育秧、大面积大田机插的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通过与当地长期种植的对照品种武运粳23号进行比较,通过定点考察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具有穗型大、抗逆性强、生长健壮等特点,其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突出,虽然在生长后期易感穗颈瘟,破口期要重点防治穗稻瘟,武运粳30号是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水稻良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和'甬优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获得最佳播种时间,为实现高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春优927'与'甬优538'生育期较长,播种越早生育期越长,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较大;'嘉优中科3号'生育期较短,播期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播期对'春优927’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小,不同播期处理间的变异系数最小;而播期对'嘉优中科3号'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大。产量与每穗实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每穗实粒数与穗长和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千粒重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籼粳杂交稻品种,建议通过选择适宜播期,适当控制穗数,增加穗长和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达到解决茬口矛盾和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南京市高淳区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镇稻11号和常农粳7号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均为157 d。其次为武育粳23,镇稻14生育期最短,其他参试品种基本相仿。除镇稻14实收产量低于对照镇稻11外,镇稻15、武运粳24、武育粳23、常农粳7号、澄糯218和镇稻19均表现较对照镇稻11增产。其中武育粳23产量最高,为8 830.5 kg/hm2,较对照增产6.65%。  相似文献   

5.
淮香粳15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水稻新品种淮香粳15号的生产特性,利用2011、2012年江苏省水稻晚粳迟播区域试验资料,通过t检验、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法,分别对淮香粳15号及对照品种(南粳44、武运粳2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淮香粳1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明显地优于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与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杂交稻国稻6号和常规稻武运粳7号、扬稻6号为材料,于抽穗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不同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与籽粒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温)相比,抽穗期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水稻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结实率(P<0.01),并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与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及结实率均急剧下降,而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3个供试品种的结实率与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还发现,相同高温胁迫条件下,武运粳7号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结实率所受伤害都小于国稻6号和扬稻6号.  相似文献   

7.
粳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7号是江苏苏南近年来主推的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定性好。本试验结果显示:武运粳7号产量80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0万~22万/667m2,每穗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93%~94%,千粒重28~29 g。武运粳7号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和扩库强源,通过软盘稀播育壮秧、扩行减苗、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构建800kg/667m2超高产的库容量,可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8.
粳稻新品种盐稻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稻9号(原名盐稻00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综合性状较突出。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盐稻15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稻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0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年江苏省淮南中粳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超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米质优、熟期适中、抗病性强等特点,是江苏省淮南中粳稻区域试验用武育粳3号作对照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综合性状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4年继续参加江苏省淮南中粳稻区域试验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淮南中粳稻生产试验,并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豫粳2号(原名郑州早粳)具有抗旱、稳产、抗碱、耐迟播等优点,在近年高温干旱情况下,产量明显高于其它旱种品种。自1984年以来,我们曾把它同12个旱种水稻品种进行分期播种对比试验,其他品种播期弹性均不及豫粳2号。因此,到目前为止,它们是我省水稻旱种的当家品种。该品种的播期弹性,实质上是其具有的感光性造成的。揭示品种的光温特性,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邗江区有利于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播种时期和适宜基本苗数.[方法]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直播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生育进程、植株与穗部性状、群体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试验水稻品种选用南粳44和扬粳4038,基本苗分别为112.5万和135.0万株/hm2,播期分别为6月1、7、13日.基本苗试验品种选用南粳44,基本苗分别为82.5万、94.5万、112.5万、136.5万和157.5万株/hm2.[结果]麦收后及早播种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生长量,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实现较高的产量.直播稻基本苗在112.5万株/hm2左右、单株成穗3.O~3.5个时,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与平衡,可实现高产稳产.[结论]该研究可为集成适宜邗江地区的水稻直播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机穴播、宽幅机条播、人工撒播3种不同的播种方式下水稻枝梗分化、退化的特点,以及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以早熟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3个处理,对其穗部性状进行了调查,干物重、产量及产量因素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机穴播的高峰苗数与最终苗数都低于机条播与人工撒播,但是茎蘖成穗率却高于另外2个处理;穗分化期至成熟期,机穴播的单茎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机条播与人工撒播;增加了穗长、二次枝梗数,降低了枝梗退化率,使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选用8个粳稻品种进行安全性种植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水平、生育特性及在江苏省亭湖地区的适应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充实主推品种目录库。试验结果表明:淮稻5号后期灌浆快,稳产性好,可继续推广;南粳9108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好,米质优,深受加工企业青睐,可作为主导品种推广;武运粳27号可作搭配品种迟播种植。扬育粳3号、盐粳15号两个品种可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优而营养品质变劣,早熟晚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劣而营养品质变优。【结论】直播稻在前茬腾茬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播易取得高产,且可以改善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但降低了外观品质,播期对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5,(18):26-26
盐稻9号(原名盐稻00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苏审稻200506。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应性好、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优的新品种,在扬州市里下河地区开展了粳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7个优质粳稻品种(系)中,武4326的产量最高,达到11 712.0 kg/hm~2;其次是丰粳3227、武运粳80、扬农稻1号,均达到9 000 kg/hm~2以上。每穗总粒数最高的品种是武运粳80,达149.3粒,武4326与丰粳3227分别排第2、第3位。苏垦118的结实率最高,为97.4%;丰粳3227排第2位,为94.7%。千粒重武4326为最高,达27.4 g;扬粳805与武运粳80分别排第2、第3位,分别为27.0、26.8 g。综合比较,武4326、丰粳3227、武运粳80这3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优质单季晚粳水稻新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其在无为县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开展了单季晚粳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武育粳35号、青香软粳、镇稻656等品种生育期较适宜,抗性较强,丰产性好,宜在无为县作为单季晚粳主推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早熟晚粳水稻品种常农粳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5月20日、5月30日、6月9日、6月19日、6月29日)处理,研究迟播对常农粳7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常农粳7号的全生育期缩短,生长量变小,株高、主茎穗长、倒一节间长和剑叶长逐渐减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亦依次减少,导致产量逐步下降。由此表明,播期5月20日和5月30日对常农粳7号产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因而常农粳7号最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播期对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为吉林省水稻品种播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品种长白25和中晚熟品种吉粳88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研究播期对水稻生育表现、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长白25和吉粳88有效分蘖临界期均有所延迟,生育期缩短,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且对中晚熟品种吉粳88的影响更为明显。两品种生育期缩短幅度表现为:播期每推迟7 d,长白25平均生育期缩短5~6 d,吉粳88平均生育期缩短6~7 d。播期对两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长白25的影响表现为:每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千粒重;而对吉粳88的影响表现为:结实率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播期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6月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迟播田因成穗不足而产量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迟播田应适当提高播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