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流转现状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土地流转迅速增加.截至2013年7月,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04万hm^2,占总面积的11.2%;流转出土地的农户数为3万多户.流转土地中,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0.33多万hm2,种植蔬菜、花木、花生等经济作物的0.67多万hm^2.在土地流转中,农户间自发流转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80%以上,有组织进行流转的仅占流转面积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2.
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是影响土地流转进程的重要因素,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仅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更有助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选取湖北省汉川市、云梦县、广水市、安陆市为研究区域,以2017年8—9月获得的765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为样本,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对平原地区与丘陵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的受访农户中有53.5%的农户愿意参与土地流转,其中12.0%的农户愿意转出土地,41.5%的农户愿意转入土地;丘陵地区的受访农户中有30.1%的农户愿意参与土地流转,其中愿意转出土地的农户占13.0%,愿意转入土地的农户占17.1%。在土地转出视角下,影响平原地区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为耕地总块数、耕地质量、是否有转出,其中耕地质量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耕地总块数、是否有转出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丘陵地区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为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撂荒,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户主性别、是否有撂荒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土地转入视角下,影响平原地区农户土地转入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为户主年龄、劳动力数量、家庭兼业情况、耕地总块数、耕地质量、是否有转入、是否有转出,其中劳动力数量、家庭兼业情况、耕地总块数、耕地质量、是否有转出与农户土地转入意愿呈正相关关系,户主年龄、是否有转入与农户土地转入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土地合理有效的可持续流转,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的土地供给,利用对陕西子长县492名农户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模型,分别就农地已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两类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农地已转入合作社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文化程度和转出农地的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业收入、农地的转出期限和经营现状以及转出自发性呈负相关;对于农地已转入专业大户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所从事职业的农业属性和土地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户年龄、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人数以及转出农地的经营现状呈负相关。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农户家庭总人口、土地转出面积、协议形式、转出形式均对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哈密市伊州区6个乡镇485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农户风险规避态度对其农地转出行为及转出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信息识别能力、非农就业率、周围平级群体数量、转出户对交易对象的了解、家庭特殊事件经历等控制变量也有助于提高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质量和效率;由于拖欠土地租金、分期支付的出现使更多的农户对土地流转交易没有安全感,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增多,其土地转出意愿减弱。因此,加大农产品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力度,规范农地流转双方的保障项目,鼓励农地不集中、规模较小的农户从事非农生产是有效推进农地流转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农业补贴政策对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利用山东、浙江295个农户的农业补贴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的调查资料,对当前农业补贴政策发放及土地流转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地区土地总体流转比例较高,农户土地流转率达50.5%。农户的土地流转年限较短,以5年期限以内为主。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以熟人之间的自主流转为主,占90%以上。流转契约形式以口头协议为主,合同形式较少。农户土地流转面积普遍较小,主要集中在0.07~0.33 hm2,致使实际土地流转效率偏低,农户仍以"小农经营"模式为主,这不利于现代农业化发展。(2)浙江嘉兴农户土地流转比例最高,达77.6%,山东临沂次之,达62.2%,而山东济宁、浙江湖州和浙江杭州的流转率在3成左右。浙江的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平均流转面积/平均承包面积)明显高于山东。(3)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农业补贴力度偏低、补贴发放错位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6.
不断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步伐,可以解放原本束缚于土地上的劳动力和资源,使农村的经济和农民的收入得以提升。分析了土地流转是否会影响农户收入及其影响路径,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土地流转影响农户收入的路径。将土地流转细分为土地转入和土地转出,将农户收入细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在此基础上,从转入转出2个角度提出“土地转入-农业机械化-农业收入”和“土地转出-非农就业-非农收入”这2条影响路径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户的家庭收入比未流转户高12.41%,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土地转入促进了农业收入,土地转出促进了非农收入。(2)进一步发现土地转入是通过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户农业增收的,农业机械化在土地转入影响农户农业收入的路径中发挥了26.13%的中介作用。土地转出通过非农就业推动农户非农收入增收的,非农收入在土地转出影响农户非农收入的路径中发挥了50.71%的中介作用。基于此研究结论,从推动土地流转、形成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完善非农就业服务体系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一、土地流转现状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土地流转迅速增加。截至2013年7月,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04万hm2,占总面积的11.2%;流转出土地的农户数为3万多户。流转土地中,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0.33多万hm2,种植蔬菜、花木、花生等经济作物的0.67多万hm2。在土地流转中,农户间自发流转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80%以上,有组织进行流转的仅占流转面积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8.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农地流转对不同流转行为类型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效果,辨析转出户和转入户收入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流转确实存在农户收入效应,对转出户和转入户家庭人均总收入的增长效应为20.5%和17.3%. 2)转出户和转入户家庭收入变化的驱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转出户家庭收入增长依赖农地资产变现机制和劳动分工优化机制,农地资产变现机制占主导地位.转入户家庭收入增长依赖规模报酬递增机制驱动,农地资产变现和劳动分工优化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为促进农地流转收入效应的持续实现,应采取稳定流转租金、引导非农就业、发展农村金融等措施,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促进转出户和转入户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9.
何玲  贾启建  董谦  董海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62-3164,3170
首先,以河北省土地流转为例,介绍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其次,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河北省350户参与土地转出的农户的社会保障供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状况。其中,从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农户养老保障状况、农户医疗保障状况、农户就业保障和教育培训状况)2个方面探讨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从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2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变化状况。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大针对合作医疗资助力度、出台针对土地流转的相应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执行、监督机构,以及树立农民现代社会保障意识的措施来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矛盾,并建议政府应以优化和完善转出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全省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西14个地级市667份非农就业人员的抽样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生活保障、政策环境和区域环境4个方面探索非农就业背景下土地经营权转出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土地经营权转出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大部分非农就业人员愿意转出土地经营权,广西土地流转市场潜力较大,具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情感基础。文化程度、非农就业个体年收入、非农就业时间、养老保险、土地自然条件对农户土地经营权转出意愿具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是否低保户、家庭耕地面积、地方土地调整制度、居住地与乡镇的距离对农户土地经营权转出意愿具有负向的显著性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转出意愿与实际行为存在差异性。调查样本中72%的农户愿意转出土地经营权,实际只有32.2%的农户发生了土地经营权转出的行为,6.4%的被调查对象不愿意转出土地经营权,但发生了土地经营权转出的行为,导致农户土地经营权转出意愿和行为差异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一结论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户收入影响模型和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模型,以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农户最优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果表明:1)对转入户而言,土地流转对其收入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土地流转面积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加转入户的劳动力人均收入;2)土地流转对转出户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转出土地的农户通常是劳动力已经实现非农就业或因其他原因缺乏农业劳动力的农户,农地的流转对劳动力的释放影响不显著,导致对其收入影响效用有限;3)对转入户和转出户而言,单位地块面积的增加均能提高家庭劳动力人均种植业收入,并测算出农户潜在的最优生产经营规模为3.16 hm2。当前,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现有的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尚未达到最优状态,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21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总体上较强烈,影响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为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承包土地面积、从众心理、对租金的满意程度;其他因素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显著。为了增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促进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需要增强农户的土地政策意识,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建立农地流转价格指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彭兵  樊帆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53-256
土地流转是农户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运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资产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资产有效促进土地转入,抑制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显著影响土地转入和转出的因素有金融负债,实物资产农用生产性器具等,而家庭持有金融理财产品对于土地转入转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是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的农户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土地流转对不同农业机械使用方式的异质性影响,包括自有农业机械和租赁农机服务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农户的农机租赁费用比未流转农户高11.9%,自有农机总价值比未流转农户高21.73%。土地转入对农机使用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土地转入对农户租赁农机的平均处理效应为23.2%,对农户自有农机的平均处理效应为54.9%。土地转出对农户租赁农机和自有农机都存在负向影响,并且对自有农机总值的负向影响更大,但是土地转出对农户租赁农机的影响并不稳健。研究表明,在引导农户土地有序流转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之配套。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哈尔滨市阿城区所辖15个乡镇街,108个村,808个屯,1066个村民小组,农户9.28万户,人口33.25万人,耕地面积126.7万亩,其中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04.2万亩,承包农户7.5万户。2011年土地流转面积为23.1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2.4%。全区实行土地规模经营100亩以上大户有391户,经营面积为6.5万亩,其中:5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大户有8个,规模经营面积为8618亩;规模经营在100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3户,涉及土地面积5500亩。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对土地转出的影响,基于云南省的调研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对土地转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村级平均受教育水平作为工具变量,通过IVProbit模型和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单一的认为农户兼业促进或抑制土地流转是欠妥的,事实是农户流转土地与其兼业程度有关;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的概率存在显著差异,Ⅰ兼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显著低于纯农户,而Ⅱ兼农户与非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的概率更高;农户转出土地面积比重与农户兼业程度呈现U型曲线关系。基于此,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时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引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兼业农户内在土地转出需求的作用,促使欠发达地区广泛且分散的兼业小农自发的转出手中的土地。  相似文献   

17.
陈升民  陈莉  张敏  朱丹青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611-1615
[目的]了解贵港市农户的农业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为促进农民增收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于2008~2009年通过农业资源公里网点监测体系,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贵港市辖的桂平市、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和覃塘区的60个乡(镇)112个行政村235户农户生产情况、种养业生产成本和构成现状.[结果]农业大宗农产品为水稻、甘蔗、玉米、花生、蔬菜、蚕桑、生猪、家禽和水产品.种植业的化肥、种子种苗和农药支出分别占种植现金投入成本的40%~60%、5%~30%和7%~20%;养殖业成本中饲料投入占76%以上;脱离农业的平均机会成本为5346元.[建议]按资源优势进行种植业产业布局,积极扶持畜牧养殖小区;加大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强化农业科技支持,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促进贵港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农户作为农业生产决策的微观主体,其行为目标与行动决策是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依据。基于河北、山东、福建、河南、吉林、新疆、云南、陕西8省(区) 252个行政村4 261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比较研究不流转、转入、转出、既有转入又有转出这4类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户主特征对耕地流转决策影响较大,户主性别、年龄、兼业程度和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对转出和转入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而且对不同流向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身体健康的农户和参加了养老保险的农户进行耕地流转的概率更大,同时,农户所在村庄的地形对流转行为也有显著影响,相比高原地区,平原、丘陵和山地村庄的农户转出耕地的概率和同时转入和转出的概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萧山区委、区政府稳定农村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把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已达29.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农户承包面积的46%;流转农户22.93万户,占总农户的84.85%:50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1292户,面积18.31万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河南省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调查问卷获取相关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的主要因素.[结果]小农户经营规模小,户均耕种面积0.37 ha;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为小麦、玉米等省时省力作物;兼业化较重,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5.5%.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较强,68.9%的农户愿意转出农地经营权,农地流转潜力较大.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影响显著的因素主要为非农收入、耕种面积和农机数量,其中,非农收入和耕种面积对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别达5%和1%的显著水平;农机数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达10%的显著水平;非农收入影响较大,估计系数为1.105,发生比率为3.020.[建议]为促进河南省农地经营权流转,建议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户非农收入水平;调整农机补贴政策,实行与农地经营规模挂钩的农机补贴政策;弱化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建立土地退出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